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渭南农特产 渭南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渭南农特产 渭南特产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2-11-07 03:02:05

一. 陕西省 渭南 临渭区 临渭葡萄

临渭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临渭葡萄是陕西渭南临渭区的。

临渭区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日照2277小时,年降雨量550毫米,土壤,灌溉方便,优越的自然条件为葡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条件,属多种葡萄优生区。2009年,临渭区委、区政府通过科学调研分析,提出了以传统葡萄栽植区下吉镇为中心,建设现代葡萄产业园——渭北葡萄产业园,渭北葡萄产业园规划以下吉镇为中心,沿双官路、渭阳路形成“十”字形绿色葡萄长廊,通过3至5年的努力,建设20万亩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其中核心区占地5000亩,包括产业生产示范园、加工贮藏商贸园以及三贤文化观光园三大功能区。目前,园区已流转土地3000亩,引进栽植葡萄新品种1011亩,千亩优质葡萄示范园已具规模,建成6公里“四纵三横”园区路网、万米观光葡萄长廊、现代化设施观光连栋温室,万吨果品贮藏库、葡萄交易中心、葡萄美食一条街正在加紧建设。在葡萄产业园的带动下,全区葡萄栽植面积已达16万亩,年产优质鲜果24万吨,远销上海、广州、成都等16个大中城市,产值8.8亿元,葡萄种植已成为我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

在渭北葡萄产业园的建设中,我区坚持“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科技高新化、机制市场化、园区景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理念,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区向现代农业强区的转变,由传统平原农业区向景观农业区的转变,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主导,推动全区的产业升级转型。临渭区所产葡萄穗大饱满、色泽鲜艳、肉嫩香甜、品质优良,2008年被评为奥运推荐果品,渭北葡萄产业园2010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葡萄之乡”,被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授予“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区”,2011年被陕西省政府授予“陕西省(下吉)现代农业园区”,被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和台湾二十一世纪基金会授予“海峡两岸葡萄科技示范基地”,被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确定为“国家葡萄产业体系渭南综合示范基地”

临渭葡萄

渭南市临渭区果菜局

13777877

葡萄

二. 陕西省 渭南 韩城 喜庆蒸食

喜庆蒸食

喜庆蒸食是逢年过节,乡民为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而特制的一类蒸食,例如元宵节时,乡民们便在院中置麦积馍,在院中水道口放-馍,门道中放狗儿馍,居室放鸡儿馍,还有刺猬馍、兔儿馍等。在过清明节时,蒸如拳头大小的微型财神馍,名曰“滚蛋蛋馍”,上坟时小孙子用这种馍在墓冢上滚上滚下,增添了祭祀时的喜庆气氛。

韩城民间蒸食,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是蒸食往来以血缘关系远近定数,以“琲”计量。如女给娘家、娘家给女儿家,定量三琲,姑姑姨姨,相互二琲,兄弟姊妹,定量一琲。

“琲(bei)”《辞海》注曰:成串的珠。而其作为量词使用,古已有之。《文选·左思〈吴都赋〉》就有“珠琲阑干”之语。

为什么要以琲计量呢?这也是出于蒸食往来的需要。在韩城的蒸食往来中,以六十条“卷儿馍”为一琲,三十个馄饨馍为一琲,六个“盘子馍”为一琲。以馄饨馍为例,二琲就是六十个,三琲就是九十个(至于为什么要以三、六、九计数,后面章节将予详叙),红白喜事,宾客众多,面对每位宾客众多的蒸食,主家均要一一过手,费时费事,也不便保藏,于是,简单的计量办法便顺势而生,各宾客按规定礼节,将自己的蒸食串成串,主人收礼时,只要数一下是几串就行了,简单快捷,一目了然,同时,将其一串一串地挂起来,也便于置放。为了给这个“串”取个恰当的量词,我们的先民便以“琲”计数,典型而形象──把许多个用上等白面做成的蒸食串在一起,不就象一串晶莹剔透的玑珠么?所以说,以“琲”为往来蒸食计量,不但显示了韩城先民的聪明和才智,同时也同“枣祃瑚”的命名一样,体现出浓郁的人文气息。但有人却把韩城乡民在蒸食往来中的以计数说成以“佰”计数,那既为“一佰”,怎实数却是三十、六十或六个,既不能自圆其说,更曲解了韩城民间蒸食往来中古老民俗的真正内涵。韩城蒸食往来的第二个特色,是带有明显的互助色彩。不管谁家过事,亲朋邻里均登门祝贺,在生产力低下、粮食加工手段极其落后的昔日,主家要在短期内备足几百人的膳食,确实力不能及。于是众亲戚便以蒸食相支援,这就是蒸食在往来中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

韩城蒸食的第三个特色是保留着浓厚的原始文化痕迹。例如前面提到的“卷儿馍”,外形简直象并拢的人的双腿,卷儿馍对面的要求很高,面要最白的面,要发酵得恰到好处,要由硬揉软,然后用两手食指和拇指慢慢拉伸成条状,俗称“扽(dun)卷儿”。

“扽”者,拉也,一个“扽”字,便突现了卷儿馍的主要特色。正因如此,因而其成品色、形、口感、口味均为蒸食中之上品,故多用来招待尊贵客人或作为对尊贵客人的回礼。但为什么要将其做成人腿状呢?此为古俗遗留。据史书记载,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曾有过“食人”之风。生产力的发展才引起了人类饮食的变化,“食人”陋习才告结束,并发展了同类相亲的感情,但作为美味佳肴的一种代表,韩城人却用蒸食的形式把它记录并保存了下来。另外,女儿生孩子熬完娘家回家时,外婆给外孙带上一串手指状的蒸食,也是古食俗的遗风。韩城蒸食的第四个特色是大量保留了古人对生殖的崇拜之俗,这在蒸食馈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前面说过女儿出嫁之后,从来年春节开始,当娘的就要开始给女儿送馍,这个送馍的全过程,也就是生殖崇拜的全过程。象正月送节,馍名曰“佑花子”,形如仰睡的孕妇。其形制,已是-裸的生殖启蒙,而其称谓,更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关切之情,“佑者”,保佑也,“花子”,是当地乡民对雌性卵巢的方言称呼。所以,正月送节,意在让女儿保养好身体,快快怀上孩子。清明节,为什么送给女儿的那个“子福馍”,要将鸡蛋包在了馍内呢?寓意非常明显,还是表现了一种生殖希冀。送端午节,前面说过,又称送串串子,而串串子的核心,就是悬于五色丝线上的那个胖娃娃,串串子上的其他饰物,可送给邻人作为纪念,而惟独那个胖小子,是万万不能送人的,而且必须挂在女儿屋里,作为一种图腾。女儿临产前当娘的送开口爵子,酷似孕妇性器微开,而产后送的圈圈馍,更是生育过程的写真。

生殖崇拜,为什么在韩城的蒸食中显现得那么频繁而强烈,回答很简单,古风遗存。因为人类初期,认识低下,对生殖的崇拜,始于好奇和神秘。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殖崇拜便由无意识到有意识,以至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列入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这种旧礼教也使妇女把传宗接代列为自己的第一要务。我们在农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某家的媳妇没吃一天闲饭(意为一结婚就怀孕,就生孩子)。”把不生孩子的就叫“吃闲饭”,多沉重的精神枷锁!所以,女儿出嫁后,当娘的考虑的首件大事,便是早怀孕,早生子,这是女儿的光荣,也是当娘的光荣。这就是生殖崇拜在韩城蒸食中顽固地保留到现在的原因。

三. 陕西省 渭南 华州区 白封肉

猪肉、猪蹄加入各种调料,炖熟凝成冻状。肉色洁白,汤冻明亮,肥肉不腻,瘦肉不柴,味醇芳香。

四. 陕西省 渭南 华州区 华州皮影

华州皮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华州皮影是中国出现最早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关中东部的华州一带,起源于汉代,成熟于唐宋时期,在清末民初发展到鼎盛时期,是陕西东路皮影之代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流传甚广。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是位倾国倾城的绝世佳人:“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然而,入宫几年后,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 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中国华州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据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到处追杀刘秀。刘秀被追到华州府(今陕西华县)境内少华山的一座寺庙内藏身。说来也巧,饱受战乱之苦的华州的老百姓为了祈求安宁,这天晚上携带皮影来到到庙里,烧香拜佛,并表演皮影戏来祈求上苍的保佑。锣鼓声、呐喊声把正在寺庙中熟睡的刘秀惊醒,刘秀误以为是王莽的部队追到,便急忙逃出庙门,躲在山下的石头缝中。王莽的追兵追到这里,听到锣鼓声、呐喊声,王莽于是派探子前去打探。探子来到寺庙附近,隐约看到千军万马的影子并听到战马的嘶鸣声,以为刘秀在此地有伏兵,就赶紧回去禀报,并等待天明再行调兵追剿。刘秀乘此机会连夜逃出。

刘秀打败王莽登基做了皇帝后,为感谢华州百姓救命之事,便封华州皮影戏艺人为皇家艺人,并专门为王亲国戚、朝廷大臣们表演,后来皮影戏逐渐从宫廷传到民间,在全国开始流行。当年藏身的寺庙被封为“潜龙寺”,更为神奇的是,他藏身的石头上也出现了一条大龙和四条小龙,被称为“卧龙石”。这些历史遗迹,至今仍在华县境内完好的保存着。

五. 陕西省 渭南 韩城 臊子馄饨

“馄饨”,含有“团圆美满”之意。是韩城人过年过节、男婚女嫁、老人祝寿、孩子满月等场合招待亲朋厚友和贵宾的待客饭。

韩城的馄饨与众不同,非常之小,只有成人指甲盖那么大。大概一百斤面粉,能够包3-5万个这样的小馄饨。做工细致,有模有样,有棱有角,好吃好看。

馄饨的制作较为繁杂,一般是年前家人捏馄饨,或邀请邻居帮忙,抽出一天时间捏馄饨。一般需要:白萝卜做馅(洗净——切丝——滚水中除去暴味——捞出后挤干水分——剁碎成馅——调之以十三香、盐拌匀——待用);面粉(清水和面,稍软,用擀好后,切成2-3厘米正方小块)。捏时整齐摆放在篦子上,上笼屉蒸,大概30-40分钟即熟。然后从篦子上剥落,晾干后存放。

任何东西到了地方都有不同的风味,韩城的小吃也一样,韩城馄饨在韩城就有不同的叫法,分为好多种。

臊子馄饨,就是将事先捏好蒸熟的馄饨用开水泡软,再浇上精心调制的猪肉臊子汤。这种臊子馄饨与外地的馄饨比较,明显不同。外地的馄饨面皮薄而较大,用竹签在面皮上抹点肉泥、对角卷起,然后将另外两端捏合,煮熟,带面汤,调上调料即可。韩城馄饨的面皮仅一寸见方,以白萝卜末作馅。制作时,在面皮上放上少许馅,由下向上折起三分之一,再向上折一次,然后以一手之中指为轴,用拇指和中指将两端捏合,一个挨一个放在筚子上,外圆中空,形如坐佛,捏完后上笼蒸熟,晾凉,装在瓦器中备用。

六. 陕西省 渭南 大荔 官池花生

在莎苑地区官池一带大面积种植,沙地花生,花生果白籽实,交通便利,民风淳朴。

七. 陕西省 渭南 华阴 华阳糍粑

华阴市罗敷镇华阳便民服务中心(原华阳管区)位于秦岭东部腹地,山区温差较大,耕地以旱地为主,可耕种的农作物种类单一,土豆尤其适于在此生长。虽然农作物的种类并不丰富,但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多种美味可口的食物,华阳“土豆糍粑”就是其中最受大家喜爱的一种小吃。华阳人民依靠他们的智慧把普通的土豆创造性的做出了不同口味,逐渐成为人们酒足饭饱之后忆起的美食。

土豆糍粑,是一种以马铃薯(土豆)为主要原材料的汉族小吃,流行于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因其制作费时费力,所以在民间主要用来招待来自远方的贵宾和重大活动享用。华阳“土豆糍粑”更是别具一格,主要分布在华阴市华阳管区。

八. 陕西省 渭南 澄城县 澄城苹果

澄城苹果是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的。澄城县是全国苹果生产30强县、国家苹果标准化示范区,澄城县苹果畅销湖北、湖南、四川、广州等地。

澄城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地处陕西渭北高塬东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降雨量549毫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位居最符合苹果生产七项指标的世界苹果生产黄金带之上,是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苹果生产30强县、国家苹果标准化示范区和全省优质苹果生产重点基地县。

近年来,澄城县按照“北部优生区发展晚熟鲜食果,中南部发展中早熟果,南部重点发展加工果”的思路,不断调整苹果品种和布局,扩大苹果种植面积,全面推广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大优果关键技术。截止目前,全县水果面积扩大到50万亩,其中苹果面积达43万亩,优果率提高到80%以上,年产水果40万吨,年果业收入15亿元。绿色果品基地认证11万亩,有机果品面积认证1.65万亩,“SOD+牛奶+蜂蜜”苹果备受消费者青睐,“成成”、“陕星”、“帝比”等品牌越叫越响。

九. 陕西省 渭南 华州区 华县大葱

华县大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华县大葱,又叫赤水大葱、赤水孤葱,因形似鞭杆,故亦有“鞭杆葱”之 .称。它葱身高大,葱白粗长,肉质脆嫩,甜而辣少,味浓而香,品质佳,耐贮藏。赤水孤葱,甜辣芳香,营养丰富。根据化验分析,主要含有蛋白质、多种糖类、粗脂肪、维生素C和适量的钙、磷、铁,并含有胡萝卜素、硫化丙烯、葱辣素、苹果酸、有机酸、无机盐等多种营养物质。生熟食均优,既可调味,又能入药。葱叶、白、根须、汁、花都可入药。《名医别录》列为“中品”。《神农本草经》说:葱“气味辛、平,无毒,做汤治伤寒寒热、中风、面目浮肿,能出汗”。《本草纲目》云:“生辛散,熟甘温,外实中空,肺之菜也,肺病宜食之”,“性味辛平、甘温,能治寒热外感和肝中邪气”。《药品化义》记载:大葱入药,具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葱白具有发汗解表、通阳利尿、健胃驱虫、杀菌解毒、霍乱转筋、解肝中邪气等功效。. 2010年12月,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华县大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陕西省华县赤水镇、华州镇、杏林镇、瓜坡镇、莲花寺镇、柳枝镇、下庙镇、辛庄乡、毕家乡、高塘镇、大明镇、东阳乡、金惠乡、金堆镇等14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