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特产早知道紫鹊界黑贡米 紫鹊界贡米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特产早知道紫鹊界黑贡米 紫鹊界贡米哪里买更新时间:2022-10-11 04:02:25

一. 江西省 宜春 靖安县 江西-万年贡米


相传,早在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皇帝南巡,途中梦见江南有“千斤冬瓜, 寸长大米”,便差人到南方查访。当差人查访至江西万年县(明置县)荷桥、尤港一 带时,果然在野生稻谷中发现有“三寸粒”稻米,而且米质非同一般,便速回朝呈 报皇帝。皇帝听后大喜,当即传旨江西荷桥、尤港“代代耕食,岁岁纳贡”。万年贡 米由此得名,距今已有1000多年种植历史。
万年贡米颗粒大,体细长,颗形如梭,米色似玉。用其做饭,质软不腻,味道浓香; 以贡米为原料酿酒,浓而不烈。其米、其酒都品质优良,别具风味。

二. 云南省 文山州 广南 云南贡米

云南的贡米,是过去当地官府向朝廷进献的贡米。贡米有紫米、遮放米、八宝米。紫米,属糯米类。米色紫黑,味香甜,粘而不腻。产于墨江一带。是元代、明代的进贡米。遮放米,属软米,色泽白润如玉,颗粒大而长。产于潞西县遮放乡户闷村允午社。用遮放米煮饭,香软可口,如有油润感,且营养丰富。饭冷后不会变硬,只是易粘结。是清朝时的进贡米。八宝米,以香味浓、甘甜滋润、富有油脂、颗粒大、滑感强、形色美、成熟快、产量高八大优点而闻名。八宝米产于广南县八宝乡八宝河畔的两个苗族寨子。历代都作为贡米。

三. 湖北省 襄阳市 南漳 葫芦潭贡米

葫芦潭贡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葫芦潭贡米,绿色新口味。湖北南漳县葫芦潭贡米有限公司是鄂西北大中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生产的“葫芦潭”牌贡米是湖北三大名米“京山桥米,孝昌太子米,葫芦潭贡米”之一,其原料产于著名的湖北南漳葫芦潭,此地四季云雾环绕,气候特殊,古称“三弓一箭,直射古潭”,古潭之水和周围土壤含有多种特殊元素,无公害,无污染,孕育出的稻米独具特色,晶莹透明,香软可口,营养丰富,百食不厌,可与特级泰国香米媲美,从楚国初期到清朝末年一直被宫廷选用,并有诗为证“缕缕飘香金銮殿,千年皇帝笑开颜,惊问贡米何处来,御厨遥指葫芦潭”。此后便以“贡米”得名而享誉古今中外,一直沿袭至今,现产品已辐射到全国二十几个省,市地区,市场看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葫芦潭贡米

地域范围

葫芦潭贡米产地范围为:湖北省南漳县武安镇葫芦潭村;总种植面积5000亩,年产葫芦潭贡米1200吨;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1°52′至112°09′,北纬31°25′至31°41′之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葫芦潭贡米属中籼稻,其外观米粒整齐,大而饱满,晶莹透亮,生嚼味香,腹白细小,生育期较长,生长在气温、水温相对较低的山区冷浸田(山泉水)里,因此米质好、品质优,营养丰富。其米饭泡松柔软如银,入口绵甜,油光细腻,香软可口,糯而不腻,清香四溢,营养丰富,百食不厌,堪称米中精品。 2、内在品质指标:葫芦潭贡米品质优,营养价值较高含胶质多,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质,可补充消耗的体力及维持身体正常体温。蛋白质≥5.5%,实际检验值7.0%;垩白率≤11%,实际检验值8%;垩白度≤5.5%,实际检验值0.8%;胶稠度≥50mm,实际检验值78%;直链淀粉≥12%,实际检验值16%。 3、质量安全要求:葫芦潭贡米符合无公害稻米NY5115-2008要求。

四. 重庆市 酉阳 酉阳贡米

酉阳县“花田贡米”有着悠久的历史,稻米脆酥油糯,滑而不腻,粒细体长、形状似梭、质白如玉、米色透明、香味回绕,自宋朝开始被朝廷定位“贡米”。据悉,“花田贡米”于2012年3月通过国家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其产品符合NY/T593—2002《食用稻优质品种品质》标准。

酉阳贡米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农业服务中心

11237935

五. 湖北省 十堰市 竹溪 竹溪贡米

竹溪贡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竹溪贡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竹溪贡米,湖北省竹溪县,唐代始封“贡米”,米质白如玉,形状似梭,粒大个长,色泽光亮,晶莹饱满,浆汁如乳,香柔可口,富含人体所需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2008年获得第五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农产品金奖。

竹溪贡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竹溪县中峰镇、蒋家堰镇、龙坝乡、城关镇、水坪镇、县河镇、新洲乡、兵营乡、汇湾乡等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贡米之乡”——湖北省竹溪县,林茂水清,环境洁净,生态优良,土质肥沃,素有粮仓之称。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蕴育出“誉盖五谷”的宫廷“贡米”,竹溪贡米主产区位于中峰镇地处鄂西北,产地群山环绕,沟壑幽深,独特的温差和泉水灌溉,使稻谷生长周期长,内含维生素B1、B2、B5,米质香若幽竹,营养丰富,味道可口。贡米种植过程中,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不打农药,不含农药残留,完全使用有机肥和生物措施除虫防病,是天然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除了贡茶、贡木,竹溪县还有一贡就是“贡米”。这其中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中峰镇彭峪沟西南岸的周家磅,磅上有六十一块“天水田”,加在一起总共有一亩四分,栽种的稻谷格外茂盛,成熟期比一般田里早六至八天,碾出来的米洁白如玉,炊出来的饭香气四溢、美味可口、不粘不糯。

明朝万历年间,王璋任竹溪知县,下属为了巴结他,将此米送进县衙孝敬他,王璋见送的是米并不稀罕,初不以为意。后来厨师用这米做了一餐饭,王璋吃了才知道此米非同寻常,乃米中之珍品,以致一日三餐非此米不食。日久,便传进帝都皇宫,明神宗诏谕知县王璋速送此米到金陵。神宗皇帝吃了此米,喜不自禁,击碗称绝:“人间珍品!人间珍品!”。便下诏定为“贡米”,年年纳贡,岁岁不卯。

从此,当地老百姓年年种植稻谷,自己却不能吃,还得赔上青壮年劳力,千里迢迢挑米上京进贡。途中或遇猛兽,或遭劫匪,还有的累死饿死在路途,百姓苦不堪言。由此又牵连到竹溪一历史名人——徐成楚。徐成楚,竹溪西乡人(现蒋家堰镇烂板沟村),当时任朝廷礼部、兵部给事中等职,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监察六部、进谏奏疏,并参与朝廷的“廷议”,官不大,权力很大。此人为官刚正不阿,1不辟权贵,敢于直谏皇上。徐成楚听说了家乡人的苦难后,就给当时的竹溪知县出主意:让他挑选背上长砣、颈上长包的丑陋之人挑米进京。徐成楚则暗中让同僚好友,奏请皇上召见那些千里迢迢一路辛苦来京敬贡的挑夫,皇上见纳贡的挑夫们个个面黄肌瘦、丑陋异常,就问为什么会这样?挑夫们就按照徐成楚事先嘱咐的答到:“启奏陛下,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自从前年干旱以后,我们吃了地里长出来的粮食,就人人背上长砣、颈上长包,只能躬着身子走路、吊着颈包出气”。从此以后,皇上再也不敢吃他们送来的米了。竹溪彭峪沟的“贡米”,也就这样不了了之。

竹溪贡米质白如玉、形状似梭、粒大个长、色泽光亮、晶莹饱满、浆汁如乳、香柔可口,富含人体所需的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9年11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决定对“竹溪贡米”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竹溪贡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竹溪县中峰镇、蒋家堰镇、龙坝乡、城关镇、水坪镇、县河镇、新洲乡、兵营乡、汇湾乡等9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六. 湖北省 十堰市 郧阳区 鲍沟贡米

鲍沟贡米是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杨溪铺镇的。杨溪铺镇鲍沟流域水土好,所产稻米营养丰富口感爽, “鲍沟贡米”由此久负盛名。

杨溪铺镇通过采取 “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运作模式,成功注册了 “郧阳鲍沟贡米”商标,购置了先进的稻米加工机械设备,设计出美观、新颖的盒式、袋式包装,批量加工包装上市 “鲍沟贡米”。

七. 福建省 南平 浦城县 浦城贡米

浦城贡米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福建旭禾米业有限公司

八. 河南省 三门峡市 渑池 仰韶贡米

仰韶贡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小米,亦称粟米,脱壳前通称谷子,因其粒小,直径1毫米左右,故名小米。渑池做为仰韶文化发源地所生产的小米历史上曾做为朝廷的贡品,所以俗称“仰韶贡米”,又因主产区位于仁村乡坻坞一带又称“坻坞贡米”、“坻坞谷米”。渑池县仁村乡坻坞一带,土地肥沃,土质特异,四面环山,自然资源独特,空气清新无污染,昼夜温差大,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谷物生长,谷子种植历史悠久,所产小米色黄如金、入口甘甜、清香纯正,其汤纹可揭数层而不尽。因此素有“坻坞米粮川,小米似仙丹”之说。据历史记载:唐王朝贞元十六年,五品粮官续之仁将坻坞小米献于皇上,御厨把熬制的小米粥用洁白的玉碗呈与唐德宗品尝时,皇上竟不敢相信如此美味佳肴,是由小米熬制而成。那金灿灿的光泽,黏糊糊的口感,绵悠悠的香味,使唐德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令他称奇的是,粥面上还结了三层透明的米纹,用牙箸一挑,发现竟是由多层纹膜重叠而成的。每一层都薄如蝉翼,在宫灯的映射下,闪耀着七彩光芒。德宗不禁惊叹:天下竟有如此神谷奇米,足见我大唐物之繁盛矣,食后惊呼:“真乃神米也”!于是,皇上特诏粮官续之仁,详询由来后,诏令凡以后熬制米粥,皆用“坻坞谷米”,遂钦赐坻坞谷米“金米列贡”。随着仰韶文化的发掘,渑池人民就把仁村和洪阳两乡镇生产的小米俗称“仰韶贡米”。仰韶贡米生产历史悠久,据《渑池县志》(1986-2000)第三十五章“仰韶文化及其研究”记载“1991年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牵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地质所、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考古所、三门峡文物工作队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科学综合考古发掘队对仰韶文化的班村遗址进行发掘,历时9年于1999年8月结束,发掘面积6000于平方米,发现距今7000~5000年新石器时代及历代房基数十座,最早的文化遗址相当于裴李岗文化时期,主要房基和灰坑(窑穴)从地层关系和事物形态看,大至可分为早、中、晚三段,在相当于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的遗迹中发现不少灰坑底部有碳化小米”。《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性凉,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仰韶贡米颗粒饱满,色黄如金,米油丰富,粘糊性强,更具滋阴养血功能,有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的功效,入口甘醇,清香宜人,回味悠长。

地域范围

仰韶贡米产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东部,地处韶山山脉东南,群山峻岭,沟壑纵横,海拔600米以上。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肥沃,非常适宜谷子种植。仰韶贡米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渑池县仁村和洪阳两乡镇的南坻坞、北坻坞、仁村、东张村、蟠桃、杨河、红花窝、雪白、大水沟、东段村、上西村、高堂、台口、上庄、石盆、德厚、北沟、柳庄、雷沟、上洪阳、刘村、赵窑、义昌、崤店、堡后、胡坑、吴庄共计2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4′00″~112°01′00″,北纬34°29′00″~34°40′00″。产地区域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15公里,国土总面积19496.99公顷,耕地总面积1187.83公顷,其中谷子年栽培面积333公顷左右,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 外在感官特征:仰韶贡米米颗粒圆大,色泽金黄,粒度整齐、均匀,熬粥时糊化速度快,米汁香稠,口味醇香粘糯爽口,米油丰富,汤纹可揭数层,一般小米做成米饭盛碗凉后,饭与碗明显分离,仰韶贡米不会分离,食用之满口溢香,故渑池素有“仰韶米粮川,小米似仙丹”之美誉。谷子作物适应性广,耐干旱脊薄,抗逆性强,比较稳产高产。仰韶贡米用途广泛,可以煮饭、吃糕、酿酒等。2. 内在品质指标:加工精度≥90%,不完善粒≤2.0%,杂质≤0.7%,碎米≤4.0%,水分≤13.0%,蛋白质含量9-10g/100g,淀粉65-70g/100g,硒0.02-0.03mg/kg,铁35-45mg/kg,锌25-35mg/kg。3. 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执行NY5305—2005无公害食品粟米标准,卫生指标应符合GB 2715规定。仰韶贡米不应使用添加剂,黄曲霉毒素≤5,六六六≤0.05mg/kg;甲基毒死蜱≤50.05mg/kg,溴氰菊酯≤0.5mg/kg,无机砷≤0.15 mg/kg,铅≤0.2mg/kg ,汞≤0.02mg/kg,柠檬黄不得检出。

九. 四川省 广元 利州区 利州贡米

利州贡米

据考证,早在周代古巴子国时期,利州区就已经种植水稻,并且大米已成为利州先民的主要食物之一。此后,本地的稻谷品种经过了漫长的自然繁育和无数的挑选,终于有一个品质特优,产量较高,抗性较好的长粒,籼型、常规稻谷品种被选定,并在利州区的中低山区得到大面积种植。清代末年,这种稻谷已经成为该地种植的主要稻谷品种。“利州贡米”就是以这种稻谷加工而成,米粒细长、整齐饱满、晶莹润泽、饭粒爽口、柔韧软滑、米色及粥色微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是全国第二大苏区。以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代表的红四方面军将士在这里坚持了长达三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红军经过反国民党军队的“三八”、“六路”围攻后,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由入川时的1.5万人发展到10余万人,在长期的浴血奋战中,“利州贡米”就成了当时数万红军将士赖以生存的主要给养之一。

解放后,生产“利州贡米”的稻谷一直在利州区适宜的中低山区大面积种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起,由于大力引种高产型杂交稻,该稻的种植规模一度减少,面积缩小到仅集中在大石、宝轮片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安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已经成为市场新宠,“利州贡米”这一历史厚重,特色明显的地方传统产品重新获得了市场商机。利州区紧紧抓住了这一市场机遇,把“利州贡米”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突破口,按照“公司+基地+技术+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利州贡米”原料这一独特品种和利州区得天独厚的优质稻种植自然资源,以利州区蜀粮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利州贡米”的品牌优势为牵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发展的积级性,带动广大农户增收致富。

经过不懈努力,“利州贡米”的原料基地已经发展到8个乡镇,面积3500亩,稻谷产量达2.6万吨,农业产值达5680万元。2004年基地农户仅靠龙头企业的优惠价格,就增加收入350万元,每亩平均增收450元。

为保证“利州贡米”的质量和特色,利州区委,区政府还从组织领导、机构设置、技术指导、基地建设、加工生产、市场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实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是种植与经营实现了规模化;二是生产实现了标准化。产品从稻谷生产到成品出库的全过程都按“绿色食品”标准制定了《水稻种植技术规程》和《生产操作技术规程》;三是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