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藏特产蛇 西藏的蛇有毒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藏特产蛇 西藏的蛇有毒吗更新时间:2022-08-29 02:03:33

一. 西藏 山南 加查县 加查木碗

加查木碗

加查木碗是在西藏久员盛名的民族工艺品,取木材独特,做工精致,美观大方,品种齐全,是富具藏族特色的饮食炊具中的上等佳品及旅游工艺品中的精品。

加查木碗分大中小三种规格,颜色主要有红、黄、白白之种,花级主要有自然木纹、藏画雕刻等几种,小号碗开口大而向外撒开,简易盖,主要用于唱青稞洒和酥油茶,中号碗开口大向外撒开,一般用于吃来饭,土地(语言意思为面条、面疙瘩),大号碗及上下两半,上半为半琼形稍扁,亦可盛菜,下半亦为半球形稍扁配有碗底,主要用于盛菜,有时也用吃饭。木碗做工独到之处在于选材,主要选用木疙瘩、疙瘩、桦树疙瘩和小杜鹃根疙瘩,原因是这种料做成的产品经久耐用不裂缝,质地坚硬,外表光漏、华丽,质量上乘,卖价高,效益好。

经过长期改进、发展,木碗不仅品种花样繁多,同时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各种先进文化,兼具民族特色,世界特色、现代特色,但是制优仍处于做坊时代由乡间农户量散经营,质量参差不一价格200元个,50元个,20元个不等。不成规模,整体效益差。因此“十五”期间县委、政府将其列入四大特色经济之一高度重视,大力开发,采取多种渠道集资办、厂、力、企,多种形式经营,力主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营选加查支柱产业、优势品牌和拳头产品。

二. 西藏 昌都 丁青县 西藏山羊

西藏山羊

西藏山羊外貌特征:西藏山羊公母羊均有角,个体小,体质结实,前胸发达,肋骨拱张良好,母羊乳户不发达,0小。

西藏山羊每年可剪毛、抓绒各一次,成年公羊剪毛418.3克,抓绒211.8克,母羊剪毛339.0克,抓绒183.8克。由于体格小,产肉量很低,成年羯羊宰前体重25.5公斤,屠宰率48.3%。母羊有3个月的泌乳期,日均产奶0.2公斤,母羊性成熟晚,1.5岁初配,一年一胎,一胎一羔,产羔率约110.0。

三. 西藏 林芝 墨脱县 木碗

为日常生活重要用品之一。它是用硬木树根或树瘤加工制成,木质细密坚硬,天然花纹古朴美观,具有一定收藏、观赏、实用价值。

四. 广东省 云浮 新兴县 三蛇龙虎凤大会

三蛇龙虎凤大会

新兴人食蛇,最早流行于民间,听闻蛇肉可以去除小孩晚上冒汗的毛病,并且可以美容小孩肌肤,其实蛇乃高胆白食物,吃之对肌肤增白无可厚非。后来由于疗效显著,加之广州、南海等地食蛇的菜或不断丰富,食蛇的风俗在新兴俏然兴起,首家经营蛇食餐的是现太平镇的凤凰水闸蛇餐馆。

最初的菜式是将蛇折骨撕肉,加之鸡肉丝、火腿丝、猪肉丝、冬菇、木耳等作为配料火文成蛇羹,专供顾客品尝。后来发展至“三蛇龙虎斗”、“三蛇龙虎凤大会”。这些菜式目前正流行于各大宾馆、酒楼、但以原凤凰水闸的蛇王旺经营的最好,其店址现已迁至冼河桥旁,原店址仍为旧称,但被他人经营,在冼河桥蛇餐馆一般用眼镜蛇、饭铲头、金脚带、过树榕这三种毒蛇汇于一起做蛇羹,其中加入果子狸的蛇羹叫“三蛇龙虎斗”,加入老猫的就称“三蛇龙虎凤大会”。

现在新兴人食蛇比起以前已有大发展了,除了蛇羹外,还有炒蛇丝、火文蛇肉、炒蛇皮、蛇汤、炖蛇盅、火局蛇木鹿、蒸蛇木鹿等,有近百个品种。如再配以各种猫、鸡、鲍参、翅肚、水鱼等山珍海味就可以做出千变万化的丰富蛇宴,在目前蛇餐馆有叹为观止的是现场劏三蛇配酒,席间司傅会将一条饭铲头(眼镜蛇),一条金环蛇、一条过树榕,抓过来给顾客看,然后左手握蛇头,一脚踩蛇尾,在蛇腹中按下,用小刀开一个小口轻轻挤出一粒如葡萄子般大小的蛇胆,放在白色的小碟里,接着把三颗碧绿晶莹,带着温热的蛇胆剪破,倒入一个盛着米酒的瓶子内拌匀,然后分给席上每人小半杯品尝。蛇胆酒甘凉,没有苦味,有驱风活络,活血行气,镇咳止喘的功效。

五. 西藏 阿里 普兰县 吹肺、吹肝

吹肺、吹肝又叫腌猪肺、猪肝,是藏族独特的腌肉制品之一。味香鲜,食而不腻,凉爽开胃,是极好的凉菜。随食随取,可保存约1年之久。

制法:

1、吹肺用新鲜猪肺从喉头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猪肺,使之扩张,再将适量的食盐、草果粉、辣椒面和蒜泥用温开水调成乳状,用汤匙从喉头灌入肺内,边灌、边抖、边吹气,边拍打,约需重复5-6次方能灌满。

2、用麻线扎紧喉管,挂在火塘高处干燥,2-3月后即可食用。

3、吹肝将鲜猪肝上的胆管割开口,除留1个大的外,其余的全部用线扎紧,从大胆管口用人工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边灌入佐料。取一部分佐料和酒拌匀,灌入肝内,其余的佐料涂抹在肝上。肝叶之间用竹片或玉米芯撑开,挂阴凉通风处晾干。经1-1个半月左右,腌制即成。

4、吹肝经洗净、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或熟菜油)、酱油、醋、葱花和姜末等佐料,常被用作凉拌吃。

特点:

味香鲜,食而不腻,凉爽开胃,是极好的凉菜。随食随取,可保存约1年之久 。

六. 西藏 昌都 丁青县 醉梨

醉梨出产在西藏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左贡县及怒江两岸上林卡与下林卡区。醉梨醇香,食之不觉酒味,食后不久宛然如醉。醉梨果实卵圆形,果皮黄色,上有麻点密布。果肉黄白色,肉质松脆、稍粗,汁多味甜,果心稍大、食之有渣,重400—500克。传说天神为了欢迎文成公主入藏一行,以醉梨代酒为其洗尘。

七. 西藏 那曲 索县 酥油桶

酥油桶

酥油桶是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酥油桶分两种:一种是从奶中提取酥油的桶,叫做“雪董”,这种桶较大,高约1.3米,口径近0.33米,是牧区经常见到的生产酥油桶;一种是家庭日用的酥油桶,藏语叫“雪董”,这种桶较“雪董”小,高1米左右,直径约16厘米。有的酥油桶很小,只有30多厘米高,宜出门时用。

酥油桶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桶筒;一部分是搅拌器,叫做“甲罗”。酥油桶的制作十分讲究,桶部用木板围成,上下口径一般大,外围用钢皮箍,上下两端用铜做花边,可以打出各种花纹,显得精美、大方。“甲罗”制作比较简单。先做一块比桶口稍小的圆木板,木板上凿4个小孔,以便在桶内搅拌时,液汁和气体可以通过孔上下流动。圆板的中心安上一根比桶长30厘米的本柄,木柄同样用铜箍在把手部分,作为酥油桶的装饰。

做酥油桶的木料,一般用红桦木或红松,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一带的红桦本,更是做酥油桶的好材料。

八. 西藏 山南 洛扎县 洛扎粉丝

洛扎粉丝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洛扎粉丝

洛扎县粉丝厂建于1993年,洛扎粉丝厂经过20年发展,具有成熟的豌豆粉丝生产工艺和技术,其生产的“赛卡古托”牌豌豆粉丝,丝条匀细,纯净光亮,整齐柔韧,洁白透明,入水即软,久煮不碎,清嫩适口和爽滑耐嚼的特点,知名度高,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洛扎县扎日乡、洛扎镇、色乡、生格乡、拉康镇、边巴乡、拉郊乡现辖行政区域

《洛扎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洛扎粉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洛政发〔2016〕43号

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洛扎粉丝生产技术规程》(草案)

九. 西藏 藏菜

藏菜是对西藏及广大藏区菜点的统称,是以拉萨藏菜为代表的藏族餐饮。数千年前,生活在雪域大地的藏民族祖先的生活十分简陋。据相关史料,西藏饮食烹调技术第一次发生较大变化的时期是在文成公主入藏前后,开辟了藏汉民族饮食文化交融的先河。进入近代,根据各自的口味合理地选料、调和,以健身,融食、娱、游、乐于一体的文化现象开始进入贵族阶层。而西藏广大农牧区的百姓仍靠原始而简单的烹饪土法度过漫漫岁月。

藏菜的成形主要在上世纪50年代后,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西藏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了西藏饮食烹饪事业的发展。藏菜向着由简至繁,由粗至精,由低级到高级的方向发展,形成完整而又有改进的藏族饮食文化、饮食科学、饮食艺术等。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藏族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藏餐在保持其传统制作方法的前提下,采用当地特色原材料,不断进行改良,适应了不同人群的口味,同时兼具营养、口味、色泽和品位等文化元素。

藏式饮食的主要原料有糌粑、酥油、牛羊肉、青稞酒、茶叶和不同品种的奶制品,同时,在藏式烹饪中,藏族人对选择食材也十分严格,讲究原汁原味。

西藏大多数地方四季分明,形成了西藏烹饪原料季节性强的鲜明特色。杰布说,除把牦牛肉作为首选原料外,还有如“春有鲢鱼,夏有奶酪,秋有肥牛,冬有绵羊”等选料说法。

同时,还有西藏那曲的冬虫夏草、阿里的藏红花、山南浪卡子县雅卓嘎玛降的风干羊肉、工布达江县措高乡的藏香猪等高原珍贵的原料。

有着数千年历史的藏菜,如今已经走出藏家,在雪域高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餐饮文化。杰布时常告诫自己的徒弟,藏菜是宝贵的民族手艺,不管社会如何发展,自己“家”的味道一定不能变。

十. 西藏 林芝 巴宜区 林芝天麻

林芝天麻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林芝天麻是西藏林芝林芝县的。

林芝天麻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林芝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波密县、察隅县、朗县共6个县现辖行政区域

《林芝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划定林芝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林行发〔2014〕19号

林芝地区科学技术局《关于实施林芝天麻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的通知》,林地科字〔2013〕52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