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黄山红色旅游特产介绍 黄山旅游必买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黄山红色旅游特产介绍 黄山旅游必买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2-11-15 08:16:55

一.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州雪梨

徽州雪梨:雪梨梨花洁白晶莹,果实如雪似玉,流光溢彩。清明过后,盛产雪梨的歙县梨乡,那一棵棵透出嫩叶的梨树上,挂满了棕叶丝扎的用柿漆水渍过的不透光,不透气的毛边纸袋。历时四、五个月,直到梨子成熟采摘,梨袋才和雪梨一起下树。包梨袋有两大好处:一可以防虫害,二能使果皮雪白,外形美观,雪梨之美名,由此而得。据记载,徽州雪梨的栽培始于宋朝,大面积种植也有了300多年的历史。雪梨以果形美观、皮薄汁多、香甜清脆而遐迩闻名,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东南亚。

徽州雪梨共有30多个品种,其中著名的有金花早、细皮、木瓜梨、涩梨等四个品种。其中涩梨颇有药用价值,取去梨核,放入冰糖,炖熟食用,能治疗呼吸道疾病。用它制成梨汁、梨膏,有去热清痰、止咳润肺等疗效。关于涩梨的药用价值,还有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清代初期,苏州名医叶天士见歙县人何大病入膏盲,无可奈何。但何大回家后遇当地医生程敬道,后者用涩梨不到半年,就使他恢复了健康。叶天士得知后竟然下掉招牌,隐姓埋名到歙县程敬道的药铺里当药倌学医,传为谦虚好学的一段佳话。

二.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州石鸡

徽州山谷洞穴中,有着一种与毒蛇共栖的"胸蛙",俗名"石鸡",是徽菜中特色的制作材料,石鸡无论是红烧,还是清蒸,扑鼻的香味,丰满的后腿,比鸡肉有过之而无不及。徽州的风味名菜"清蒸石鸡",清汤见底,盖碗清蒸原味不失。多吃石鸡,夏天可以不长痱子和疮。石鸡是大补食品,每一个来黄山观光的游客,都为能吃到这种美味佳肴而高兴不已。

三.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蕨菜

“黄山蕨菜”是黄山有名的山菜,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蕨菜是一种野生植物,生长在山区的草坡、林间空地和林缘地带。每到春天,黄山市山区处处可见一丛丛、一棵棵生长茂盛的蕨菜,当它嫩叶还处于卷曲未展时,采摘下来便可以作菜食用。

“黄山蕨菜”可作鲜食,也可盐腌,还可干制。鲜食时应用开水煮二三分钟,再炒食或冲汤;盐腌时应选择粗细整齐,色泽鲜艳,柔软鲜嫩的,配以适量的盐,制成酸菜备食;干制则稍蒸后摊晒成干菜备用。蕨菜很可制成蕨粉,是用来做饴糖、饼干、粉条的一种高级淀粉。“黄山蕨菜”营养非常丰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及钙、磷等。

此菜味甘、性寒、润滑,根、叶及全草均可入药。具有安神镇静、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止痛、强健脾胃、祛风除湿等功效。

四.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鱼咬羊

徽州杂色类名菜,是将羊肉装入鱼肚子而后封口烹制而成。据传说,清代徽州府有个农民带着四只羊乘渡船过练江,由于舱小拥挤,一不小心就把一只成年公羊挤进了河里,羊不会游泳,在河水中挣扎了一会便沉入深水中。由于羊的沉水,引来了许多的鱼,当羊沉入水底时,鱼儿便蜂拥而至,你争我抢地争食羊肉。因为它们吃得过多,一个个晕头转向。恰巧,附近有位渔民正驾小渔船从此处经过,见如此多的鱼在水面上乱窜,心中惊喜万分,忍不住撤了一网。使他奇怪的是,鱼儿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活蹦乱跳,而是一个个乖巧地呆在网里,当渔夫把网收上岸拿到家后,觉得今天的鱼特别重,就用刀切一条鱼的肚子,见里面装满了羊肉。渔民很新奇。就将鱼洗净,封好刀口,连同腹内的碎头羊肉一道烧煮。结果烧出来的鱼,鱼酥肉烂,不腥不膻,汤味鲜美,风味特殊。消息传出扣,当地有些美食家也试着烧成这样一道菜,果然风味不凡,从那以后,当地人就将这样烧成的菜取名为“鱼咬羊”。久而久之,便成了徽菜中的一道名菜了。

古有“羊方藏鱼”,今有鱼腹装羊,夏日吃“伏羊”传统代表作“鱼咬羊”制作方法。

主料:鳜鱼或桂鱼一条约400克、羊腰窝肉250克。

配料:小葱段10克、姜片15克、香菜5克、八角2个。

调料:酱油750克、盐5克、白糖13克、绍酒25克、白胡椒粉7.5克、猪骨头汤750克、熟猪肉100克。

制法:用筷从鱼嘴插入腹中,绞出内脏洗净,羊肉切3.3×2厘米条,焯水沥干。羊肉煸炒放入调料烧至八成拣出调料渣,填入鱼腹

油锅烧至六成放入浸汁鱼下锅,煎双面金黄取出放入砂锅里。将余下1/3各类配料及调料同骨头汤和部分羊肉原汁汤用旺火烧开,移到文火烤半小时,待汤浓、鱼酥肉烂拣渣,撤胡椒粉、香菜,滴明油即成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纱面

产于歙县南乡。纱面韧性足,咸淡适宜,口味纯正,宜于久贮。倘若来年开春天暖多雨,纱面返潮,只须包块生石灰搁入坛中,即可使其脆燥如初。

纱面制作过程如下:先用盐水和面,揉透揉匀,搓成条状,涂上菜油盘放盒中。片刻,再搓成细条,均匀交叉绕在两根长约尺余的芭茅杆上,一挂为一款,在保温的稻桶中静置半小时后移至户外的面挂上,下架后盘成饼状,晒干即成。

六.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河螺丝

黄山河螺丝是安徽黄山风味小吃。黄山市境内溪水清澈,浅底尽沙,没有污染,所产之螺丝,质地高出田螺一筹。肉青白细嫩,且无泥腥气。黄山河螺丝略小于田螺,加工时,先剪去其尾端,配上油、盐、葱、姜、醋,入锅烧炒,滋味特别鲜美,深受食客喜爱。

七.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徽州烧饼

徽州烧饼远近闻名,已经有多年的历史。“香甜两面黄、外扣芝麻内插酥”是徽州烧饼传统的独特风格。

还没走到洪记,远远就闻到了烧饼烘焙出的香味。走进洪记,刚刚出炉的小烧饼金灿灿,一口一只烧饼用肥猪肉丁加梅干菜做陷,芝麻撒面。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炉中,烤熟取出。香味浓烈,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外面酥,里面松,油润不腻,路人游人人人赞赏。

吃法杂谈:洪记烧饼当然是刚出炉的最好吃,既香又酥,不过对远道而来的游客,买了洪记烧饼带回家,想吃刚出炉的口味,必须将烧饼放在平底锅上,锅底抹点油,用小火烤,香味便会慢慢溢出来,口感也跟新出炉的一模一样。或者放在微波炉里高火1分钟,等冷却后再吃也OK的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黄山白茶

黄山白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山白茶是安徽黄山市歙县的。

黄山白茶,又名徽州白茶,产自黄山市歙县富堨镇青山村凤凰湾,璜田乡蜈蚣岭村,天堂村一带。

徽州官方史料记载:

凤凰山在歙北,十五里,高三十仞,周十里,常有凤凰集于此,旧产茶,岁采制不过二三斤,熙宁中丘寺丞名之为“甘白香”

—宋 淳熙《新安志》

“黄山白茶”又名“徽州白茶”,自宋代则有之,被宋徽宗乐道,成为贡茶而风靡一时。黄山白茶富含氨基酸、铁、锌、硒等营养元素,特别是氨基酸含量较高,高达9.2%,远超浙江安吉白茶,由于其酚氨比较低,故茶汤滋味极其鲜醇,越来越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2008年以来,白茶市场行情年年看涨,销售价格节节攀升,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尤其是经过“黄山甘白香白茶生态园”数年来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白茶生产已经初具规模,黄山甘白香白茶已小有名气,2009年“黄山甘白香白茶生态园”参加“中茶杯”评比获得安徽省唯一一个特等奖,成为歙县县茶产业的一朵奇葩。

20世纪90年代初,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璜田乡茶农陆续在六联至蜈蚣岭海拔600米左右的高山茶园中发现多株原生状白茶树丛,1991年经县农业局胡武海高级农艺师与当地茶农的采样,研制出首批样品,并送到中国茶叶研究所检测,结果显示:黄山白茶氨基酸含量达8%以上,明显高于其它茶叶含量,同时茶多酚与氨基酸含量比值较低,故茶汤滋味极其鲜醇,时任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坤研究员品审后欣然写下“黄山白茶、天赐物种、叶白味鲜、最利康健”“黄山甘白香,徽州贡品茶”等赞词。

黄山白茶是采摘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原料,经摊放、杀青、做形、烘焙等工艺精制而成。

高档黄山白茶外形挺直舒展、色泽金黄透绿、匀润显毫,冲泡后花香高长,滋味鲜醇,回味甘甜,史书中所谓“甘白香”三字特点全部体现。同时汤色嫩绿明亮,叶底成朵,通体嫩白,似透明玉体。

2008年以来,黄山白茶在安徽省各级部门的重视关心和地方茶叶经纪能人的不断努力下,黄山白茶的选种、繁育、示范种植与规模化推广不断加快,品牌建设正在加强,黄山甘白香白茶生态园生产的“甘白香”牌黄山白茶2009年获“中茶杯”特等金奖。黄山白茶现已在上海、合肥、北京、苏州等城市拥有一定市场和知名度。黄山白茶作为茶产业的一朵奇葩将香飘到永远。

黄山白茶历史渊源

说到白茶,我们不能不提宋朝第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虽然他是一个不理朝政社稷,搜刮民脂民膏,生活荒淫无度的昏君,但他却是一位少有的皇帝书法家和画家,更是一位对茶叶有独特嗜好和见解的茶痴,他所著的《大观茶论》是最好的注解,也是我们了解有关白茶发展读到最早的科学论著。“……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之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我县白茶生产据宋淳熙年间(1174-1189)《新安志》记载“凤凰山在歙北……尝有凤凰于此。旧产茶,岁产不过二、三斤,熙宁中(1068-1077年),丘寺丞名之为甘白香……”史料佐证我县白茶生产应始于宋代。有人说,自北宋皇帝赵佶在记载了白茶之后,一直到明代的350年中就没有再发现过白茶。没有经过考证,只是姑妄听之。但是,我县重视和发展白茶应是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时任茶叶干部胡武海先生(现已退休),在璜田乡蜈蚣岭村的崇山峻岭之中,偶然发现绿茶的变异种—白茶,经长期观察和反复研究,发现白茶与常茶不同,它具有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富含氨基酸、铁、锌、硒等营养元素,一般绿茶不能与之相比。该茶外形芽白如玉,叶薄如纸,冲泡后芽叶成朵,香气高爽,汤色清澈,嫩绿明亮,端杯入口,滋味鲜爽,满口甜香,实为茶中珍品。

三、黄山白茶发展现状

于是乎,胡武海先生便在蜈蚣岭村小范围无性繁殖、试种白茶,限于当时历史条件和种种原因,白茶发展终没有形成市场和规模。直到上世纪末,白茶传承人曹月红女士(现为黄山甘白香白茶生态园法人代表),先在桂林镇练江牧场租地选育白茶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与繁育推广,后因开发区建设,又转战郑村镇三坑、黎民等村进行选种繁育,在县农业委、财政局、科技局、扶贫办,移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几经周折,终于建立了自己的黄山白茶母本园、繁育基地和白茶生产基地,并于2009年注册成立了黄山甘白香白茶生态园。黄山白茶产业化发展规模初显,希望的曙光就在眼前。

2009年,“甘白香”牌黄山白茶样品送到中国农产品检测中心检测,结果表明,氨基酸含量8.0%,茶多酚含量8.0%,儿茶素含量10.4%,是同类茶叶酚氨比的佼佼者。此消息通过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一公布,立即引起业内专家的高度关注,我国首位茶叶院士陈宗懋先生欣然题词“甘白香 黄山白茶”;中国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原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砷赞誉“黄山甘白香 徽州贡品茶”;安徽农业大学王镇桓教授称赞“黄山白茶 天赐物种 叶白味鲜 最利康健” 。2009年,“甘白香”黄山白茶首次参加全国第八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以总分94.05的高分力压群芳荣获特等奖。2009年,“甘白香”黄山白茶系列包装参加我县首次农产品包装大赛,产品设计和产品实物双双荣获一等奖。2009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中国黄山茶叶、名优农产品暨旅游博览会”上,“甘白香”黄山白茶卖出了每公斤11600元的天价。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第六届中国黄山茶叶暨名优农产品博览会“上,“甘白香”黄山白茶被香港、广州茶商慧眼相中,以每公斤1.6万元的价格商定包销2011年所有的黄山白茶。

四、黄山白茶品质特点

何谓“白茶”,“甘白香”黄山白茶不是茶叶生产中按加工工艺划分六大茶类中的白茶,而是属于绿茶类的一种新品名茶。据有关资料报道,白茶是在低温环境下,由于叶绿素缺失而导致品种发生遗传变异体的一个新品种,是茶树中的特异性品种。白茶虽称白茶,仍属于绿茶类,因为它的鲜叶呈白色(在生长过程中一段时期是白色的),按照绿茶加工工艺制作而成。

白茶茶树的颜色明显较浅,神奇的是,茶树茶芽颜色会随着时令变化而发生改变,如清明前的嫩叶是灰白色的,而到了谷雨时,嫩叶会逐渐转绿直到全绿。而且,白茶的产茶期较短,一般只有一个月左右,这样,白茶就更显得珍贵了。

白茶的形态特征是:春茶时幼嫩,芽叶为白色,当春茶成熟时,其叶由白渐转为白绿相间的花白色,而夏秋茶则是绿色。白茶的品质特征是:外形细秀,叶片莹薄,叶张玉白,色如玉霜,叶脉翠绿,光亮油润;冲泡后形似凤羽,茎翠叶碧;汤色鹅黄,清澈明亮;香气鲜爽馥郁,滋味鲜爽,回味甘甜。由于白茶品种珍稀,风格独特,品质极佳,民间谓之“端茶”,世人推崇,贵为珍品。我国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高度评价白茶,称白茶是“具有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普通绿茶不能与之相比”。

五、黄山白茶品系划分

黄山白茶(徽州白茶)从感官上和白化程度上看,我们通过观察有三个品系,“黄山1号”(暂定名),白化程度高,叶呈玉白色、莹薄;“黄山2号”(暂定名),白化程度次之,叶白莹薄,叶脉微绿;黄山“3”号(暂定名),白化程度低于黄山“2”号,其叶呈绿白色,莹薄。当然,白茶的白化程度还要视生长的周边环境,海拔的高度及管理水平,从比较的角度来看黄山白茶的白化程度高于同类产品,这与我县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优良品种密不可分。由于白茶是在低温下叶绿素缺失的遗传变异体,由于这种茶树代谢机能的特异性,低温时抑制了叶绿素的合成,但显著的提高了游离氨基酸的生成量,因此,早春白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一般均在6%以上,高者甚至达9%。这时其他一般绿茶品的含量只有2%—4%。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由20多种氨基酸所组成,其中茶氨基酸要占氨基酸总量的50%—60%。这种茶氨基酸是茶的特征性成分,到目前为止,其它动植物中均未发现。由于黄山“1”号白化程度高,内含物丰富,风格独特,品质极佳,实属珍稀品种。

六、黄山白茶发展目标

我县的白茶开发迟于安吉十多年,去年我与相关部门赴安吉进行考察学习,感触很深,感慨万千,论产茶历史,安吉不比我们长;论历史名茶,安吉不可与我们比;论自然条件,安吉不比我们好,论茶叶品质,安吉不比我们优,论白茶的发现,安吉没有我们早,而如今安吉白茶可谓是名扬天下,究其原因,我认为除浙江人有超前的市场经济意识,强大的市场开发能力和无风能起三分浪的拼搏精神外,与他们善于发现产品亮点,立即形成合力,坚持数年,持之以恒的发展,不屈不饶的奋斗密密不可分。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白茶产业,企业将重点在做好白茶品种选育和繁育基础上,加快基地建设;加快初制厂清洁化改扩建、引进自动化加工设备、新产品研发与包装;加大品牌宣传与推介、尽快提高甘白香黄山白茶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拼搏,将“黄山甘白香白茶生态园”打造成集产(生态化茶园)、加(清洁化加工)、销(品牌化销售)、学(教学研究与实践)、研(新产品研发)、游(茶乡风情体验游)于一体,使之成为黄山市乃至皖南山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一大亮点,为重振全国第一产茶大县的雄风,造福更多的种茶人而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黄山白茶(徽州白茶)

安徽省歙县现辖行政区域28个乡镇,总面积2122平方公里。

信息来源:歙县茶业网

信息来源:歙县茶业网

九. 安徽省 黄山市 屯溪 黄山石鸡

叫它石鸡是因为这种动物是与毒蛇共栖在山谷洞穴中的。老实说,石鸡的外表跟鸡一点关系都没有,它是一种蛙类,造型和牛蛙差不多,不过个头要大些,而且皮肤是黑色的。所以我觉得叫它“石蛙”还差不多。

石鸡是徽菜中特色的制作材料。无论是红烧,还是清蒸,扑鼻的香味,丰满的后腿,比鸡肉或者是牛蛙肉有过之而无不及。徽州的风味名菜“清蒸石鸡”在石鸡中加入火腿片,盖碗清蒸。此菜清汤见底,原味不失,味道鲜美。

据说多吃石鸡,夏天可以不长痱子和疮。黄山当地的人都很喜欢吃,这也是招待宾客的一道上等菜肴。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茗菊

著名特种茶新品种。它由毛峰和贡菊共同构成。贡菊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既可泡茶饮用,也可配药,具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凉解毒的功效,可治伤风感冒、疔疮肿毒、血压偏高及动脉硬化等症。贡菊白中泛黄,属于白菊,花朵大,瓣细而厚,性微寒,味甘苦,有清香,比之同类菊花,色泽鲜艳
黄山茗菊,既有贡菊的白芯展露,又有毛峰茶的绿叶衬托,两者结合,茗菊香尤高,汤色更清绿,滋味倍鲜甜。( 黄山)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