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兴隆咖啡是哪里的特产 海南兴隆咖啡独特之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兴隆咖啡是哪里的特产 海南兴隆咖啡独特之处更新时间:2022-09-21 15:12:29

一.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潞西咖啡

咖啡是潞西市的新兴产业,是潞西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行动计划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首选项目。现有种植面积4万亩,投产1万亩,年产鲜豆4万千克,规划发展面积10万亩。咖啡居世界三大饮料之首,潞西种植的云南小粒咖啡,经国际咖啡组织(lCO)认定为优良品质,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比其它咖啡高出30%。潞西市宏天公司在潞西市遮放镇夏中开设的咖啡种植示范园,取得当年种植当年结果,第三年进入盛产期亩产鲜豆5000千克的奇迹,宏天公司进而在潞西市芒市、遮放地区的二台山坡地试种,亩产鲜豆仍达4000千克左右。雀巢公司东宛部品尝测定,潞西市宏天公司的咖啡产品质量为一级豆。新加坡金德利公司总经理陈楚南先生到宏天公司咖啡园考察,称赞潞西及德宏州为东南亚最好的咖啡生产地。( 潞西)

二. 亚洲 印度尼西亚 曼特宁咖啡

曼特宁咖啡:曼特宁咖啡产于亚洲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别称“苏门答腊咖啡”。她风味非常浓郁,香、苦、醇厚,带有少许的甜味。一般咖啡的爱好者大都单品饮用,但也是调配混合咖啡不可或缺的品种。

在蓝山尚未公诸于世的时代,曼特宁咖啡是被认为世界第一的优良品,经过烘焙之后豆粒甚大,生豆呈褐色或深绿色,焦糖般特殊香味,口感香醇浓郁,性甘苦没有柔和的酸味,却有苦味。生产量比较少,故价钱较一般性咖啡豆略高。

曼特宁咖啡产于亚洲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别称“苏门答腊咖啡”。主要产地有爪哇岛、苏拉威西岛及苏门答腊岛,其中90%为罗布斯塔种。其中苏门答腊岛所产的“曼特林”最为有名。出产于Sumatra苏门答腊北部的精致的传统阿拉比卡咖啡中最好的被冠以林东Lintong与曼特宁Mandheling出售到市场上。准确地说林东Lintong是指生长在位于林东行政区Toba湖西南部小片区域的咖啡。咖啡小种植区分散在一个高且波浪起伏的充满蕨被盖的黏土高原。Lintong林东咖啡非荫庇种植,不使用化学制品,几乎完全地由小私有者拥有。Mandheling曼特宁是更加广泛的称谓,包含Lintong林东咖啡和相似的条件下的Diari[首府Sidikalang]、Toba湖北部种植区。

曼特宁咖啡 - 名称由来

曼特宁并非产区名、地名、港口名、也非咖啡品种的名,它的名字是如何的由来的呢。

其实,它是印尼曼代宁mandheling民族的音误。

在二次大战日本占领印尼期间,一名日本兵在一家咖啡馆喝到香醇无比的咖啡,于是他问店主,咖啡的名字,老板误以他是问你是哪里人,于是回答:曼代宁。战后日本兵回忆起在印尼喝过的“曼特宁”。于是托印尼咖啡客运了15吨到日本,竟然大受欢迎。曼特宁的名字就这样的传了出来,那名咖啡客商现在就是大名鼎鼎的普旺尼咖啡公司(PWN)。

众所以周知的曼特宁mandheling,产于苏门达腊北部托巴湖周遍。成品独具药草、林木的清香。

黄金曼特宁,日本人在十几年前采用更严格的品管,经过四次人工挑豆,剔除缺陷豆,生产出色泽暗绿,豆相均一等的黄金曼特宁,创造了另一波市场需求,连欧美也为之疯狂。

陈年曼特宁Agedmandheling,特点甜如蜜。成功的陈年豆,将曼特宁不优雅的酸味磨掉了。酸涩成分经过熟成,转为糖份,使咖啡变的更圆润,喝开更甜蜜。失败陈年曼特宁犹如咖啡僵尸,味道难以入口。

曼特宁咖啡 - 特点

曼特宁咖啡她风味非常浓郁,香、苦、醇厚,带有少许的甜味。一般咖啡的爱好者大都单品饮用,但也是调配混合咖啡不可或缺的品种。

由于曼特宁咖啡豆本身没有酸的特性,所以一般特别冲调方式,都以曼特宁咖啡豆为基础,在长时间的保温或调制冰咖啡时,皆没有令人讨厌的酸涩口感出现。

经过烘焙之后豆粒甚大,生豆呈褐色或深绿色,焦糖般特殊香味,口感香醇浓郁。

三. 天津市 东丽区 赛珍珠的小站稻

小站稻,以原产天津津南小站地区的优质粳米而名扬海内外。其米粒大而饱满,半透明没有粉白色的腹白。蒸干饭,无论软硬,不粘不连,犹如满碗珍珠,油江发亮。煮稀饭,无论稀稠,都是汤汁浓郁,散发着清香。吃在嘴里,细腻滑润,有咬劲。小站稻,不仅好看好吃,而且营养成分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赖氨酸、淀粉、脂肪等,容易使人吸收、消化,属于营养型的天然食品
( 天津)

四. 江苏省 苏州市 太仓 兴隆茄子

太仓兴隆茄子为太仓市岳王镇农户经多年来自留、自繁、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地方品种。其外形美观、吃口好、商品性上佳,在上海市场有很高知名度。该品种在太仓市各乡镇都有一定面积的种植,其中岳王镇已形成“兴隆茄子”的规模种植,每年稳定种植3000亩左右,总产商品茄1.5万吨左右。

五.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六. 辽宁省 盘锦 兴隆台 大米嘎巴

米粒经过水煮、黏结、淬火成了嘎巴。有蜂蜜味、咖啡味、咖喱味等。为盘锦之一。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黄莲中的精品---鸡爪莲

质优名贵的利川黄莲。利川黄莲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莲,又称南岸味莲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这种黄连在利川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莲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莲基地。目前,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利川)

八. 辽宁省 盘锦 兴隆台 凉拌海带

主 料:


海带4两(约160克),中芹、西芹各2两(约80克),红萝卜、虾米各1两(约40克),红椒1只。


做 法:


1、海带用水浸洗干净,用滚水浸至有小水泡冒出,加火煮1分钟,取出浸冻水中5分钟后切丝,再用盐水煮1分钟,放入冰格中冻10分钟取出。


2、虾米剁碎,加酱油和水以慢火煮浸半小时成虾米酱油,冷冻,将中西芹、红萝卜、红椒切丝。


3、将虾米酱油淋入海带丝和中西芹、红椒丝中,用盐和糖调味,伴以红萝卜食用即成。


备 注: 可在材料中加入水发海蜇,味道会更好。

九. 云南省 普洱市 墨江 普洱咖啡

普洱咖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普洱咖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当今咖啡与茶叶、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据《思茅地区志》与《思茅县志》记载:1956年,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在曼老街创建咖啡农场,引进小粒咖啡品种种植。1982年,在南屏公社大开河引种小粒咖啡320亩获得成功。1987年,思茅地区与广东省东莞市雀巢咖啡公司进行经济协作,引进资金、技术发展咖啡生产,计划到2000年建成10万亩咖啡商品生产基地,地、县供销社系统负责领导,统一规划开垦,组织生产经营。1988年,县人民政府决定开发咖啡商品基地,在南屏乡大开河村种植咖啡606亩。1989年,累计已开垦定植高标准集约型的咖啡园3.2万亩,已投产3000亩,咖啡豆产量20吨。思茅地区的小粒咖啡品种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品质好,被誉为“品质优良、香味醇和、味道很好,可与世界优良品种媲美”的饮料,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如今,普洱市(原思茅地区)的咖啡产业已步入规范化运作:生产技术统一、产品质量一致,“普洱咖啡”这一地域品牌得到更进一步提升。目前,普洱市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产地和咖啡交易中心,全市咖啡在稳步发展,提高单产,生产优质产品过程中,实现亩产150公斤以上,优质咖啡豆达到80%以上。咖啡产量、产值连续增长,咖啡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企业增效、出口创汇的优势特色产业。 2011年普洱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十二五”期间咖啡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普洱市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决定》文件;2011年4月《DB53/T 154—2006 思茅小粒种咖啡综合标准》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云南省标准化创新贡献奖,促进了普洱咖啡产业化的发展。

普洱栽培咖啡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88年开始产业化、规模化种植。“十一五”以来,普洱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始终把发展特色生物产业和文化旅游养生产业作为普洱参与未来全球竞争的主攻方向,紧紧围绕打造“中国咖啡之都”战略目标,把咖啡产业作为优势骨干产业来抓,咖啡产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普洱咖啡的国际品牌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普洱已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主产区和咖啡贸易的主要集散地。

2011年全市咖啡种植面积达43.9万亩,投产面积19万亩,咖啡产量2.8万吨,咖啡产值8.5亿元。2012年投产27万亩,实现咖啡产量3.65万吨,产值9亿元。今年上半年,出口创汇6362.56万美元。目前全市注册的咖啡企业70家,其中有出口资质的企业12家,脱壳加工厂42家;深加工厂4家;有专业合作社62个,有咖啡产业从业人员3万户,10万多人。

咖啡生长对自然条件要求较高,普洱市因特殊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种植的小粒种咖啡(阿拉比卡种)品质优越,风味独特。自2004年起,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每年从全市咖啡产品中抽样送国家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检测,历次送检BHC(六六六)、DDT等均未检出,卫生指标皆优于绿色食品标准;自2006年起,东莞雀巢有限公司每年从普洱收购的咖啡中抽样送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行检测,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禁用和限用的农业化学品均未检出。普洱咖啡优秀的内在品质,被国际咖啡组织(ICO)认定为一类产品;雀

巢咖啡公司推出的精品咖啡(Limited Edition),原料豆即为普洱咖啡; 2006年美国特种咖啡协会把普洱咖啡与哥伦比亚咖啡连续三年的杯品比较结果公布,普洱咖啡的综合评分88.75分,哥伦比亚咖啡综合评分85.88分;2012年1月星巴克首席杯品师Jeremy Wakeford再次为普洱咖啡打出了81.5分的高分。优越的品质使普洱咖啡产品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都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继续以现代农业理念谋划咖啡产业发展,坚持走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道路,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把普洱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基地、全国最大的咖啡精加工基地和咖啡物流中心、贸易中心。把普洱打造成为“中国咖啡之都”、国家出口农产品(咖啡)质量安全示范区。力争到2016年,全市咖啡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亩,投产面积达到70万亩,年产咖啡豆10万吨,咖啡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小粒咖啡普洱市栽培咖啡大约150年历史,由传教士引种在澜沧、江城、景东、景谷、孟连县等地零星种植。普洱市咖啡产业化发展始于1988年。由于规模化种植咖啡以来一直沿用思茅市地名,加之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54.1-10-2006《思茅小粒种咖啡综合标准》所用名称也是“思茅”,所以,普洱咖啡仍然使用“思茅小粒种咖啡”的原料品牌。20多年来,普洱市委、政府始终把发展咖啡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骨干产业来抓,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并与雀巢咖啡公司建立了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咖啡产业获得长足发展。

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气候环境,普洱咖啡的品质一直为世界公认是比较好的咖啡,为世界著名咖啡公司所青睐。自2004年起,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从咖啡产业联合会抽样(全市30余家咖啡公司产品混合样)送国家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进行检测,历次送检BHC(六六六)、DDT均未检出,卫生指标皆优于绿色食品标准;自2006年起,雀巢公司从普洱收购的咖啡中抽样送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行检测,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禁用和限用的农业化学品均未检出。思茅小粒种咖啡优秀的内在品质,被国际咖啡组织(ICO)认定为一类产品。雀巢咖啡公司新推出雀巢精品咖啡(Limited Edition),其原料豆即为普洱优质的思茅小粒种咖啡。而日本的达依那姆综合投资株式会社(北京吉意欧咖啡有限公司)也在日本注册了思茅小粒种咖啡。

历史咖啡是普洱的优势骨干产业,市委、政府非常重视咖啡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几年来,普洱先后开展了生物多样性生态咖啡园建设,水滴灌溉亩增产30%咖啡试验,有机咖啡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并提供一定的咖啡种,鲜果加工流程配套试验。实现咖啡平均亩产商品咖啡米125公斤,实现最高亩产鲜果2638公斤/亩(商品米400公斤)。先后有10多个国家的咖啡专家及客商上千人次到普洱参观、交流、学习。制作了一万份“思茅小粒种咖啡高产优质栽培规程图”。2003年率先在全国组建咖啡产业联合会,以“为会员服务、维护会员共同利益、发挥咖啡产业整体效益”为宗旨,坚持诚信自律,规范咖啡行业的生产技术、产品标准和市场营销行为。 未成熟咖啡豆

目前,普洱市的咖啡产业已基本步入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生产的时代:生产技术统一、产品质量一致,“思茅小粒种咖啡”这一地域品牌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全市咖啡鲜果脱皮加工厂153个、脱壳加工厂42个、深加工厂3个,咖啡豆品牌9个:雀巢、桑莱特、北归、澜沧江、阿拉比卡、莱福山、曼1(翰德)、塞纳、乾润(昆明重工),深加工产品品牌3个(曼崖、北归、首品),咖啡馆(室)31个,出口企业9个,咖啡产业从业人员10余万人,涉及农户2万余户。其中:桑莱特咖啡脱壳精选加工厂已经拥有中国最大的咖啡初加工生产设备,年加工咖啡壳豆1.2万吨(每小时加工10吨),可以同时加工出8个级别的咖啡米,标准化的咖啡脱壳生产线一次完成脱壳、粒度分级、重力分级、抛光、色选、自动称量打包等流水作业,使咖啡一级品率达到80%以上。实现了中国咖啡初加工一次性与世界接轨。

地域范围

普洱咖啡产地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境内,涉及思茅区、宁洱县、墨江县、景谷县、景东县、镇沅县、江城县、澜沧县、孟连县、西盟县1区9县,共84个乡(镇)。地理坐标位为:北纬22°02″~24°50″,东经99°09″~102°19″之间,南北纵距208.5公里,东西横距中北部55公里、南部299公里,种植面积6.7万公顷,年产咖啡豆1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茎为直生,茎上有节;每个节上有1对叶片,绿色;花为:白色,雌雄同花,盛花期一般在3月~4月;成熟鲜果为圆形红色(黄色)浆果,鲜果脱皮后一般多为2粒子,鲜果成熟期一般在10月至次年2月。商品咖啡豆为浅蓝色或浅绿色。 2、内在品质指标 普洱咖啡色泽好、品质优,具有“香气浓郁持久、略带果酸味”的独特品质特征;酸味及浓稠度较好,有浓郁的咖啡味。其中,水分≤12.5%,灰分≤4.2%,水浸出物≥20.0%,咖啡因≤1.2%,总糖≥8.5%,蛋白质≥11.0%,粗脂肪≥5.0%,粗纤维≤35.0%,总酸≥0.5%。 3、质量安全规定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所用投入肥料、农业等管理使用参照《种植业质量安全全程控制技术规范》、云南省地方标准《思茅小粒种咖啡综合标准》DB53/T154.1~10-2006 执行。

十.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德宏咖啡

德宏咖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德宏咖啡种植已有上外落百年的历史。14年,德宏鞠就从缅甸引进小粒咖啡进戮以;行种植。1953年开始,当地开始咖啡规模种植,到上世纪60年代末,德宏咖啡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产量4000多吨。其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德宏小粒咖啡生产走人低谷,咖啡地大部分改种其它作物。德宏州咖啡种植以小粒种咖啡(即阿拉比卡)为主,品种优良,质优味美,曾创造单产363.5千克咖啡豆的全国最高纪录(我国咖啡豆平均亩产约80一100千克)。1998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将德宏列为全省重要的咖啡主产区之一加以重点扶持。到2010年底,德宏州咖啡种植面积达13.9万亩,投产7万余亩,年产咖啡干豆1.1万吨以上,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

目前,德宏咖啡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共20多个国家和地区,咖啡成为德宏对外贸易的大宗出口商品之一。德宏成为我国咖啡种植最为集中、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主产区,在全国及全省咖啡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咖啡之乡”。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