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资源县哪里有土特产 资源县有什么好吃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资源县哪里有土特产 资源县有什么好吃的更新时间:2022-09-11 08:21:34

一. 云南省 大理 洱源县 大理草编

大理草帽编制是大理地区白族群众的一项传统手工艺。据传南诏时期太和城附近就曾有过草帽街,现今的大理市七里桥太和村内仍有此街名。

过去编缝草帽全凭手工,产量有限,花色品种单调。现今,大理白族乡民,发挥传统优势,引进现代工艺制作技术,充分利用闲遐时间,家家户户都编缝草帽。不论在庭院屋里。田间地头,还是在村社路边,闲谈纳凉,都可以看到妇女肘夹麦秆,手指不停地编织草辫,她们把编好的草辫经漂白处理,然后再缝制成各种款式的成品。以原料秆细、皮薄、色白、编织致密均匀、缝合线轴、针密者为上品。由于大理草帽具有传统古朴的美,花色品种多,价格便宜,几年来一直供不应求,产品式样也不断创新,“知音帽”、“英式礼帽”、“儿童帽”。“绣花帽”等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系列产品主要销往西双版纳、德宏州等热区,部分销往海外。

草编是大理民间沿袭的一项手工传统工艺美术,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花色各异,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特点。主要有传统的谷草、麦秆、棕丝等编织。据史料记载,明朝初期,“永昌地方(明大理曾属永昌)近已设习艺所,教以学习山东草编之法”。从此代代相传。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的需求,旅游事业的发展,大理草编工艺制品种类越来越多,有草帘、草垫、草篮、草扇、草席、草制玩具等数百种花色样式。仅是草篮一类,五颜六色,造型多样,让人眼花缭乱。草编制品上面绣着蝴蝶、茶花、三塔、洱海、苍山、禽兽等民族民间喜闻乐见的图案,既别致美观,又经济实用,不仅国内各族群众喜欢,而且远销美、欧、东南亚各国。
用麦秸编织草帽,是云南大理县白族妇女一项世代相传的技艺。她们心灵手巧,编织出的草帽,工艺精美,式样大方,受到各族群众欢迎。许多来云南旅游的外国朋友,也总是要选购大理草帽,既作美的欣赏,又留为纪念。大理草帽生产历史悠久。唐代南诏国的王都主和城没落后,就由草帽集市代替了它昔日的繁华,并进而演变为近代著名的草帽街。由此可见,编织草帽早已成为当地白族人民的习俗,沿袭久远。然而,草帽的式样,却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帽,鸭嘴帽,礼帽,绣花草帽,半圆形旅行帽、藏帽等等,适应男女老幼的不同爱好。

二. 青海省 西宁 湟源县 玻璃盐

玻璃盐,青海。产于柴达木盆地大风山一带的盐湖中,其晶体晶亮透明,无论大小都是规则的正方形,状如水晶因此又称水晶盐。玻璃盐是制造光学测试镜片不可多得的材料,在红外光谱仪器等光学工业上应用广泛,也是优良的雕刻材料。其盐体一般成方块状,大者数百千克,小者几千克,透明度可与玻璃媲美,刚出土的玻璃盐呈黄、橙、蓝、粉红、乳白等色,不仅有宝贵的收藏价值,还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和珍贵的工艺美术价值。陈列在人民大会堂青海厅的工艺品──盐雕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就是用玻璃盐雕制的。

三.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四. 河北省 保定 涞源县 涞源核桃

涞源县土质、气候适宜速生核桃栽植,现栽种面积达20万亩,进入盛果期后亩核桃可达20万亩,进入盛果期后亩产核桃可达100公斤,总产量可的可达到4000万公斤。核桃的含油量和食用价值比一般的油料作物高。核桃油除食用外制造上等油漆及绘图颜料的配料。核桃仁味美香甜,含有丰富的高级脂肪油、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大脑神经有益,有润肺补肾的功效。涞源的速生核桃还具有各大、皮薄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国家林业局已命名我县为“中国幼稚核桃之乡”和“名特优果品基地县”,涞源县的速生核桃在国际农展会和国家级、省级农展会上屡屡得奖,被连续评为河北名特优产品,“白石山”牌商标已经国家共商局注册。

核桃仁中含油脂60-70%,其中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有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等工效;还含有蛋白质和氨基酸,维生素B、C、E等及多种矿质元素,素有“长寿果”之称。《本草纲目》云:“(核桃)食之令人肥健、润肌、黑须发”

涞源县是“中国核桃之乡”“河北省优质核桃基地县”。曾获“泰国世博会”金奖、“昆明世博会”金奖和三次中国北方农展会“优质果品”奖。

五. 青海省 西宁 湟源县 酥油糌粑

酥油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奶油,糌粑是将青稞炒熟后,用手磨磨成的粉。

吃酥油糌粑时先倒奶茶小半碗,再放入酥油、炒面、曲拉、糖,在碗中用手指拌匀,并捏成小团食用,它具有酥油的芬芳,曲拉的酸脆,糖的甜润。营养丰富,发热量大,充饥御寒。

由于糌粑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生活。牧民们出远门时腰间总要挂一个糌粑口袋,饿了,就从口袋里抓把糌粑吃。有时,他们从怀里掏出个木碗,装些糌粑,倒点酥油茶,加点盐,搅拌几下,抓起来就吃。有时,边吃糌粑,边喝酥油茶。有时,把糌粑倒进一个叫“唐古”的皮口袋里,再加入酥油茶,一手抓住袋子的口,一手隔袋抓捏,一会儿,喷香的糌粑便可入口。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六.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龙尾砚

龙尾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砚石产于婺源龙尾山而得名,婺源古隶歙州,物以州名,故又称歙砚。《婺源砚谱》载,唐开元中,猎人叶氏偶于山中得之,用以制砚、湿润质宜,研磨生辉,后数世,叶氏子孙献于地方-,遂为天下所知,成其南唐后主李煜称“龙尾砚为天下冠”从此友尾砚声名日著,被历朝定为贡品。 龙尾砚的名贵除了巧夺天工的雕琢艺术外,主要是它那稀世的石质(它的石 品有:眉纹、罗纹、金星、银星、金晕、金花、鱼子、玉带、青绿、紫红等),此外,本苑现开发生产根雕、竹雕、展览奇石、制作盆景。

七. 黑龙江省 大庆 肇源县 肇源精米

肇源精米

大庆市肇源粮食加工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58年,是融粮食加工饲料生产、水产养殖、技术开发为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企业被评为省级双文明单位、省级重合同守信誉单位、省级食品质量示范单位。有固定资产1,757万元。拥有从日本引进的国际一流年加工能力为3万吨的精制米生产线。主要产品有"北斗"系列精制大米,小米,玉米大、中、小馇,精小麦粉,精制营养玉米油等十几个品种。公司选择松嫩两江的天然水,选用93-8优质水稻品种,建成2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培育出独具特色的"肇源长粒香"大米,即"北斗"牌精制大米。该品牌大米两次在大庆石油管理局生活采购招标会上中标,已占据了整个大庆市场,并迈进四川、贵州、云南、北京、上海等市场大门。1997年在北京市场抽样调查中被评为黑龙江省唯一的北京消费者欢迎的进京食品。公司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质量,一流的信誉,谒诚与广大客商合作,为振兴民族食品工业做贡献。

八. 广西 桂林 资源县 资源脐橙

脐橙

资源县地处越城岭腹地,山峦叠嶂,风景秀丽。引种的世界名果--脐橙,分布在海拔600米左右的山地上,果实在无污染的高山环境下生长发育,近年来采取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所产果品为纯正的绿色食品:果实硕大无核,平均单果重225克,果实橙红鲜艳。风味浓郁,脆香化渣,酸甜适度,畅销上海、广东和出口东南亚。

九. 黑龙江省 大庆 肇源县 古龙贡米

古龙贡米

肇源县古龙贡米加工公司制米主体设备是由日本东洋精制米研究所引进的小米专用加工设备。制米生产经过振动消理、去石、抛光等26道工序出成品。工艺为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特点是除杂彻底,出米率高,成米表面光洁,不粘米糠、不脱米粉,主要营养成份不流失,产品质量有保证,成品免淘。

原料来源于肇源等县区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加工过程无二次污染。公司实行全方位质量控制,产品质量达到GB11766-89和"绿色食品卫生质量标准"的标准,采用进口的真空包装袋包装,所以产品于2001年2月通过IBO9002产品质量体系认证。2001年9月及12月分别获得上海博览会和深圳第四届国际博览会金奖。.公司重视基地建设,现已形成了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产业化新格局。2002年:在肇源落实谷子种植面积10万亩。绿豆7万亩:

公司已在香港、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21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古龙贡米专卖店,还在日本、泰国设立了贸易窗口。

产品不但销往本省、吉林、辽宁、天津、北京、上海等地,而且还打开了美国、泰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2000年2月发往悉尼的确良150吨古龙贡米,奥运会组.委会给予高长评价,并指定为运动员早餐食品。

目前,公司正在多方融资,进行"10万吨小米

乳"和"年产8万吨古龙贡米的技术改

造和生态基地建设"的筹建工作。根据集团的发展战略,公司与中国农科院谷物品质研究所合作,联合成立"吉泰集团优质作物开发中心",在品种研究和产品开发等方面争创全国领先地位。另外,以"古龙贡米"品牌牵动,本着吃干榨净开发增值的原则,着手运作小米及其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利用小米开发小米乳、小米干粉;利用米糠及谷壳等开发米糠油、米酒、米醋、肌醇等新产品;利用米糠、草粉为原料,生产生物菌肥,利用加工业反哺种植业促进基地建设的良性循环,古龙系列杂粮已运作上市。公司正向立体化、多元化、高科技方向发展。

十. 云南省 大理 洱源县 火烧猪肉

是大理、洱源等地区白族人民杀猪吃肉的一种奇特生活方式。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白族人民都要杀猪吃肉,其宰杀肥猪方式独特。方法是把肥猪宰杀后,在水井边用稻草或表杆烧烤肥猪,一人用簸箕煽风,以风助火,一人用两根棍子不时地拨动稻草,让稻草火将整个肥猪烧成焦黑。然后用井水冲洗猪体,并用杀猪刀将焦黑的毛皮刮去,经过刮洗的肥猪整体呈金黄色,并散发出一股股清香味。最后进行开膛破肚,将肥猪分割成若干块,待烹调食用或胞制成腊肉待食。这就是白族人民的“火烧猪肉”。吃味清香爽口,没有汤煺猪肉的腥味。 白族群众还有吃生皮的习惯,即将火烧猪肉(多用臀部和后腿皮肉)和猪肝切成细丝,以葱、蒜、芫荽、炖梅、辣子面、酱油等为佐料,调蘸而食。此吃法民间称之为“吃生皮”。吃生皮的习俗,相传始于南诏时期,历史悠久。吃生皮容易引发旋毛虫等寄生虫病,卫生部门禁止此种吃法,提倡火烧猪肉还是要炒吃煮吃。在卫生部门的宣传倡导之下,吃生皮的习惯在逐步改变。民间吃生皮,一般都先将火烧猪肉提交卫生防疫部门化验无寄生虫卵后,才食用。( 大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