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茂名电白特产作文 我的家乡茂名特产作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茂名电白特产作文 我的家乡茂名特产作文更新时间:2022-10-23 17:42:12

一. 广东省 茂名 电白 电白园椒

园椒

电白县有园椒3000亩,产量1万吨,主要分布在林头、大衙、观珠、沙琅、那霍、麻岗、旦埸等镇。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上市,每公斤价格0.6~0.8元。

二.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风味南美螺

风味南美螺

原料:

主料:新鲜南美螺1000克。

配料:蒜苗20克,泡菜20克,青、尖红椒各20克,野山椒20克。

调料:植物油50克,精盐3克,味精6克,料酒15克,蚝油6克,蒸鱼豉油4克,整干椒10克,十三香3克,孜然粉6克,胡椒粉2克,姜5克,蒜籽5克,香葱3克,紫苏叶5克,嫩肉粉3克,食粉2克,香油3克,湿淀粉5克。

制法:

1、将南美螺洗净取肉,加料酒和白醋反复搓洗至无泥腥味,片成薄片,加嫩肉粉、食粉、精盐、味精、料酒腌渍1小时待用。

2、将蒜苗、泡菜、野山椒、分别切成米;青、红椒去蒂切圈;姜、蒜籽切末,整干椒切段,香葱切花,紫苏叶切碎。

3、净锅置旺火上,放入植物油,下姜末、蒜末、干椒段及上述配料,煸炒至香,然后放入腌好的南美螺,加精盐、味精、蚝油、蒸鱼豉油、十三香、孜然粉和紫苏叶,烹入料酒,翻炒断生,淋香油,勾芡,盛入烧热的铁板中,撒葱花即成。

特点:

滋味鲜香、微酸辣,风味突出。

三.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脂松香

脂松香

信宜市是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又是全国第一个实现绿化达标山区县(市)。全市有林面积260万亩,其中松树150万亩,松香资源丰富。

信宜松香生产有数十年历史,信宜松香厂生产的松香产品有:脂松香、松节油、古马龙、松焦油、萜烯树脂、油漆、工业蒎烯、a—蒎烯、b—蒎烯、酚醛树脂、甘油松香、浅色松香、食用松香等10多个品种,出口远销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5年全国松香质量评比,信宜云开牌脂松香为全国第一名,荣获国家银质奖1987年全国松香质量评比,云开牌脂松香又是全国第一名,荣获国家金质奖,是目前止的全国松香质量唯一的一个金奖,其质量之好饮誉海内外。

四. 广东省 茂名 高州 高州角雕

产地:中国广东高州。

概况:采用畜角经雕刻而成的艺术品。以钢刀精细雕刻,再涂以蜡油,最后抛光。多为鱼、虾造型,其质地坚实,形态逼真,光润明亮,颇饶生趣。

( 茂名)

五. 广东省 茂名 高州 新垌茶

新垌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垌茶以出瑞龙茶为极品,用开水冲泡,杯中茶叶舒展,细芽直立,清香四逸。饮后清心爽口,舌有余甘,回味无穷。

新垌镇地处高州市东部,该镇物产丰富,盛产荔枝、茶叶等,素有“茶果之乡”美誉。尤其是新垌茶享有盛名。高州市新垌镇出产绿茶历史悠久,明朝万历四年,新垌邓姓始祖从福建迁来时,带来茶种种植繁衍,至今已五百多年。新垌茶以密秀结实,青绿油润,馥郁芬芳,甘醇清澈而闻名遐迩。清代诗人杨康曾写下“茗园春嫩一旗放,众绿丛中笑语来,压担盈筐歌载道,今朝新垌采茶回”的美篇。可见,新垌茶在清代就享有盛誉了。

新垌绿茶产自新垌镇出瑞龙村。据《高州府志》记载:“茶产茂名新垌者,树高数尺,谷雨前摘取者最佳,以出水龙者为极品”。原来,出水龙村后有一山岗,高山环抱,土地肥沃,云雾多,雨量丰,湿差大,最宜绿茶生长因而出产的绿茶色泽绿润,香气馥郁,汤色绿明,味甘而醇。相传清光绪年间,高州知府路过该村,忽然肠胃绞痛,用药无效,后饮此茶少量即愈。又据说,这种茶是明朝万历四年间,新桐邓姓始祖从福建迁来时所带之茶种繁衍而来的,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了,现在新垌绿茶已发展到上千亩,一般亩产逾100公斤。

新垌绿茶品种优,采制工艺精,现在仍一般传统的手工操作。采摘时坚持采早、采细、采嫩、采二叶一针;“杀青”是采用净锅、猛火、杀透、杀匀;“搓揉”时趁热揉捻,揉紧揉实;再经“炒青”、“烘干”、“轻揉”直至熟透而不焦,揉实成眉条的茶团。经此多道工序炒制的绿茶芬芳扑鼻。经化验分析,新垌绿茶所含多酚类、氨基酸、维生素、叶绿素,以及芳香物质,都比一般的绿茶为多。当地群众还用它治病,早上用以漱口可防口臭;盛宴后饮之能消油滞;用姜拌冲能治肚痛;配上薄荷冲之则可治感冒;用蜜糖冲饮可治喉炎;还具有预防肝炎、胃癌、脑溢血等多种功效哩。

广东省高州市新垌镇现辖行政区域

高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新垌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高府函〔2013〕65号

广东省地方标准:《新垌茶》(草案)

六. 广东省 茂名 茂港区 鸭粥

介绍茂名美食的目的,是想吸引本科同学前来尝一尝,法硕的同学过来咬一咬。

如果你到此还去高级酒店,茂名的饮食就跟广州没有什么两样。找本地特色的美食,就一定要到老板亲自下厨的那种小饭店,才找得到正宗。

首先介绍的当是鸭粥。这原本是茂名辖属电白县水东的著名美食。与广州人、阳江人喜欢吃鹅不同,茂名地区的人均基本不养鹅、不吃鹅,理由是“毒”。茂名水土在中医理论上属“热”性,生活在此的人极容易上火,吃鹅成大忌。而同是水边生长的“凉”性的鸭,就备受青睐,除去烧鸭、老鸭炖汤等常见做法外,最受欢迎的做法就是鸭粥。

鸡粥是把鸭肉放在粥里煮,但鸭粥不是。鸭粥其实是先把全鸭煮汤,然后取出全鸭白切,沾着各种酱料吃。而汤底则加上大米、鸭血、干蚝、发菜等煮成粥。

味道如何?您自己过来尝吧。

在水东,您若自己走进任何一家鸭粥店,喊一声:十元吃饱。伙计就会热腾腾地端上一大盆鸭粥、一碟撒上芝麻花生碎末的鸭肉、一小碟水东芥菜、两小碗调料(甜醋、酱油),您就美去吧。

茂名市区的鸭粥,多经改良,不那么油腻,更适合现代人追求清谈的饮食口味。

七. 广东省 茂名 茂南区 茂名香蕉

茂名市香蕉有早结、丰产、质佳、供应期长等特点。营养价值高,能清心火、降血压、通便秘,是广东的四大名果之一。其形似一轮弯月,皮色腊黄,皮薄果大,肉质嫩,入口留香。其品种主要有“高脚遁地雷”、“齐尾”、“741”“威廉斯” 等。其中“高脚遁地雷”在第一届农业博览会上获金牌;在第三届农业博览会上获“优质名牌产品”称号。

八. 广东省 茂名 电白 水东鸭粥

水东鸭粥是茂名的一道特色招牌菜,别说茂名人、电白人,即使广州、深圳的客人到水东吃过鸭粥后,也赞赏不已。正宗的水东鸭粥店经营品种十分简单,常常只提供粥、鸭和凉拌蔬菜,生意却能长盛不衰。

要到底什么令它这么吸引人?答案当然是——因为好吃。

据行家指点,鸭粥之所以煮得好吃,全仗一锅好汤。选乡下四五个月大的足水鸬鸭,煮沸大锅清水后将火调微,加上北芪、党参等温补药材,将十几只处理好的光鸭下锅,完全靠水温慢慢地将鸭浸熟。然后将鸭起锅,撇去鸭油,只用清汤,加入新上市的珍珠米熬成富含胶质的稠粥。鸭粥入口即化,齿颊留香;鸭肉爽滑微韧,嚼来回味无穷。若配上特制的姜醋和酱油两种蘸料,更将鸭肉那种独特的香味发挥得淋漓尽致。

上几盆鸭粥,斩上一碟鸭,再加一碟青菜,三五知己花上个三四十元就可以大快朵颐。鸭粥真是一种很平民化的美食,难怪受到众多客人的欢迎。记者采访当天,一位正在鸭粥店用餐的电城客人说,他吃鸭粥已吃了十几年,每次到县城水东都要“特地来捧捧场”。

水东鸭粥店多不胜数。而据说是水东最老字号的兴记鸭粥店老板说,她家从太姥姥那一辈就开始经营鸭粥生意,后来因故停了这个行当。70年代她重新开档时,只是在家中过道里摆上几张桌椅,一天也只有一两只鸭的生意。现在她家已开有第二家分店,每间店一天少则卖五六十只,多则卖上百只鸭,店里伙记斩鸭都斩到手软。也曾有广州客人开出非常诱人的薪酬和分红条件,欲请他们到广州合伙开分店,她家人却不愿去,因为“要多谢乡亲父老的捧场”。

人们这么钟爱鸭粥,鸭粥也早已不单水东这块地域独有了,在茂名各市县,尤其是茂名市区,经营鸭粥的饭店成行成市,到底哪家鸭粥最美味,那只有吃过方知。

九.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信宜田七

信宜田七是名贵中药材,有行瘀、止血、消肿、镇痛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和各种出血病症。田七对种植环境和栽培、管理、收获、加工等技术,要求极其严格,而且种植期长,3年后才有收获,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抓不好,都会导致前功尽弃。

1965年,信宜县大成、白石两公社在海拔700~1500米之间的山地上试种田七。1969年,已发展到60公顷,并陆续收获。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田七种植成为山区致富门路之一。1987年,信宜县大成镇北梭村经营田七44公顷,年收获8.4吨,产值2105万元,全村1590人,单田七一项,每人收入达1300多元。1988年,全县种植田七255.3公顷,产量22.4吨,为广东省田七种植之冠。

十. 广东省 茂名 电白 水东白斩鸡

“水东白斩鸡”有许多故事。据说,曾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的陈济棠,民国初年驻军水东,他和莫五姑的婚恋,就是“水东白斩鸡”为媒:在水东鸡饭档相识,在水东鸡饭档0,其婚宴也特请水东鸡饭档师傅主厨,宴席上以水东白斩鸡为主菜,还有炒鸡、焖鸡、炖鸡、炸子鸡……,人称“百鸡宴”。

国民-总统李宗仁同“水东白斩鸡”也有一段缘。民国初年,李宗仁还是个连长,驻扎在水东。他对水东白斩鸡嗜之如命,几乎每晚都要去白斩鸡档吃夜宵。一九六五年,经过半个世纪风风雨雨后,他从海外重返祖国怀抱,特地都水东旧地重游,并且特意点了“水东白斩鸡”这道菜。席间,他一连品尝了几块白斩鸡,连声赞曰:好吃,好吃,真好吃!比我当年驻扎水东时吃的更香、更嫩滑、更好吃!

“水东白斩鸡”之所以胜过旧时,更加美味可口,这要归功于“鸡饭潘”和“鸡饭明”。

抗日战争后期水东鸡饭档添了两位精明手巧的新档主,一个-饭潘,一个-饭明。他两还没出山,就开始偷师学艺,悄悄然到各个茶楼酒馆及乡下财主家去,观擦研究他们制作白斩鸡技艺,综合众家之长,反复实验比较,在选鸡、制作、配方、佐料等环节上进行全面的革新,终于形成自己一整套别具特色的工艺流程。

“鸡饭潘”和“鸡饭明”制作出来的白斩鸡,不腻不涩,嫩滑甜水,色、香、味俱佳,有一股特别的香味,夹之入口,稍加咀嚼,其香气直逼脑神经,顿觉爽然,于是越吃越想吃。所以,“潘记鸡饭档”和“明记鸡饭档”一开张,就轰动整个水东,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去尝一尝,他们的档口顿时成了不夜天。而“鸡饭潘”和“鸡饭明”的名字也就不胫而走。水东是粤西地区乃至我国西部沟通海内外的口岸之一,抗战胜利以后,有定期轮船往来江门等地。通过这一渠道,“水东白斩鸡”和“鸡饭潘”、“鸡饭明”的名声及制作、工艺也传到了江门、广州、珠三角乃至港澳海外去,于是“水东白斩鸡”也就成为“食在电白”的一道亮丽的品牌。

如今,“鸡饭潘”和“鸡饭明”都已作古,“水东白斩鸡”工艺技术由“鸡饭潘”次子潘华泉继承了下来,依然打着“潘记鸡饭档”传统招牌,盛况不逊于当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