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浮新兴簕竹土特产 广东云浮新兴特产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浮新兴簕竹土特产 广东云浮新兴特产菜更新时间:2022-10-21 03:22:40

一. 广东省 云浮 新兴县 新兴贡柑

相传当年武则天派遣大臣前往新州礼拜六祖,当地乡亲以柑相赠,大臣回京后献给皇帝品尝。武则天尝后赞誉有加,遂令新兴县每年进贡,贡柑之名由此而来。因是皇帝极其喜爱之水果,新兴贡柑又称皇帝柑。

新兴贡柑的特点是皮薄肉脆,色清淡,无渣少核,入口清甜爽滑,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名“贡柑”。贡柑果形美观,皮色橙黄至橙红,皮薄多汁,果肉脆嫩,爽口化渣,清甜低酸,风味独特,广受消费者欢迎。

过去,新兴原产地的贡柑产量并不大。为推广新兴贡柑种植,上世纪60年代,广东省农业科研单位与新兴县天堂柑桔场选出三个优良品系,逐步扩大试种面积。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1500亩,总产1600吨。到2000年,全县种植贡柑面积3000亩,高峰期总产2250吨。产品广受好评,供不应求,跻身新兴 县近年发展迅速的水果优良品种。

二. 广东省 云浮 郁南县 连滩鸡仔米粉

粤西古镇连滩,位于南江中游,连滩人特别喜欢吃一种食品——鸡仔米粉。连滩鸡仔米粉独具一格,丝丝缕缕的粉条雪白如玉,晶莹似翡翠。其最大特点是煮沸开水,把粉放在锅里滚一个小时也不会烂,若果加上花生油、大蒜、小葱、、生抽等原料佐食,实乃美味可口,老小咸宜的四季食品。连滩鸡仔米粉,用纯正的当地靓米粉磨浆炊晒加工精制而成,因粉丝幼滑,且细扎,外形似鸡仔,故名。其粉产于城郊的山仔村,此地水质清且洌,因而制出的米粉色洁白,久煮不烂不粘,爽滑脆口。连滩人逢年过节、满月生日、婚表嫁娶、迎客往来,必吃鸡仔米粉,以图吉利。它久己驰名粤港澳,近年为适应市场营销,改用纸箱精装,外形美观,经济实惠,便于运输,实为送礼佳品。该食品常年远销肇庆、中山、珠江三角州等经济发达地区腹地。说起连滩鸡仔米粉,倒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相传,旧日连滩地区于某年发天大旱,烈日当空,田地龟裂,作物干枯,百姓们挨饿受苦,纷纷挖草根刨树皮来充饥。后来,连草根树皮也吃光了,只好长磋短叹地饿着肚子,妇人抱着孩子叫苦连天。哭声惊动了天上的食神,这天刚巧他巡查到连滩上空,被这儿的人间惨情所感动了。一向慈悲为怀的食神连忙口中念念有词,把手中的佛尘向空中一甩,天空中立即纷纷扬扬地飘落下一团团粉团,就象落雪一样。当时人们感到奇怪,六月炎夏天,那会下大雪?一位扶杖老人仰望苍天说:“可能是天公老爷大发慈悲,撤下粮食来救济我们呢!”便带头捡了一团放入口中,嚼食起来就象吃饼一样,于是又捡了二团放入口中,再喝了几口水,立即肚饱精神了。消息传开,人们纷纷拾回家中去吃,一时吃不完便贮起来备用。有些老人觉得硬了点,于是试着煮熟来吃,竟发觉味道更好,以后,便煮熟来吃了,人们就靠这些粉团度过这个难关。百姓们吃了粉后,一个个气力培增,抗旱救灾,下半年夺来个大丰年。从此人们安居乐业,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由于这些粉团白绒绒的形似鸡仔,人们便纷纷仿造起来作食用、送礼,并称为“鸡仔粉”。( 云浮)

三. 广东省 云浮 罗定 泗纶蒸笼

泗纶蒸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罗定泗纶镇人编织的小小蒸笼,正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马来西亚航班把它当作纪念品赠送;在欧洲,它成了新颖的圣诞礼品;在英国,买一套西装店主有可能送你一套小蒸笼;在伦敦,小蒸笼标价高达2.99英镑……

粤西地区有一种竹子名为罗竹,据说这种竹子相互摩擦会发生“罗罗”的声响,因而得名罗竹。在粤西罗定,有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名为泗纶,而她正是本文的主角,那个盛产罗竹的专业镇。不过,如果泗纶的罗竹仍然与70年前一样,被用来搭瓜棚和作造纸的原材料,那么也不会有本文的故事了。今天,很多泗纶人还像上个世纪80年代那样将罗竹变成蒸笼,不过,泗纶人也变出了一个传奇,我们不妨称之为“蒸笼传奇”吧。

进入21世纪以来,泗纶的蒸笼生产凭借着罗竹的资源优势逐渐成为专业优势,大量的农户从事罗竹的加工生产。该镇党委和政府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发挥资源优势进行产业重心的调整,着力发展特色产业,采取“一镇一品”的专业化战略,壮大镇域经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初步形成了以罗竹、肉桂、八角、黄榄、大肉姜为主的种植业和以蒸笼、桂皮、桂油加工为主的加工业基地。蒸笼的生产和销售已成为泗纶出口创汇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2003年时,泗纶的蒸笼加工生产与销售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成为了泗纶镇主要的的专业化产品之一。但另一方面,泗纶的蒸笼加工产业松散无序,产品技术含量低,大部分蒸笼产品都由手工操作,效率低下,同时产品比较单一,市场竞争力较差,企业对于科技的投入较差,发展缓慢,而且企业有同质化发展的倾向,存在着一定的恶性竞争。在这一年,泗纶被定为云浮市竹制品专业技术创新试点镇,“蒸笼传奇”由此开始。

泗纶镇委和政府根据《云浮市专业技术创新试点实施办法》的要求,以增强蒸笼出口创汇能力,增强蒸笼加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实施了加快蒸笼加工专业化,提高蒸笼加工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等政策措施。在镇委政府大力引导下,几十个蒸笼生产、加工、销售大户成立了罗竹协会。在罗竹协会的成员通力合作下,以加工企业为主体,建立起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竹制品加工销售服务中心,为广大蒸笼生产加工户提供了技术创新服务和信息化服务,推广应用竹制品产业化及加工机械研制工作,大力扶持蒸笼加工企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蒸笼加工业蓬勃发展。目前,泗纶蒸笼产品已经申请有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一个。同时,泗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统一生产标准,通过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换代,一方面,泗纶努力加快加工机械的现代化,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工作,抢占市场。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以李均泉、-松为代表的一批蒸笼生产、加工销售大户逐步崛起,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加。随着企业实力增加,反过来又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促进了产业链的前后延伸,使竹制品加工业成为泗纶的特色和优势产业。

有力的政策必然产生有利的效益。随着蒸笼加工科技含量的提升,使许多原先由手工操作的步骤已经逐步变为机械化操作,蒸笼的产量逐渐提高,产品越来越丰富,产业链迅速延伸,从单一蒸笼制品逐渐向一次性餐具发展,这更使泗纶竹制品加工业迈向一个新台阶。截至2005年年底,泗纶加工蒸笼农户达8870户,形成了4条加工专业街和5个专业村,加工销售大户41户,从事蒸笼加工业人员达1.2万人,年产蒸笼1.98亿只,蒸笼产品畅销海内外,销售收入1.56亿元,出口创汇1500多万美元。有人这样评价泗纶蒸笼:“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泗纶蒸笼”。

而从宏观经济指标看,泗纶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产业占全镇GDP的比重由2000年、2001年的48%、43%降到42%,而罗竹业在农业的比重从2000年和2001年的55%、56%达到2005年的60%。2005年,竹制品产值已占到工农业总产值的35.98%,出口产品产值占全镇产值比例达13.04%,同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40.7%和38%。在产业组织的发展方面,竹制品加工业“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迅猛,公司效益迅速提升,协会会员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农户可以参与到罗竹种植、罗竹加工等诸多产业环节等,蒸笼产业在全镇遍地开花。统计数据表明,全镇仅仅竹制品产业已为每户平均带来3500元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此外,竹制品产业的发展,还为小城镇建设带来辐射效应。泗纶通过建立蒸笼加工专业街,吸引蒸笼专业户进城建房,近年来合共1000多户、6000多人到镇区安居落户,有力促进了中心镇建设规模发展壮大,带动其它二、三产业的发展,使泗纶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中心镇。

泗纶镇将“蒸笼”产业为泗纶带来的巨大变化称之为“蒸笼效应”:蒸笼产业不但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更为罗竹生产和加工开启了更广阔的领域,同时,产业的发展对整个泗纶城镇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泗纶“蒸笼”走入了国际市场,使得泗纶竹加工产业有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基础和前景。

泗纶蒸笼产地范围为广东省罗定市泗纶镇、榃滨镇、加益镇、龙湾镇、黎少镇、连州镇、附城街道办事处7个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四. 广东省 云浮 罗定 松香、松节油

    松香,是用天然松树脂经蒸馏提炼而成。把松脂用水蒸气蒸馏,随蒸气出来的是松节油,剩下的是松香。    松香是由多种树脂酸构成的透明、硬脆的固体熔化物,淡黄或黄褐色。常温下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并具特有的化学活性。有防潮、防腐、绝缘、乳化、粘合等性能,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造纸、油漆、医药、印染、涂料、纺织等工业行业。罗定产的松香大部分供出口,少量内销。出口部分主销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罗马尼亚、西德、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及港澳地区。    松节油是用松脂加工松香时的伴生产品。一般加工一吨松脂可产松节油150公斤左右。它是一种挥发性油,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特殊气味。广泛用于油漆、制革等工业,在医药上用作抗毒剂、皮肤兴奋剂,还可制香料。    松香、松节油是市内较大宗的林副产品。罗定林产化工厂是国家二级企业,是松脂深加工、脂松香出口的国家定点厂,技术力量雄厚,生产设备和产品检测设备先进,全厂推行TQC管理,产品质量稳定。现主要产品有脂松香、黄药、ACR助剂等10多种。其中优质选矿药剂乙基钠黄药、丁基钠黄药、异丁基钠黄药、异丙基钠黄药、2号选矿油等系列产品,年产量超万吨,在用户中享有很高的信誉。( 罗定)

五. 广东省 汕头 濠江区 新兴街炒糕粿

名小食。早在20世纪40年代,炒糕粿烹制行家徐春松便在汕头市区新兴街茂成号专营而闻名,号称老徐炒粿。

糕粿是用优质白米浆逐层加工蒸熟,制作时先将糕粿切成均匀小块,加入鱼露,红甜豉油调匀,以小火略炒至糕粿面色赤红入味,然后下平底锅(煎盘)用猪油以文武火候将糕粿两面煎赤,加入白糖炒匀,再和入鲜虾、猪肝、瘦肉、鲜蚝等多种配料,淋上蛋液煎炒,加入沙茶辣椒酱、味精、鱼露、雪粉水,上汤炒匀。

新兴街炒糕粿很注重火候,使糕粿达到外酥内嫩,色泽金黄鲜艳,香味飘溢,口感咸、甜、香、辣兼备。

六. 广东省 云浮 罗定 罗定肉桂

罗定肉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罗定肉桂又称西江桂,广东省罗定市,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产品.有桂皮、桂油、桂枝、桂宗、桂顶。肉桂全身是宝,用途广泛。桂皮是名贵中药材。桂油是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可口可乐等饮料的重要原料之一。罗定肉桂产品质量上乘,桂油含桂醛量高,因而,桂皮、桂油产品大部分出口。桂皮主要出口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国家,桂油主要出口美国、西欧及中东国家。罗定市的桂油、桂皮在国内出口销售占有率达20%以上。.

定种植肉桂历史悠久,据旧《西宁县志》记载,在约公元1850年左右(清 .道光年间),滨河岔就有张氏开山种肉桂的历史。1949年有桂树约7万亩。肉桂用途广、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改革开放以来,罗定市根据山区有十分适宜种桂的地理气候环境、种桂习惯,确立了种桂富民的指导思想,把肉桂作为开发山区、振兴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实施区域布局,实行统一规划,连片种植,集优成势,连成规模。为使肉桂生产得到持续快速发展,通过发展肉桂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真做好桂苗、生产技术和资金等扶持服务工作,从而使该市肉桂生产年年取得较大发展。.

罗定市委、市府把种植肉桂作为发展特色农业,建立本地支柱产业来抓,2004年该市种植面积已达46万亩,是广东省肉桂生产主要基地,2004年,产桂皮1万多吨,产桂油450吨。以 滨、新乐、黎少、泗纶四个镇为主产区,该市24个镇中有18个镇种桂,并在滨镇建起了一个500亩的肉桂苗圃场,种桂农户近10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四成多。

加工和销售情况方面,肉桂树经采伐后,剥皮制成桂皮,枝叶加工蒸馏制成桂油,2004年,年加工桂皮1万多吨,桂油450多吨,肉桂加工转化占该产品总产量的98%以上。桂皮、桂油由省外贸部门通过香港出口到世界各国。2004年创汇1265万美元。

2002年8月,罗定市被定为中国肉桂之乡,桂皮以帆船牌商标注册,出口属免检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8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罗定肉桂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罗定肉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罗定市 《关于划定罗定肉桂产地范围的函》(罗府发〔2007〕2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罗定市所辖行政区域。.

七. 广东省 云浮 云安县 云安蚕茧

云安蚕茧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云安蚕茧

云安县是广东省蚕桑生产重点县,种桑养蚕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培养,“云安蚕茧”的品质提升显著,具有感官好、上车茧率高、洁净度高、解舒率高等特点,其外观洁白,具自然光泽,且茧衣少,茧形匀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云安蚕茧”及产品丝棉被畅销韶关、广州、珠海、深圳、佛山和港澳地区,以及邻近的湖南省和江西省等地,在广东省内和周边地区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广东省云安县现辖行政区域

云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云安蚕茧产地范围的请示》,云县府报〔2013〕9号

广东省地方标准:《云安蚕茧》(草案)

八. 广东省 云浮 罗定 金滩肉桂

金滩村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榃滨镇东面,总面积18平方公里。全村人口3038人,耕地面积1420亩,山林地1450亩,主产的肉桂、松脂,是全村收入来源。

肉桂,亦称中国肉桂,肉桂为桂树的皮,干燥后为桶状,称“桂通”,是我国著名的天然香料和名贵中药材,广东省罗定县榃滨镇金滩村,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广西肉桂皮厚、色泽光润、含油率高、味辛香偏辣、药用和调香料用兼优等特点。药用功能主要是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血通经。

2000年,罗定县榃滨镇肉桂生产基地被省政府列入“一品一乡”扶持项目;2002年,罗定县被中国之乡推荐组委会评为“中国肉桂之乡”。2011年罗定县榃滨镇金滩村(肉桂)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九. 黑龙江省 哈尔滨 道里 新兴露地无公害蔬菜

道里区是全国百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是黑龙江省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

新兴村是露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是典型的露地蔬菜节水灌溉示范区。该村农业生产主要以春、夏,秋菜生产为主,生产品种有西葫芦、甘蓝、豆角、茄子、柿子等。该村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保证农作物及时定植、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实现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同时也提高了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 广东省 云浮 云安县 迳心茶

云城区茶洞镇:迳心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