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州特产必带 福州可以买正宗又便宜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州特产必带 福州可以买正宗又便宜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8-26 03:20:37

一. 福建省 福州 长乐 长乐老酒

长乐老酒

二. 福建省 福州 连江 下屿肉燕

下屿肉燕,来自连江县坑园镇的下屿岛。它因下屿岛而闻名遐迩,下屿岛因它而锦上添花。

有人说,下屿肉燕,实质就是下屿岛人制作的馄饨。它与馄饨的差别只在于,肉燕是纯肉性的食品。近些年,下屿肉燕之所以名声大振,最主要是因其皮薄的特点。夸张的说法是,下屿肉燕的皮,简直是近于透明的薄膜。

如何才能将肉燕皮打成这般薄而透的模样?原来,下屿岛人始终坚持传统的手工制作法。首先,选好成品猪上等的鲜活瘦肉。这块肉必须是猪的后臀部分,还要当日宰杀的猪肉制作。然后,把这一大块瘦肉切割成片,在大型的木橱墩上用木头做成的圆形木槌不断敲打,直至将肉片捣碎为糊状。接着,用少量精纯的薯粉(地瓜粉)作调料将它调匀,再次进行锤打,直到薯粉与碎化的瘦肉结成一体。最后,将细腻的肉絮铺到专用的大块木板上,再用长而圆的木杖子反复擀压,直至将肉絮擀成如棉纸一般薄后,再把它切成长方形状块,这才算完成燕皮制作的第一道工序。

优质肉燕必须是皮和馅同一个时间内完成。因此,在擀皮的同时,馅就得由一个人同时制作。馅的制成与燕皮几乎同步进行。下屿肉燕的馅,同样要选取没有丁点肥肉的瘦肉,用厨刀切细,佐以上等的酱油和小珠状的葱粒,以及芹菜碎等,将它们调匀后,浸泡些许时间,即可与燕皮进行包装。

将包好的生肉燕放到大锅竹甑里急火蒸炊,大约经过15分钟的火候,即可熟透。这样,一粒粒透明、清香、可口的肉燕就算大功告成。趁着腾腾热气,即食肉燕那才是真正美味呢。(吴安钦)

信息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三. 福建省 福州 鼓楼区 福州小吃

福州小吃

四. 福建省 福州 长乐 长乐番薯

长乐番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长乐番薯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福建大旱,巡抚金学曾下令广种番薯度荒,长乐人始知其名,乃遍植山园砂地,然犹不知其详。因为引种人陈振龙虽是长乐青桥村人,早年寓福州南关外达道铺,其子经纶又以闽县生员身份向金巡抚提出种薯度荒。所以夏允彝、贺世骏修纂的《长乐县志》(俗称“夏志”、“贺志”)均未为陈振龙父子立传。直到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陈振龙之孙陈世元在福州南台小桥升尺堂书坊刊行《金薯传习录》一书后,大家才知道番薯和陈振龙的关系。道光间福州的藏书家、景阳书院山长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祠”祀巡抚金学曾,附祀陈振龙父子,直至同治初彭光藻修纂《长乐县志》时才为陈振龙父子立传义行。

长乐人论番薯,最早为谢肇氵制,他在《五杂组·物部》中载:“百谷之外有可以当谷者,芋也薯也。而闽有番薯,似山药而肥白过之,种地中易生而极蕃衍,饥馑之岁,民多赖以全活。此物北方亦可种也。”时距番薯传入仅12年。明崇祯十二年(1638年)夏允彝政暇课士有以“金薯”为题纪其事,可惜文字已失传。

康熙间,溪湄(江田溪湄村)贡生陈骝有《金薯赋》传世。乾隆三十三年,江田诸生梁上宝、弟梁上治、表贤陈永书,岱西举人施楠,浮岐举人卢遂都应国学生陈世元之请,为《金薯传习录》作序、题咏等。道光年间,溪湄名医陈修园,对番薯的药用功能辨认尤详:“甘薯始自闽长乐,俗称地瓜,性同山药而甘味过之,补脾胃、驱湿热、养气血、长肌肉,用白密同煮食之可治下痢、结肠、妇女赤白带诸症均甚效。”

番薯,长乐种植最盛,然每到“冬节”后渐有烂者,至冬末春初则色味俱变。康熙年间,东山(文武砂东山村)有陈朝范母,自创“铁卷”,刨为长条晒干,久存不腐,即“番薯米”。

长乐三面滨海,一隅背山,人烟稠密,虽田有双熟水稻,但番薯也为主粮之一。它不与五谷争地,也不论瘠卤沙岗皆可生长。以种分有早薯、晚薯之别,以色分有朱薯、白薯之分。切片曰薯钱,擦(刨)之曰薯米,洗之滤之为膏为粉,蒸之为白酒(俗呼“番薯烧”)。长乐曾有谚语云:“三台案番薯溪下芋”,言其适于土壤者,固佳。

岱边(首占岱边村)李永选先生留心乡土文献,撰有《番薯考》一书。分概述、原始、传布、文献、发明、结语等六章,对番薯作了全面概述。其中介绍了1956年,东吴(文岭东吴村)高丰社农业先进吴国良,依据土地、气候等特点,用大畦密植方法,培植了每亩万斤的高产量。1957年,全国十一省番薯会议在福清县召开时,《番薯考》的油印本由吴国良代表带去参加会议,分送各省代表。可惜该书毁于“文革”,仅见《藏楼丛书目录》,不知现在是否还有人保存该油印本。

(原载于《吴航乡情》:2010年12月23日第八版作者:陈和栋)

粮食

地域范围

长乐番薯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包括长乐市辖区内的潭头镇、文岭镇、湖南镇、鹤上镇、梅花镇、江田镇、罗联乡、古槐镇、金峰镇、漳港镇、文武砂镇,东到梅花镇梅东村,西到罗联乡东林村,南到江田镇下沙村,北到潭头镇福星村,保护范围为11个乡镇、172个村。地理坐标: 北纬25°48′19"~26°05′43"、东经119°27′30"~119°51′26"之间,总保护面积46038公顷,年生产面积2000公顷,年产量15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长乐番薯薯块呈纺锤形,大小均匀,光滑美观,商品薯率高;肉质细腻,纤维少,口感面、香、甜;2、内在品质指标:长乐番薯含薯块烘干率23-26%、薯干淀粉含量52.6-55.7g/100g、可溶性糖18.5-22.4g/100g、粗蛋白2.9-6.8g/100g、粗纤维2.5-3.9g/100g。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长乐番薯产品质量应符合NY 5221-2005《无公害食品薯芋类蔬菜》标准。

五.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桂花虫戈

桂花虫戈

用肥梭子蟹蒸熟,剔出蟹肉蟹黄,入锅煸炒,再拌入鸡蛋花,加香葱、银耳、老酒等佐料,出锅后香气扑鼻。状如盛开桂花,故称桂花

,色味俱佳,为平潭一宗特色名菜。

六. 福建省 福州 永泰 扁肉燕

扁肉燕是将猪五花肉剁成肉泥,加虾干、味精、香菇、葱头、老酒拌成馅料。把干肉燕皮切成二寸见方片,放上馅料(约1、2钱),将燕皮的四周向中间收拢捏紧,放在笼屉上,用旺火蒸五分钟,取出放入沸水锅里氽一下,待用。然后,将骨汤煮沸,加入虾油、老酒、味精、倒入扁肉燕,再淋上芝麻油即可食用,如不经蒸熟直接入汤生煮,其味更香脆可口。

肉燕是福州的特色小吃之一,据说这道菜还有一个典故,有平安吉祥的喻意,因此在本地节日和婚宴上必不可少一道菜肴。家家户户都会做,只是在馅料上略有差异,全凭个人的喜好,做起超简单,蒸、煮两相宜。制作燕皮是一道非常繁锁的过程,而且是全手工做的。做燕皮老板和我同住一个小区,近水楼台先得月,皮就买新鲜好做。

食材明细

肉燕皮 2两、猪肉馅 4两、葱花 少许、白糖 几颗、麻油 几滴

制作方法

1、用盐、生抽、糖加少许葱花拌匀腌制(喜欢素一点还可加荸荠或白地瓜)。右边的就燕皮,用猪肉和地瓜粉拍打而成的,与纸张一样薄,制作过程很费时费力,在福州随处都可以买到,只有三个品牌是最好的。

2、一手托燕皮,一手夹肉馅,收口即可,比包饺子还便捷不用担心露馅。

3、把包好的肉燕整齐地码在篦子上。

4、上锅蒸10分钟,出锅,这样就可以直接食用了,趁热吃味道最好,凉了可以放冰箱速冻,想吃时候随时都可以煮。

5、用高汤或清水煮开,下肉燕,放几片芹菜叶、几香油,煮开起锅。

七.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平潭紫菜

平潭紫菜是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的。平潭是我国坛紫菜的原产地,同时也是坛紫菜养殖的发祥地。平潭水质好、无污染因此紫菜质量比其他地方好。

坛紫菜味美价廉,营养丰富,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是品位极高的营养保健食品。目前平潭坛紫菜种植面积超过万亩,主要集中在敖东、苏澳、南海、北厝等乡镇。

平潭的紫菜以牛山岛、塘屿的紫菜最为出名,采用最原始的人工采割、手工生产,除了保留自然的香味,更能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平潭坛紫菜营养丰富,味道甜美,生长于浅海礁石上。尤以“海坛天神”处所产的为最,“海坛天神”为平潭一个绝美景点,五官兼备,比例匀称,头枕沙滩,足伸东海,幻化神奇。也许是此处生长的坛紫菜沾染了仙人之气,因此不仅风味独佳,更具有清热消烦、健胃益脾、化痰利水、补肾养心之功用。特别是用紫菜炖肉最为滋补。

八.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十香果

福州十香果:又名大福果,俗称“烤扁撖”,以加工过程中需拷扁以利浸糖而得名。产品颗粒膨大,肉质丰满,色泽鲜艳,果纹细致,造型优雅,质地脆嫩,气味芳香,甘甜可口。

九.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平潭海蛎饼

海蛎饼以沿海所产海鲜海蛎为主要原料,味道鲜美。各地做法不同。平潭人大多把蛎饼当做早点下粥小菜。

十. 福建省 福州 福清 渔溪龙眼

渔溪龙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渔溪镇不仅有“鱼米之乡”之称,更有“龙眼之乡”美誉。相传,在清光绪十年至二十年之间(1884——1894年),渔溪人将兴化一带的良种与本地品种进行嫁接,遂繁衍出一代传一代的绝佳果实。当下正是龙眼的收获季节,渔溪镇漫山遍野、溪头圳边、房前屋后尽是龙眼,着实惹人喜爱。

渔溪龙眼以其皮薄、核小、肉脆、口感好而负有盛名,数百年来为玉融百姓津津乐道。经省农科院测定,渔溪龙眼的含糖量达20-21%,其中大鼻龙含糖量竟达23%,高出省内各地及广东龙眼的七个百分点。因而,渔溪龙眼几乎让所有品尝过的人念念不忘。

在渔溪镇,栽种龙眼树成活率高、结果快、产量高,长果期可达百年以上,因此成为农民的首选果树品种。据介绍,当地栽一棵龙眼树,3年后即可产果,第4年产10斤,第6年产30斤,第7年产80斤,第8年后稳产150—200斤,此后产量逐年增加。在双墩村垄底有棵老树单产1355斤的一级龙眼,堪称名副其实的“龙眼王”。而像这样的老树在渔溪镇还有许多。

渔溪的龙眼树为何能长出如此与众不同风味的果实呢?据了解,这要归功于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渔溪镇地下水位高、沙壤土,山地多是粗骨性红壤,保证了植物通风透气性和水分的充足供给,因而非常适宜龙眼果树的生长。同时,渔溪地处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交叉地带,空气中有效积温高,使得龙眼果的含糖量胜出一筹。

由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渔溪龙眼的收获期已由以往的一个月延长至两个月。为了错开销售高峰,让更多的民众在传统的非龙眼时令,甚至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品尝到龙眼,渔溪镇果农对龙眼树进行了品种改良,把过去传统的一季挂果,改造为早、中、晚三个季节。

现在,市面上见到的渔溪龙眼主要有“大鼻龙”、友谊“106”、“九月乌”、“顺丰本”、“东宝”、“红核”、“立冬本”等优良品种。按其品种生长特性,渔溪龙眼的上市时间大致顺序为:“大鼻龙”系早熟的品种,上市时间8月底——9月中旬,“白露”后一周结束;之后“顺丰本”、“东宝”、“ 红核”等接棒上市,形成第二次浪潮;第三次浪潮于10月初产生,友谊“106”(成熟期为10月6日),尔后是“九月乌”等品种接踵而至,上市时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晚熟的品种为“立冬本”,顾名思义,成熟期为11月初的“立冬”季节前后,上市时间11月下旬至冬至。

渔溪龙眼上市,前后持续两个半月之久,其生长期之长,是许多非长年生长果类所望尘莫及的。纵观渔溪龙眼,肉脆、味甜、汁多、甜而不腻、口感好是其最诱人的共性,此外不同品种还有各自的优点。

据当地果农介绍,“大鼻龙”特点是口感好、产量高,适应大众口味。其果肉呈淡白色,透明如凝脂,厚而嫩脆,甘甜清香。“大鼻龙·”是渔溪龙眼的主流及支柱品种,约占渔溪地区龙眼总量的一半。

“九月乌”具有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的特点。其果实大,扁圆形,黄褐色,大小均匀,单果重14—16.5克,最大19克以上,果肉厚而质脆,汁多,味甜,鲜食或制干均佳。

“红核龙眼”,该品种树高大。花穗大,果穗大,但挂果率低,遇雨水极易破裂,其果肉乳白色,半透明,肉质嫩脆汁多,味蜜甜,风味浓,种子大而扁呈红色(故名红核)。

“立冬本”品种特点是耐寒,挂果率高,肉厚甜度高,果实大,其果肉晶莹剔透,厚而嫩脆,口感极佳。

在龙眼果丰收季节,整个渔溪镇为之沸腾。如果你来到渔溪,走进农家小院、果园底下,你就会切身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每天凌晨,当大地尚沉浸在黎明前的黑暗时,龙眼的交易市场早已人声鼎沸、车水马龙。果农们摘下尚带着露珠的新鲜龙眼,肩挑车载,一担担、一车车赶往早市,热闹极了!

渔溪龙眼

福清市渔溪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10461152

龙眼(鲜水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