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徐闻县美食特产 徐闻有什么好吃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徐闻县美食特产 徐闻有什么好吃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11-11 18:07:50

一.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伊尹治国美食养生宴

伊尹,商初大臣。出任前,曾在我县莘亭一带躬耕。《孟子》中记载:“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伊尹是商朝五朝元老,历佐商汤、外丙、仲壬、汤孙太甲和沃丁,理政安民60余载,治国有方,权倾一时,为商朝600年基业奠定了基础。伊尹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宰相、第一位帝师,被孟子称为“圣之任者”。同时,伊尹还被中国烹饪界尊为“烹饪鼻祖”和“厨圣”。

伊尹治国美食养生宴,把握了伊尹治国、养生、美食三个理念。伊尹以鼎烹说汤,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注重尊贤、用贤。“治大国若烹小鲜”是对他的高度评价。《汤液经》为后世食疗、养生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伊尹五味调和等烹饪理论,被历代宫廷食典延续使用。本套宴席既体现了伊尹时期的美食养生文化,亦体现了伊尹的治国理政思想,是上古治国美食养生的生动再现。

二.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徐闻“羊三味”

徐闻“羊三味”

由于徐闻羊品种优良,在全国有名。徐闻羊肉有着滋阴补肾的功效,还由于其胆固醇、脂肪含量低,味道可口被开发出很多保健食品。徐闻除有著名全羊宴、白切羊肉、羊杂、红烧羊肉外,还有一款极负盛名的小吃——“羊三味”。顾名思义,“羊三味”就是羊粥、羊羹和羊骨汤。徐闻羊皮滑肉嫩,用12—13斤以下的羔羊来烹饪。羊粥就是用羊肉汤和大米一起熬出来的,入口滑爽,香味浓郁。徐闻羊肉皮薄肉嫩,肉质纤维粗长;徐闻羊的骨则宽而长,骨汁非常美味;徐闻羊肉汤是用多种鱼干磨粉,与羊肉骨同煲,汤色金黄,令人回味无穷。

三.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新寮粉薯

番薯又名甘薯、地瓜、红薯、白薯,原产南美洲。据考证,约在明朝万历年间引入中国,距今约400年。至于番薯在中国的历史,见于晋朝嵇含著《南方草木状》,其言曰:“甘薯,盖薯蓣之类,或曰芋之类,根叶亦如芋,实如拳,有如瓯者皮紫而肉白蒸煮食之,味如薯蓣,性不甚冷,旧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唯掘地种甘薯。秋熟收之,蒸晒切如米粒仓圃贮之,以充粮糗,是名薯粮。”可见我国在三国两晋时已有番薯的称谓。而据我国的史料所记载:番薯的祖家在中南美洲,公元1565年传入吕宋岛。据史料记载,明万历21年(公元1593年),旅居菲律宾的福建省长乐县侨胞陈振龙,冒着当时西班牙殖民当局不准将薯种带出境否则重处的危险,秘密将番薯藤带回福建,先在漳州试种成功,其后遍及中国南北各省。由于番薯具有早熟和栽培繁殖容易的特点,所以无论在明、清时期或民国时期和建国以后,番薯对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的生产供应都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战争时候和灾歉之年,更能起到补充主粮不足的作用。

广东省气候适宜番薯的生长,一年四季都有种植,但以冬种面积较大。据《广东省志》所记载:“1987年播种面积900.39万亩,总产量163.20万吨,分别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9.8%和8.9%番薯在本省分布普遍,但以饶平—广州—郁南一线以南地区较为集中,尤其集中在较干旱、以砂质土和砂壤土为主的琼州、雷州、海陆惠等3个台地地区,陆丰、遂溪、廉江、阳江、湛江、海康、海丰、化州、高州、潮阳、普宁、文昌、揭阳、惠来、儋县、吴川、英德、阳山、惠东、饶平、潮州、琼山、清远、阳春、东方、琼海、临高、徐闻等县、市,番薯种植面积都在10万亩以上,合计占全省50%以上。”随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番薯作粮食的地位已逐步下降,因而番薯的种植面积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番薯在中国南方各地都有,而徐闻县新寮岛位于热带北缘,光热充足,环境条件极适合番薯的生长,加之岛上临近海边的乡村土质松软,酸碱适中,气候适宜,很适合多种粉薯生长。由于新寮岛番薯有高产特性,亦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加上其抗灾与茎叶再生能力强。,所以它又以独特海岛的种植环境和富含粉状而出名。

新寮番薯是在孤悬海外的新寮岛的沙土地培植的,现新寮全岛种植番薯有1万多亩。人们常说:新寮岛有一宝,便是这里的香甜可口的番薯,其中有两种比较有名气,一种是广薯,又称新寮粉薯,是个头十足大而出粉量相当多的白番薯,色泽呈象牙白,以粉多香甜而且个头硕大著称。另外一种则叫千里香番薯,呈暗红色,这种千里香番薯干保留着自然的色泽和品质,颜色透红,味道清香甜美,质地松软多粉,而且还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维生素A、B含量,正如她的品名一样,香进县城,甜遍省里!

离开番薯之岛屿——新寮岛时,岛民告诉我们,种番薯时,只须把番薯苗(藤)斜插在地上,放足基肥就可以了。而伴着岛上一阵强似一阵的海风,番薯就在人们的不经意中成熟了,碧绿的叶儿,素中带紫,形似喇叭的薯花,浅浅地开着……

四. 吉林省 特产美食

美食

五.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徐闻马鲛鱼

在我国华南地区,海南岛与大陆上广东省的雷州半岛遥遥相望,中间隔着一条水道,这便是琼州海峡,它是我国的三大海峡之一。海峡西部的徐闻渔场和东部的琼山、铺前港渔场,盛产马鲛鱼、红鱼、黄花鱼、鲨鱼、鱿鱼等几十种鱼类,以及大龙虾、海参等,琼州海峡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黄花鱼场。

徐闻马鲛鱼这样一条大鱼,小家小户的人家要吃上好多顿才能吃完。每顿要有多种吃法才会时吃时新,才吃不厌。看看下面这条鱼的N种吃法吧。

一、铁板煎鱼

原料:马鲛鱼一片用盐和胡椒粉两面抹匀腌制20分钟,小个西红柿一个去瓤切丝、尖椒一只去籽切丝、小个洋葱1/3个切丝。

做法:铁板烧热,倒油匀开,放进腌好的马鲛鱼片,煎成焦黄,翻面再煎,直到颜色焦黄;临关火前撒上蔬菜丝。

二、红烧鱼尾(鱼头)

做法:马鲛鱼鱼尾(鱼头)切大块,炒锅放油烧热,放鱼尾(鱼头)块煎黄,然后把鱼块拨到一边,中间余油中放姜片、大葱段和干红辣椒炸出香味,接着烹进陈醋,晃匀,倒进齐鱼块的开水,加盐和几滴老抽,烧开后转小火慢炖入味,最后大火收汁时加一点鸡精翻匀既好。

三、鱼肉水饺

原料:马鲛鱼肚子段(切成片后有环状的部分)取500克,猪肥膘200克,虾米30克,韭菜300克,鸡蛋两只,面粉500克。

做法:

1、马鲛鱼去皮、骨,鱼肉用手抓碎成泥。

2、鱼皮鱼骨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小火慢煮成汤,滗掉皮骨留清汤晾凉备用。

3、猪肥膘切碎,和虾米一起剁细成泥,韭菜切碎。

4、把鱼肉泥和猪肥膘、虾米泥拌在一起,加进两只蛋清,一调羹料酒、一调羹香油、两小勺盐和一勺鸡精顺同一个方向快速搅拌,边搅边一点点加进晾凉的鱼清汤,一直搅到馅料湿滑上劲不粘手为止。

5、加进韭菜碎一起拌成饺馅。

6、面粉加蛋黄和适量的水和成稍软的面团,饧好后分份搓长条,切剂、擀皮,包成鱼形饺子,煮熟既好。

四、煎饺

吃剩下的水饺晾凉后,用一点油煎成煎饺,味道一样的鲜美好吃,尤其是煎得焦脆的皮咬起来别有滋味。

五、孜然烤鱼

作法:马鲛鱼切片用细盐抹两面,撒上黑胡椒碎,腌两个小时。预热烤箱,在腌好的鱼片上撒上洋葱碎和红椒圈,入烤箱上层,200度、上下火、20分钟。烤好后取出撒一层孜然粉,250度、上层、上火烤3分钟既好。

六.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徐闻良姜

徐闻良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高良姜,别名小良姜,又名徐闻良姜,药学名Alpiniaofficinarum Hance,为姜科植物,是一种热带多年生长的山姜属食药兼用的植物资源。追溯高良姜的历史,高良姜始载于《名医别录》。因出于古高凉郡 (今广东省湛江、茂名一带) 故名高凉姜,后因谐音而讹称为高良姜。高良姜在我国古代的诸多药典如《本草纲目》及《中国药典》均有记载。而在《图经本草》中则对高良姜有更详细的记载:“春生茎叶如姜苗而大,高一、二尺许,花红紫色如山姜”。高良姜对人体造血机能有显著促进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其性甘辣、清凉,除烦热、利津小便,通三焦团壅、塞气抗寒、散气之功效,且明目驱瘴。”其味辛,性温。有温胃散寒、行气、消食止痛之功效。主治脘腹寒痛、胃寒吐泻、消积食滞、消化不良等症。

高良姜的主产地为广东湛江的徐闻、广东惠阳、东莞等县市,广西区的陆川、博白等县,海南省的陵水、儋县、屯昌等县市,此外台湾及云南亦有小量的栽培。其中徐闻县种植量67000多亩,产量占全国90%以上,龙塘镇一镇种植量多达近40000亩,有“高良姜之乡”之称。在海外,也有“中国龙塘良姜”之美誉,龙塘镇因其出产的高良姜干粉多,品质优良,其产出的高良姜是中国高良姜生产品质的标准,其高良姜干品畅销全国及海外。徐闻县龙塘镇的高良姜规模种植可追溯到16世纪初;而龙塘镇高良姜作为南药开发基地则始建于1998年。从创建至今,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40000亩左右,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塘---华林一带;高良姜的品种主要有牛姜和鸡姜两种;良姜的生长期为3年,亩产4000公斤,如晒干、亩产可产干姜1000多公斤,市场收购价(干品)为6.5元/公斤。高良姜这种珍稀南药的种植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龙塘出产的高良姜的质量优良,药用价值高,非别处出产的高良姜能比。据科研人员深入调查,在龙塘镇周边乡镇所出产的高良姜品质只有龙塘镇的60---70%,而海南、广西所出产的高良姜干品只有龙塘出产的高良姜干品品质的一半。

据《广东通志》和《雷州府志》等史料的记载:徐闻所出产的高良姜北宋时期就是朝廷贡品,因其气味芬芳馥郁,悬于室中有避疫之效,服用有温中散寒,止痛消食之功效。北宋皇室曾用其作香料和驱蚊虫品、御医院也曾经常采其制作皇室成员食滞的消食汤品。由北宋至明、清数朝几度列为官营产品,禁止商贾0。1949年至九十年代中期一直由国家统一收购,出口至日本、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2006年,徐闻高良姜申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标志成功。为这种珍贵的南药的推广、开发和走规范化管理的之路又迈进了一大步。

高良姜原属野生,后来才进行人工种植,徐闻县龙塘镇良姜村就是由于率先人工引种野生良姜而得名的。高良姜大多生长于路边、山坡草地或灌木丛中。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红壤土或砂质壤土为佳。我们在龙塘镇深入了解到,高良姜的采制栽培品多在夏秋间挖取4~6年生的根茎,(此时收采可得干品30~40%), 洗净,除去地上茎及须根,剥去残留鳞片, 横切成长5~7cm的段节,晒干。野生的多在5月以前采挖,此时雨量少, 易于干燥。收购鲜品时,则将1~2年生的嫩根切下留作种苗;种子繁殖约需7~8年始能收获。

徐闻良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徐闻县人民0《关于申请徐闻良姜进行地理标志保护的函》(徐府函[2005]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徐闻县龙塘镇、曲界镇、城北乡、南山镇、海安镇、锦和镇、下洋镇、前山镇等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七.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湛江蚝

蚝学名牡蛎,贝类软体生物,其肉营养丰富,鲜味可口,是宴席上乘菜肴,制成干货蚝豉,是送礼佳品,提制成蚝油,是调味极料。壳、肉、油皆可入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载:“牡蛎肉甘温,多食能细洁皮肤,治虚弱,解丹毒”。民间有蚝肉煲汤治风火牙痛,虚火上升,消暑清热饮食疗法。


湛江濒临大海,岸线漫长。1300多公里的绵延海岸,海湾众多,滩涂辽阔。沿海礁岩遍布,乱石重叠,浮游生物聚生,有机物质丰盛,是蚝生长和繁殖的良好场所。有海皆有蚝,湛江蚝以广阔的产区而闻名远近;湛江蚝又以味美鲜口,肥大肉滑,细嫩软脆的独特品质而驰名食家。过去,湛江人都喜欢用肥蚝煮汤招待客人,蚝汤鲜美甜口,呈奶白色,有“海中牛奶”之称;汤中余蚝,清淡爽滑,滋阴养颜,又有“海上人参”之誉。客人都以能品尝到湛江肥蚝为快事,故流传有“兴会不可无诗酒,盛筵当须有肥蚝”之说。湛江的蚝,以官渡石门、太平库竹产地最出名。

湛江产蚝历史悠久,相传西汉元鼎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率兵征讨南越作乱,扎营在武乐水(今太平库竹渡)北岸,北人南到,不习水性,不服水土,头晕呕吐,难于应战。士兵采摘岸边附在礁石上的蚝煮吃后,适应环境,不再晕浪,一举平定南疆。以此计算,湛江采蚝已有2000多年。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大文豪苏东坡由惠州贬谪海南,途经雷州半岛,曾尝过鲜蚝美味,留下难忘记忆,去信给胞弟苏辙说:“无令朝中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其味。”足见湛江产蚝,历史漫长,品质优良。过去,蚝的生产,靠天然采集。每年的春末夏初,是蚝的生产旺季,海水退潮,妇孺村姑,三五成群,手拿鎯头、铁棍,到海中翻石打壳取蚝,俗称“打蚝”;深水的蚝,则是水性好的壮男,驾着竹筏,腰扎网袋,潜到海底礁岩深处采捕,俗称“潜蚝”。随着社会发展,天然海蚝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们便向人工养殖进军,经数十年的艰苦探索,不断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养蚝技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下,海蚝养殖应运而生。湛江沿海,养殖场星罗棋布,全市养蚝面积达3.5万亩,出现一批养殖、加工、运输、销售专业户,构成了庞大的集团式生产体系。“三高农业”迅猛发展,给养蚝技术带来新的飞跃,由开始的抛石养殖,发展到水泥柱插养,直到今天先进的棚架吊养。蚝的养期不断缩短,产量持续增长,品质日益提高。蚝成了湛江的主要海产品之一,畅销港澳及全国各地,广受欢迎,并形成专业市场。

湛江的宾馆、酒楼、食肆都有湛江蚝的菜谱,传统的鲜蚝煮汤、铁板烧蚝,酥皮炸蚝、白灼生蚝、蛋煎蚝脯、蒜茸蒸蚝外,各自都有以蚝为料的特色招牌菜,以满足食客口福。在海产品中,唯有蚝可以随意烹饪,炒、煎、蒸、煮、扣、扒、炸、焖、焗、煨、炖、烩、灼、泡、烧、卤、腌、烤等十八种烹调手法,都可以把蚝制成精美佳肴,蚝有别于其它海产品而独具食肆潜力,前景无限。近年来,湛江的炭烧生蚝,新品种问世,便迅速推介,大、街小巷,比比皆是,成了湛江小食一绝,最近又有商家推出新花样,串烧生蚝,相信蚝的食法,势必更加多姿多彩。湛江蚝,有着千年历史的底蕴,这古老的食品,赋上时代的内容和新的用场,必定大有作为。

八.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美味番薯饼

美味番薯饼

徐闻近年来兴起的咸、甜蕃薯饼,成为饮食业一朵秀丽的奇葩,一年四时盛开不衰。

此饼制作时,先将蕃薯煲熟,去皮,拌烂,成粉状,用一定量和有温水的淀粉把薯粉搅和均匀,用手捏成一个个薄如纱布的扁圆形“饼泥”,中间包上馅--馅为炒过的椰丝芝麻、掺糖的花生、冬瓜糖等--然后,在其外层(两面)贴上2—3片木菠

萝叶,放入锅里蒸熟即可享用。

蕃薯饼粘软、郁香、味美,且宜久留,若时日久了,复蒸后又可吃用,味道与刚蒸熟的没多大差别。人们在探亲访友或招待客人时多以其为道选礼品。

九. 香港 美食

香港又是世界风味美食菜点的荟集地,有香港快餐、粤菜、潮州菜、西方菜、日菜、越菜等
( 香港)

十. 广东省 湛江 徐闻县 徐闻凉拌粉

雷州半岛的风味小食,徐闻的凉拌粉(俗话叫阉粉)可以说是独一无二。

徐闻凉拌粉是用米粉精制而成的粉丝,圆而细长。卖凉拌粉的小摊贩,一般装滿一竹篮粉丝,摆得整整齐齐的。在村头或街道的骑楼下,不用吆喝,便引来许多食客。凉拌粉配料非常讲究:一是油好,要地道的花生油,油要泡,还要加上炸蒜蓉和芝麻、虾米;二是酱好,要地道的豉油;三是辣椒要辣,要野外长的小辣椒,吃凉拌粉,辣椒不辣,味道减半;四是醋要酸,而且还要酸中有甜,以解油腻;五是要有粉露,即是用茨粉勾起来,掺和些冬菜、芽菜之类,增加粉的滑嫩。

坐在粉摊的小木凳上,人就来劲了。旧时卖粉的老倌从水桶里捞起一只小八宝碗,用粉篮上的抹布三抹四抹,再扒起粉丝装进去,然后勺油。油缸不大,口也很小,老倌用一只小汤匙不断地从里面勺油到粉碗里,起码十次八次,使你眼花缭乱。这时你会认为他放了不少香油,其实,真正到碗的油不多。放齐各种配料,老倌用筷子帮你搅和,那搅和的动作也真像变戏法,把人的食欲都搅起来了。说真的,我吃凉拌粉,最喜欢的就是看他们的这些小动作。

俗话说,徐闻人是吃凉拌粉和羊粥长大的。我想这一点都不假,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风味育一方人。许多外出工作的人与家乡的凉拌粉更是有着剪不断的情结,回乡下车伊始,便跑到古街古巷找那凉拌粉,他们说,若回家不吃凉拌粉,心里总有点不踏实。外面的客人来了,看见徐闻人吃凉拌粉这般到劲,也举起箸来,一夹上口,便赞美不绝,連声称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