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聊辽宁葫芦岛特产 辽宁葫芦岛特产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聊辽宁葫芦岛特产 辽宁葫芦岛特产图片更新时间:2022-10-03 14:34:52

一. 辽宁省 葫芦岛市 连山区 高桥小菜

高桥小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连山区高桥小菜厂位于高桥镇中心,距锦州港7公里、京沈高速公路出口处1公里。该厂始建于晚清末年光绪年间,有百年历史,为锦州小菜振誉,它是生产腌渍菜的发源地,也是早年向宫庭馈赠的佳品。

    百年来,该厂承系了祖传制作小菜的工艺,以科学的配方精制而成。生产加工各种酱菜、虾油菜、酱系列100多个品种、加工能力7000吨,年产值650万元,利税近百万元,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腌渍菜集散地。所拥有的“锦港牌”海鲜小菜等一批品牌多次获得省、部级质量奖和国际博览会银质奖,2007年被中国食品协会授誉中国传统腌制菜研发生产基地,有众多产品打入国际国内市场。

二. 辽宁省 葫芦岛 建昌县 建昌黄芩

建昌黄芩
黄芩,又名黄芩茶。建昌县是葫芦岛黄芩集中产地。建昌黄芩以根条坚实色黄而光滑著称于国内外市场,是葫芦岛市和辽宁省畅销全国的正品大宗地产中药材。 黄芩根入药,抑菌力较强,有清热燥湿,止血安胎之功效,主治肺热咳嗽,血热妄行,湿热下痢,胎动不安等症状,其化学万分主要是黄岑甙。黄芩叶采收经蒸搓加工后可作黄芩茶饮料。

三. 辽宁省 葫芦岛 连山区 葫芦岛秋李子

葫芦岛秋李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葫芦岛秋李子

早在1924年,葫芦岛市连山区张相公屯果农邢老维从盖县熊岳城一带引入秋李子,将接穗嫁接在当地山杏砧木上,试栽成功,并表现出结果早、味道美、产量高等优点,于是乎,大小虹螺山周围广泛栽培。1983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葫芦岛秋李子果实中等大小,近圆球形,平均单果重30克,最大75克,充分成熟后呈紫红色,上披白色果粉,果皮薄,有光泽,酷似紫玛瑙;果肉橙黄色,细软多汁,纤维极少,香味极浓,果核特小。葫芦岛秋李子成熟于8月下旬,9月大量上市,成为水果市场上的抢手货。葫芦岛秋李子适于鲜食,用它加工的罐头、果脯也深受消费者欢迎。

葫芦岛秋李子是辽宁省优良的地方李子品种。

四. 辽宁省 葫芦岛市 兴城 兴城苹果

兴城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月13日,“兴城苹果”顺利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审查公告,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截止到目前,我市已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数2件。

兴城市盛产水果,果品历史悠久。有果树40万亩,1300万株,其中苹果750万株,居各类水果之首。独特的水土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兴城苹果”色泽鲜、果形正、果面光、皮薄肉脆、风味香甜、汁多爽口的六大独特品质。

五. 北京市 朝阳区 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酸甜适口,老少皆宜,它不仅好吃,而且还十分 好看,红彤彤的山楂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签子上,外面裹着晶 莹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只只糖葫芦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像一颗结满硕果的小树,煞是诱人。

早些年在北京 春节的庙会上,厂甸里,还时常看到串得长长的糖葫芦,最顶上贴着一面小彩旗,一串上足有百十来个山植果,被红红的果实压弯了的竹签子,拿在手中一颤一颤的,更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提起冰糖葫芦的来历,还得说说南宋的宋光宗皇帝呢。

宋光宗,名赵停(公元1147——1200年),是宋孝宗赵慎的第三个儿子。公元11对年,孝宗立他为皇太子,任临安府尹。 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内禅而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绍熙”。用了许多贵重药品,皆不见什么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谁淬,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 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

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 原来,山植的药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消食积、散淤血,驱绦虫,止痢疾,特别是助消化,自古为消食积之要药,尤长于消肉 积。也许是黄贵妃所食山珍海味积住了食,做下的病,小小山楂解除了病痛。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也曾经说过:“煮老鸡硬肉,入山植数颗即易烂,则其消向积之功,盖可推矣。”

今人研究证明,山植还有降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因此而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山植食品也花样翻新,品种繁多。 但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芦直至今日仍是受人们喜爱的吃食。

六. 辽宁省 葫芦岛市 建昌县 建昌核桃

建昌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昌县境内核桃种植已有百余年历史,由雷家店、黑山科一带逐步扩展到整个岭下地区。据《承德府志》、《凌源县志》载:凌南(今建昌县)盛产核桃,皮薄肉厚,购者云集。早在清朝末年,建昌县核桃就远近闻名,远销内蒙、绥远及关内数省。

“建昌核桃手扒皮”

建昌县位于辽宁省西部,燕山余脉松岭山脉由东南至西北贯穿全县,形成了西北高、东南低的岭上岭下两阶梯,土壤为石灰岩坡积土,呈弱碱性。发源、流经县境的河流有40多条,境内建有大、中、小水库31座,总蓄水量为1.74亿立方米。建昌为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蒸发量大,回温快;夏季多雨炎热;秋季少雨降温快;冬季寒冷少雪,空气干燥。年平均降水量566毫米;年平均气温8.2℃,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44.5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间2,915小时,是我国北方太阳总辐射量最高的地方。

建昌地处我国六大核桃产区之一的东部沿(近)海分地区,占县域面积一半的岭下15个乡镇,全年大于10℃以上的有效积温为3,600℃至3,750℃,平均无霜期161天。这里远离工业区,植被覆盖率接近100%,是建昌核桃的主产区。

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孕育了建昌核桃的独特品质。建昌核桃耐寒、喜光,少有病虫害,一般3 — 5年结果,最多时每株核桃树可产果万余枚。建昌岭下的气候周期与核桃生长周期同步,充足的日照有利于核桃在生长过程中将光能转化为生物能,弱碱性土壤非常适宜核桃生长和果实发育。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建昌核桃果实大小规整,壳面光洁,核桃的品质优点得到充分体现,主要生化和营养指标都超过了国家标准。

建昌核桃现有“辽宁”和“礼品”两个系列,主栽品种都经过了省部级鉴定。根据果皮的厚度又分为“纸皮核桃”和“薄皮核桃”两类:“纸皮核桃”皮薄如纸,指掐即开,因果实内隔膜退化,故掐开后果仁完整;“薄皮核桃”手捏即开,开后可取整个或半个果仁。因此,当地素有“建昌核桃手扒皮”之说。从1993年起,建昌核桃屡屡在国内外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展览会上摘金夺银,市场收购价已达每斤20至30元,供不应求。

统筹规划,建设特色农业主导产业

长期以来,建昌核桃一直处于少数农民分散种植、自产自销的状态。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只有雷家店乡等七个乡镇种植,1956年全县仅有核桃树5,700株,1958年不到7,000株。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在改革开放大环境的推动下,建昌核桃产业的发展开始提速。在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的指导下,该县雷家店乡的核桃栽植逐渐形成规模,到2009年,这个乡的优质核桃栽植面积已达到10,200亩,被专家誉为“东北核桃第一乡”。但这一年,全县核桃栽植总面积只有12,000亩,核桃总产量7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420万元。

建昌是典型的农业县,全县62万人口中,85%以上是农业人口,农业经济是建昌全面发展的基础。以建昌核桃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虽久享盛誉,但就全县经济社会建设的全局而言,特色农业经济仍未形成规模产业。建昌核桃“躲在深山人不识”,根本原因是产量太少,缺乏足够的市场影响力。进入本世纪后,建昌县全面启动建昌县特色农业建设工程。县委、县政府将核桃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编制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这一方案获得省科技厅咨询论证专家组专家的一致好评,并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在各项扶持政策的引领和核桃专业栽植户致富效果的启发下,建昌农民栽植核桃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并逐步从农户分散栽植向自发组建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化方向发展。截至2009年,全县已成立核桃专业合作社三个,核桃产业协会八个。

2009年11月,在对全县宜植土地做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建昌县制定了2010年至2013年的《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四年投资1.06亿、推广十万亩优质核桃栽植、实现4.95亿元产值的发展目标。根据规划,成立了以县长樊大成领衔的“核桃经济林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多项扶持政策,引进和推广先进栽植技术,引导和鼓励规模经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规划”的出台,为建昌核桃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规划中的16个乡镇的农户栽种核桃的热情空前高涨。规划出台的当年,占地260亩的“建昌县良种核桃繁育中心”同步建成,中心繁育的100万株优质核桃苗2011年春天即可交付栽植户。

2010年,“建昌核桃”地理标志已获得国家商标局核准,县工商局正在组织设计和制定建昌核桃地理标志标识、产品包装、检测标准及相关管理办法,确保核桃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先进科技成“建昌核桃”产业发展强劲动力

在建昌县核桃良种繁育中心的温室大棚中,记者看到,100万株优质核桃苗枝叶繁茂,绿油油的煞是喜人。中心主任梁正喜是当地的林业专家,从1999年开始从事核桃栽植研究。他告诉记者,这个中心是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的试验基地,这里繁育的百万株核桃苗都经过反复筛选,是适宜建昌岭下地区土壤和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中心设有催醒室、恒温库、嫁接室,全部由中央空调进行恒温控制,总投资超过4,600万元。

县林业局下属的合作生产办公室招聘了三名农学院的毕业生,专司研究和推广核桃栽植技术。2010年5月,县科协、科技局、林业局在大屯镇核桃育苗基地举办了核桃丰产栽培技术培训班,他们聘请大连经济林研究所核桃专家王仕海教授为十个乡的70多个核桃种植户授课。县科协同时出动科普大篷车,利用图板展示、播放光盘等形式,为专业农户讲解核桃栽培与管理技术,当地技术人员还讲授了核桃与中草药间作方法。在建昌,经常举办这样的培训。

县政府制定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户科学栽植,精心管理。核桃栽植农户从良种繁育中心每领取一株核桃苗要交纳三元钱的保证金,如果当年的存活率达到95%,就退回一元钱,如果第二年的存活率达到85%,再退回一元,第三年的政策和第二年一样。如果第四年仍保持85%的存活率,政府对每株存活的核桃苗奖励一元。

2008年12月31日,雷家店乡核桃栽植户刘汉军打电话给乡党委书记,要给乡里的工作人员每人发100元钱的奖金。核桃树在生长期和结果期是可以和某些低杆儿作物间种的,但不适宜与高杆儿作物间种。这一年,刘汉军在核桃地里间种了玉米。乡领导半说服半强迫地让他铲掉了玉米,当时他极不服气。结果那一年他的核桃获得了大丰收,挣了两万多块钱。他想用发奖金的形式表示对乡政府的感谢,遭到拒绝后的第二天,正是2009年元旦,他定做了锦旗,买了香烟,送给了乡政府和乡林业站。不久,他又请来了建昌县电视台,执意要求把乡政府帮助他科学栽种核桃的事情拍成新闻。消息在电视台播出后,在当地引起了很好的

反响。

科学让建昌县的核桃栽植专业户尝到了甜头。今天,学习和应用先进技术已经在全县核桃主产区蔚然成风。

2010年,是建昌县实施《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的头一年,形势喜人。具有百年历史的建昌核桃,正在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产业。

七. 辽宁省 葫芦岛 南票区 黄土坎大杏

葫芦岛市南票区黄土坎乡具有得天独厚的适合杏树生长发育的自然小气候条件,大杏生产历史悠久,素有“关外第一早、第一大”之美誉。该乡现有各种果树65万株,其中大杏15万株,常年产量750万公斤左右,品种主要有银白、绥李杏及麻真核。近年来随着果业结构的调整,金太阳、凯特、骆驼黄及麦黄杏等新品种的比例不断增加,现已形成规模。由于黄土坎乡具有适合杏树生长发育的优良的自然条件,并且远离城区,周围没有工厂、企业,这里生产的大杏果色金黄,有红晕,色泽艳丽;果个大,果皮薄,果肉橙黄色,多汁、有香气;果实含糖量高,成熟早,比其他地区可提前3-5天上市,是理想的营养价值较高的无公害果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另外,2001年在该乡又率先进行凯特杏的设施栽培,进行反季节生产,使大杏提前2个月上市,市场批发价达20元/公斤,远销吉林、黑龙江等地。

八. 辽宁省 葫芦岛 兴城 兴城梭子蟹

辽宁兴城梭子蟹:此蟹肉色洁白,肉质细嫩,膏似凝脂,味道鲜美,为海蟹之上品。

梭子蟹是市场上最常见的海蟹。在动物分类上,属于节胶动物门甲壳纲。其头胸甲前缘左右两侧备有 9枚锯齿,最后1 齿最为长大,横向侧方突出,使头胸甲中部宽大,两侧尖细,形似织布用的梭子,故而得名。

在地球上275 种蟹类中,梭子蟹的经济价值最大。常见的有红星梭子蟹、运海梭子蟹和三疣梭子蟹等。这三种梭子蟹同为梭子蟹属梭子蟹亚属,该亚属头胸甲表面具有横行的颗粒棱线或成群的颗粒。甲面分区明显。额缘具有4枚小齿。复眼1对,具柄。步足5对,第 1对大而坚硬,称螯足,第5对步足平扁如桨,称游泳足,有较强的游泳能力。所以,梭子蟹被列为底栖游泳动物。

上述三种梭子蟹外形极为相像。仔观察,红星梭子蟹头胸表面上有3 个血红色卵圆形班,非常明显,区别于其它两种。运海梭子蟹头胸甲上有较粗的颗粒及明显的花白云纹,而三疣梭子蟹头胸甲上的颗粒细小,无花白云纹,有 3个疣状突,故名三疣梭子蟹。后者是梭子蟹中数量最多,产量最大的一种,约占梭子蟹总产量的90%左右。广泛分布在我国沿海,其中以浙江、山东、福建沿海产量最多。

梭子蟹生长在近岸浅海,栖息水深10—50米的海区,以10—30米泥沙底质的海区群体最密集。梭子蟹畏强光,白天多潜伏在海底,夜间则游到水层觅食,最喜食动物尸体,一条死鱼或死虾,常会招来蟹群争食。人们利用其特性,多在夜间把事先放上鱼片、鸡肉等饵料的流刺网撤在海中,捕捉引来的蟹群。也可用拖网和诱饵钓,事者可以捉到个体较大的活蟹。

梭子蟹冬季栖息在较深的海底冬眠,每年11月至翌年2 月,雌蟹最为丰满,性腺发达,桔红色的卵巢已扩展到胸部两侧,正是“肉肥膏满”的冬季捕捞生产季节,以12月至翌年 1月为旺汛期。春夏之交是梭子蟹的繁殖季节,在我国沿海产卵期由南向北向后推移。广东、福建沿海产卵期较早,为 3—4 月,黄渤海为4—5月,在浙江沿海,每年4—7月为产卵季节。雌蟹产卵量与个体大小成正比,一般 5一10万粒,附着在雌蟹腹肢刚毛上,形成抱卵亲蟹,涸游集群在河口区,此时即春季捕捞生产季节。

梭子蟹肉肥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不仅为我国人民所喜食,还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水产品之一。因此,梭子蟹一向被我国视为重要的水产资源。

九. 辽宁省 葫芦岛 建昌县 建昌杂粮

建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产黄白玉米、高粱米、小米、绿豆、红小豆、大豆等杂粮,产品籽粒饱满,营养丰富。尤其以老大杖子、要路沟小米最为有名。

建昌属农业县,有耕地83万亩,年产粮食5亿斤,主要以玉米和各种杂粮为主。建昌地处古燕山余脉的辽西丘陵地区,地处中纬度,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为6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00小时。这种独特的地理气候、耕作方式,使建昌产的粮食特别是杂粮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是驰名省内外的保健佳品。品种有黄白玉米、高粱米、小米、绿豆、红小豆、大豆等,要路沟杂粮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小米、杂粮被国家绿办注册为无公害食品、获辽宁省第二届农产品交易会优质农产品、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评为优质产品,要路沟小米曾在慈禧年间被皇家命为宫廷贡米;绿野有限公司金牛洞子牌杂粮是我市第一家A级绿色食品;益民农副产品开发中心的卫康牌杂粮获2003年—2004年辽宁省农产品交易会优质农产品。全县杂粮种植面积163万亩,年加工量7.2万吨,年销售收入6400万元,在我县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比例。

十. 辽宁省 葫芦岛市 南票区 前所苹果

始建于1953年的前所果树农场,是一家以果业为主的农垦企业,也是亚洲最大的果园,现有果树70万株,年产水果4万吨,远销俄罗斯、埃及、巴林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我国贯彻实施农产品无公害生产的要求,前所果树农场于2010年开始实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项目建设,追溯的对象为苹果,注册商标为“前所”,可追溯体系的生产面积达1.5万亩,总产量为2.25万吨。项目期为3年,是我省首个果品生产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