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随州现在有什么特产 随州十大土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随州现在有什么特产 随州十大土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2-09-26 03:54:59

一. 湖北省 随州市 广水 吉阳大蒜

吉阳大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吉阳大蒜是广水市传统特优产品,历史悠久,因产于陈巷吉阳山周围而著称于世,年产3万吨。吉阳大蒜质优,砣大(4.5cm以上)、皮薄、肉嫩、瓣匀、味辣、营养丰富,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据《本草纲目》等古医-载:大蒜具有行滞气、暧脾胃、清疳积、治腹泻,解毒、杀虫、防止胃癌、肝硬化和冠心病之功效。

陈巷镇是广水市大蒜主产地之一,现有种植面积1万多亩,现年生产蒜苔8000吨,蒜砣1200吨。于2003年获中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投资额近444万元,即可形成种植面积2万余亩,连同邻近乡镇可形成近10万亩种植面积的规模。产品方向为:大蒜片、大蒜泥、大蒜素、大蒜晶、大蒜粉、大蒜腌制品等。

大蒜具有食用、药用双重价值,开发具有杀菌、抗真菌、消炎、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聚等功能的系列产品,投放市场潜力大,是新型高效理想的天然保健佳品,畅销日本、马来西亚、韩国等东南亚地区和欧美发达国家。

吉阳大蒜产地范围为湖北省广水市太平乡、李店乡、骆店乡、陈巷镇 、十里街道办事处、城郊乡、杨寨镇、广水街道办事处8个乡镇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二. 湖北省 随州市 广水 广水奎面

广水奎面是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的。广水奎面又名应山奎面,传说中曾被誉为“银丝贡面”,以“色泽白、根条细、不连条、不浑汤”等优点,深受消费者青睐。

广水市原名应山县,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聪明勤劳的应山人创造了系列美食,应山魁面就是其中之一。据传,明末清初应山人吴太盛在四川夔州学会做挂面手艺,携妻魁氏回到应山,在草街以“吴太盛”为字号开面铺谋生,因制面工艺为吴太盛妻家所传,故取名“魁面”。后经吴氏几代不懈努力经营和工艺创新,到清末时已初具规模并小有名气。1905年京汉铁路建成通车后,朝廷重巨李鸿章巡视湖广路过应山,应山知县购“魁面”十余担奉献。李鸿章带回北京,作为地方敬献慈禧太后,慈禧食后赞口不绝。从此“魁面”贵为皇室食品,名声大噪。因而民间就有了“银丝贡面”之称。“应山魁面”因而鼎盛一时。

吴氏“应山魁面”制作工艺严谨,其工艺程序大致为面粉30斤,水10余斤,盐4两,香油2两,20个鸡蛋蛋清。于晚八时和面直至拍打面团似有鼓声为止。盖上湿布醒1小时,九时30分,将醒好的面上木案,擀至三公分厚。再用刀将面割开,条状面如盘龙出现,接着扯条搓圆,放于盆中,状如草帽,再扯条搓圆置于另一盆中,接着再扯条搓圆回到和面盆。面放在木案上割开后,两人操作,主搓互盘如游龙翻腾于案板左右间,由粗变细随心所欲,约11时左右盘卧回盆,盖上湿布再醒面。和面时,不时变换手法,力度均匀有力,醒面时,用温棉纱将面盆盖实,保湿保温,防风防尘。于次日4时左右开始在羊角上上筷子上箱,也就是将土筷子厚的条状面移进面箱,而后分签,再将分签后的条状面移进面箱。这道工序在八时左右完毕,醒至上午十时开始出面,风干后包装出售。

广水市奎佳食品有限公司是广水市一家新兴的民营企业,成立于2000年7月。拥有一条日产50吨等级面粉生产线、一条低温索道式精制面粉生产线和一个传统的“空心奎面”加工车间,主要生产“奎佳”牌精制挂面、多味营养挂面、“奎”字空心奎面、等级面粉等20多个产品,产品色泽白、根条细、不连条、不浑汤等优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系列产品在第六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被授予“中国名牌食品”金奖。企业建立了稳固的销售网点,产品远销湖北、湖南、江西、广东、重庆等60多个省市,“奎佳”牌奎面以高档质量、中档价格已进入武汉、广州等大中型城市超市,产品供不应求。

三.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柏树湾金银花

柏树湾金银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柏树湾金银花是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

特色种植,科技致富。5月的随县环潭镇柏树湾村,弥漫着浓郁的金银花的花香。

该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烘干房前,来交售金银花的农民络绎不绝,人们的欢声笑语和着金银花的香气,扑面而来。花农们纷纷告诉记者,今年的花开得特别旺,摘就摘不过来。

在该村四组的坡岗地上,程仁朝、周忠芳夫妇正在忙着采摘金银花。他们告诉记者,这一片坡岗地,以前只能种些旱庄稼,产量低收入少,许多村民干脆撂荒出外打工了。自从村里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推广种植金银花,请技术人员来讲课,手把手地教栽培、整枝技术,并帮助测土配方,施有机肥,这金银花当年栽当年受益,长势越来越旺,很快进入丰产期,而且一年可以采摘四茬鲜花,一亩田一年可以产1000多斤花,尽管今年的市场行情波动大,价格比去年低,但比以前,收入还是要高几倍,在家种花的村民越来越多了。

在采访过程中,该村党支部书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张光能,仍不时与山东河南的合作企业联系,“今年金银花市场行情到了低谷,但市场风险由我们合作社承担,对社员花农实行保护价收购,每斤鲜花7元,高于市场价格,亏损的部分我们将用别的项目弥补。而且收购用现款结账,所需流动资金很大,镇委镇政府给了我们大力支持。”

该村是2008年开始引进种植金银花的。张光能说,当时思考如何带领群众致富,想到村里没有交通和资源优势,要想致富,必须另辟蹊径。经考察分析和试验,金银花“中秦一号”品种,特别适合这里的土壤气候条件,喜阳耐旱,一次种植多年受益,而且在这里生长,完全不需要治虫,是完全的有机作物,药用价值高。经逐步推广,村里已种植金银花2000亩,而且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农民种植金银花。合作社投资160余万元建成了金银花烘干房,配备国内先进的分风式烘干设备,建成3个金银花初加工生产线,每天可以处理鲜金银花5吨以上。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万亩金银花药 源基地,并不断提升种植、加工技术水平,为农民致富增加价值。”张光能说,在发展金银花的同时,该村还发展种植了意杨、油茶、牡丹、芍药等其它经济作物,目前已种植油茶4000亩、牡丹芍药1000亩、意杨50万株。

柏树湾金银花

随县金银花协会

11631145

金银花(植物)

四.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州香菇

香姑是随州主要出口创汇产品。随州香姑以个匀、肉厚、杆粗短、发头大的特色而闻名中外。随西南大洪山区和随东北桐柏山区为主要产地,80%以上的农户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分散种养。年产香姑3000吨,其中“编钟牌”香姑2000吨,获国家优质产品一等奖。三里岗香姑市场是中南地区较大的香姑集散中心,年成交额近亿元,有力的促进了随州香姑生产。

五.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五香花生

曾都北部的淮河、小林等乡镇地处淮河流域上游,土壤肥沃,盛产花生,播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3000万公斤,小林镇因此形成闻名全国的花生交易大市场,年交易量上亿斤。

“上天梯”牌五香花生是在四川酥香花生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对本地花生进行详细研究,经改进加工而成的创新产品。它精选地产优质花生,经调料、蒸煮、烘烤而成,具有色泽鲜、味道美、酥香可口、营养丰富等优点,以独特的风味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年产量1000余吨,行销武汉、北京、天津、青岛等十余个省、市。1986年在全国乡镇企业出口产品展览会上获奖。近年来,通过改进加工工艺和产品包装,产品已走向各地大型超市,成为都市一族所喜爱的休闲食品之一。

六.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县香菇

随县香菇是湖北省随州市随县的。随县香菇尤以花菇质佳,其菌柄短壮,肉质肥厚,花纹明显,美观匀称,香味浓郁。随县香菇以优良的质量占据香港市场70%的份额。

随县产香菇历史悠久,很早就有野生品种。1965年在大洪山绿水村,农民开始试验人工点种获得成功,全省在此首次召开了小型现场会,推广此项技术。经过40余年的发展,随县已成为香菇产业大市。年产香菇从70年代末的7.5吨、产值15万元,上升到2008年的干菇产量2万吨,产值7.5 亿元。2008年香菇单一品种出口9700万美元,成为全省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品种。随县香菇以优良的质量占据香港市场70%的份额。

随县香菇尤以花菇质佳,其菌柄短壮,肉质肥厚,花纹明显,美观匀称,香味浓郁。1990年在武汉召开的全国香菇评比会上,随县香菇夺得第一名。香菇是世界食用菌的佼佼者,被人们视为山珍。宋代就已是皇家享用的佳肴。香菇营养价值甚高,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香菇中就占有七种,是延年益寿的保健食品。香菇含钙、钠、磷等无机质及维生素B1、B2、B12,维生素D也相当高。香菇子实体内含有一种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成分,能防止动脉硬化和血管变脆,有益于肝脏。医药界认为香菇还具有防癌、抗癌功能。

随县三里岗香菇产业独具特色。该镇气候适宜,栎木资源丰富,是人工栽培香菇的理想场所,是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单位。从2001年至2005年的五年时间里,全镇香菇出口创汇共达1.8亿美元,被省政府列为全省的五个特色产业镇之一。目前,香菇生产加工企业达到40家,其中,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5家,全镇从事香菇产业的人员1万余人。香菇年产量4000吨,年市场交易量6000吨,年交易额4亿多元,年出口香菇40000吨,创汇3000万美元,并拥有“三岗”、“山林”、“大洪山”等著名品牌。

七.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神农李

神农李是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

神农李因出产在神农故里,而且与一般李子不同而得名。神农李成熟后皮紫红,色泽美观,表层附灰粉,故又称“灰紫李”。神农李果实大,平均单果重82.8克,最大单果为135克。核小,可食部分达96%,味甜酸,富香气。目前,随县有神农李果园5万余亩,产量达1000万公斤。

神农李具有清肝热,生津液功效,能治牙痛、痢疾、白带、大便燥结、妇女小腹肿满以及水肿等症,还可用去除雀斑及解蝎毒。

神农李是随州开发的新,列为全市多种经营的龙头产品。该品种属桃李嫁接后的优良品种,产量高、品味纯甘甜可口,颇受群众欢迎。开始在随西双河镇试种成功,后来推广到全市。年产神农李18000吨,市场销路看好。计划以尚市镇为中心的10个乡镇扩大种植面积6700公顷,形成稳产高产的神农李高产带。

八. 湖北省 随州市 广水 广水白灵菇

广水白灵菇是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的。广水白灵菇洁白如雪,肉质细腻,口感脆滑,味道鲜美,含有十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真菌多糖。具有增加人体免疫力、调节平衡、降压降脂、抗衰老等作用,是一种纯天然的保健食品。

广水市气候特点、地理环境非常适合白灵菇种植。2003年,广水市试种2.5万袋获得成功后,2004年,广水市种植白灵菇450万袋,2005年预计可发展到500万袋,湖北省吉阳食品(广水)公司是广水市的引进企业,专门从事白灵菇等珍稀食用菌科研、生产和外贸出口。使广水市的白灵菇等珍稀菇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5年1月中国(广水)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研讨暨珍稀菇品(白灵菇)交易会在广水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希望广水反复实践,种出适宜广水气候的白灵菇,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近3年来,广水市把白灵菇生产当作农业支柱产业来抓,白灵菇等食用菌已累计创汇2300多万美元,今年创汇可望突破1000万美元。广水市的农业“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正在快速发展壮大。让广水市早日成为真正的“中国白灵菇之乡”。

九.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车云山毛尖

车云毛尖是我国传统名茶,产于随州市北部车云山。车云山茶叶,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光绪三十二年,从六安引种栽培,经茶农精工细制,创造出外形紧细圆直,锋豪显露;内质香高味醇,甜凉生津,色泽嫩绿,汤清叶绿的佳品毛尖。在1915年曾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赛展。常饮此茶,能促进血液循环,恢复疲劳,解油腻、利尿、助消化,可以提神,醒酒、解毒,对高压,动脉硬化,都有一定的疗效。解放后,此茶已作为全国名茶之一,载入了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茶》
车云山毛尖采摘严格,加工十分讲究,鲜叶要求采摘匀、净、嫩,加工炒制分“生锅”和“熟锅”。生锅用帚把均匀挑动,待叶软柔后,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成团。先重后轻,边转边抖,至茶叶开始挤出时,进入熟锅,进行赶条,至茶叶表面不粘结时,用手理条,采取四指并拢,拇指分开,使茶叶沿着锅壁轻擦带动,在掌心翻动,从虎口吐出,要求抓得均匀,甩得开展。到七、八成干时,起锅上烘,共需三次烘焙。第一、二次烘焙后时隔一些时间,轻放至色翠绿,毫显露为度,第三次烘焙达到香气高、茶足干的目的。车云山茶叶制作技术,已于1981年8月农业出版社出版《茶叶制造学》作为福建茶叶专业教科书
( 随州)

十. 湖北省 随州市 广水 花山莼菜

花山莼菜是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花山水库的。莼菜,为睡莲科水生宿生草本植物,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蔬菜中的珍品,以嫩茎叶供食用。每100克鲜莼菜,含蛋白质745毫克,并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胶质,以及氨基酸等。

广水市花山水库盛产的莼菜,经广水市花山水库莼菜厂深加工后,可贮藏。是我市出口创汇的重要蔬菜品种之一。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享有较好的声誉。

莼菜性寒,有清热解毒作用,用莼菜煮汤可清火除痱疖。把莼菜茎叶捣烂外敷,可治一切痈疽疔疮。有报道称,莼菜含的杂多糖是一种较好的免疫促进剂,它不仅能增加免疫器官——脾脏的重量,而且能明显地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异物的功能。临床上,大多数患有恶性肿瘤的病人的巨噬细胞功能显著下降。而莼菜所含的多糖能通过人体中介作用,强化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功能,能达到防治癌症的目的。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