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安的小吃特产是什么 广安美食特产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安的小吃特产是什么 广安美食特产图片更新时间:2022-09-01 07:50:09

一.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二. 四川省 广安 武胜县 广安盐皮蛋

广安盐皮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风格独具的广安盐皮蛋,先用清水将鸭蛋洗去污秽晾干,再将广安茶叶放进铁锅熬酽,倒入瓦缸中等茶水冷却,放进食盐,后置鸭蛋于茶水中加盖密封,浸泡若干天后取出煮到适当时候即成。因既有盐蛋又有皮蛋的美味故名。此蛋不仅是佐酒的美味食品,更是早餐的最佳菜肴之一。

文化典故

广安盐皮蛋起源于四川省广安市,它选用农家自然放养鲜鸭蛋添加多种天然香料和独门秘方配制而成。

广安盐皮蛋是-家乡广安市的特色产品,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其制作、口味乃国类一绝。广安盐皮蛋采用天然放养土鸭蛋,用传统工艺,制作出的盐皮蛋色泽鲜美、香气四溢、口味绵长醇厚。是天然健康、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是您餐桌上佐酒或早餐的美味佳肴,更是赠送亲朋好友的理想佳品。

盐皮蛋起源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出生地),传统工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06年、广安蒋超把传统工艺接合现代科技、研制出具有广安地方特色的土。广安盐皮蛋怪就怪在它取盐蛋和皮蛋的优点。产品生产采用无铅工艺,既没有盐蛋那么咸、又没有皮蛋碱性那么大。盐皮蛋闻起来有浓郁的香气,颜色晶莹透亮。蛋清口感筋道,蛋黄入口沙酥香糯,口味十分独特。真是一枚鸭蛋,两种口味。FZS

盐皮蛋原材料是选用当地有名的地方优良品种——广安麻鸭蛋,广安麻鸭觅食能力强,适宜放牧,凡是湖泊、河流、塘口等有放牧条件的地方均可饲养。 这鸭子吃的好、生活环境好、才能生出品质高的蛋。要想腌制好盐皮蛋还有一些必不可少的程序,先选出大小均匀、外皮光滑、没有裂缝的鸭蛋,经过手工和机器两次清洗,晾干后放入窖池。

盐皮蛋的汤料是用大料、香叶、茴香、肉蔻、八角、白扣、三奈、茶叶、鲜姜等十几味中草药配制而成。加上科学合理的腌制时间,并根据不同季节里温度的变化调节蛋池中蛋的比例,才能腌制出美味的盐皮蛋。

广安盐皮蛋的特点:

皮蛋的清,盐蛋的黄,蛋黄的周围有天然的蛋黄油,蛋黄翻沙,蛋

三.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四.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五. 广东省 广州 白云区 小吃

小吃

六.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七. 四川省 广安 广安区 广安松针茶

广安松针茶,是四川省广安市的著名,该品产于广安区龙滩乡,具有外形条索细紧圆直似针,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高爽,滋味鲜醇,叶底嫩匀明亮等特点。

广安松针名茶系列是-故乡广安的名特绿色产品,系名优绿茶。广安松针名茶系列产于四川广安市无污染的华蓥山上,广纳日月之精华,博采山川之灵气,色泽苍绿显毫夕似雪松披霜,紧直挺拔。沸水烹之,香高久远,味醇幽馨,茶芽直立,傲骨铮铮,沉浮有致,栩栩如生。TKC

十一年来,广安松针名茶系列在国际国内名茶评比中曾连续十二次获奖。广安松针系列名茶选料考究,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精细加工而成,利用专利保鲜技术保持茶叶四季常新。主要产品有:广安松芽、广安松针、广安松绿、茉莉松针、兰香松针、广安松茗、广安春绿等,可满足不同饮茶习惯和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TKC

广安松针是名优绿茶之精品。该茶采自无污染的华蓥山腹地的早春茶芽叶,利用专利技术精制而成。其色泽翠绿显毫,似雪松披霜,外形细紧,挺直如针,香高味美,泡在杯中,芽叶自立舒展,栩栩如生,自然美观!TKC

广安松针所获奖项:TKC

一九九四年广安松针获四川省优质农产品“甘露杯”奖、一九九五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一九九七年获中国茶叶学会“中茶杯”优质名茶奖和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二000年获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TKC

八. 四川省 广安市 广安区 邓家菜

邓家菜

邓家菜即是-的家庭招待客人的菜谱,独具川东风味。主要特点是菜肴丰富,经济实惠,凉、炒、炖、蒸、烩齐全,老少皆宜。主要菜品有八个:凉拌瘦肉片,糯米加糖垫底所蒸的“夹沙肉”、干咸菜蒸肉条――“扣”,猪肉和独具广安特色的红苕粉菜油炸后的“酥肉”,蒜苗加辣椒炒成的“回锅肉”,用地方豆类或萝卜、笋子等炖成的“排骨汤”,大豆打成浆所炒的“莲渣闹”,邓家特色苞谷汤圆,最后一道陈年咸菜,既是增加食欲的兴奋剂,又可一改油腻的口味(此菜谱由广安邓家菜庄提供)。

总经理:蒋超

联系电话:0826-2339398

传真:0826-2348481

地址:广安市广播电视局楼下

九. 四川省 广安市 广安区 鸳鸯蒸饺

鸳鸯蒸饺,蒸点,是四川省广安市的著名小吃,该品在配料、制作品种上大下功夫,加工方式有煮、蒸、煎,品种上

鸳鸯蒸饺在配料、制作品种上大下功夫,加工方式有煮、蒸、煎,品种上有海味三鲜、肉馅素馅等30余种风味的饺子。特制的饺子皮不黏不粘,筋性极强又不露白碴。饺馅也决不丝丝络络,牵牵连连,浓而不烈,清而不淡,不腥不膻,芬芳细切,气味悠长,就像饮尽一壶上品茉莉之后,再由体腔深处泛出一股醇正的清香来,令人回味悠长。HWA

【主料】小麦面粉400克 猪肉(肥瘦)300克 荸荠200克 韭黄200克 辅料: 菠菜300克 。

【调料】盐10克 白酒10克 姜汁10克 葱汁10克 香油10克。

【做法】

1、取200克面粉加水和盐2克适量揉搓成面团,再把面团分成小块,擀成饺子皮。

2、把菠菜洗净用剁碎用纱布包裹好挤出菠菜汁,再将菠菜汁、盐3克和剩余面粉揉匀成翠绿色面团,分小块擀成饺子皮。

3、把绞肉再剁细,拌入所有调料(酒、盐5克、葱汁、姜汁、香油),调匀,并加入切碎的荸荠、韭黄,拌成饺子馅。

4、两种面皮中分别包入馅料,并对折捏边,再把两种不同颜色的饺子合在一起,捏拢。

5、把做好的鸳鸯饺放在蒸笼中,用大火蒸10分钟,熟透后就可以取出食用了。

【营养成份】

能量2954.6千卡,维生素B60.28毫克,蛋白质117.2克,脂肪132.67克,碳水化合物340.52克,叶酸370.59微克,膳食纤维24.5克,胆固醇240毫克,维生素A1607微克,胡萝卜素9320微克,硫胺素2.72毫克,核黄素1.15毫克,烟酸22.77毫克,维生素C140毫克,维生素E16.51毫克,钙400.3毫克,磷1480.4毫克,钾3302.9毫克,钠4423.29毫克,碘83.6微克,镁470.3毫克,铁20.65毫克,锌10.98毫克,硒71.52微克,铜1.08毫克,锰3.06毫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