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武威有哪些特产 武威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回家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武威有哪些特产 武威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回家更新时间:2022-09-15 13:32:29

一.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凉州卤鸡

凉州卤鸡也叫凉州烧鸡。凉州卤鸡历史悠久,选料严格,加工精细,配方考究,以体大肉多、色泽金黄、鲜嫩醇香、风味独特而誉满河西走廊。凉州卤鸡的传统制作方法是严格选用肥嫩的童子鸡作原料,精细制作而成。煮鸡的卤汤所用的调味品有老抽王酱油、白胡椒、丁香、大香、桂皮、草果、生姜、花椒、小茴香等。汤汁可连续使用,卤汤越陈,烧鸡越香。餐汤沸后,将已宰好洗净的鸡下锅,放入少许冰糖、食盐,同时视卤汤的消耗情况,增添上水及各种调味品即可。鸡入锅后,迅速盖锅,先用武火烧开滚透,然后改用文火慢煮。待鸡熟透,卤味已入肉内,即停火捞出。待鸡稍凉,在鸡肉表皮上涂以香油,使其光泽明亮,卤色悦目,便可享用。凉州卤鸡是凉州历史悠久的传统风味食品之一,它与静宁烧鸡一样名传西北。

二.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羊肉沙米面

羊肉沙米面

精选沙区羊肉,去油去筋,切成豆粒大小的肉丁,加调料炒至微糊生香,备用。沙米碾制去壳后,于清水中煮绵,加入炒好的肉丁,待羊肉沙为滚和时,下入手工面条,佐以葱沫、韭花、芫荽,文火稍焐即成。羊肉沙米面米、面、肉、汤和而不粘,经纬分明,而又相互渗透,既有素食的清淡明净,又具肉食的稠厚绵长。

三. 甘肃省 武威 古浪县 锁阳

锁阳可以食用,也是一种有名的中草药。我国现用的一些成药补剂中,大都含有锁阳。锁阳洗净后,要用竹片削去皮(不得用铁器,否则立即变质),切成丝,拌上面粉及大蒜、油、盐等佐料,可做成一种叫“拨拉子”的食品,吃起来很是香甜可口。还有人用锁阳泡煮清茶色泽鲜艳,气味醇香,如果把锁阳与苁蓉、枸杞、人参、红枣等浸泡在白酒中,味浓性烈,冬季常饮,既可御寒、理气、爽神,又可强筋健骨,健胃补肾,是一种良好的补药,故有“三九天锁阳顶人参之说。”武威、民勤、古浪的大部分地方都可种植锁阳,其经济价值亦很高( 武威)

四.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灰面

灰面

灰是蓬灰,秋霜过后,在沙生蓬棵黄熟将干未干之时,采集投入洼地或预先掘好的燃烧坑内,点燃,待灰烬熔为半流质状态时,在上面加压,使其质地紧密,自然冷却,次日取出,即成粗陶质地的蓬灰。面是用民勤硬粒高筋质小麦磨制面成的精粉,用蓬灰溶液和面,反复揉压,待醒透后,擀成金黄-的面片,切成细长面条,下锅水煎,即成黄亮如金的灰面。下饭菜首选区素炒茄辣。炒菜时,加少许西红柿取汁,佐以麦麸陈醋与蒜泥,酸辣滑爽,诱人食兴,食后上瘾。

五.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柳花菜

柳花菜:生长在甘、青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原始森林之中,属野生菌类,是现存最原始的植物,生长期长达三年之久,寄生于柳枝杆上,其形如木耳,又名绿木耳。柳花菜,味平、性寒,具有丰富的氨基酸,高蛋白,粗纤维,是人体最佳的膳食纤维来源。有清脑明目、降血压、补血亏、治疗神经衰弱等功效。

六. 甘肃省 武威 古浪县 古浪月饼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古浪这儿家家都做月饼。古浪的月饼和市售的月饼很不同,是一种大型的蒸饼,其大小按蒸笼定,也就是多大的蒸笼就蒸多大的月饼。制做时将发面擀成同样大小的薄面张,然后涂上清油,再洒上姜黄、红曲、香豆、玫瑰花等各种颜色,一层一层叠制而成,放到锅上蒸约两个小时,蒸出来的月饼厚约10-20厘米,直径约40-60厘米。吃时将月饼切成小墩,这种月饼看上去如菊花绽放,吃起来暄腾腾、软飕飕、香喷喷,极受食用者青睐。

七.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米汤油馓子

米汤油馓子是凉州的特色小吃之一,制作时先将黄米和少量扁豆人砂锅用旺火熬煮成稀粥,再将少许面粉打成糊状兑人。食前炝清油、葱花、花椒即成。特点是味咸色黄,人口绵细香甜。进食时将炸好的油馓子撅成小段,泡人扁豆米汤中。是经济实惠、大众化的风味食品。

八.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飞天”仿古地毯

“飞天”仿古地毯,工艺上博采众长,既借鉴了敦煌壁画的宝贵艺术,又吸收了同行业厂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原料上采用纤维长、强度高、光泽好、弹性大的当地优质羊毛
“飞天”牌高级机拉洗羊毛仿古地毯是武威地毯出口“拳头”产品,该产品质地优良,做工细腻,图案精美,把敦煌雕塑艺术、丝绸风光重现于地毯或壁毯上,富有古香古色、典雅考究、胜似浮雕之特色。产品畅销日本、美国、英国、西德、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飞天”仿古地毯质量,连续7年被评为甘肃第一、第二名,并获得省优产品称号和工艺美术百花奖;90道、120道机拉洗地毯在全国质量评比中分别荣获图案设计单项第一名,其中90道机捡洗地毡,在1983年日本举办的中国名优产品评比会上,一举获得产品质量一、二、三等奖,誉满五洲四海
纯毛、混纺、人造提花毯、童毯和纯毛混纺大衣呢及各种薄型花色呢绒,是武威毛纺织企业近年经过技术改造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填补了河西走廊三地区毛纺产品的空白。这些产品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时代新款式,行销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并打入国际市场。( 武威)

九.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民勤枸杞

民勤枸杞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民勤枸杞,甘肃省民勤县生产。民勤枸杞具有色泽红润、颗粒饱满、甘甜味美、含糖量丰富的特点。

民勤枸杞产区主要集中于东经101°49′41″-104°12′10″,北纬38°3′45″—39°27′37″,海拔1298m~1936m之间,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形成天然的隔离屏障,可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有利于制干及储存。大陆性沙漠气候特征十分明显,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枸杞果实糖分和药用成分的积累。

民勤土壤富含利于枸杞生长发育的特殊营养物质。民勤县域内土壤以灌漠土和灰灌漠土为主,富含盐、碱、磷、铁、铜、钾等矿物质成份,其中有机质平均含量10.47g/kg,全氮平均含量0.54g/kg,全磷平均含量1.01g/kg,全钾平均含量20.33g/kg,pH值在7.5~8.5之间,是枸杞生长最为有利的地区,其土质条件非常适合枸杞的生长,且能形成品质优良的果实,也能体现出民勤枸杞的道地性。

民勤枸杞灌溉用水来自祁连山雪水和地下井水,雪水是枸杞的天然营养,保证了枸杞的品质。

民勤枸杞主要以传统本地枸杞、宁杞1号、宁杞7号为主,主要分布在民勤县现辖行政区域内的18个乡镇,即昌宁乡、蔡旗乡、重兴乡、薛百乡、大坝乡、三雷镇、苏武乡、东坝镇、夹河乡、双茨科乡、大滩乡、泉山镇、红沙梁乡、西渠镇、东湖镇、收成乡、南湖乡、红沙岗镇。

民勤枸杞历史悠久,据《本草纲目》记载,“古者枸杞,河西及甘州者,其子圆如樱桃,暴乾紧小少核,乾亦红润甘美,味如葡萄,可作果食,异于他处者,大抵以河西者为上也”,印证了民勤枸杞的优良品质。

明清移民大开发以后,经过历代先民的选育,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优良品种。早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修订的《镇番(即今民勤)县志》中亦有记载,其叶、花、实可入药入饮。光绪《镇番县(即今民勤)乡土志》聂守仁修,物产章载:“枸杞树高不盈丈而多茨,田宅间生之”。道光重修《镇番县(即今民勤)志》道光五年(1826年)修,物产章载:“药有多种,半属草部,而多且良者枸杞锁阳青盐”。说明枸杞在民勤栽植历史悠久,早在乾隆时期就已有药用记载。

民勤是有名的“沙井文化”发祥地,民勤古为“丝绸之路”的北路驿站,明代至民国时期,以县城为中心,西通新疆,北达包头,东抵兰州、汉中,民勤一代代骆驼客商们,走南闯北,从民勤运出枸杞等土。可见,民勤枸杞早在明代至民国时期就以货物形式运送到各地。中华民国《民勤县志》(马福祥修)物产枸杞记载:“三月采其叶可为茶,四月花,五月实,小暑采其子,境外者佳,瞭江石产者更佳。其树为耕樵砍伐,不可多得。

建国初期,民勤栽植的多为乡土枸杞,主要分布于农户房前屋后,为群众夏季副业生产门路之一,采摘的果实多做药用。后逐步开展枸杞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在栽培中不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枸杞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制和深加工工艺研究,育种和引种试验研究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大量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并承担完成了市级枸杞科研项目,其中《旱沙区无公害枸杞园建植及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几年来,民勤县把发展枸杞产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市场化、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走上良性循环和持续快速发展轨道的重要举措。从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加工转化入手,以建立枸杞产业基地为重点,以高起点、高标准为建设原则,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枸杞基地,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枸杞产业发展进程。至2015年全县已累计发展枸杞面积10.21万亩,干果总产量达1.5万吨,干果产品远销北京、湖南、江西、广州、深圳等地区以及省内各市(州)。民勤枸杞中提取的枸杞多糖、黄酮素远销于韩国等国内外市场,枸杞产业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十.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民勤红枣

民勤红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民勤红枣

民勤红枣皮薄肉厚,核小味甜,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每百克含蛋白质1.2-3.3克,糖分24%以上,维生素C80毫克,还含有山楂酸、环磷酸、腺苷和三萜类化合物等,每百公斤热量可达600千卡,具有养胃健脾、益血壮神、防癌抗癌之功能,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天然药物食品,也是血气双亏病人的滋补佳品。年总产量在3000吨左右。

甘肃省河西走廊民勤县昌宁乡、蔡旗乡、重兴乡、薛百乡、大坝乡、三雷镇、苏武乡、东坝镇、夹河乡、双茨科乡、大滩乡、泉山镇、红沙梁乡、西渠镇、东湖镇、收成乡、南湖乡、红沙岗镇等18个乡镇及石羊河林场、勤锋农场2个国营农林场。

《民勤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民勤红枣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民政函〔2015〕98号

甘肃省地方标准:《民勤红枣》(草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