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南十大县土特产 湖南的特产名单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南十大县土特产 湖南的特产名单大全更新时间:2022-09-27 20:20:55

一. 云南省 临沧 沧源县 简帕

简帕是佤族男女都喜欢的生活中不少缺少的物品,它既是一种装饰品又是友谊和爱情的信物。"简帕"一词为傣族语,意为挂包,通常称民族包。云南的傣、彝、哈尼、景颇、佤、傈僳等民族都有生产和使用筒帕的习惯和爱好。



简帕既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又是精英的工艺美术品,对于佤族青年男女来说,更是相互表达爱慕之情的信物。假如小伙子收到倾注了姑娘的心血、勤劳和镏慧的筒帕时,就是获得了爱的信息,需要把自己亲手制做的礼物回赠对方。从此两相欢悦,直到结成美满的姻缘。简帕是傣族织锦的一种,从最初的麻、棉纺织发展到现在的丝、毛和棉混纺。它制作精致,式样美观,图案有彩蝶、孔雀、山茶花、小鹿、大象等,生动形象,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点,不仅为边疆各族群众所喜爱,也引起了国内外游客的浓厚兴趣,日益成为旅游纪念品中的抢手货。

二. 广西 河池 环江县 长北香糯

环江“长北香糯”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乡、明伦镇、东兴镇、龙岩乡共4乡镇52个行政村,东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宝坛乡,南到本县大安乡环界村、洛阳镇永安村和永权村,西到贵州省荔波县佳荣镇,北到贵州省从江县秀唐乡、宰便乡等九万大山边缘一带区域。主要产区:驯乐苗族乡的长北村、山岗村;明伦镇、东兴镇、龙岩乡的高寒山区。长北香糯是珍贵和稀少的谷类作物,因种植保持原种和种植所用肥料唯有猪、牛粪和草灰绿肥,不施其他化学肥料,加上气候寒冷,故产量极低,亩产在200到300公斤之间。

历史渊源

据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自清朝初期种植长北香糯,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长北香糯”曾与“环江香粳”、“环江香猪”同为贡品,进贡朝廷。据民国时期的《宜北县志》产业篇农产记载:“长北香糯米归谷类,在谷雨节下秧本或亦有立夏时下种,中部气候寒冷,36天拔秧分种,到九月收谷进仓储藏,本县气候寒冷并昼夜温差大,每年种农作物只能一造”。因该品种米质特好,群众一直保持原种种植至今。

产品口感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长北香糯主要产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驯乐乡长北村。由于当地气候、水质条件限制,肥料以农家肥为主,故长北香糯,米粒硕大,用水浸泡膨胀后蒸熟,晶莹透亮,香气扑鼻,甜软可口,留二、三天,新鲜如初,色香味不变,香糯飘香万里,闻名全区。用此米煮出的米饭香软可口,香而不腻。

营养价值

长北香糯谷粒金黄色,颗粒硕大,脱壳后米粒饱满洁白透明,米饭松软、糯性强、气味芳香浓郁,含有维生素B及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厚;煮熟的米饭甜软,糯性强,香气扑鼻,口感特好,老少皆宜,具有“一家煮饭全寨香”之誉。长北香糯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的特点。是居家美食和送礼佳品。

三. 江西省 上饶 鄱阳县 春不老

“春不老”为鄱阳名菜,仅产于东湖四岸及上土湖的西门、高门一带,也就是在鄱阳镇旧城周边生长,出城数里则变为芥。“春不老”虽为芥菜的一种,但生在鄱阳镇却与芥菜有了很大差异。其色如墨,叶片较芥为小,且肉质紧密,有茸毛,叶茎肥大如菘(白菜),呈羽状或不整齐羽状分裂。叶片辛香浓烈,八、九月种,初春收割。制成齑,本地称之为“春不老腌菜”;有蒸晒为霉干菜,称之为“春不老盐菜”。或沤肉、或煮黄颊鱼、或作羹、或独炒,香脆爽口,健脾开胃,回味绵长。

鄱阳“春不佬” 鄱阳县蔬菜名产,叶片墨绿,为羽状分裂或不整齐羽状分裂形,有茸毛,柄具翘狭,植株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肉质紧密,味重辛辣,尤以鄱阳镇西门、北关所产最佳。鄱阳种植“春不佬”菜历史悠久,以其制作腌菜,风味独特,鲜香开胃,味道极佳。夏天用春不佬腌菜烧肉,久存不坏;用其煲汤,清咽利喉,清火降压。春不佬腌菜与“黄牙头”鱼同烹,味道奇鲜,为鄱阳传统名菜,久负盛名。“春不佬”现为江西省新安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的地方特色食品之一,深受消费者青睐。

四. 贵州省 安顺 紫云县 锅渣

渣(或称锅炸)安顺独有的甜食珍品,不同于川味玫瑰锅渣。以前水晶糕粘裹干荸荠粉层入油锅炸成,外壳酥,内瓤嫩如鱼脑,浇上白糖后上席,食时须以筷压破,搅拌白糖。入口嫩脆甜熟,美不可言,是冬季宴席的甜品代表。因其外不见丝毫热气,其内滚烫如火,故常用以捉弄新女婿或外地亲友。食前必须压破搅拌。锅炸简单制作不易:一是材料,必得真正上等荸荠粉方能耐炸,二是火侯,调膏时用火和烹炸时火位至关重要。

五. 广西 河池 环江县 环江香牛

环江香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环江菜牛以黄牛的犊牛育肥为主。育肥方法采用传统的舍养方法,不放牧、不劳役、单栏圈养,以各种青草、野生莎树叶、青麻叶及红薯藤、玉米杆、玉米芯、黄豆壳等配以精饲料玉米、小米、黄豆等饲育。环江菜牛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香猪、香牛、香鸭号称环江“三宝”。

环江香牛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环江香牛也叫“下南菜牛”。是毛南族群众用传统的方法对本地黄牛进行育肥而成的。菜牛是毛南山乡的,现在也是毛南族农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不少村民靠养菜牛致了富,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幸福生活。

环江菜牛产于环江县内国家级喀斯特地貌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该牛一生以传统的栏圈养为主,不劳役,专门采食野生莎树叶和青麻叶等野生保健植物,其肉与常规牛肉不同,素有“三隔肉相间”之称,肉质细嫩甜脆,鲜美可口。

牛肉制品有环江香牛肉干等等。

环江菜牛主要分布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下塘、才门、玉环、景阳、希远一带,亦称毛南菜牛或下南菜牛,是以黄牛的犊牛育肥为主,育肥标准体重约200——300公斤,净肉率40——45%,育肥方法采用传统的舍养方法,不放牧、不劳役、单栏圈养,以各种青草、野生莎树叶、青麻叶及红薯藤、玉米杆、玉米芯、黄豆壳等配以精饲料玉米、小米、黄豆等饲育。至今已有500多年的饲养历史。

近年来,该县立足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实现了菜牛由 “零星饲养”逐步走向“规模养殖”的产业化发展,目前菜牛存栏量达16万余头。同时,该县积极转变发展模式,延长菜牛产业链,引进县内外一批畜牧产品加工企业鼎力加盟,大力发展菜牛特色品牌系列食品深加工,基本形成了饲养、饮食、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服务体系,使毛南菜牛特色产品畅销区内外,远销东南亚,“菜牛之乡”由此闻名遐迩。

经专家实地考察调研和论证审定,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及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中国菜牛之乡”称号。

六. 云南省 怒江 贡山县 黑熊

黑熊,当地人又称它为“大黑狗”,是怒江深山密林里的“主人”。据药书记载,黑熊的苦胆,是一种稀有的中药材。具有止痛、镇静、祛痰、消炎、解毒等功效,对于肠胃病、胆结石、黄疸及小儿高热、惊风、肠道寄生虫等病症均有较显著的疗效。( 怒江)

七. 广东省 清远 连山县 地禾糯

地禾糯(又称香糯)

出产于粤北边陲的百里瑶山。自古为瑶山人民刀耕火种的传统旱地作物,不用施农药化肥,纯靠山上腐殖质、烧山炼地的草木灰作肥料种植的粗生品种,是连山瑶山。清代乾隆巡视江南时,品尝到瑶山地禾糯后,曾指定为上等贡品。

地禾糯以其种皮棕红色,糯性好,香度浓,药用价值高和食用方便驰名。它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地禾糯既可用于酿造米酒、黄酒(甜酒),又可与黑枣、红枣、元肉等补品煮粥或直接煮饭食用,对提气补血,兹阴补肾,健身养颜有特别的功效,是老少咸宜强身延年益寿之健康食品。

八. 云南省 怒江 贡山县 贡羊

贡山是亚洲黄羊的贡山品种。由于贡山山高路陡、立体气候、多雨潮湿,一般品种的山羊很难在贡山发展。1995年贡山港湾畜牧公司引进亚洲黄羊,并在贡山嘎拉博"国家独龙野牛保护基地"海拔3000米的地方建立了种羊基地,经过多年进化,亚洲黄羊极其适应贡山的气候。港湾畜牧以"公司+农户"的形式成规模发展。由于贡山水草丰美、气候多变,形成贡羊肉质细腻、味道甘甜,是羊肉中的上品。( 怒江)

九. 湖南省 株洲市 炎陵 酃县白鹅

酃县白鹅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酃县白鹅产地(或分布):湖南酃县沔水流域的沔渡、十都等地。

数量:1980年调查有种鹅0.5万羽,年饲养量达7万多只。

主要特性:体型小而紧凑。头中等大小,有较小的肉瘤,母鸡肉瘤偏平,不显著。全身羽毛白色。喙、肉瘤、胫、蹼橘红色,爪白玉色,皮肤黄色。初生重为78.66克;成年体重公鹅为4.25千克,母鹅为4.1千克。屠宰测定:6月龄半净膛公鹅为84.15%,母鹅为83.95%;全净膛公鹅为78.17%,母鹅为75.68%。开产日龄158天,年产蛋45枚,蛋重为142.51克。蛋形指数1.49,壳厚0.59毫米。公母配种比例1:2~4,种蛋受精率约98.2%。

(1)土壤地貌情况:炎陵县属山区农业县,地貌以山地为主,占全境86.9%。此外,丘陵占7.17%,冈地占1.55%,溪谷平原占4.36%。土壤类型分水田土壤和山地土壤。水田土壤是全县的主要耕作土壤,有17.1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1.06%,分布在海拔170-1460米地带。水田的pH值在5.5-6.4的12.72万亩,占74.02%。山地土壤的酸性为主,土壤的垂直带谱十分明显。适宜开发牧场、养殖白鹅。

(2)水文情况:炎陵县属洣水上游,溪谷纵横交错,长度5千米以上或集雨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49条,长782.3千米。除东风乡云秋河流入永乐江外,其余千沟万壑均由斜濑水、河漠水、沔水由南向北汇入洣水入湘江。炎陵境内无工业污染源,故河水一年四季清澈明净,水质优良,可谓山青水秀之宝地。

(3)气候情况:炎陵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低温寒冷期短,春早暖快。不同海拔和不同区域,气温差异明显,既具立体气候特征,又有小气候差别。年平均气温在12.1℃至17.2℃之间,随海拔高度递减,故海拔1300余米的大院农场,有“小庐山”之称。年日照1500小时,平均太阳幅射86.6至105.1千卡/cm2,平均降雨量1761.5毫米,无霜期292天。一年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4)人文历史情况:酃县白鹅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也是湖南省唯一列入《中国家禽品种志》的优良鹅种,国家农业部已将其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历史上酃县白鹅曾远销广东,用以换取食盐及其它物品。清朝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重修的《酃县志》卷七《户品物产》中有“鸡、鹅、鸭、鸽……”的记载,卷十七《艺文》中又有“祥凤飞岩,群鹅集坂”的描述。说明在开发较晚的炎陵县(酃县)山区,至少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普遍饲养白鹅了。

地域范围

酃县白鹅主要分布于湖南省炎陵县(原酃县)行政区内的十六个乡镇场,包括:霞阳镇、沔渡镇、十都镇、水口镇、三河镇、鹿原镇、垄溪乡、石洲乡、策源乡、下村乡、平乐乡、龙渣瑶族乡、中村乡、船形乡、东风乡、大院农场。炎陵县位于湘东南边界,井冈山西麓,是一个以中山地貌为主的山区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4′54″-114°07′15″,北纬26°03′-26°39′之间。南北相距59公里,东西相距51公里,海拔高度一般在800米左右。炎陵县整个地势东南高亢,西北低缓。最高点为位于策源乡与江西省交界的酃峰,海拔2115米,最低为三河镇与茶陵县交界的矮基岭河西,海拔166米,最大垂直高差1949米。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冈地和溪谷平原4种。

十. 云南省 丽江 玉龙县 七星背包

七星背包是由纳西族妇女的传统服饰演变而来的衫 旅游工艺品,七星背包大小不一,造形各异,但基本外形都源于纳西妇女的“七星羊皮披肩”。纳西妇女腰系白褶围腰,背披披肩。服饰中最为外界所注目的便是身后所披的背饰披肩。披肩经剪裁加工以后,上缀七个用彩丝线缝制的圆形饰物,即“七星”。“七星”代表星星,旧时“七星”上方还要饰两个大的,代表日月。这种披肩被称为“披星戴月”,是纳西族妇女勤劳能干的象征。同时由于披肩形似蛙形,两个大圆盘形似蛙眼,七星披肩又是纳西先民青蛙崇拜的产物。七星背包不仅取形于纳西服饰,而且上绣东巴象形文字,既是民族工艺品,又是衫美观的背包,旅游者留作纪念或赠送亲友都很有意义。( 丽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