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特产营销策划 广西特产营销策略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特产营销策划 广西特产营销策略更新时间:2022-08-27 09:59:45

一. 广西 桂林 全州 全州大蒜

全州大蒜尤以“蒜乡”枧塘出名,有五、六百年的种植历史。以蔸大苔粗,衣薄肉厚,味辛性温、香辣脆嫩著称,具有保健防病抗癌,降血脂、胆固醇,下气消食,除风破冷,解毒散痛等特异功效。尤其是独蒜,香辣可口,堪称蒜中精品。蒜苔不长不短,白嫩青脆,运销俄罗斯、日本和东南亚等国。

二. 广西 桂林 平乐 大水李

产于同安镇大里村,是该地特有的水果品种,其特点是:个体特大(8~10个有1公斤)、肉厚核小、细嫩脆口、汁多味甜,有机酸成份少,可加工成话李、罐头等。堪称果类之佳品。

大水李为大里村李连同、李秀知于20年代首先从外地引进种植。解放前,因人们消费水平低,市场上李子价格不高,故该项生产发展缓慢。至解放初期全村只有35户农民种植,面积20多亩共500多株。

60年代前期,大水李发展加快,1961~1964年全村大水李种植面积增加到80多亩。60年代后期,每户只许留少数几株,多余部份收归集体,许多村民砍树毁果。加上管理粗放,致使李树面积大减。70年代的“农业学大寨”中,毁树造田造地又砍去很大一部份果树。至80年代,农民毁果建房,又砍掉10多亩果树。至今,该村剩下的李树仅20多亩,650多株。

大水李以简单的分株直移栽培法栽植,种植1~3年开始挂果,10年后为盛果期,盛果期株产达150~200公斤。

三. 广西 桂林 全州 湘山酒

湘山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湘山酒是中国小曲米香型白酒的杰出代表。精品湘山酒是采用精选优质大米加特制小曲,秉承千年严格的传统工艺悉心酿制而成。窖藏多年,量少而品精。酒色晶莹透亮,味蜜香清雅而芬芳,入口甘美绵甜,回味悠长怡畅,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湘山酒厂位于山青水秀、鱼儿肥稻米香的广西北部古城全州城东,湘江、灌江、万乡河汇聚之滨。企业建于1954年,经过50余年的发展,从建厂时的21名员工,5933元的固定资产,发展成为占地25万多平方米、总资产9000多万元的广西外贸商品出口基地,广西最大的米酒生产厂家之一,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并于2003年通过ISO9000:2000质量体系认证;2004年迈入了全国酿酒行业百名先进企业的行列。

湘山酒厂的主导产品“湘山酒”是米香型白酒的代表,以优质大米为原料,以特制纯种根霉小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半液态半固态小陶瓷缸糖化、发酵、蒸馏,并经长期陈酿、精心勾兑而成,以“酒色清亮透明,味蜜香清雅而芬芳,入口绵甜,落口干冽而净,回味怡畅”的风格而闻名,自参加第二届全国评酒会开始,一直被评为国家优质酒,荣获国家银质奖,自1963年起至今一直保持广西名酒称号。湘山牌湘山酒系列产品自1997年2005年四次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湘山牌湘山酒2005年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推荐为全国酒类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品牌;其商标“湘山牌”三次被评为广西著名商标,成为消费者信得过商品。原区人民政府李兆焯主席在视察湘山酒厂后,欣然题词“湘山酒香遍万里”。

系列产品金稻米酒于1996年被评为广西优质产品,湘山醇、湘山粮液被评为2002年度广西名牌产品。

桂青酒为露酒的一种,她“清亮透明,药味协调,入口绵甜,落口净而留香“。自1980年至今,一直为广西优质产品,2005年被中国酿酒协会推荐为全国果露行业优质产品。

湘山神酒为露酒的又一品种,“酒色乌红晶莹,酒体丰润,味感醇厚,香甜甘爽”,酌情细品,有益健康。

湘山一樽酒在保持陈酿湘山酒固有风格的基础上,加强了“入口绵甜,细腻舒适,回味悠长”的特点,为湘山酒厂新开发的高档产品之一。

湘山酒厂自1987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广西区先进企业、轻工部质量管理企业、轻工部优秀企业、广西“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消费者信得过企业,连续十多年获广西经济效益最佳企业荣誉称号,2004年获全国酿酒行业百名先进企业称号。湘山人在“酿造幸福人生”理念的激励下,倾力打造消费者满意产品,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厚爱。

湘山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现辖行政区域。

四.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山楂

山楂,俗名“山梨子”,亦名“石梨子”。除平乐镇外,其余12个乡(镇)都有分布。尤以二塘、桥亭、附城、长滩、张家、大扒、源头等7个乡(镇)为多。全县有山楂树8万株以上,挂果树6万株。解放前,县内山楂树多为野生,少数为人工栽培。全县常年产鲜果约300吨,山楂干片约100吨。据中国植物研究所、广西茶叶研究所等有关部门测定,平乐山楂果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2%,铁和钙的含量也大,其中钙的含量在各种果品中占首位。既可鲜食,又可加工制成山楂片、山楂糕、山楂酱、山楂蜜饯等。还可制作果汁、果酒。解放以来,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山楂生产日益为人们重视。进入80年代,县内山区许多农民都把山楂视作致富门路而广为种植。1983年,县商业部门开始收购山楂干果。1984年共收购山楂果片2.57吨,产品销往八步、梧州、柳州等地。之后由于受市场逐步放开,商业部门停止收购。

五. 广西 桂林 阳朔 阳朔金桔

阳朔金桔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朔金桔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桔是阳朔传统水果之一,种植已有140多年历史,其果实富含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润肺健脾、定喘止咳、化痰消气、生津止渴等保健作用,是良好的天然保健食品。鲜果既可生食,也可加工成蜜饯、果脯、果酒。近年来,阳朔县委、政府把金桔作为一个重要产业进行扶持和培育,通过科技创新,大力推广“三避”技术和无公害栽培技术,阳朔金桔的品质、产量、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阳朔金桔”成了全国乃至东南亚响当当品牌。全县种植面积从1999年的不足1万亩发展到2013年的17.4万亩,年总产量达17.93万吨,每年11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为销售期,主产地是白沙、兴坪、金宝等乡镇。

阳朔金桔于2001年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2年12月获“广西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认定,2003年获国家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6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阳朔金桔”获国家工商总局商标注册,同时获得“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称号,2008年阳朔“桂优”、“遇龙金丹”牌金桔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010年绿金公司生产的金桔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同年白沙镇荣获“广西金桔之乡”称号,2011年获广西“十佳休闲农业名品”称号。2011年获得广西第一届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金奖,2013年获得全国名优果品交易会最畅销产品奖。

地域范围

广西阳朔全县的九个乡镇。即白沙镇、兴坪镇、葡萄镇、金宝乡、阳朔镇、高田镇、普益乡、福利镇、杨堤乡九个乡镇

特定品质

金桔,又名金柑,为芸香科柑橘族金柑属,每100克果肉内含维生素C40~50毫克及维生素A、P和芳香油、类胡罗萝卜素等多种物质,有治疗眼疾、咳嗽、哮喘、高血压、防止动脉硬化等特殊功效。除鲜食外,金桔还可加工成果汁、蜜饯、罐头、果脯、果酱、果酒等,用途之广实为果中之王。

文化典故

阳朔种植金桔已有140余年历史。2000年阳朔金桔被桂林市评为首批名牌农产品,2001年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2002年被广西自治区认定为万亩无公害生产基地,2003年被国家农业部、国家产品质量认证委员会认定为“全国首批无公害农产品”。

六.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橙

灌阳橙是县内传统的土之一,其来源不详。原仅在文市、水车一带种植。50年代后新圩、红旗、新街、黄关一带开始引种,现在文市、水车、新圩种植较多。1987年全县共种植3984亩,产果168.55万公斤。1990年全县种植10127亩,产量达405.09万公斤。

灌阳橙树宜种性广,适应性强,长势旺盛。成年树形中大,树冠较大呈园头形。枝干皮色较暗,刺多且密。枝条细短,叶片狭小浓绿。4月下旬开花,11月下旬果实成熟。其果实形状扁园,单个重120~190克,皮质细致紧实,呈橙红色且带光彩,皮薄,肉色鲜艳、种籽少。此树结果多,一般成年树每株达50公斤以上,文市桂岩有1株40年生的橙树年产果达500余公斤。

灌阳橙营养价值高,含糖量8~9%,含酸量1.1~1.5%,果汁量43.1~61%,汁多味美甜酸可口,且具有香味,是灌阳橙优于其他品种的主要特点。另外其储藏期可达8~9个月,且贮藏后含糖量提高3%左右,含酸量减少0.2~0.5%,这时更甜更香,人们都喜欢贮藏作待客之佳品。

解放前,灌阳橙就很有名气,畅销县内外。解放后,灌阳橙出口大增,远销香港、澳门、苏联等地。1956年出口3.31万公斤。1964年至1968年,每年出口量维持在20~30万公斤之间。1969年后因不重视灌阳橙的生产,出口开始下降,到1976年仅为1.18万公斤。80年代,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上升。1985年恢复出口。1990年,灌阳橙总产达465.09万公斤,占全县柑桔总产量的37.73%。

七. 广西 钦州 浦北 浦北黄榄

黄榄

今县境内解放前后均有大量野生黄榄树。1981年,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攻克黄榄芽嫁技术难关,取得嫁接成功并获区(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后,便进入大面积人工种植发展黄榄生产时期。

1990年,全县野生和人工种植的黄榄树约有200多万棵,年产鲜果1000多吨。其中,挂果100公斤以下的约6万棵、100公斤以上的约7万棵;单棵挂果有达700公斤以上的。主要产区是福旺、江城、龙镇、大成、张黄、安石、三合等乡(镇)。每年7一10月黄榄上市。一般是付食加工部门、联营户和外地客商到主产区的圩场设点收购。经过精细加工,制成的和顺榄等果脯。畅销全国,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八.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蜜枣

灌阳蜜枣是县内主要之一。1959年进行试制。1972年兴建县蜜枣厂,开始大批生产。1990年,全县有县办、乡镇办、联户办和个体办蜜枣厂30多家,生产蜜枣1010吨。

灌阳蜜枣用灌阳长枣和优质白糖为原料。其加工过程讲究,先用排针将选好的枣子刮成纵条纹,后置入清水锅煮沸。煮熟后将枣子捞出放在清水中漂洗1~1.5小时,再将枣子放入糖液中熬煮,熬煮时勤翻、轻翻,防止焦锅。熬煮到枣子透明见核时捞出放入枣筛中进行冷却,2~3小时后将其捻成平底两头齐、呈马鞍形,排列在簸箕里。日晒或烘烤2~3天后,进行分级包装。

灌阳蜜枣以其形如马鞍、颗粒完整、枣身干爽、略带糖霜、色泽棕红、晶莹透明、清甜可口、甜而不腻且具鲜枣风味而著称。是蜜饯中的上乘产品,深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1978年至1979年连续两年被中国粮油出口公司广西分公司评为最佳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东南亚和香港等地,是县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据统计,1972年至1990年,全县共生产蜜枣9950吨,其中由外贸部门出口的达2545吨,创外汇达190.75万美元。

九. 广西 桂林 兴安 月柿

色泽金黄,肉甜味香,畅销澳、港和东南亚地区
( 桂林)

十. 广西 百色 平果 龙棒

龙棒

壮语音译,俗称酿猪血肠,农历二月杀猪祭社时制作的一种传统食品菜肴。将还微微温热的生猪血和煮熟的糯米饭、生葱、五香粉等拌匀,灌入洗净的猪肠中,入锅煮,同时一边用针在酿好的猪血肠上扎孔,不使其破裂,煮熟后即可捞起食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