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肃最有特产的县 甘肃省有什么出名的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肃最有特产的县 甘肃省有什么出名的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10-10 11:06:56

一. 云南省 丽江 宁蒗县 虎掌菌

虎掌菌在历史上被视为国宝珍品,是向历代王朝纳贡的贡品之一。这种菌无盖无柄,在菌体上长满一层纤细的茸毛,呈黄褐色,并有明显的黑色花纹,形如虎抓,因而得名。

虎掌菌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鲜时有浓郁的香味,干制后香味更浓厚。虎掌菌每年八至九月生长在高山悬崖的草丛深处,云南省仅有楚雄州和丽江县的少数地区生产,故较珍贵。

二. 甘肃省 酒泉 瓜州县 瓜州棉花

瓜州种棉历史悠久,早在盛唐时期就从印度引进草棉进行种植,到七十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进入九十年代,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制定一系列惠农政策及措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多方寻求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不断提升棉花产业规模,棉花种植面积和单产逐年提高并趋于稳定。目前,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 20 万亩以上,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 65% 以上, 平均亩产皮棉 116 公斤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80% 棉来源于棉花种植,棉花种植已成为瓜州主导产业。

瓜州棉花产量高、品质优,平均水份 6.5 %,杂质 1.6 %,均低于国家标准;平均纤维长度 29.6mm ,比强度达 21.3gf / tex ,伸长率 7.7 %,马克隆值 4.3 ,成熟系数 1.75 ,皮棉色泽白,品质好,深受纺织企业睛睐。生产产的皮棉、棉籽油、棉絮等产品畅销省内外,其中“丝路”牌棉絮获省优质产品奖。

三. 云南省 丽江 玉龙县 麻补

麻补是丽江特有的一种风味食品。它是由猪血、米饭及各种香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拌在一块儿,然后灌入加工过的猪肠子而制成的米饭肠。加工制作麻补是纳西族的传统习惯。第到杀年猪时,几乎每户纳西人家都要做一些麻补。如果家人在外学习或工作,还要想方设法请人到家制的麻补捎去。麻补在食用时需切成圆片,或用热油煎炸,或用蒸锅蒸热。麻补色泽古朴油亮,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是补血,补气之佳品。( 丽江)

四. 甘肃省 庆阳 庆城县 庆城三角席

庆城三角席

三角席,是庆阳宴席中规格最高的一种,以其选料精细、制作考究、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而久负盛名。

三角席荤素搭配,凉热交错,浓淡相间,甜、咸、酸、辣、麻五味俱全,色、香、味、形样样皆佳。具体吃法为:宾客入席后,先上一道猪头肉、耳朵丝、红烧排骨、鸡翅、鹿角菜、虾米、发菜组成的凉盘,稍后即上热菜。热菜为八碟,可依序陈于席间。酒过数巡,即开始吃饭。吃饭菜共四碗四碟,每碟均以三种菜组成,三菜如三足鼎立,故称“三角席”。即第一次上条子肉一碗,黄焖鸡一碗;第二次上百合酥、张口饺、加三糕三碟;焖蛋、红烧肉、芥末肘子一碟;第三次上五香肉一碗、丸子一碗;第四次上酥饺、翻毛酥、八宝米饭一碟,蒜拌凉羊肉、片粉皮、黄花炖肉一碟。每味菜肴各具特色,或鲜香酥烂,或清爽脆嫩,或馨香浓郁,食者可择其所好,尽情品味。

五. 陕西省 延安 吴起县 剁荞面

“剁荞面”,顾名思义是用刀剁的荞麦面。荞麦是陕北的上等杂粮之一。它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高,营养相当丰富,陕北当地人用它做在许多好吃的传统食品。剁荞面就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这种食品,有软化血管、保护视力、清热、降火、健胃、预防脑血管出血等食疗价值,被誉为“长寿食品”。

制作方法:剁荞面,贵在一个“剁”字,把养面揉成面团,放在面案上用擀杖逐次擀开,擀至比白面条略厚一点时,操刀剁面。剁面刀形制特别,刀身长约2尺,寸宽,薄厚如菜刀,刀刃向下,刀背两端装有两个木柄。剁面时,提臂悬肘,双手持握两柄。刀下见面,准确匀称,刀落面案“噔噔噔噔”急如雨点,面条翻动,若银丝飞舞。面,若细粉丝,整齐如机制挂面,堪称“陕西一绝”。

在吴旗,新媳妇进厨房,第一道关口就是看剁荞面的熟练程度。民谣称:“媳妇强不强,先看剁荞面宜用臊子汤,民歌唱道:“羊肉臊子剁荞面,开店婆姨赶脚汉”,道出事物双方的内在关系及亲密程度。此为荤食。素食以洋芋为主,去皮切作绳头小方块,加调料炒煮酥绵,有时还配以豆腐丁,制成臊子汤,食时佐以葱花、小菜。剁荞面,汤香味美,面条滑爽,为地道的北方风味美食。

六. 云南省 丽江 玉龙县 玛卡

玛卡(学名:LepidiummeyeniiWalp),(西班牙语:Maca)。主要出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和中国云南丽江,是一种十字花科植物。叶子椭圆,根茎形似小圆萝卜,可食用,是一种纯天然食品,营养成份丰富。玛卡的下胚轴可能呈金色或者淡黄色、红色、紫色、蓝色、黑色或者绿色。淡黄色的根最常见,形状、味道也最好。玛卡富含高单位营养素,对人体有滋补强身的功用。黑色玛卡是被公认为效果最好的玛卡,产量极少。玛卡原产高海拔山区,适宜在高海拔、低纬度、高昼夜温差、微酸性砂壤、阳光充足的土地中生长;种植地区主要分布于南美州安第斯山脉以及中国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地区,这两大主产区有较大面积的适种土地。而中国云南其他地区和新疆、西藏等地区也有少量种植。

营养

意大利科学家DiniA在1994年首次系统地得出了玛卡干根中的化学组成成份:蛋白质含量为10%以上(胡宁湖畔的玛卡品种的蛋白质含量超过14%),59%的碳水化合物;8.5%的纤维,内含丰富的锌、钙、铁、钛、铷、钾、钠、铜、锰、镁、锶、磷、碘等矿物质,并含有维生素C、B1、B2、B6、A、E、B12、B5,脂肪含量不高但其中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达53%以上,天然活性成份包括生物碱、芥子油苷及其分解产物异硫氰酸苄酯、甾醇、多酚类物质等。1999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玛卡中含有两类新的植物活性成份,玛卡酰胺(macamides)和玛卡稀(macaenes),并确定这两种物质对平衡人体荷尔蒙分泌有显著作用,所以玛卡又被称为天然荷尔蒙发动机。在玛卡产品的针对性研究中,又发现了几种特殊的玛卡生物碱,随着研究的深入,玛卡中还会有更多的具有活性的新物质被分离和鉴定。

食用

玛卡经阳光晒后可以食用,也可以制成凉拌菜,熟食更佳,它能提供大量热能,品尝过玛卡的人说,食用它有满足感,令人感到十分舒服,其味道甘美。

玛卡的鲜根可以和肉或其他蔬菜一起炒熟食用,也可以晒乾后用水或牛奶煮熟食用,当地土著人常把鲜根加蜂蜜和水果榨汁作为一种饮料饮用。玛卡富含高单位营养素,对人体有滋补强身的功用,食用过的人会有体力充沛、精神旺盛不会疲劳的感觉。

七. 甘肃省 酒泉 瓜州县 瓜州甜瓜

瓜州甜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日前,由瓜州县农牧局积极申报的“瓜州甜瓜”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证书。至目前,瓜州县已有3个农产品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证书。该证书的成功登记颁发,将更加有效地保护“瓜州蜜瓜”的品质和信誉,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地域知名度,推动我县蜜瓜产业走上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瓜州,种植蜜瓜已有3000多年历史。近年来,瓜州县按照“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原则,不断推进蜜瓜这个具有代表性优势产业的发展。2004年,瓜州县被中国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蜜瓜之乡”,2011年,“瓜州蜜瓜”、“瓜州西瓜”相继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证书。哈密瓜、西甜瓜等12个特色农产品获得了农业部和省农牧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建成了以西湖乡、瓜州乡、南岔镇为主的5个无公害蜜瓜种植出口基地和7个千亩以上蜜瓜种植专业村。同时,全面推行蜜瓜的无公害标准栽培技术,认真落实建园示范引导发展措施,建成了市级蜜瓜科技示范园区1个、县级科技示范园区8个、百亩蜜瓜生产示范点23个;积极优选推广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性状表显稳定的新品种,形成了以黑蜜系列无籽西瓜、银蒂系列白兰瓜、金蜜、新蜜杂系列哈蜜瓜为主的三大系列30个多品种和早、中、晚分期供应基地,蜜瓜产业已成为瓜州最具代表性的农业产业,“乡有主导、村有特色、规模经营、品牌效应”的现代农业生产新格局已逐步形成。

在蜜瓜产业发展中,瓜州县按照“县建园区、乡扩规模”的思路,引进农业高新技术,采取政策扶持、科技推动、典型示范、培育品牌等措施,促进蜜瓜产业发展。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蜜瓜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以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把蜜瓜基地建设列入重点建设项目,按照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制定《瓜州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对在蜜瓜产业生产、营销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乡镇、部门以及农村专业协会、农村经纪人、企业、专业大户进行扶持奖励;实行县领导包抓责任制,指导、协调、督促任务措施落实,帮助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行蜜瓜产业技术承包责任制,“双膜双拱”、黄板诱杀蚜虫、新材料泡膜板垫瓜防虫防水、科学整枝标准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沼液喷洒防虫提质、蜜瓜套袋等10项蜜瓜栽培技术已经全面普及应用,新品种的引进和筛选力度不断加大;扶持和规范蜜瓜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全县47家蜜瓜专业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合作社和会员、农户的利益机制,形成 “外地客商+合作社+农户”的种植营销模式;积极培育品牌,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在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基础上,开展蜜瓜产品的商标注册工作,增强市场竞争力,做响做亮蜜瓜品牌,先后注册了“梦城”、“汉使张骞”牌蜜瓜商标;大力活跃流通,在瓜州县农业科技信息网、酒泉农业信息网等网站发布蜜瓜供求信息,及时为客商和农户提供蜜瓜产销信息服务,在销售季节,开通“绿色通道”,规划修建保鲜库,为收购、储运和外销提供方便;不断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支持县内外龙头企业和运销大户与乡镇、协会和农户签订蜜瓜生产订单,提高防御市场风险能力,蜜瓜产品订单销售率连续4年达到85%以上,“瓜州蜜瓜”品牌在浙江、广东、安徽、等大中城市中形成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并开辟了韩国、越南、泰国等国际市场,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2011年,瓜州县蜜瓜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亩均收入达5000余元,纯收入达7060万元,占全县人均纯收入51.8%。蜜瓜产业已成为瓜州县名副其实的拳头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产业,“瓜”州已然名副其实。

地域范围

瓜州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介于北纬39°52′—41°53′,东经94°45′—97°00′之间。瓜州甜瓜种植区包括瓜州县行政区域内的瓜州乡、西湖乡、南岔镇、河东乡、三道沟镇、锁阳镇、腰站子、布隆吉乡8个乡镇45个行政村。从事瓜州甜瓜栽培的果农有1.4万户,栽培面积3400公顷,年产量1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果实呈圆形、椭圆型,肉厚3.5厘米,单瓜重3.5公斤左右,含糖量14-17%。耐储运,无农药残留。无碰压伤、药害、日烧、病虫、伤等缺陷。 2.安全要求 瓜州甜瓜地理环境按照NY5110-2002(无公害食品,西瓜产地环境条件)执行;产品质量达到了NY5009-2005(无公害食品西甜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过程控制按照DB62/T1177-2004《A级绿色食品甜瓜栽培技术规程》,种植生产的产品按瓜州县甜瓜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一系列技术规范进行管理。合理使用农药投入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剧毒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八. 云南省 丽江 宁蒗县 坨坨肉

彝族人吃坨坨肉的历史几乎和彝族文化本身一样古老。坨坨肉可说是彝族人饮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道菜。坨坨肉顾名思意,就是把肉砍成坨坨煮着吃。凡猪、牛、羊、鸡都可以做成坨坨肉。各种坨坨肉中,以崽猪坨坨肉最负盛名。

坨坨肉要用强火,切忌文火。等坨坨肉一熟,立即捞出。放进大盆内趁热加盐、辣椒、木姜子、花椒及蒜末,并将其翻动均匀。要做一顿好的崽猪坨坨肉,在用料、宰杀、火候各方面都特别讲究。传统的做法是:选用20、30斤左右重的崽猪,宰杀放血后俯卧于干净处;用清水浇透崽猪全身,再用晒干的厥鸡草覆盖,然后点燃。适当时用木滚去掉草灰,用刮片或刀刮猪身。皮毛湿透又经烧烤后,猪身一刮能去掉猪毛和污垢。然后用厥鸡草烧烤全身,使其呈焦黄色脆皮并再刮洗干净,然后剖开砍成2寸见方的肉快,最后用冷水下锅煮。这样,坨坨肉就做好了。另外,彝族讲究主食肉食搭配。如猪肉配米饭,羊肉配荞饭,鸡肉配燕麦等等。

九. 甘肃省 临夏 积石山县 阜地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积石山各族人民非常喜欢的传统风味名品,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故名。选用阜地羊(即本地饲养的栈羊)屠宰,这种肉膘肉相间,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味道绵长,少膻腥味。宰后把整羊剁成两半入锅加入冷水烹煮,准确把握火候,先用旺火烧沸,撇去血沫,加入花椒、干姜等调味品,改由小火慢煮,待血水将干未干之时捞出,剁为大块,装盘上席,手抓醮椒盐就大蒜而食,味道清爽,鲜香无比。现在餐馆中还开发成系列手抓羊肉——胸叉、腿子、背子、肋条、尾骨,各部位的肉,嫩、老、肥、瘦、粗、细各异,独具风味。现在,无论是餐厅中还是城乡宴席上,手抓羊肉是不可缺的一道名菜。

十. 云南省 丽江 玉龙县 甜米酒

用米饭和甜酒药(或称酒曲)混合,保温一定时间而制成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一种称为根霉的微生物。能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的根霉可用于做甜米酒。根霉能利用各种谷物原料生长,使淀粉糖化,所以不管是江米或大米煮成饭就是做甜米酒的好原料。一般在30℃,48小时左右,根霉即可旺盛生长,菌丝布满米饭,由菌丝中分泌的酶起糖化作用,米饭变软边甜,即成甜米酒。推荐餐馆:古楼小吃(丽江市从酒吧街到万古楼的上山台阶路中)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