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酒店旁边小特产超市 附近土特产超市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酒店旁边小特产超市 附近土特产超市更新时间:2022-10-04 09:32:47

一. 福建省 三明 泰宁 小北斗红菇

红菇产于泰宁县西部小北斗山地。小北斗红菇与别处所产不同,其特点:菇面色泽分明,色紫红,菇内页层规则,白泽泛绿,菇茎坚实粗短,颗粒均匀,肉质厚嫩;煮熟后,味清鲜甘美,入口细嚼不涩不滑,纤维细而易化,色、香、鲜、嫩出众,营养丰富,含高蛋白、维生素、无机盐、糖类和矿物质等。不但是宴会佳肴,且可入药,有去汗、解毒、滋补之功能。明、清两朝,每逢中秋节前,当地官府必派人护送一批红菇到京都进贡,因而小北斗红菇驰名遐迩。

二. 云南省 红河 红河县 红河小芒果

红河小芒果是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的。红河小芒果,形如猪腰子状,成熟时色泽鲜黄,汁甜味香,深受人们的喜爱。

红河县迤萨镇全部,以及甲寅、乐育、大羊街、浪堤等乡镇的部分辖区处于干热河谷地带,气候炎热、土地肥沃、雨量充足,借助自然优势,这些干热河谷地区发展芒果种植历史悠久。

红河县小芒果分为本地小芒果与鸡芒果两个品种,主要是野生种及栽培种。因果实外型美观,果肉细嫩、香甜、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所以素有“热带果王”之誉称。

据初步调查现在红河县野生和栽培型的小芒果,分布面积大约5000亩,10000余株,产量150万公斤,年产值300万元。目前,大量昆明、玉溪、红河等地的老熟客陆续前来品尝抢购。同时也是红河本地人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

三. 山西省 朔州 右玉县 右玉小杂粮

右玉县历史上就是个小杂粮生产区,二000年又被山西省确定为小杂粮基地建设县,其所生产的小杂粮因基本不使用农药,无污染,品质好而誉满省内外,素有"绿色食品”之称,全县主要小杂粮有:燕麦、豌豆、黄豆、黑豆、荞麦、土豆、谷子、黍子、糜子等,其中燕麦年产量为1500万公斤左右,豌豆年产量为1000万公斤左右,黄、黑豆年产量为5000公斤左右。

右玉县小杂粮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右玉县小杂粮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于2001年,总投资410万元,占地面积841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349平方米,年可加工莜面、荞面、豆面、精选豆类和饲料产品9500吨,其中:莜面系列产品2500吨,荞面系列产品2000吨,豆面系列产品1500吨,饲料系列产品3500吨,可生产四大系列十六个体户品种的优质杂粮食用粉,三大系列四十多个品种的优质猪、牛、羊饲料。

四. 浙江省 衢州 龙游 食用小竹

产品名称:食用小竹

产品产地:浙江衢州

产品简介: 龙游县詹家镇浦山村位于龙游县西郊,距城仅2公里,320国道(衢龙公路)、浙赣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该村村民兰成宜从99年开始种植了8亩食用小竹笋——细叶雷竹。经精心管理,现已有大量的竹笋——乌头雷笋上市。乌头雷笋具有上市早,比目前市场上其它品种早15-20天左右;笋壳薄,1斤笋去壳后可有0.8斤笋肉;味美,入口后略带甜味三大优点。自上市以来,就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一直走俏市场。

五. 广西 柳州 融安县 融安“小洲头菜”

融安“小洲头菜”

小洲头菜为融安县地方传统特色蔬菜,其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因原主产于融安县大巷乡小洲村而得名。由于其民间腌制、加工工艺独特,产品独具风味而享誉区内外,久负盛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小洲头菜平均单株重1.5~2.0公斤,块根大而粗,皮薄,纤维少,质地脆嫩,非常适宜加工,产品耐储运,不易变质,可制作一般家常菜和高档菜系。

融安小洲头菜已有近百年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1.3万亩,总产量达到1200万公斤,已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格局。2002年开始全面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管理,2003年生产基地顺利通过自治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定,产品产量和质量有了更进一步地提高,更具市场竞争力。

融安县是一个以林业为主山区县,境内林茂果丰,河流纵横,山青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无工业污染。近年来,经过潜心开发,小洲头菜已走进了区内外市场甚至大型超市,在历次于南宁、武汉、厦门、上海、西安举行的广西名特优农产品展销洽谈会上,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欢迎,目前正在以每年近20%的增长速度打入区内外市场,从未出现过产品积压现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对优质安全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小洲头菜的市场前景必将会更为广阔,我们将通过的合理地开发和科学地管理,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把整个县建成无公害头菜生产基地县,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六. 北京市 西城区 北京小窝头

窝窝头是用玉米面或杂合面作成的,外型是上小下大中间空,呈圆锥状,本来是过去北京穷苦人的主要食品。人们为了使它蒸起来容易熟,底下留有个孔(北京俗语叫窝窝儿),又因为它是和馒头一样的主食,所以北京人称这种食品为窝窝头。

所谓“窝头”是一种圆锥型,下面有一个洞的蒸制食品,原来都是用玉米面做的,因为没有发酵的玉米面非常不容易蒸熟,做成这种形状有利于迅速蒸熟,窝头以前是底层平民常用的食品。而西太后别出心裁,要“与民同乐”,可是是用当时非常昂贵的栗子磨面做的,个也小很多,成为一种点心,民国革命后才流入民间。传说这一宫廷小吃品种是慈禧太后当年吃过的小窝头。其实纯用栗子面是蒸不成窝头形儿的,因为其干裂、不合团儿。做小窝头用的是好的新玉米面,过细箩,再掺上好黄豆面,蒸的时候加桂花白糖,吃着又暄又甜。一斤面要蒸出一百个小窝头才够“小”。

窝头一词,在旧中国是北京人意为“贫穷”的代名词。过年北京人讲究吃饺子,但贫穷人家吃不起,只有吃窝头过年。过去有一副对联写道:“人过新年,二上八下;我辞旧岁,九外一中”。上联指包饺子,两个大拇指在上边,其它八个指头在下托着;下联则是捏窝头的动作,一个指头在窝头眼内。

北京的北海公园内仿膳饭庄有一种甜点心,名叫“小窝头”。它是用黄豆、玉米加工成精细面粉,再加入白糖和桂花蒸制而成的美点。其特点是上尖下圆,小巧玲珑,看上去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宝塔”;吃起来味道香甜,细腻滋润。因而,凡是光顾仿膳饭庄的人们,都以一尝脍炙人口的小窝头为快事。

小小窝头怎么成为北京仿膳名点的呢?这有一则与当年慈禧太后逃亡有关的传说。199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尽管义和团及北京军民奋力抵抗,但由于清朝政府的腐朽无能,北京还是被攻陷了。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和一批宫女、太监、卫兵乘夜黑人静,化装成逃难的百姓,坐上三辆破车混出了紫禁城,仓皇向西安逃去。出逃匆匆,来不及带上足够的食物,且兵荒马乱,慈禧太后一行人也不敢暴露身份,无法得到地方官吏的侍奉和保护,一路上风声鹤唳,饥饿难忍。当行至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时,荒无人烟,更难找到能吃的东西,而慈禧太后又非要吃东西不可,这可难坏了随身的太监。就在这时,有一个名叫贯世里的随从,身上还留有一个从民间要来的玉米面窝窝头,便掏出来进献给了慈禧太后。俗话说:“饱了喝蜜蜜不甜,饿了吃糠甜如蜜”,平时吃惯奇珍异馐的慈禧太后这时竟也将这粗劣不堪的窝窝头吃得津津有味,倍觉甘美。

不久,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北京,慈禧太后回到了北京。据说那个随从贯世里由于献食有功,还被封为“引路侯”。一次慈禧太后想起了那顿“又香又甜”的吃食,就命御膳房给做窝窝头吃。这可使御膳房的厨师们犯难了,窝窝头本是民间的一种普通食品,一般富户人家只食精米精面,对这种玉米面窝窝头并不问津,更何况深居宫禁的慈禧太后了。但厨师们又深知她的性情暴戾乖张,怎敢违抗旨意。于是,便依照大窝头的式样,加进一些黄豆粉和大量白糖,还有桂花,精心制成了小窝头,松软甜美,慈禧太后果然喜欢吃。从此,小窝头便成了慈禧太后食谱上的一味甜点。清朝灭亡以后,小窝头和其他清宫菜点一样,流传到了民间,成为北京著名的风味小吃。

七. 山东省 滨州 滨城区 小窝头

小窝头由玉米面、黄豆面加白糖、糖桂花蒸制而成。色泽金黄,形似宝塔,小巧玲珑,甜香细腻,500克面可制出小窝头100多个。

八. 山西省 长治 屯留县 小杂粮

小杂粮

屯留属湿润大陆性气候,山区、丘陵面积大,且远离“三废”污染源,群众素有种植小杂粮的历史习惯。2000年生产的黄大豆、黑大豆、青大豆、红小豆、绿豆、豇豆、“珍珠黄”小米、玉米糁、三和面条9个品种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县境内有3400亩土地取得了有机食品的转换证书,目前小杂粮生产已达20万亩,年产量可达1500万公斤,县绿色(有机)食品生产领导组专门负责全县小杂粮等产品的生产规划、组织协调和质量监督工作。怡神有机食品公司等企业专门从事小杂粮的精选、包装加工和销售。

九. 广西 来宾 合山市 圣女小番茄

“圣女”型小番茄,早生半停心性,生育性及抗病性强,丰产耐热。红色枣形果,果型优美,体红晶莹,肉厚硬,肉质细嫩,脆爽多汁,风味独特,糖度高。果体含丰富维生素A、B、C、P,生食能帮助消化,养颜爽口,能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等疾病,是现代餐桌上的佳品。

近年来,合山市积极引进和推广台湾“圣女”、

“龙女”、

“翠红”等系列小番茄品种种植。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