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遵义金沙特产 贵州金沙县美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遵义金沙特产 贵州金沙县美食特产更新时间:2022-08-25 03:43:32

一. 贵州省 遵义 绥阳县 酸鲊鱼

酸鲊鱼

酸鲊鱼就是将捕捉到的新鲜小鱼,破肚洗净,裹上米粉(米粉中要放少许食盐,调匀),然后放进菜坛内,腌扑3~5天,待有酸味以后再挖出来用茶油或其他植物油炸熟,这样色泽金黄,味道又酸又香,十分可口,只要保存密封好,换水勤,越陈越香。其制作方法是将捕捉的小角角鱼5千克清水喂养两天,滴些生菜油让其洗胃,剖腹去内脏,洗净晾干水分拌精盐,平铺在簸箕或筲箕中晾干或用柏枝谷壳、木削渣熏腊肉一样暗火浓烟熏,杀菌增香,熏干耐贮。拌匀甜酒汁浸渍1天。籼500克米、糯米150克炒焦黄,磨成粗面称作鲊面,与精盐、糟辣椒拌入鱼中,装入坛中,在坛口处塞稻草或竹叶,倒扣在盛有水的坛的坛钵中,每周换一次水,腌制品40~60天即可。因为在菜坛里长时间腌渍,且经过食盐浸渍鱼已鲊熟,故可以从坛内取出来吃。但是因为人们很少有生吃的嗜好,一般采用蒸食或炸、煎食,也有蒸后再炒或炸、煎食的。

二. 贵州省 遵义 绥阳县 酸鲊椒

酸鲊椒:

遵义盛产辣椒,尤以绥阳朝天椒和小米椒为名。辣椒食品也极为丰富,除贵州人喜食的糊辣椒、糟辣椒、油辣椒和因与重庆接壤有喜食泡辣椒、糍粑辣椒外,还有极具地方风味的用新鲜小米辣、朝天辣加鲜姜、鲜茴香叶用石磨磨制的辣椒酱,加少许精盐装坛加满坛沿水并勤换水可长期保存且越陈越香。以及今天各大风味酒楼均可吃上的用不太辣的大辣椒填鲊面腌制的鲊辣椒。食之软糯回辣、悠长有滋糯鲜香之特点。制作是将新鲜辣椒5千克用针或小刀划一条口(至蒂到尖)用手卡捏蒂尖,从分开的划口处填满用精盐调好味的糯米8千克炒香磨成细面的鲊面,入坛塞稻草或竹叶密封倒扣,40~60天即可。取出蒸食或蒸熟后炒、煎、炸食。

三. 贵州省 遵义 红花岗区 遵义豆花面

遵义豆花面是遵义人的一种独创。面条上盖着一团雪白的豆花,面条浸在豆浆之中。豆花,有的地方叫水豆腐,是用前一次点豆腐的窖水存放几天后成为酸汤。用这种酸汤点豆腐,使豆腐没有石膏或卤水的苦涩味,比一般豆腐细嫩,比豆腐脑紧扎。据说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开初是素面,是一行善人家专为来湘山寺烧香拜佛 的人开的,因而取利微薄,怎样才味美,不少人为此献计献方,到民国年间,已经发展成为正宗的遵义豆花面,生意兴隆。豆花面配料,吃法特殊。面条是上等面加适量土碱,用手工反复揉拉,做成薄而透的宽面 条,下锅后煮熟不软不硬,以豆浆为汤,上盖嫩豆花,另加辣椒水一碟,辣椒水有讲究,有素、荤两种,素椒配有五种保密的佐料,荤椒还配有瘦肉丁、鸡肉丁、花生米、豆腐皮、金钩等,其味鲜美,将豆花与面挑入辣椒碟中吃。

原料:鸡蛋面(宽面)100克,熟鸡丁25克,炸花生15克,含浆水豆花50克,豆浆适量。

调 料:油辣椒、酱油、味精、姜沫、蒜泥、鱼香菜、葱花等适量。

制作方法:煮。精面粉加入鸡蛋和少量碱水和匀擀制成宽面,放入烧沸的水中,煮熟捞于面碗中,舀入热豆浆和豆花。蘸碟中放入炒好的鸡丁、油辣椒、酱油、炸花生、味精、姜沫、蒜泥、葱花、鱼香菜,即可蘸食。

风味特色:柔软滑爽,辣香味浓,风味特殊,为遵义地区的名小吃。

技术要领:煮面条的时间不能过长,要用现擀的湿宽面条。

四. 贵州省 毕节 金沙县 金沙湾子辣椒

金沙湾子辣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金沙县辣椒种植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全县各乡镇都有种植,以湾子辣椒的品质较好而远近闻名。近年来,金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辣椒产业的发展,以“促产业、塑品牌、富群众、兴财政”的思路和目标,把辣椒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主导产业来抓,并列为“十二五”规划中的重大工程之一。辣椒产业红了金沙县东部“半边天”。金沙县木孔乡是1935年4月红军第九军团菜籽坳战斗所在地,现已列为贵州省5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当地还流传当年红军用五个大洋购买100多斤辣椒来御寒的故事。现正在大力发展“双红”产业,一是红色旅游,二是红色湾子辣椒,并建立起了毕节境内最大的湾子辣椒交易市场,全国各地大小客商都来到湾子参观、考察、购买湾子辣椒。金沙县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

座落在金沙县木孔乡湾子街上,法人游龙喜,借助湾子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优势,依靠科技兴农的政策支撑,依托木孔乡着力打造“双红”辣椒产业的契机。现公司占地40亩,通过合理规划布局,拟建原材料库8000平方米、加工车间4000平方米、产品库房1200平方米;同时借助政府建一万亩辣椒基地。形成公司加基地加产品的一条龙服务模式,年加工4000吨的规模。本公司同时已经注册为中国优质辣椒供应商。产品有干辣椒、辣椒面、辣椒粉、辣椒油、泡椒、糟辣椒等系列产品的加工企业。公司一期投资1000万元,以后根据需要逐年增加投入,目前已经形成毕节、遵义、贵阳等省内市场,同时还打入了重庆、湖南等省外市场。力争将湾子辣椒打入国际市场,成为中国名特优农产品。

地域范围

湾子辣椒地域保护范围为:木孔乡、茶园乡、源村乡、安底镇、岚头镇、沙土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6′-106°28′,北纬27°25′-27°30′,总面积51.33平方公里。湾子辣椒种植面积7万亩,年产量达90万公斤。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感观特征:果形中等,果长8.6cm左右,果重1.6g左右,中径1.4cm左右,肉厚皮薄,油润红亮。 内在品质指标:湾子辣椒入口后辣味适中,香辣味浓,根据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湾子辣椒营养丰富,含有丰富氨基酸和多种有益矿物元素,铁含量高。其中氨基酸5.8-6.4%(g/100g),镁1524-1640mg/kg,钙90-108mg/kg,铁260-290mg/kg,铜20-26mg/kg,钾2000-2100mg/kg,锌30-50mg/kg,维生素C0.5-0.8(mg/100g)。 辣椒素的含量在2500-2800(mg/kg)之间,优于其它产地的辣椒。 辣椒种植、采收、干制严格按照贵州省金沙县地方标准:辣椒栽培技术标准(DB522424/32-2007),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规定(DB522424/33-2007),辣椒施肥技术规范(DB522424/34-2007)、辣椒采收技术要求(DB522424/35-2007),辣椒干制、分级、贮藏技术要求(DB522424/36-2007)执行。

五. 贵州省 遵义 播州区 黄糕粑

黄糕粑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糯米和黄豆。做好的黄糕粑,为一个一个的长方块,外包斑竹笋叶。最早制作黄糕粑的是虾子场,由于它营养丰富,甜美可口,又携带方便,于是逐渐扩展到南白、鸭溪和其他地区。吃的时候,去掉笋叶,将粑切成薄片,便可看到晶莹闪光的糯米粒夹在其中。吃法或炸、或烤、或炒、或熏蒸,都滋润爽口。近年来,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地,都有人慕名前来购买,带回家细细品尝

黄粑,又名黄糕粑,是贵州非常有名且颇有特色的食品。城里人爱吃黄粑,却苦于没有原料、工具,既然难以吃到,所以就把其归为小吃,是用来细细品尝的;在乡间,需要的原料和木甑倒是不缺,但又少有闲暇来做美食,所以一遇农闲,哪家做上一甑黄粑,便平添了几分节日般的喜庆。

在贵州,黄粑不为某地所特有,在各处几乎都可吃到。吃得多了广了,倒也就有了对比———其中以黔北遵义的南白镇黄粑和黔中贵阳的清镇黄粑为佳。前者个头颇大,有如旧时的方枕,按一指宽片片的切开,吃起来实在让人朵颐大快;后者个头见小,约摸一拳大小,更适合于自个儿一“粑”在手,自得其乐的细细品味。

说到黄粑的起源,还有个难以考证的小故事。时间一直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时的贵州,还被称作夜郎。据说那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当时正率兵平定孟获,在夜郎国与那黔中洞主作战。一日,蜀军正埋锅造饭,突然探子来报,说有蛮军临阵。诸葛亮一听,于是下令出战,没几下,便打退了黔国洞主的人马。也不知这诸葛军师是何用意,你说胜了就胜了吧,可他既不顾穷寇莫追的忌讳,也不顾这帮军士的饭还没吃,下令大军乘势穷追蛮军上百余里。这一追倒也没什么,可就急坏了这军中的火头军了,久等部队不归,可这煮着的豆汁儿和米饭不能浪费呀,本来就没带多少粮草,怎么办呢诸葛军师一看这情形,只好命将士兵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等大捷而归的士兵回营,这被豆汁儿掺和过的米饭已足足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急忙分食,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软,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士兵们还以为是军师用来犒劳他们的美味,三下两下便让几甑佳馔见了底。碰巧劳军当地百姓遇到,见此物如此美味,也仿此手法制作,一千多年的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这不,贵州便又多了这么一道美味———黄粑。

黄粑的原料的确就像小故事中说的那样,极其简单,主要是粘米、糯米和黄豆。但是其制作相当繁杂,耗时也颇长。

以遵义的南白镇黄粑为例,先将洗净的粘米与黄豆打制成混合的米浆,再将糯米洗净,放入传统的木甑中蒸煮到七八成熟。然后将打制好的米浆与蒸好的糯米饭倒入大木盆中再行混合,其间还可加入少量的红糖。在大木盆中几经搅拌,待米浆中的水分被糯米饭完全吸收,便可将糯米饭搓打成一个个雪白的大饭团了。紧接着,便用清洗并煮制好的老笋壳叶或大竹叶将糯米饭团依次捆扎好,然后便可全部盛入大木甑中加火蒸煮了。

因为蒸制好的黄粑色泽红亮且味甜,所以一直让人误以为黄粑中加入了大量的红糖以着色调味,其实不然,黄粑的黄润与香甜,完全就赖这漫长蒸煮。混合了黄豆浆汁的糯米饭,在密闭的木甑中经过长时间的蒸煮和发酵,分解出大量的糖分,而糯米饭的色泽也由白变黄,同时也越发的香糯,黄粑也由此而得名,而这也是黄粑的最大特点——本色本味,包味皆由几出。本色本味是食的境界,也是做人的境界,这么看来,黄粑也算颇富性情的一道美食。

经过漫长的20个小时,黄粑出锅了,香气透过湿热的竹叶蒸腾而出。趁热剥去竹叶,黄润晶莹的黄粑跃然眼前,糯香、甜香、竹香扑入口鼻又沁入心田,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开。

生在贵州,时时得此美味,真可称“幸”事;若旅经贵州,不能尝此美味,倒要当心成了“憾”事。

六.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金沙泡菜

金沙泡菜主要有红辣椒、鲜竹笋二种。红辣椒个大、肉厚、籽少、味鲜,老少皆宜,能开味增进食欲。鲜竹笋通过高温消毒、真空包装制作而成,色彩鲜艳,香脆可口,是目前畅销于市场的环保绿色食品。

七. 贵州省 遵义 凤冈县 蜂岩麻

蜂岩麻

首先是材料选配。一要选择本地纯糯米,本地芝麻、苏麻和本地花生、核桃、蜂糖等。二要选择上好的谷芽糖(麦芽糖亦可)、无杂质的“炒米”和质量好的白糖。其中“谷芽糖”和“炒米”均为自制。“炒米”是“阴米”炒成的,阴米又是糯米制作的。其制作程序是:先将糯米(每次10-20斤)用温水浸泡2-3小时。捞起,置入木甑内蒸,蒸至完全熟透,倒在干净的晒席内搅散,再用适里菜油拌之。将团粒搓散,置太阳下晒干水气。再放入制米机内加工成扁形颗粒(旧时用石碾慢碾),置太阳下晒干,即成“阴米”。1斤糯米只能加工0.8斤成品阴米。

蜂岩麻饼口感极佳,营养丰富,运用较广。是农村事务场中夜霄的主要副食,是各种祭祀活动的主要供品,是请客送礼的主要礼品。是村民致富的又一道门路。从前年起已进入县城市场,并成为抢手货,发展前景看好。

八. 贵州省 毕节 金沙县 糟辣椒

贵州金沙冠香坊调味食品有限公司通过近11年来的艰苦创业、摸爬滚打;现已成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贵州省诚信私营企业、贵州省扶贫龙头企业和贵州省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

公司拥有金沙岩孔、金沙五里坡、遵义虾子、遵义南白等四个农产品加工基地;形成了“集团化管理、跨区域经营”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已获得糟辣椒QS许可证;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冠香源”牌糟辣椒已销往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产品已进入麦德龙、沃尔玛、北京华联等大型超市。

公司相继在金沙、遵义建立辣椒等农品种植基地8000余亩。国务院副总理-和农业部部长孙正才等省地领导多次到公司考察指导工作。公司200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评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优秀龙头企业”。

冠香坊牌糟辣椒是利用金沙区域内的鲜红辣椒为原料,采用贵州苗族的传统工艺,通过土坛发酵、精心调制需成。产品整体鲜红,间有白色、黄色颗粒,固液混体,辣椒呈碎片,姜蒜等辅料呈颗粒状,均匀一致;具有本品固有的酸、咸、辣和鲜醇香味;是烹制糟辣系列菜肴的最佳调料。

公司按照“以法规管理生产,凭良心生产食品”的质量管理方针,实现“全员质量管理”模式确保质量安全。“冠香源”牌糟辣椒系列产品荣获“贵州省名牌产品”和“贵州省名牌农产品”等殊荣。“冠香源”商标被评定为“贵州省著名商标”。

九. 贵州省 遵义 绥阳县 脆臊

脆臊

选用槽头肉、五花肉去皮洗净切大丁,入锅加精盐、甜酒汁(俗称醪糟为甜酒)炒转、翻炒去油,洒水追余油,用酱油、醋旺火炼炸将油臊分离成色泽金黄、既香又脆的臊子,用作蘸水时常碾碎使用。

十. 贵州省 毕节 金沙县 金沙温家醋

金沙县禹谟温馨醋园位于金沙县东部,厂地两侧山脉平缓,植被保护完好,一年四季空气清新、环境清洁。园区背负青山,天然优质山泉水常年不断,是质地很好的水源,作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这是一块难得的净土!

50年代中叶,温邦贤之父温道富引进制醋艺人巫云华先生开创禹谟醋之先河。1972年,温邦贤采用巫云华先生传授的传统酿醋工艺创建禹谟温馨醋园,其后将产品注册为“温家”醋,已有近40年历史。“温家醋”以水、麦麸、玉米、大米为主要原料,配以砂仁、白扣、肉桂、草果等百余味名贵中草药,采用传统工艺,祖传配方与现代酿醋工艺技术结合,经露天发酵一年以上精心酿制而成。其产品色泽棕褐,浓度适中,酸而不涩,香而微甜,久存不腐,回味绵长,口感甚佳,堪称醋中珍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是省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名品。

2003~2004年“温家醋”被评为“贵州省名牌产品”,2007年授牌被评为“贵州省名特优产品”。2007年“温家醋”被省工商局授予“贵州省著名商标”。企业2003年被评为“金沙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6年被评为“毕节地区第一批地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010年元月被评为“毕节地区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005年至2006年被地区工商局评为“地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2007年、2008年被省工商局评为“省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温家醋”主要选用麦麸、大米、玉米、高粱、优质泉水等为原材料,其来源主要是向当地农民收购,直接帮助农民实现粮食产品的就地转换增值,向当地农民提供制醋附属产品(醋糟)作饲料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