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宣化特产什么石头 宣化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宣化特产什么石头 宣化十大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2-10-28 13:58:52

一.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宣化芸豆

宣化芸豆

二.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烧南北

“烧南北”,是河北张家口市一种传统风味菜肴。所谓烧南北,就是以塞北口蘑和江南竹笋为主料,将它们片成薄刀片,入旺火油锅煸炒,加上一些调料和鲜汤,烧开勾芡,淋上鸡油即成。此菜色泽银红,鲜美爽口,香味浓烈。

在我国民间,竹笋雅称玉兰片,盛产于浙江、江西、湖南等地。玉兰片的雅称来源于一个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湖南益阳住着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代郭信一家。郭信有一身好武艺,在随军征战中立下了许多功劳,官升兵部侍郎。郭信回家探亲,娶了个美丽贤淑的妻子玉兰,两人相亲相爱,甜甜蜜蜜。后来郭信赴京上任,玉兰留在益阳家中,照顾郭信年迈的双亲。平时夫妻二人虽然不常见面,但玉兰常托人带一些家乡的土产给郭信,所以恩爱之情并不衰减。有一年,益阳竹笋大丰收,玉兰就将竹笋晒干,捎往京城。郭信用笋干煮食烧汤,滋味鲜美,就献给皇上品尝,皇帝吃了,夸赞不已,就问此菜何名,郭信禀道:“此乃竹笋,是臣妻玉兰亲手所制。”皇帝听了,点点头道:“既然是爱卿之妻玉兰所制,就叫它玉兰片吧”,从此,这一雅号就不胫而走。

比起玉兰片的传说来,口蘑的传说就更具有传奇性。口蘑,是河北省的著名,因盛产于张家口的坝上大草原,故称口蘑。它肉质肥厚,清香适口,是食用菌中之佳品,被誉为“素中之肉”。口蘑的香气绵延长远。关于口蘑之香,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有一位口蘑商,为了施展销路,带了上等口蘑,坐船从天津出发南行。一路上,蘑香四溢,引得海中的鱼虾成群结队,随船而行。船上的人既惊叹这一奇观,又害怕翻船,船老板就重金购买驱鱼良策。口蘑商一力承担下来,打开箱子,把口蘑抛入海中。口蘑随波漂流而去,鱼群也追着远去的口蘑逐渐散去。事后,口蘑商逢人便讲鱼群围船,口蘑解围之事,许多人就和他签订了购买口蘑的合同,口蘑商由此发了大财。

虽然玉兰片和口蘑都是世间美味,但以前它们都是分别烹制或给其他菜做辅料的。那么这地处南北的两种名产怎么会走到一锅里去的呢?据说,有一次厨师在将吃剩下的烧口蘑与烧玉兰片回锅加热时,不当心把它们烩到了一起,一尝,风味绝佳,而且色泽鲜艳,于是“烧南北”这道名菜就被偶然地发明了出来。它的创制,使得食客们只要品此一菜,就能饱尝祖国南北两大名味,真可谓是:“美肴佳馔一盘,江南塞北二味。”

三.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鹦哥绿豆

宣化鹦哥绿豆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的。鹦哥绿豆又叫宣化绿豆,主要产于宣化一带,这种绿豆,粒大颗匀,深绿有光,酷似鹦鹉羽毛的颜色,故在国际市场上又有“鹦哥绿豆”之美名。

鹦哥绿豆,性喜温暖,耐旱,适应性强,生长期短,小满播种,白露收割,仅需四个月左右。而宣化附近地理位置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水质特点,正适应其生长,加之精耕细作,传统的“跑马谷子,卧牛豆”式的种植方法,孕育出了绿豆品种佼佼者。

绿豆在粮食作物里,用途广泛,特别是鹦哥绿豆,具有豆味浓香、好煮易烂、含淀粉率高的特点,除食用外,还可以制粉丝、糕点等。绿豆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之功效,如民间验方有绿豆芽汁加适量白糖,频饮代茶,可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等症;绿豆菜心粥可治疗小儿腮腺炎。《本草纲目》上记载,素油炒豆芽,有解热毒、利三焦之功效;猪肝绿豆粥可治疗营养性视弱和浮肿等症。

四. 山西省 晋城 陵川县 石头炒鸡蛋

制作美食与选择食材有着直接的关系。新鲜的土鸡蛋用石头来炒,成为陵川当地一道流传很久的特色菜——”石头炒鸡蛋”。相传围棋创始人箕子下棋时,经常是废寝忘食。于是, 随从就地取材,用铁器和山上的石头来炒鸡蛋,香味立刻就把箕子吸引了,“石头炒鸡蛋”也就流传至今。

石头要选棋子山的石头,如核桃般大小,表面光滑。铁锅中加入适量的食用油,将精选出的黑色与白色石头放入油锅,温上升将石头加热;取新鲜的土鸡蛋五颗,加入葱花打散。土鸡因常食鲜草,所生的鸡蛋含维生素A比普通鸡蛋高5倍。

这是一种特制的铁板锅,平底,在火上加热,放入加热的石头和适量的热油,将蛋液均匀倒入锅内,铁板、石头的热量将鸡蛋迅速煎熟,石头中富含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也随之释放,空气中弥漫着鸡蛋的香味,这是一种自然、淳朴的美味。

五.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东望山口蘑

东望山口蘑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东望山乡的。宣化东望山口蘑菌肉肥厚,质细具香气,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我国北方草原盛产的“口蘑”之最上品,畅销于国内外市场。

口蘑(Tricholomagambosum)真菌门、担子菌纲、口蘑科、口蘑属。又名白蘑、白蘑菇等。子实体伞状,白色。菌盖宽5~17厘米,半球形至平展,白色,光滑,初期边缘内卷。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稠密,弯生不等长。菌柄粗壮,白色,长3.5~7厘米,粗1.5~4.6厘米,内实,基部稍膨大。担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夏秋季在草原上群生,常形成蘑菇圈。产于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因为这种蘑菇通常运到张家口市加工,再销往内地,故称口蘑。口蘑是直接食用的名贵真菌,主要品种有白蘑、青腿子、马莲杆、杏香等,其中以白蘑色、香、味最佳。口蘑用来清炖、红烧、做汤均可,其味清香、鲜美,历来为席上珍馐。口蘑菌肉肥厚,质细具香气,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我国北方草原盛产的“口蘑”之最上品,畅销于国内外市场。口蘑属中有10多种都是味美的食用真菌。

口蘑简介:口蘑味道鲜美,口感细腻软滑,十分适口,既可炒食,又可焯水凉拌,且形状规整好看,是人们最喜爱的蘑菇之一。

功效:富含微量元素硒的口蘑是良好的补硒食品,喝下口蘑汤数小时后,血液中的硒含量和血红蛋白数量就会增加,并且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会显著增强,它能够防止过氧化物损害机体,降低因缺硒引起的血压升高和血黏度增加,调节甲状腺的工作,提高免疫力。口蘑中含有多种抗病毒成分,这些成分对辅助治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有很好效果。口蘑是一种较好的减肥美容食品。它所含的大量植物纤维,具有防止便秘,具有防止便秘、促进排毒、预防糖尿病及大肠癌、降低胆固醇含量的作用,而且它又属于低热量食品,可以防止发胖。

六. 山西省 吕梁 汾阳 汾阳石头饼

汾阳石头饼

汾阳石头饼是中国最古老的铁板烧食品。又称石予馍,唐代称石傲饼。特别:经久耐储,携带方便,口感酥脆咸香。

汾阳石头饼历史渊源

黄河人类用火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石烹法的出现,应该说与人类谷、麦等粒食食物的食用有一定的关系。植谷为食,始于神农时期。神农氏是黄河先民中的一位圣人,即传说中的炎帝,是黄河民族的祖先之一,他首创农业生产,教人食谷。

《白虎通》云:“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来吕,教民劳作。”然谷物粒食,不宜于火上直接烧烤,先民就发明了“石上燔谷”之法。《古史考》云:“神农叫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熟之也。”

七.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石头鱼

石头鱼是大苗山用来接待客人的一道特色菜,味道鲜嫩可口,能增进食欲。

主料:

田鲤或河里的鲜鱼。配料:干辣椒、姜丝、白紫苏、野旱菜(俗称瑶婆菜)。

制作过程:

将禾花锂烤好,找来野菜、韭菜、辣椒及配料备好,把主料和配料放入汤盅中,盛入清水,然后选用几枚质地坚硬的鹅卵石投进炭火中烧红,将“红石”置于汤盅中,利用石头的热量使汤水烧开三、五分钟,即可水开鱼熟;再加入少许盐和味精即成一道极鲜美的传统苗族佳肴――野菜石头鱼。吃起来鱼肉清甜,汤味鲜美。野菜石头鱼是苗族在生活中创造的一道菜谱,充满了神奇色彩。

这道菜不是人人都能遇上,时时都能奉上,这是苗族同胞在特别季节用来招待贵客的一道菜,但是只要你诚心,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携妻带子,呼朋唤友进入苗山,苗族同胞在收剪糯谷时会满足你这个心愿。

八.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宣化油面窝窝

宣化作为张家口的一个地区并不大,但街道古朴,车穿行在有明代建筑的鼓楼大街,灰城楼,砖墁地,长街老树旧铺面,与北京繁华都市景观相比,另有一番风韵。

来到一家大号“杂粮馆”的餐厅,十分洁净。临窗而坐,古城市井画卷近在眼前。正聊着,冒着火苗的“张北羊肉锅”、盘大量足的“炒磨菇丁”、四笼热气腾腾的油面窝窝上来了。我定睛一看,笼中的窝窝煞是好看,手工捏拢,四孔朝上,宛若石榴嘴一般,晶莹剔透,香味扑鼻,服务员又将卤料端上,我一看不由地叫好,羊肉丁、蘑菇丁、黄花菜勾的卤,诱人食欲。来自京城的我面对如此有特色的风味小吃,只有大饱口福了。夹着油面窝窝,蘸着蘑菇卤汁,吃到嘴中,脆、爽、鲜香、筋道。李科长忙着介绍:“油面是好东西,滋补健脾养中气,蘑菇更是植物肉,常吃有防癌作用。宣化的油面做的花样可多了,有猫耳朵、蒸拨鱼、烫面饺,哪样都好吃,可就一样不好,只能吃六分饱。”-

九.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刘家窑西瓜

刘家窑西瓜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侯家庙乡刘家窑村的。刘家窑村的西瓜皮薄、含糖量高,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侯家庙乡政府专门印制了二维防伪标签,为所有西瓜都贴上“身份证”。

刘家窑村属于沙质土壤,气候环境特别适合西瓜种植,如今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史,加上“种瓜高手”们的不断改良,引进新品种,使刘家窑村的西瓜以皮薄、籽少、含糖量高等出众的优点深受消费者青睐。西瓜种植成为农民们的“第一产业”,也使刘家窑村成为率先富起来的村。在上级的积极引导下,建起了以刘家窑村为龙头的“张家口市刘家窑西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年产量超过1万吨,产品远销到京、津、沪等地。按照亩产最低4500公斤、每公斤最低卖1.5元算,每亩西瓜产值可达近万元。

十.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马良石头鱼

生长于马良山潜伸汉江河底的石缝中,马良八景之一的“万石撑坡石鱼窝”就是指该鱼的出处。相传,在远古时代,百义与轩辕黄帝在今马良镇一带发生争战,一个用水攻,一个用石挡,打得难解难分。争战造成河流堵塞,洪水泛滥,大片良田被淹,百姓怨声载道。此事惊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降旨派雷神劈山炸石,疏凿河道。

雷鸣电闪之际,山石如暴雨倾洒江中,碎石一掉进水里竟都化为游鱼,百姓捕食充饥,因此人们管这种鱼叫石头鱼。石头鱼光滑无鳞,嘴形弯若新月,鱼脊灰石色,隐约露出石头般的斑纹;圆鼓鼓的鱼腹白里泛红,尾部扁侧稍窄。

石头鱼肉质鲜嫩,无细刺,脂肪肥厚但油而不腻。历朝历代被列为贡品。清同治年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曾派人专程来马良采办石头鱼,宴请各国驻华使节,英法租界的外侨不惜以 10块银圆 1斤的高价购食石头鱼。石头鱼因而蜚声海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