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德州市区的特产 德州哪个特产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德州市区的特产 德州哪个特产最好更新时间:2022-10-27 20:14:01

一. 山东省 德州 禹城 禹城红麻

禹城红麻主要产地是禹城。1980年,该地被山东省农委、计委、财委定为全省红麻生产基地。其种植历史已近百年。产品以手感柔软、颜色银白、有光泽、拉力强等为主要特点。

二. 内蒙古 兴安盟 科尔沁右翼前旗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稍事休息,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整羊,改为切块烧烤了。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这些事。而侍从却天天向给他端一盘烤羊腿让他吃。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

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受到人们的注目和青睐。到鄂尔多斯草原观光游览,畅饮马奶酒,饱饱吃上几顿烤羊腿,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啊!

三. 山东省 德州 乐陵 枣发糕

枣发糕

枣发糕将玉米面用八成开的水边搅边烫,晾凉后与面粉掺到一起,加入鲜酵母,用温水和成稀面团发酵,然后再掺入黄豆面揉匀。把金丝小枣洗净煮熟去汤,与青梅同洗净去核,雪成小条,拌入揉匀的面团。待蒸锅内水开,在篦子上铺好白布,将面团倒入,用手蘸水拍匀,再用小刀割成方块,用旺火蒸熟即可食用。食之松软、香甜,味美可口,营养价值高。

四. 山东省 德州 乐陵 乐陵枣

乐陵以盛产“金丝小枣”而闻名天下,素有“百里枣乡”的美称。乐陵金丝小枣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其栽培“始于商周,兴于魏晋,盛于明清”,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乐陵枣树品种繁多,金丝小枣、无核小枣是其上品。而金丝小枣尤以皮薄肉厚、核小色美、肉细汁多而著称,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由乐陵金丝小枣与东阿“阿胶”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颜色呈深紫红色,含有人体所需的十七种氨基酸、铁钙等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
( 乐陵)

五. 山东省 德州 禹城 禹城扒鸡

禹城扒鸡,亦称禹城五香脱骨扒鸡,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它以制作独特、肉烂脱骨、色鲜味美、肥而不腻、营养丰富等特点而著称,1919年载入《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

大约在1750年前后,禹城县南营村一位叫李文长的人开始制作扒鸡,因制作时加花椒、大料、小茴香、丁香、桂皮五味调料,所以称作五香扒鸡。后来制作扒鸡的人逐年增多,其技艺也不断提高。1891年,城北月牙湾的农民王明奎为谋生计,也做扒鸡买卖。一次,王在煮鸡时睡过规定时间,一觉醒来,锅中鸡已塌陷,一提鸡腿,骨肉分离,便见机起名“五香脱骨扒鸡”。后来,王家又先后在济南、沾化、利津等地开设了扒鸡铺.1910年津浦铁路通车以后,扒鸡店铺发展到30余家,禹城火车站逐渐添设了“福合居”“祥胜居”“八大处”等扒鸡店铺,当时有“闻香下车,品尝为快”之说。制作禹城五香扒鸡的主要过程是:选料、杀、烫、洗、晾、炸、煮等十几道工序,煮鸡时放入砂仁、白芷、三乃、-、丁香、陈皮等二十多种作料。禹城扒鸡不仅好吃,而且具有养生、疗病的功能。

制法:

(1)选料。鸡要酌量饮水,以便放血,使鸡肉色泽鲜艳。

(2)杀、烫、搓、洗、剥。杀鸡放血后投入60-70℃的热水中烫2-3分钟,捞出后急捋三把毛(脖子、脊梁、尾部),做到血净、毛净、水净,然后去脚爪上老皮。

(3)开、洗、别。首先在鸡脖子上面开大约4厘米的刀口,取出鸡嗉子中的食物,再在鸡腹下近-处横开4厘米长的刀口,取出肠肝五脏,用清水洗干净,将两腿交叉别入鸡膛内,再将鸡翅膀从刀口插入,用翅尖从咀的两侧伸出,保证鸡的造型成椭圆式。

(4)晾、抹、炸、煮。先将晾干的白条鸡,用蜂蜜抹鸡身,放入180℃的油锅炸(用花生油或豆油),炸好后捞出放在锅里,加上老汤(老汤用的时间越长越好)和水,以漫过扒鸡5-8厘米为好,放进香料包,压上铁箅子,用大火煮,待开锅10-15分钟,用文火焖。一般小鸡煮1-2小时;老鸡煮2-4小时。煮鸡时放进的香料和调味有花椒、小茴香、大茴香、玉果、草果、丁香、砂仁、-、白芷、肉桂、三萘、陈皮、酱油、大葱、干姜、精盐等20多种。用这种调料烧出来的鸡不仅好吃,而且还有治病的功能。

特点:形色美观,香气扑鼻、肉烂脱骨、连丝不破、肥而不腻、味美可口、余香透骨、五香风味、有滋补功能。

六. 辽宁省 营口市 西市区 大棚西瓜

大棚西瓜( 营口)

七. 山东省 德州 德城区 德州扒鸡

德州扒鸡是德州的著名,它以五香脱骨、肉嫩松软、清香不腻等特点而闻名,有神州一奇之美称。德州扒鸡已有三百年的历史,早在明代,德州城内及水旱码头上,即有叫卖烧鸡者。1692年(清康熙三十一年)扒鸡面世。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驻跸德州,下榻与其少时的老师著名诗人田文家,尝到了州城名产——五香脱骨扒鸡,龙颜大悦。从此,德州扒鸡做为贡品进入宫廷。乾隆年间,扒鸡制作艺人被召进皇宫御膳房,从而德州扒鸡名扬天下。二十世纪初,以扒鸡传人德州宝兰斋饭庄的掌柜侯宝庆,德顺斋掌柜韩世功等,认真总结祖宗的制作经验,多方探索、试制,完善工艺,改进配方,加工制成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五香脱骨扒鸡”。其特点是:造型优美,整鸡呈伏卧羽状,栩栩如生;色泽艳丽,成品金黄透红,晶莹华贵;香气醇厚,成品香味浓郁,经久不失,口味适众,口感咸淡适中,香而不腻,熟烂脱骨,正品不失原形,趁热抖动,骨肉分离。由于加工考究,配料齐全,色、香、味、形俱佳,很快占领市场,销路大开,名声也愈传愈远。

德州扒鸡自问世以来,受到各界好评。1956年,在“山东省肉类加工评比会”上,被评为同类产品第一名,同年6月在北京“全国食品评展会”上,轰动京华,被誉为“中华第一鸡”;自1981至1983年,在商业部举办的“全国肉禽蛋类制品评比会”上,连续三届获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此类产品未设金奖);1989年获全国首届民用产品大赛精英奖;1990年获90年代国内首届美化生活大奖赛金奖,并深受国内外料理专家和商界人士的赞扬。1985年6月,日本“新居滨市中获公民馆友好访华团”来德州扒鸡联合企业公司访问,日本教授藤原建树先生品尝了德州扒鸡后,赞不绝口,并挥毫题词:“美味世界第一”。

信息来源:德城区史志办

八.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九.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十. 山东省 德州 齐河 桑蚕

桑蚕( 齐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