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宿迁特产车轮饼作文 兰溪游埠特产酥饼作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宿迁特产车轮饼作文 兰溪游埠特产酥饼作文更新时间:2022-11-16 16:53:36

一. 江苏省 宿迁市 宿城区 骆马湖银鱼

骆马湖银鱼,年产量在300吨以上,畅销全国,远销日本、韩国等地,是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专供食品。骆马湖银鱼色白无鳞,嫩爽透明,蛋白质含量高于86%,脂肪含量低于7%,人体所需氨基酸含量高于48.5%,是老少皆宜的理想水产品。康熙年间被列为“贡品”
( 宿迁)

二. 台湾省 苗栗 肚脐饼

“肚脐饼”是利用绿豆和地瓜等食材,烘焙出状似奶头或月亮的形状,因此又有“绿豆凸”、“月光饼”或“奶头饼”的称号,是苗栗地道的客家米食。口感香Q甜而不腻,皮薄细软馅多酥松,不掺油又少糖是养生的好选择。

文化:早期苗栗大部分人们都以务农为主,当时的母亲们会带着幼儿投入工作,而母亲们忙于工作之时,幼儿无母亲哺乳常会哭闹不已,于是有位妇人想出一个方法,将地瓜削成酷似女性奶头之形状供幼儿吸吮,幼儿便不再哭闹,此法颇有成效,母亲们纷纷效法,后来有位糕饼师父听了个故事之后,就用地瓜制成奶头状的饼,当时称奶头饼,后因名字不雅改为肚脐饼,而后来的糕饼师父用绿豆取代地瓜的部分,又称之为绿豆凸。还有一说法1905年左右,部份在苗栗糖厂练糖的日本技师,思念家乡糕饼和果子甜点,即与苗栗台湾乡亲,就地取材,共同研制茶点改进客家月饼而来。

制作:在苗栗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绿豆凸,内馅是用去壳的绿豆煮烂后,加入纯白糖,制成金黄色的绿豆馅泥,裹上加入鲜奶油的外皮后放入烤箱烘烤,出炉后的绿豆凸,香软酥松、甜而不腻,黄老板更因应现代潮流,将点心精制制成一口就可吃下肚的Q版小点心,获得苗栗县文化局的肯定,成为苗栗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名点。

三. 江苏省 宿迁市 泗洪县 归仁绿豆饼

归仁绿豆饼是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归仁镇的。归仁绿豆饼经过泡豆、搓豆昔、杀沫、磨糊、滴煎等五道工序制成,其特点是外观沽黄,透亮,豆味纯正,手感润滑且折不断。

据说,归仁绿豆饼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正宗的归仁绿豆饼是选用一种“明珠绿豆”为材料,经过五道工序最后在鏊子上两面煎烙而成,成品为浅蛋黄色、有韧性的半透明状的小圆饼,既可作为菜肴又可作为主食,无论采用炸、炒、烧、烩、炖等哪种烹调手法它都不化不碎,而且口感香浓酥软,味觉留香持久。

这几年,社会上时兴亲友馈赠土,所以归仁绿豆饼已被人带到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全国各大省城更不必说。目前,归仁镇最具有权威、代表性的绿豆饼工艺传承人就是老街南头的陈同战老板。如今,归仁绿豆饼不仅占领泗洪市场,而且外销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和淮阴等地,成为归仁镇一项主要的致富项目。

四. 江苏省 宿迁市 泗阳县 泗阳白酥梨

泗阳白酥梨是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的。泗阳白酥梨果型大,果实呈圆柱形,果皮呈黄色,稍带浅褐色,充分成熟时呈全黄色。其果核小,果肉酥脆爽口,皮薄多汁,味道侬甜而香,营养价值很高。

江苏省泗阳县泗阳白酥梨果实大型,平均单果重350克,最大的达1500克,果实近圆柱形,果皮黄色,稍带浅褐色,充分成熟为金黄色,果点虽小但密而明显。其果果心小,果肉酥脆爽口、皮薄多汁、味道浓甜而香。果实中含有糖类、有机酸、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很高,可溶性固形物11.2-15%,品质上等。

果实采收时间长,从八月中旬开始,一直可采到十月中旬,无落果现象。果实亦较耐贮藏,一般可贮至次年3-4月。除生食外,还可加工成果酒、梨膏、果脯和罐头等,梨汁、梨膏有很好的去热清痰、止咳润肺等功能,是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该品种产量高而稳,既好吃又好看,市场销售也好。

在1996年、1999年省级两次评比中,泗阳白酥梨荣获省优质果品称号。成年大树平均单株产量一般在200公斤左右,最高单株产量超过350公斤。经济效益高,市场价格高于其它品种。

五. 江苏省 宿迁市 宿城区 年糕烩排骨

主料:排骨 手指年糕

辅料:油,葱,姜,蒜,辣椒粉,香叶,八角,盐 ,糖,鸡精,料酒,番茄酱

做法:1排骨冲洗净后漓水;

2辅料

3锅中倒少许色拉油,将排骨放入多焙出油,

4如图4就差不多了

5放入蒜、葱、姜、八角、香叶、辣椒粉

6炒匀后放糖、料酒和酱油

7加水(淹没锅中的仔排),盖盖焖烧,

8先大火后小火,烧至排骨软烂

9再放适量的盐,番茄酱,最后放入年糕再烧五分钟就可关火出锅了,盛盘

六. 江苏省 宿迁 宿城区 五香大头菜

来宿迁的外地客人在临走时,总要想方设法带一点载入中国名菜谱的宿迁——五香大头菜。这五香大头菜是土生土长土制造,一看就会,一学就精,一点就破。做法是这样的:把辣疙瘩(大头菜)削光,刮净洗好后,放入卤水里淹半年以上,取出来切成四瓣、六瓣或八瓣,下头切断,上头连着,还像一个完整的辣疙瘩一样,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天,收进屋里凉一天,一晒一凉十几天,直到晒而不于,凉而不湿,绵中有脆,脆中有绵为止。五香大头菜,关键在“五香”。说是五香,其实,十香八香也有,什么花椒、胡椒、八角、挂皮、大茴香、小茴香等等,名堂可多啦。最后一道工序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把半成品辣疙瘩放在案板上,或大盆里,再把“五香”大料满撒一遍,乱搓一通,然后再把辣疙瘩一个个、一瓣瓣、一丫丫,用“五香”大料从里到外搓一搓,揉一揉,反复搓,反复揉,直到搓“熟”揉“烂”为止。搓好揉好的辣疙瘩,一时半时还不好吃,还得放进缸里封好口,“捂”上半年左右,才色鲜味美,脆脆的,绵绵的,辣辣的,咸咸的,吃上一点,满口生津,食欲大增。( 宿迁)

七. 江苏省 宿迁市 宿豫区 丁嘴金菜

丁嘴金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黄花菜,又名金针菜、萱草,当地人俗称金菜。据民间传说,古时宿迁丁嘴地势低洼,常遭水灾,名医华佗曾在此用针灸为民治病,教人栽种萱草花使用,防病强身。萱草花很像华佗用的金针,人们为了感激和纪念华佗,就把栽培的萱草花叫做金针菜。到现在宿迁人还习惯叫金针菜,简称金菜。宿迁市丁嘴镇为我国黄花菜四大主要产区之一,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该镇曾为仓基湖,属黄泛冲积土,水生物丰茂,有机质丰富,干涸后土层深厚肥沃,以沙壤二合土为主,特别适宜金菜的生长;因此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丁嘴金菜独特的品质。丁嘴一带生产的金针菜花大、肉厚,品、色、味、形俱佳,原先当作贡品沿古运河北上南下,于是丁嘴金菜全国出门。清朝黄花菜发展为出口商品,畅销国外,丁嘴金菜在东南亚各国尤负盛名,被誉为黄花菜中的珍品。近年来,丁嘴镇不断扩大黄花菜种植规模,突破传统的种植、加工、销售模式,不断延长丁嘴金菜的产业链,重振“金菜之乡”的美誉。

“丁嘴金菜”即黄花菜,有数百年的种植历史。产品一直以“条长粗壮、色泽黄亮、花大肉厚、营养丰富”的特点,倍受消费者青睐,曾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丁嘴金菜”加工技艺入选我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近年来,丁嘴镇以宿迁市仓基莲唱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和丁嘴金菜专业生产合作社为龙头,建成以登山村为中心的3000亩金针菜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散户+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组合模式,使企业和广大农民在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持续增收,实现共赢。在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操作规程生产。在经营过程中,通过网上平台,将政策法规、品种技术、农产品销售及生产资料市场等综合服务信息,统一、准确、快捷地向各类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发布,帮助企业巩固和扩大对外销售市场。

目前,宿迁市仓基莲唱农产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丁嘴金菜”、食用菌菇、绿色大米、太空蔬菜等自主创新品牌。生产的农副产品以及各村居的特色农产品,通过京东、淘宝电商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加快了“一村一品一店”建设步伐。

地域范围

丁嘴金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东经118°30′20″~118°35′42″,北纬33°49′37″~33°54′14″之间,覆盖丁嘴镇辖区内的丁嘴、继先、登山、倪牌坊、岔河、德高、周夏、莫庄、丁长庄、丁庄、苗冲、继章、张新庄、储嘴等14个行政村(居),总面积5000亩,年产量750万公斤,年销售额4500万元左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感官特色:鲜菜呈黄绿色,条长16CM以上,色泽均匀,3条纵沟明显,有淡淡清香,蒸煮后清香浓郁。干金菜色泽金黄,顶端呈棕黄色,色苞呈自然皱褶,手感柔软,有韧性,有蜜香味,蒸煮后微甜味鲜。2、理化指标:干菜水分≤15%,蛋白质≥11%,糖≥38%。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及环境条件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关标准。

八. 江苏省 宿迁市 泗阳县 新袁柳编

一、简介

新袁柳编是流布于江苏省泗阳县新袁及其周边乡镇的一种传统手工编织技艺。柳编采用杞柳为原料,主要技法有平编、纹编、勒编、砌编、缠边五种。柳编制品以造型美观、花样繁多,简便实用而普遍被当地群众作为生产生活、家居装饰用品。随着编制技艺的日臻完善,新袁柳编也由最初的粗加工演变为精加工,同时,也由乡亲邻里相互馈赠之物转变为市场销售产品。它无毒、卫生、精致、美观,倍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喜爱。

二、形成背景

早在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江苏省泗阳县新袁一带,黄河故道水位暴涨,冲决堤岸,黄河故道与洪泽湖连成水天一片,宽长数十里,几无一片干土,因此,人们就称这里为新滩湖。天长日久,洪水四流,黄水所夹带之泥沙,沉积淤垫,原来的新滩便逐渐形成了滩涂。由于这里地势低洼,粮食作物难以生长,当地人便在这里栽植大量耐湿、耐碱的杞柳,用来固沙保土。每年入冬季节,人们便将干枯的杞柳收割回家当作柴禾。由于柳属落叶类灌木,自然繁衍较快,年复一年,这里便形成翠柳万行的自然景观。

三、发展沿革

在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柳编是每个农户家中必备的生产生活用具,也是广大老百姓普遍运用的传统手工编织技艺,其历史久远,传承广泛。新袁柳编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特色鲜明的物产。当地老百姓就地取材(杞柳),编织技艺代代相传。

到清道光年间(1821-1851),在新袁一代,袁氏家族中有一位叫袁靖,世代以木工为生,替附近百姓订做家具等。他天生聪颖,发现新滩湖到处长着茂密的杞柳,当作柴禾实在太可惜,便常用杞柳编制床垫及各种容器。日久,邻里相互效仿,以此编织家庭日常用品,开始从简单的床垫、草篓到复杂的簸箕、笆斗、提篮等,就这样,他们世代相传。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群众依然沿袭这种传统的编织技艺,一些技艺娴熟的手艺人,常作为当地能人而深受地方百姓推崇。邻里之间相互帮助,也经常编织一些筐、篓、簸箕等相互赠送,以表达乡邻友好之情。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商品经济深入人心,许多掌握精湛的柳编技艺的新袁人,忙于生计,将一些柳编产品由原来的家用品变成了商品,许多家庭以柳编为生,大大促进柳编技艺的发展,同时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柳编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新袁柳编开始从传统农户走向规模化生产。新袁办起了藤柳厂,开始时规模并不大,七八间房子,几十个工人,利用当地栽植的杞柳条,加工一些农家日常用具。后来,柳编规模日趋扩大,技术也日益精湛,由县外贸部门安排,为外商生产一些包装箱、抹布篮等用具。产品门类也渐渐多起来,有提篮、童篮、吊篮、挂篮、动物篮、筐类、家具类等远销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时欧、美国家许多上层人士家中,都少不了柳编用具,特别是盛瓜果的器皿和常接触的各种筐篮。

20世纪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庄德新先生,在台湾《桃园观光》杂志发表《新袁小镇散记》中,对新袁柳编作了详细的介绍,从而使新袁柳编享誉海内外。

四、工具及产品

新袁柳编的制作工具有:刀子(传统常用镰刀)、扳钩和斧头。其余则主要靠手工旋编而成。柳编产品种类繁多,早期产品有簸箕、笆斗、晒簸、草篓等;后期根据市场需要,开发了一大批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柳编产品:提篮、童篮、吊篮、挂篮、果篮、动物篮、筐类、家具类等。

五、主要技法

新袁柳编制作技巧简单,大致可分为取材、浸泡、脱皮、晾晒、选料、编制、着色、罩漆八个阶段。

1、取材:是将生长在沟渠、河道旁的杞柳,砍伐回来,打包成捆,以便浸泡。

2、浸泡:将杞柳条放到水里浸泡约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使其表皮松软,便于脱皮;

3、脱皮:将浸泡好的杞柳条表皮刮去;

4、晾晒:将脱皮后的杞柳条放到阴凉处凉干备用;

5、选料:把脱皮后的杞柳条,根据粗细、长短进行分类,以备量材适用。

6、编制:根据需要及样品图纸进行制作;

7、着色:根据需要对柳编制品涂上颜色;

8、罩漆:将所制成品罩上清漆,这样既光滑美观,又经久耐用。

六、传承状况

传统的新袁柳编传承,多以家庭为单位或邻里相互借鉴而自觉传承,它没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传承脉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出一些擅于柳编技艺的民间能手,如:袁靖和袁林兄弟二人(1832—1856);袁氏家族中袁怀玉、袁怀成、袁玉宝、袁怀高、袁怀中(1969—1978);以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崔建华、徐其实、韩光全、张修发、肖其贵、杨恒平、张家俊、陈明亮、朱长安等师徒传承;现在尚有杨同志、李继先、贺辛之、周以平、周海燕、杨兰英、崔长之、葛广显、田兵等依然在师徒传承。

但是,伴随当年的“夭桃千顷,翠柳万行”的景象渐远,新袁柳编也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原料市场。柳编的功能也由实用性更多地转变为装饰性,它与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也日渐疏远。

七、传承人

田兵:男,1946年出生,新袁镇河堰村学校组人,其柳编技艺精湛,手法多变,擅大中型柳编。作品新颖别致,深受消费者亲睐。

崔建华:男,1948年出生,新袁镇新袁街人,擅小型装饰品柳编制品生产,作品特色鲜明,小巧玲珑,技艺巧夺天工。

九. 江苏省 宿迁市 宿城区 骆马湖红心咸鸭蛋

产品描述:宿迁骆马湖拥有60-70万亩水面,是江苏四大湖之一,素有“苏北小太湖”之美誉,水质优良,景色怡人,物华天宝,溶氧丰富,硅氮含量高,其湖水可直接饮用,水利资源非常丰富,湖中众多岛屿给广大渔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养殖空间,所养近百万只鸭鹅,它们食天然水草、蜗牛、小鱼、小虾、所产蛋个大、黄大、油多、滋阴壮阳。公司采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技将鲜蛋腌制成“咸鸭蛋”经过真空包装,高温杀菌精制而成,具有蛋白细腻、黄蛋油沙,咸淡适中,美味可口,即开即食,是理想的方便食品。

十. 江苏省 宿迁市 泗洪县 苕菜狮子头

菜系:苏菜

口味:鲜香

价格:10-40元

特色:肉质细嫩,鲜爽可口,苕菜清香,是春季时令佳肴。

原料:

猪肉500克,蓄菜100克,荸荠100克,金钩30克,火腿50克,盐3克,胡椒粉3克,料酒20克,蛋清豆粉40克,猪油500克,姜10克,葱15克,鲜汤500克,味精1克,水豆粉15克,熟鸡油10克。

制作方法:

1.金钩泡涨,荸荠去皮,与猪肉、火腿均切成约3厘米的小粒,装盆中,加盐、胡椒粉、料酒。

2.蛋清豆粉,拌匀后做成四个相等的扁圆形肉团。苕菜洗净。

3.锅置旺火上,下猪油烧热(约150℃),放入肉团,炸成呈浅黄色时捞。

4.起,放入罐内,加鲜汤、盐、料酒、姜(拍松)、葱(挽结),烧沸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煨火巴,加入胡椒粉,下苕菜烧入味,放入味精,捞起肉团放盘中,苕菜镶四周,原汁用水豆粉勾薄芡;淋入熟鸡油,浇于盘中即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