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宜春特产茶子树 樟树果子价值高不高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宜春特产茶子树 樟树果子价值高不高更新时间:2022-11-03 02:38:23

一. 江西省 宜春 铜鼓县 冬笋腊肉

冬笋腊肉是铜鼓县人民极为喜爱的时令菜。隆冬时节,冬笋上市,取其肥嫩者与腊肉合烹,别有风味,此菜腊肉香软,冬笋鲜脆。



原料:



主料:腊肉500克。



配料:青蒜100克,净冬笋150克。



调料:味精0.5克,熟猪油50克,肉清汤50克。



制法:



(1)  将腊肉洗净,上笼蒸熟取出,切成4厘米长、3厘米宽、0.3厘米厚的片。冬笋先切梳子背形条,再切成约0.3厘米厚的片,青蒜洗净切3厘米的段。



(2) 炒锅内放入熟猪油烧至六成熟,下入腊肉、冬笋煸炒,加肉清汤稍焖收干水,放入青蒜、味精,再翻炒几下,装盘即成。

二. 江西省 宜春 靖安县 大碗菜

靖安,朴实的农家人喜欢用大碗装菜,他们用最简单的调味料做出了各种各样风味独特的大碗菜,香味十足,吃起来非常过瘾。最受欢迎的有大碗花菜、大碗香干、大碗长豆角、大碗莲藕等。因为农家乐的推广,农家菜也渐渐走上大家的餐桌了。正宗与否我不敢保证,但是按照自家人的喜好来做,每次留下的空碗就是对我们靖安美食最好的肯定哈!五花肉鲜香,莲藕脆嫩,非常可口的下饭菜,值得试试哦

三. 江西省 宜春 高安市 宜春茶油

茶油,是全球四大木本食用油料之一。油茶树是我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宜春市自然条件优越,油茶栽培历史悠久,资源十分丰富。全市现有油茶林面积188.25万亩,通常年产茶油800多万公斤,而且,袁州区被誉为全国油茶之乡。宜春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有着得天独厚的油茶种植自然条件,油茶产业综合开发利用也比较早。1992年,宜春市(现袁州区)就投资了5000多万元,建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油茶综合利用企业——江西海天实业总公司,并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

近年来,宜春市油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油茶资源的培育工作稳步发展。全市现有油茶林面积188.25万亩,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15.87%,占全市经济林面积的79.6%;全市10个县(市、区)中,油茶林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有7个,其中袁州区80.5万亩,是全国的油茶之乡,集中连片面积在万亩以上的乡镇有78个,其中3万亩以上的有26个,全市通常年产茶油800多万公斤,产值在1.7亿元以上;二是油茶产业化龙头企业——青龙高科技股份公司的发展令人瞩目。该公司是青龙集团2001年收购原江西海天实业总公司后成立的,在3年多的时间里,青龙高科技股份公司已发展到年产值3000多万元的规模,生产茶油先后通过了一系列严格的质量认证,已经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地,被誉为“东方橄榄油”。

四. 江西省 宜春 靖安县 芋头圆子

靖安美食之一(芋头圆子)用靖安高山芋头和本地产的红薯粉制作而成。

五. 江西省 宜春 高安市 猪婆片

高安民间独具特色的肉煮挂面。先将挂面用文火烤成黄色,断为寸许,起锅;再以旺火速炒肉丁、冬笋丁,酌加豆豉汁,接着加水煮面,撒入姜泥,起锅前放少许辣椒与蒜苗。盛起趁热而食,香辣鲜美,软口暖胃,为冬春待客美食。

六. 江西省 宜春 奉新县 奉新大米

奉新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奉新县素以“贡米产地”、“优质米之乡”而闻名,奉新大米种植、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宋史》和《天工开物》中就有记载,选作贡品进入宫廷,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奉新大米外观呈清白色或精白色,具有光泽,呈半透明状,米粒细长大小均匀,坚实丰满,粒面光滑、完整。奉新是南方稻区第一个获得A-绿色食品标志和有机食品标志的县。奉新大米远销北京、上海、厦门等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为进一步提高奉新大米的知名度,提升产业优势,奉新县农业部联合粮食局通过招商引资组建投资总额超6000万元的江西聚丰米业有限公司,生产极具奉新特色的给力米、松竹米。为依法保护地方特色农产品,奉新大米已申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并于2009年12月正式通过认证保护。

在农耕技艺上,奉新大米种植技艺有着重要的地位。千年来,奉新农人遵循着传统耕作技艺,体现了深厚的传统农耕文化,《奉新县志》(清同治版)“物产”篇中物别记载:“稻下乡宜早,上乡宜晚”充分说明了奉新大米种植几百年来就稻作遵时的习惯,宋应星《天工开物》“稻工”、“稻宜”、“稻灾”、“水利”篇中,也详细记录了以奉新为主的南方水稻种植技艺,同时奉新农人更重视水稻种植后期的收割、晾晒、储存,加上奉新的土壤、气候、水源的优势。使奉新大米历史上就成为江南特别优秀的稻米,从宋朝华林胡氏先祖国子监主簿胡仲尧进贡奉新大米开始,奉新大米就成为供皇帝食用的御用贡品,此后,奉新大米就一直因其特殊的种植技艺而成为历代皇朝的贡品。奉新虽然作为半山半平原地区,地域面积也不算大,但因广泛种植奉新大米,而成为农业大县,自宋以后就列为江南西道“望县”之一,近代,省城南昌更是以奉新大米为优选的第一食用米品种。

奉新大米不但种植技艺传承久远,而且也因为奉新大米而滋生出许多美好传说,在这种农耕文化种植技艺上,凝聚了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丰厚底蕴。奉新籍人宋应星《天工开物》第一卷记是记录了水稻种植技艺,这更充分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中“贵五谷而贱珠玉”的耕读一体传统文化底蕴。

虽然这些传统农耕技艺流传很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基本上都濒临灭亡。奉新县为保护奉新大米种植技艺等传统技艺,专门建设了宋应星科技文化园,集中的把中国古代的传统技艺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保存、展览、展示。同时,奉新为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技艺,大力保护原生态农业耕作区,大面积种植绿色无污染的奉新大米,使传统农耕文化保护和科学现代农业耕作和谐结合,有效的进行了产业发展。

地域范围

奉新大米种植区域具体地理位置东与安义交界,南与高安接壤,西与宜丰、修水毗邻,北与靖安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5′~115°33′,北纬28°34′~28°52′,南北宽约32.3公里,东西长约78.3公里。总面积为1644.87平方公里,所辖范围为赤岸镇、赤田镇、宋埠镇、干洲镇、澡下镇、会埠镇、罗市镇、上富镇、冯川镇、澡溪乡、仰山乡、甘坊镇、柳溪乡、石溪办事处、百丈山风景名胜区、干垦场、东垦场、农牧场,共18个乡镇场。

七. 江西省 宜春 樟树市 樟树花生

樟树花生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樟树黑皮花生从外壳看,黑皮花生与普通花生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剥开外壳,紫黑色的花生衣包裹着的饱满细长且两头尖尖的颗粒,显示出它的与众不同。将花生仁放入口里缓缓咀嚼细细品味,立时,一股淡淡的津甜口中油然而生,悠悠的清香沁入心脾。

(1)外在感官特征:樟树花生果形中小,呈茧形,荚果整齐饱满,果壳薄、网纹浅,以双仁果为主,出仁率高。樟树花生仁饱满、种皮薄、浅红色,口感细腻,食味香甜。

(2)内在品质指标:蛋白质总含量≥28%;纯仁率≥70%;脂肪酸组分中:软脂酸含量≥12%,硬脂酸≤4%,油酸含量≥46%,亚油酸含量≥33%,亚麻酸≥1.0%。

(3)质量安全要求:樟树花生质量符合GB/T1532《花生》的要求;产地环境符合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随标准修改变更而更新;质量安全控制符合NY/T2798.2《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2部分:大田作物产品》的要求。

樟树花生主产于樟树市所辖张家山街道办事处、经楼镇、刘公庙镇、临江镇、洲上乡、吴城乡、昌付镇、黄土岗镇、中洲乡、义成镇、观上镇、大桥街道办事处、店下镇、阁山镇、永泰镇、洋湖乡、江西省双金园艺场、樟树市试验林场、樟树市园艺场等19个乡(镇、场)。

八. 江西省 宜春 宜丰县 五香鸡

宜丰特有传统名菜,具有色泽灰黄、肉质酥烂,清香味美,造型美观等特点。选用周年土鸡1只,重约1000克,干大头菜50克,料酒25克,酱油15克,鲜汤200克、生姜l0克,葱1根,八角1只,味精少许为原辅材料,将杀好洗净的鸡,放到热水锅内煮到五六成烂时捞起,斩下头、足、翅、尾,将鸡骨慢慢拆出。大头菜切碎,姜拍松,葱打结。将鸡平放碗内,加上大头菜,鸡的头、足、翅、尾、八角、姜块、葱结,用另一只碗盛入好汤,放入料酒、酱油、味精搅匀,倒入盛鸡的碗内,上笼蒸1小时,拣出鸡的头、足、翅、尾和生姜、八角,翻入盘内,摆成鸡形。

九. 江西省 宜春 万载县 万载百合

万载百合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百合

百合为万载名产。万载百合有500多年的种植和加工历史,尤以龙牙百合在历史上久负盛名。从宋朝开始,万载龙牙百合粉就成为历朝贡品。百合的地下鳞茎富有淀粉、蛋白质、脂肪以及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据医药典籍《金匮要略》、《本草纲目》、《中国药典》记载,百合有润肺止咳、宁心安神、理脾健胃、补中益气、利大小便、解无名肿毒及止血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百合含有的秋水仙碱、秋水仙胺等对人体细胞有丝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癌细胞及急性痛风等,均有明显疗效。百合还可以提练葡萄糖和奎宁等药品。

龙牙百合是万载县的一个传统产品,个头大、片长、肉厚、心实、色泽白、味道美、营养丰富、药效明显,经江西检测站检测,每百克百合中含水份65%,碳水化含物23.8%,总膳食纤维5.9%(其中果胶4.8%、蛋白质4%、脂肪0.1%、水分1.1%、钙0.9%、铁0.09%、热量132千卡)。因此,百合是集食品、药品于一身的绿色保健食品。

品种及育种 万载县以龙牙百合种植为主,药百合和独心百合为辅,江苏宜兴(药百合)、甘肃兰州(甜百合)、江西万载(龙牙百合)为全国三大百合产地。故万载素有“百合之乡”的美称。开始农民只会利用传统方法,采用小球做种。年复一年,种球会分化变种而影响产量。后来农民逐步利用百合片进行繁殖,但时间需要三年才能做种,远远不能适应栽种的需要。为了解决育种这一难题,万载与市有关科研单位进行了百合切片脱毒细胞0试管培育和“两段育”、“两段法”培育种子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两段法”培育种子技术,由原来的三年成种缩短为一年,成种率达到75%以上,该技术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为万载县龙牙百合大面积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栽种面积 龙牙百合产业化项目从1996年4月份开始分步实施,同年8月组建了万载县特色农业龙牙百合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办公室。1998年4月组建了万载百合开发总公司,把龙牙百合产业化当一张“王牌”来打,从此百合生产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项目实施的前一年全县龙牙百合栽种面积不足800亩,1997年达到3500亩,产量2249吨,产值1344万元,综合产值1799万元,分布在7个乡镇。1998年龙牙百合栽种面积达到7254亩,产量5438吨,产值3004万元,综合产值3692万元;1999年龙牙百合栽种面积达到1.65万亩,产量12375吨,产值6687.5万元,综合产值7164万元;2000年龙牙百合栽种面积达到1.73万亩。产量12975吨,综合产值8093.3万元。全县21个乡镇、乡乡镇镇有百合,家家户户种百合,并涌现出1000亩以上的乡镇3个,200亩以上的村5个,10亩以上的专业户97户,栽种百合的农户占全县的40%以上,达到4600多户。由于市场的萎缩,从2001年开始,全县百合面积稳定在5000亩左右,产量3750吨,产值1500万元,综合产值2407.6万元。

万载县龙牙百合产业化项目,得到了中央、省、地的重视和支持,财政部1996年4月给予500万元低息贷款扶持,省、地分别将其列入“九五、十五”期间特色农业“241”发展规划和特色农业6个重点项目之一。

生产加工与销售 1996年万载县龙牙百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投入150万元进行技改,新上一条全封闭无尘无菌全自动生产线,扩建了厂房,新建保鲜库,改造烘干设备,由原来的日加工能力0.5吨,达到日产百合粉1.2吨。粮食局于1998年投资100多万元新上百合粉和百合面生产线各一条,万载县百合开发总公司投资50多万元,新上一条百合粉生产线,百合食品有限公司投资200多万元新上一条百合饮料生产线,这几条生产线的建成,大大提高了加工能力,使万载县的百合加工步入良性循环,百合的附加值也大大提高。可年产百合粉110多吨,百合面200多吨,百合饮料1000多吨,产值达到2370万元。从1996年至今,百合加工已有6大系列:百合粉(晶)、百合面、百合酒、百合糕、百合饮料共20多个品种,百合包装工艺也不断改进,质量不断提高,绿色食品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百合粉远销日本,百合干片远销东南亚地区,百合系列及鲜百合在全国各地均有销售。

民间生产与销售:除以上3大厂之外,民间加工有16个厂,年加工百合系列产品产值达1000多万元。产品销售全国,均以自产自销为主。

获得荣誉 万载百合产业通过几年的开发与建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1996年5月,百合综合开发及系列百合产品,在国家科委举办的“星火计划实施10周年暨八五农业科技攻关成果博览会”中被评为优秀项目。1998年12月,江西龙牙百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江西省星火计划实施10周年先进企业。1999年4月,龙牙百合粉(晶)被评为“99江西省乡镇企业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会金奖”。1999年12月,万载百合开发总公司在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得参赛奖”。2001年 3月,万载龙牙牌百合粉、速溶百合粉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A级产品证书。2001年10月,经国家生态认证中心认证,万载百合获得有机食品证书。2003年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百合示范项目通过国家验收。2003年万载百合栽培技术通过省级验收。

十. 江西省 宜春 高安市 腐竹煲

用高安腐竹烧煲而成的风味小吃。其做法是:将腐竹用冷水浸泡8~10小时,用刀切成8~10厘米长条,加猪筒骨熬制的高汤,经两小时以上焖制而成。口感富有弹性,汁汤浓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