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钦州特产蒸米糕 广西钦州水糕的做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钦州特产蒸米糕 广西钦州水糕的做法更新时间:2022-12-06 19:26:34

一.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灵山县龙眼

史载汉朝时已有栽培,主要品种是灵龙、储良、石峡、广眼等。个大核小,可食部分占全果重60-65%,肉质鲜嫩,色泽晶莹,汁多味甜,历来被视为珍贵果品。除鲜食外,还加工成罐头、元肉等。龙眼罐头清甜可口,元肉是治疗心脾血虚引起的心悸不安、失眠、记忆力减退和妇女产后滋补的良药。

二.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灵山香蕉

灵山素有种植香蕉的习惯,近年通过科学栽培管理,不仅产量高,而且常年均有香蕉成熟上市。灵山香蕉果实硕大,皮色金黄,肉质软滑,香甜可口。全县各地均有种植,产品畅销华东、华中、东北地区各省市。 1996年,灵山被国家农垦局、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命名为“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灵山香蕉生产基地”。1999年,本县香蕉生要产地之一 武利镇被命名为“中国香蕉之乡”。

三. 广西 钦州 钦北区 贵妃红荔枝

贵妃红荔枝

贵妃红荔枝,原产地为钦州市钦北区贵台镇,是继原产地为钦州市钦北区新棠镇的钦州红(南局红)荔枝优良品种之后的“中国黑叶荔之乡”——钦北区的又一个荔枝优良新品种。贵妃红荔枝果肉半透明、味甜、香气中等,果肉质地细嫩、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7%;果肉厚,可食率为73.5%;种子不规则,有长椭圆、椭圆,黑褐色,有核纹,焦核率为46.0%,种子重占果重的4.6%。

四. 广西 钦州 钦北区 钦州青蟹

钦州青蟹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市境沿海地区的名贵海产品,它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是传统的出口水产品之一。青蟹学名叫锯缘青蟹,它的背甲呈青绿色,体扁椭圆形,胸板呈灰白色,两边共有五对附肢。成熟蟹一般每只半公斤左右,大的(公蟹)可达1~1.5公斤。青蟹与中药生地熬汤便是有名的“青蟹生地汤”,是宴席上的佳肴。蟹腿上的肉可干制成蟹肉,便于贮存和长途运输,也是味道鲜美的上佳食品。

青蟹又称黄甲蟹,亦称蝤蛑,系甲壳纲,蝤蛑科、俗名蝤蛑虫寻,栖息于泥涂及近岸浅海中,平时随潮水进入泥涂,喜穴居于有淡水流出的地方。 青蟹一年四季都有产,但以每年农历八月初三到廿三这段期间,青蟹壳坚如盾,脚爪圆壮,只只都是双层皮、民间有"八月蝤蛑抵只鸡"之说。著名诗人苏东坡在《蝤蛑》一诗中也曾写有"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诗句。

青蟹头胸甲略呈椭圆形,表面光滑,中央稍隆起,分区不明显。甲面及附肢呈青缘色。背面胃区与心区之间有明显的"H"形凹痕,额具4个突出的三角形齿,较内眼窝突出,前侧缘有9枚中等大小的齿,末齿小而锐突出,指向前方。螯足壮大,两螯不对称。长节前缘具有3棘齿,后缘具2棘剌;腕节外末缘具2钝齿,内末角具1壮刺;掌节肿胀而光滑,雄性个体尤为肿胀,背面具有2条隆脊,其末端具1棘刺,指节的内外侧各具1线沟,两指间的空隙较大,内缘的齿大而钝。前三对步足指节的前、后缘具短毛,末对步足的前节与指节扁平浆状,适于游泳。雄性腹部呈宽三角形,第6节末缘内凹,其缘直,两侧缘直,末节末缘钝圆,雌性腹呈宽圆形。

保护范围:

钦州市境内,包括钦州港区、三娘湾管理区,钦南区的龙门港镇、康熙岭镇、尖山镇、沙埠镇、大番坡镇、犀牛脚镇、东场镇、那丽镇及其毗邻海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08°27′34″~108°57′30″,北纬21°35′21″~21°51′35″。

五. 广西 钦州 钦北区 坭兴陶

坭兴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坭兴陶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钦州坭兴陶艺作品于1915年参加美国巴拿马旧金山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名列中国四大名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容昌陶饮誉中外。近百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展览会评比并获得大奖40多项,坭兴陶产品远销东南亚,东欧,美洲以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坭兴陶

历代坭兴陶珍品被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中国科技馆、中-事博物馆、台湾历史博物馆、南京历史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馆、广东、北京、天津、大连、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西、安徽、内蒙古、澳门等二十个省、市工艺美术馆和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意大利、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博物馆或艺术馆收藏。最近,坭兴陶“连心碗”被指定为国宾礼品赠送东盟十国领导人。

坭兴陶古称越陶

坭兴陶

民国九年(公元1921年)城东七十里平心村农于山麓发现逍遥大冢,内藏宁道务陶碑一方,旁有陶壶一个,此碑刻有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3年)字样。迄今(2006年)已历1273年,民国二十八年夏,醴江处士林绳武对宁道务陶碑进行了考证:“此志民纪九年出土,于钦江上游距城七十里之平心村,质为陶土,初出土时,异常松脆破为大小十块,村人任意分藏,无人辨别其朝代及人物。十七年武因总纂县志,遍搜金石,始发现为陶刻,既而汇集块片,合读首尾,始知为唐刻,且知为宁越郡(即现钦州市)第五世刺史宁道务墓志……吾国数千年志著录,未曾有千言以上之陶刻,此志乃达千六百余言……而道务乃中国第一陶刻也,今国人渐知钦县陶产,远迈宜兴……”。

钦州坭兴

盛于清朝咸丰年间,胡老六创制吸烟小泥器,精良远胜苏省之宜兴。亡后潘允兴、尤醉芳、郑金声相继而出,研究日精。当时生产的产品有各种吸烟小泥器、茶壶、小花瓶和文具。从事此项生产的有40多家,其中较负盛名的有“黎家园”、“仁我斋”、“符广音”、“麦兴记”、“潘允馨”等家。
至清同治年间,从事坭兴工艺的人家,大都聚居于市城南鱼寮横街设店经营,形成一条坭兴巷,即“烟斗巷”。
清光绪年间,坭兴陶,已驰名于各省。自钦设道署后,-来往较多,无不购坭兴陶带出外省,名传各地。清末民初期间曾参加世界性的陶艺评比,均获大奖。
据台湾台北市印行的《钦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九年,李象来钦做官,曾由官家开设坭兴习艺所,在其产品的底部有‘钦州官窑’小方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晚清、民国时期制作的坭兴陶器有二十多件,其中一件为风格独特的白泥纹瓶,瓶高29.8厘米,器底落印阳纹“钦州官窑”款。从它的胎体和制作工艺断定其使用的泥极细腻,烧成后都经过磨光,有玉质效果,这是它区别于其它窑口生产的陶器的主要特征。

坭兴陶的历史

考证坭兴陶的历史,在清朝中叶时期,还没有确切的名称,至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坭兴陶产品主要有茶具、文具、食具、咖啡具、花瓶、花盆、熏鼎及仿古制品等八大类,以及电热炊具等系列产品,花色品种达六百余种。大的有高达二米的大花瓶,小的有直径仅三厘米的小茶杯。其中以各式茶具、花瓶笔筒、盆景和食具最负盛名。
钦州坭兴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早在1915年美国召开的“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组团参加国际大赛,钦州坭兴陶就荣获金牌奖。
钦州坭兴陶艺人名传四海。从清朝起,曾被光绪皇帝、袁世凯、段其瑞召见。新中国成立后,坭兴名家荣幸地受到-、-、-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历代诗人、著名的书画艺术家对钦州坭兴陶情有独钟纷纷作诗赞誉。
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钦州坭兴陶和广西“壮族织锦”一起列入被保护的民族特色工艺品。钦州坭兴陶当属广西两件宝之一。

坭兴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灵山县陆屋镇现辖行政区域。

六. 广西 钦州 浦北 泥兴陶器

泥兴陶器

七.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灵山竹编

灵山竹编

八. 广西 钦州 浦北 浦北苦丁茶

苦丁茶是县内福旺乡出产的一种稀有名贵茶叶。它具有清肝风、活血脉、健脾胃、降血压、减肥胖等药用价值。茶味苦中带甘。略有普通茶香味。

1987年前,县境内唯独一棵60多年树龄的苦丁茶,是福旺莞塘村公所鹤山田生产队86岁老农吴永禄23岁时,从很远地方带回种的,几经移植,现种植在房前。此树挺直,干围110厘米,树高10米多,树冠7米多,主枝13条;大叶长15.3厘米、宽6.5厘米,叶质厚,叶边呈锯齿状。它立春前后开花,花色淡白,花蕊成串,形似水蓉花,也招蜂引蝶;茶果如筷子般大小。此树每年可摘成熟叶三次,每次摘时只留叶芽,常年产生叶80—100公斤,1987年的一次,产得生叶115公斤。1990年每公斤生叶卖20元。成熟叶采摘后,经晒制、打碎、包装,便成苦丁茶产品。

1988年后,福旺乡-村公所从所治至马六塘一带,分二批引种了成片苦丁茶,共有500多亩,5万多株。1990年有少部分可以采摘并投放市场。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港澳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九. 台湾省 嘉义 罗山米糕

罗山米糕不似一般常吃的酱色油饭,其米糕系以糯米加上猪油直接蒸熟,因此糯米饭是白色的,再淋上特制的鲁肉酱汁,颇像鲁肉饭;尝起来,糯米香甜Q软的原味,加上浓浓的肉汁香,口感非常特别,为嘉义市不容错过的美食。此外,其自制碗粿亦十分可口,由于生意兴隆,每到中午即卖完,食客们可得趁早。( 嘉义)

十. 广东省 深圳 龙岗区 荔枝米糕

特制荔枝米糕是以深圳著名荔枝的干果肉,香米粉,玉米粉等焙制而成。湿胃祛寒,酥脆焦香,荔味滋美诱人的粗纤维食品。现代人常吃粗纤维食品有益健康。特别对老人,学生,非体力劳动者和运动量少者尤为重要。特制荔枝米糕客家人是用作结婚嫁娶,吉日节庆,回赠客人的珍贵礼品,像征节节高,吉利,,豪富之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