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延安红街土特产 延安什么地方能买到好一点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延安红街土特产 延安什么地方能买到好一点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9-23 10:04:43

一. 陕西省 延安 富县 延安红薯

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遗憾的是,人们大都以为吃红薯会使人发胖而不敢食用。其实恰恰相反,吃红薯不仅不会发胖,相反能够减肥、健美、防止亚健康、通便排毒。每100克鲜红薯仅含0.2克脂肪,产生99千卡热能,大概为大米1/3,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同时又能有效地阻止糖类变为脂肪,有利于减肥、健美。红薯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吃红薯时要注意一定要蒸熟煮透。食用红薯不宜过量,中医诊断中的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应慎食。

二. 陕西省 延安 甘泉县 腌猪肉

腌猪肉,是甘泉县洛河川、府村川等地群众的看家本领,从古沿袭至今,具体年代无从考究。冬月临年,农家杀一口猪,除了留足春节食用和头蹄下水之外,剩余的根据家庭不同情况,适量腌制,以备来年食用。猪肉的腌制分熟腌、生腌两种。熟腌,将肉剔骨切块,在料汤中煮至八成熟,捞出控水,晾冷、红烧,再入缸。入缸时,肉、盐隔层排撒。切记要盐量偏重。生腌,将肉剔骨切块置入缸内,隔层撒盐适量;将猪油炼化,浇注肉上,直至浸没,待自然冷却。不论哪种腌制,均久贮不腐,直到来年宰猪时重新再腌。

腌猪肉走过了一条由富余人家到寻常百姓之家的过渡路程。其吃法很多,盘接做臊子汤、炒肉丝、炒肉片,还可做腌肉炒板粉,腌肉炖芋块,腌肉熬酸白菜,但最著名的吃法是腌肉芋块熬酸白菜,有人称之为甘泉的大众菜、甘泉的大名菜,其色、其香、其味,难以名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农村人久吃不厌;城里人索食一顿,胜似过年。

三. 陕西省 延安 黄陵县 耳朵套

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小吃,耳朵套是我县老百姓喜欢的特色美食之一,也是款待亲朋,招待客人的首选佳品,今天我们就看看健康美味的耳朵套如何制作。

在我县,好多群众都能自己捏耳朵套,而且特别的娴熟。家住隆坊镇西寨子村的李芳芳今天就在自己家里,邀请亲朋好友做起了荞面耳朵套,只见将活好的荞面切成小片,放在食指和拇指之间,然后,食指和拇指的一推一压之间,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耳朵套就成型了。

其实,捏耳朵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这个捏制的过程也是有好多技巧和讲究的。

面对刚出锅的耳朵套,大家纷纷大快朵颐,享受着美食的馈赠。在我县,卖耳朵套的小饭馆店面都不大,但是每到饭点,总是食客满满,也大多都是回头客。

关于耳朵套起源的说法不一。无论是从秦汉时期就开始的传统小吃,还是为了度过困难时期的智慧之举,又或者是单纯的为了防止冻耳朵而发明的面食,无论什么原因,都不会影响大家对耳朵套的喜爱。耳朵套也带着浓浓的黄陵特色,与热情好客的黄陵人民一起,用自己淳朴的姿态,迎接远方的客人。

信息来源:黄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四. 陕西省 延安 延长县 延安红枣

延安红枣,盛名己久,尤其延川县的红枣,更负盛名。延川县东傍黄河,属温带半干旱区,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受黄河特殊的地理因素影响,是大枣的理想适生区,已有300多年的栽植历史。该县所产团枣、条枣、狗头枣果实个大、肉厚味甜,为优良优质干鲜品种。所产脆枣,又名吊牙枣,果实大、皮薄色红,肉白细脆,味甜如蜜,是特佳生食品种,尤为女士和儿童喜食。1982年,朝鲜劳动党主席金日成访问西安,品尝该枣后赞不绝口,随即向朝鲜引进该县优质枣树苗300株。目前该县共有枣园面积8000公顷,总产二千余吨,称为“红枣之乡”。当地加工的“宝塔牌”红枣酱、金丝蜜枣、醉枣等产品屡获大奖,已成为外地游客爱不释手的风味食品。

五. 陕西省 延安 子长县 黄糜馍

用硬糜子去壳,加水浸泡、沥水、磨粉、过箩,四分之一面粉用开水烫成糊放在锅中蒸熟,将蒸熟的面糊和剩余的面粉和成面团,放入盆中发酵,发酵好后加适量碱水,取一小块面团(和蒸馍般大小),用两手掌挤压成饼状,包入备好的豆沙馅、枣酱,放在笼上蒸熟取出即可食用。色泽金黄、细腻软甜,味道极佳。

信息来源:子长人民政府

六. 陕西省 延安 宜川县 宜川刺绣

宜川刺绣

宜川刺绣做工细腻,造型古朴凝重,色彩对比强烈,古色古香,极具艺术魅力。形式为风帽、裹肚、披肩、头饰、针线包、寿枕、绣花鞋等。高代章、王三女为宜川刺绣的代表人物。1984年8月宜川刺绣虎头帽、披肩、虎头寿枕、针线包被法国中法友好协会主席基乃木先生征集在法国展出,获得好评。

信息来源:宜川县政府网

七. 陕西省 延安 吴起县 油馍馍

油馍馍圆形,环状,炸熟后,金黄似铜钱,在延安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征。黄米磨面、细箩,用软米熬成滚米汤烫面,置热炕发酵。面发后,摊制成一个个中间有孔的小圆饼,入油锅炸至红褐色即可.

八. 陕西省 延安 延川县 炒糕泡泡

炒糕泡泡又叫炒豆豆、炒馍豆,是延安地区延川县著名的传统风味小吃,是一种经过蒸炒面成的干食品,由于其口感脆甜,携带方便,而颇受当地人民喜爱。

炒糕泡泡的历史也非常悠久,有史可载的资料表明它是由“糗食候”两种干粮演变而来。关于炒糕泡泡的来历,在民间广泛流传。相传唐睿宗李旦年间,母后武则天篡夺李家皇位,自尊为皇帝,改国号为大周,此举惹怒了玉皇大帝,他降旨龙王三年不许对人间降雨,于是田草干禾,百姓饥渴难忍,仰天祈雨。龙王手下司管降水的玉龙善心难抑,偷偷的为人民降了一场救命大雨。玉皇大帝听到了这件事,把玉龙打入人间压在石山下,并刻碑立字留下一段玉龙永世不得重逢天宫的警语,语曰:“金豆出花方可归”。

玉龙受罚,百姓们心里十分难过,就千方百计找金豆豆,结果功夫不费有心人,到第二年二月初一,有个老婆婆(媳妇)背了一袋黄米走亲戚,不慎把米撒了一地,人们惊呼:“这不就是金豆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于是第二天二月初二,人们就用此法炮制“金豆开花”,结果看管玉龙的天兵天将太白金星,一看确实“金豆开了花”,因此玉龙又重返天宫。

人们为了纪念玉龙,把玉龙得救的这一天,农历二月初二,称为“龙抬头”,历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炒豆豆,老少相传玉龙的故事。后来,延川县将炒豆豆的习俗改成了炒糕豆豆。

九. 陕西省 延安 黄陵县 果馅

把面粉加油和匀,擀成长片,卷起压窝,包入调好的馅,放入烤炉反复翻烤至熟。特点是酥香甘甜。根据馅的内容,可分作枣果馅、糖果馅、豆沙果馅。果馅在各宾馆饭店、小吃店、夜市均有售。

十. 陕西省 延安 志丹县 志丹苹果

志丹苹果是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的。志丹苹果表现出了糖份高、硬度大、色泽艳、口感好等特点,品质不亚于洛川、宝塔一带的苹果,志丹苹果在周边县区也很有名气,深受群众喜爱。

志丹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肥沃,全县日照充分,平均年日照可达2332.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2%,平均年降水量525mm,综合分析,志丹县各种气候条件除降水接近世界公认优生区指标外,其它都达到了苹果优生区指标。加之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全县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效果的显现,降雨量明显增加。

盘点志丹县发展苹果历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该县就开始引进栽植苹果,主要栽植红元帅、黄元帅、秦冠、国光等。到八十年代,全县苹果面积曾一度上升到3万多亩,涌现出了如义正乡狮庄、顺宁镇安兴庄、双河乡李家湾等一批效益较好的果园典型,亩均年收入曾经达到1000-1200元,全县果业收入达千万元。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全县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加之群众认识、栽植品种、管理水平、自然灾害等诸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多数农户经营效益不高,苹果面积逐年下降,截止2006年底,全县保留苹果面积不足万亩,仅靠群众自发经营管理,苹果产业整体上由盛转衰。仅有一些零星分布的果园经过品种改良后,艰难地保留了下来。由于自然条件等方面优势,所产苹果表现出了糖份高、硬度大、色泽艳、口感好等特点,品质不亚于洛川、宝塔一带的苹果,志丹苹果在周边县区也很有名气,深受群众喜爱。

经过发展,目前,涌现出了双河乡南洼村、李家湾村、陈庄科村等苹果典型大户,旦八、保安、杏河等乡镇也建成“万亩大乡(镇)”。双河乡南洼村村民邢志岗家有7口人,目前,种植苹果28亩,今年产苹果5万余斤,收入20余万元。同村的朱成平种植20亩,收入15万元。苹果产业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苹果收入占到农民总收入的80%以上,仅苹果产业一项可实现人均纯收入4000元。近几年志丹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现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较前几年有明显增幅。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