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余杭区塘栖镇特产 余杭哪里有好吃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余杭区塘栖镇特产 余杭哪里有好吃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10-15 19:12:44

一. 浙江省 杭州 余杭 黄湖白壳哺鸡笋

黄湖白壳哺鸡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湖白壳哺鸡笋是浙江省杭州余杭黄湖镇的。

位于余杭西部山区的黄湖镇因其特有的优质红壤土、无污染的自然环境而盛产白壳哺鸡笋。这哺鸡笋不仅肉质厚实、鲜嫩,咀嚼后渣滓少、味道鲜美,营养也十分丰富。据测定,每100克哺鸡鲜笋含粗蛋白3.29克,糖2.74克,果胶0.32克,有17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有减肥、清热、止咳效用,被誉为保健菜,颇受人们的喜爱。

二. 浙江省 杭州 余杭 超山青梅

超山青梅主产区在超山周围的超山、崇贤等乡镇地区。五代后晋时开始种植,曾有"十里梅海"之称。超山青梅果实肥大,色泽青绿,味酸汁多,松脆爽口,是梅中上品,加工成梅干、陈皮梅、话梅、糖青梅颇受顾客青睐,部分出口港澳和东南亚地区。超山青梅有品种16个,以开箩底、软条红梅为优。( 余杭)

三. 浙江省 杭州 余杭 中泰竹笛

中泰竹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泰竹笛

中泰竹笛产地范围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中泰苦竹是我国制作上等竹笛唯一的高档材料,用苦竹制作而成的竹笛及其他产品一直是中泰乡乃至余杭区的特色产业。中泰苦竹业协会2006年荣获"余杭区先进民间组织"称号,其注册的"洞宵宫"牌南萧获得2006年最受市场欢迎的杭州市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作品,市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作品征集三等奖。

铜岭桥村便是得天独厚的笛箫原材料产地,位于中泰乡西南部的铜岭桥村,风景优美,四面青山环抱,与临安、富阳两市交界。铜岭桥村远处的山峦,蜿蜒起伏。山上大片的竹林,竹山脚下一条窄窄弯弯的街道,街道两边如今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笛乡,名气大了,生活富裕的村民,盖起了洋楼,买来了小车。一条同样窄窄弯弯的大路沿街而过,绵延着伸向远方竹山。虽然村民们走上了富裕道路,但铜岭桥村民风淳朴,人情纯厚。每年在这里举办的笛子艺术夏令营,总是让孩子们乐不思蜀。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中泰竹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报告》,余政发〔2013〕40号

杭州市余杭区地方标准规范:DB330110/T057.1~4-2013《中泰竹笛》

四. 浙江省 杭州 余杭 塘栖枇杷

塘栖枇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塘栖枇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塘栖枇杷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塘栖枇杷有1400余年的栽培历史,因品种优良,品质上乘,风味独特,自唐代起就被列为贡品。每年的五月塘栖会举办美食枇杷节,游客此时来此可充分感受塘栖的水乡风情和美食文化。

产品产地:杭州塘栖

产品特性:果大肉厚、汁多味甜、营养丰富。

产品季节: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

产品成分: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C、糖类、脂肪、蛋白质、苹果酸、柠檬酸以及钙、磷、钠、铁等对人体新陈代1常有益的物质,此外,其果核中含有苦杏仁甙、叶片中含有皂甙、维生素B1等物质。

产品功效:它的用法颇多,可以用枇杷叶煮汤喝,或是用来敷患部,也可用大量的叶子来洗枇杷浴,而枇杷的果实和种子核也可食用。干燥的枇杷制成果酱则终年可食用。它既能美化环境,又能起抗癌保健作用。

产品简介:塘栖盛产枇杷,《唐书•地理志》载,唐时就成贡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塘栖产枇杷,胜于他处,白色者上,黄次之”的记述。其主要产区在塘栖的塘南、东塘、沾驾桥等乡。2004年5月,中国塘栖枇杷节开节仪式上宣布,久负盛名的塘栖枇杷刚刚成功申报枇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枇杷也有了全国性的产地品牌。

五. 浙江省 杭州 余杭 双桥生态鳖

双桥村位于运河镇西北,傍依京杭大运河,是杭嘉湖平原的中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现有农业人口3025人,农户765户,土地面积2027亩,其中池塘面积1860亩。近几年来,双桥村的甲鱼产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产量效益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至今全村生态甲鱼养殖面积达1418亩,产值达3200万元,双桥村已成为国家级生态甲鱼生产基地(村)、杭州市无公害养殖基地。

双桥村主导产业为生态甲鱼养殖,全村生态甲鱼养殖面积达1418亩,占全村面积70%以上,养殖总量达180万只,年生产商品甲鱼达709吨,产值达3200万元,占全村农业产值比重达90%以上,从事生态甲鱼养殖人员众多,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1.68万元。该村已成立有杭州余杭丰盛甲鱼专业合作社,至今有社员共计58户,合作社成员年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高于全村年人均纯收入10%左右。全村生态甲鱼养殖户均为“本”牌中华鳖管理协会会员,每年都定期参加协会主办的甲鱼养殖技术培训班,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每月开展两次以上的养殖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

双桥村分别于2003年承担实施了国家级生态鳖养殖园区项目,于2008年承担实施了省级高标准生态鱼塘改造项目,项目均顺利完成。双桥村农业经济以生态甲鱼产业为主,生态甲鱼产业比重占全村农业比重的9成以上,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生态甲鱼之村。

六. 浙江省 杭州 余杭 塘栖烘豆茶

“烘豆茶”即用烘青豆泡成的茶,俗称咸茶,是一种色、香、味齐全的解馋的茶,深受妇女们的喜爱。

塘栖吃烘豆茶的来历据说与“剥茧衣”有关,具体起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但它从农村发展到城镇却是不争的事实。农村里一些考究的人家烘豆茶中要放上七八十来样东西,使烘豆茶色香味齐全。烘豆茶,看一眼爽心悦目;呷一口,满嘴留香。

七. 浙江省 杭州 余杭 笋干老鸭煲

笋干老鸭煲,又叫张生记老鸭煲,是浙江杭州的特色美食菜。汤醇味浓,油而不腻,酥而不烂,生津开胃。老鸭煲的主料取自江南土鸭,即中华绿头鸭,为保持肉质鲜嫩,孵化出壳后,六十天生长期内为最佳,同时采用独家配方以砂锅煨制而成,杭州老鸭煲以张生记最为火爆。

笋干老鸭煲是一道取料方便,制作简单的汤菜,具有江南风味。鸡鸭肉类的食物在烹饪过程中需要将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充分分解,这样不仅口感酥烂,便于进食,汤汁也味道鲜美醇厚,还易于吸收。所以,用保温性能良好的沙锅,加上文火慢慢煨炖,就成为这道菜制作上的特点。可以说,这是道工夫菜,当然这里说的工夫指的是花时间。江南历来有伏天吃鸭子滋补身子的习惯,加上新上市的笋干,不仅增添鲜味,而且能解除油腻,令口感清爽。

八. 浙江省 杭州 余杭 临平甘蔗

种植历史已逾千年,南宋时就列为贡品。临平甘蔗品种有紫皮和青皮两种,以紫皮为主,一般在清明前后种植立冬收获。

我国是甘蔗甘原产地之一,历史非常悠久。在没有文字记载之前,我国南方地区已有野生的甘蔗林。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采蔗茎“咋啮其汁”。到了唐朝,吃甘蔗已是很普遍了。

甘蔗鲜嫩质脆、味甜汁多、营养丰富,与一般水果比较,尤为经济实惠。值得称赞的是,其糖份(含量为17~18%)主要由蔗糖、果糖、葡萄糖三种组成,极易为人体所吸收。

甘蔗也是有名的中药和工业原料。在医学上,蔗汁是解渴、生津、润燥、滋养之佳品,能助脾中和,治噎止呕,利二便,解酒毒。在工业上,蔗渣可用来制纸、纤维板、酒精、味精、酵母。木醇糖、增塑剂、树脂等。

临平甘蔗,始植于唐。盛于南宋,并列为贡品。它以富合蔗糖、肉质脆嫩、鲜甜汁多而著名。主要品种是紫皮和青皮两种,以紫皮为主,一般在清明前后种植立冬收获。

临平甘蔗主要产区在临平周围乡村。民间常以甘蔗、孛荠同煎服,有清火止咳之功效。

九. 浙江省 杭州 余杭 竹、竹藤制品

产品产地:杭州余杭

产品特性:品种繁多,做工精细,造型奇特。

产品简介:据1985年普查,余杭竹林23.9万亩,百丈、长乐、双溪等镇最集中,品种有毛竹、早竹、苦竹、石竹、浙江淡竹、浙江刚竹等32种。

余杭的竹藤制品还享誉海内外,南宋绍兴年间,余杭竹编的工艺品被列为贡品,品种繁多,做工精细,造型奇特。近年来竹制品加工开始从一般生活用品转向工艺品和高档生活用品,如屏风、书架、窗帘、竹席、鱼杆、玩具等。除国内销售外还出口创汇。

十. 浙江省 杭州 余杭 粢毛肉圆

粢毛肉圆,是塘栖一道别具特色的佳肴,同时也是一道名点。蒸熟后的粢毛肉圆,糯米粒粒竖起,肉汁牢牢封在肉圆中,汁水饱满,不仅外面一圈有糯米,肉中也混有糯米,吃起来弹性十足,滋味极佳。

相传,粢毛肉圆与乾隆皇帝还有点关系。乾隆皇帝下江南见塘栖景物宜人,十分留恋,故下令在塘栖的西横头建乾隆行宫,每次下江南便在行宫内住上十天半月。一名汪姓厨师在为乾隆皇帝做佳肴时,错将做狮子头的肉圆掉到一箩湿糯米里面去了,厨师束手无策,干脆将错就错,将所有肉圆全放进糯米里滚了一下,然后上锅去蒸,这一下一种全新的肉圆子诞生了,乾隆皇帝吃了连声称好,忙问此菜叫什么?那厨师心想肉圆子粘着的糯米颗颗竖起,像刺毛,便随口说了声"刺毛肉圆"。就这样,粢毛肉圆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