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辰溪特产桐叶粑粑 桐子叶粑粑哪里有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辰溪特产桐叶粑粑 桐子叶粑粑哪里有卖更新时间:2022-08-21 09:42:46

一. 湖南省 常德市 临澧 年粑粑

洞庭湖畔古来崇尚“年粑粑“,而汉寿最盛。每到春节前夕,千家万户便热火朝天地赶制粑粑。男的碾米磨浆,女的烧火上蒸,小孩打杂帮闲,一干就是十天半月,一做就是几石斗米。做的粑粑一缸缸,一桶桶。这些粑粑用糯米和粘米混合而成。粑巴酥软,形如月饼,表面饰有图案花纹,既好看又好吃,汉寿人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要过年了,遇到熟人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做了多少粑粑,正月里拜年,粑粑是必备礼品;甚至祭祀祖人,也要摆几个粑粑。不少人家从腊月到来年春插,早餐几乎全是各种粑粑风味,或者佐以蔬菜,辣酱吃“菜粑粑”;或者放糖吃“糖粑粑”;或者煮在甜酒里吃“甜酒粑粑”,有时又油煎油炸吃“油粑粑”,花样翻新,越南吃越爱。传说,这种粑粑曾充当南宋杨么起义军的干粮。也许是由于对邑人的怀念,汉寿人一直很看重它,千百年来习俗不改。( 常德)

二.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泼水粑粑

每逢泼水佳节,傣族家家户户都要做泼水粑粑。其做法是选用上好糯米水磨成吊浆粉,加入适量红糖,将吊浆粉与红糖糅合成粉团状,后用采来的芭蕉叶,叶上抹上猪油,将粉团包好压成长条形即可上蒸笼。蒸熟后的粑粑,松软而富有弹性,还可在粑粑内包上馅心。这种漏水粑粑可保存一周,变硬可油煎。有人称它是傣家年糕。

傣旺牌泼水粑粑。产品为傣味特色食品,是用孔雀之乡特有的鲜竹叶和瑞丽优质紫糯米、鲜肉、红糖、白砂糖包裹蒸制而成,寓事业有成年年高,生活滋润节节高双祝之意,且保质期长,易加热,清香诱人,甜而不腻,是居家必备之小食,佳筵配点,更是赠亲朋好友的傣家风味食品。到处可以买到。

每年的4月12日为泼水节,各个傣族村寨以及汉族同胞会分别派出代表在节日前一天到山上采花;在德宏,泼水节有“大泼三天,小泼七天”之说。也就是说集体狂欢的时间一般有三天,在这三天里,早晨的时间是大家跳舞,吃泼水粑粑的时间(免费发放哦!)。

三. 湖南省 益阳市 安化 猪血粑粑

猪血粑粑

在安化县,人们过年时以猪血、豆腐、碎猪肉、花椒、五香、红辣椒粉等拌和,制成圆饼,烘干叫“猪血粑粑”,香辣可口。

四. 四川省 宜宾 筠连县 桐叶泡粑

用米粉浆发酵制作的食品,外地把它叫做发糕、白糕、蒸蒸糕、米粑等,而筠连人叫做泡粑。又因其形状及用材等不一样,又有白泡粑、碗儿粑、桐子叶粑粑等多种叫法。这种食品松软香甜,老幼咸宜,喜爱者众。筠连当地有两句民谣,一句叫做“娃娃爱娃娃,老者爱粑粑”,老年人牙齿不好,爱吃的就是这样泡粑;一句诗“钱少买不到粑粑”,这是市场上买卖时的俗语,从这两句语,可以看出筠连人对粑粑的喜爱程度。在众多泡粑中最引为自豪的则是桐子叶包的猪油泡粑。

将米粉浆发酵后放入生猪板油碎粒及红糖,用桐子叶包成等腰三角形状,放入蒸笼里大火蒸熟,便成了桐子叶泡粑。出蒸笼时酥松泡绍、晶莹闪亮、黄金赶色、香甜适口,让人食后满嘴流油、食之不腻,这个就是桐叶泡粑给人的感受。猪油泡粑不仅用于食用,而且还用于形容人,有许多人称赞别人家孩子长得好,就说“这娃娃长得来像泡粑一样,泡稣稣的”;川剧《劝夫》中一句唱腔:“人都说邱大少爷长得来是泡稣稣”,其喻意也是一样,由此可见人们对泡粑的可爱程度。在筠连每年的端午节中,几乎是家家买桐子叶泡粑,既自家食用又用以送人,体现一种浓浓的情谊。在外地端午节只是包粽子以纪念屈原,不知筠连人为何在端午节里除了包粽子外还做桐叶泡粑?反正筠连就是这样一种风俗,一直沿袭传承至今。

五.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丽江粑粑

位于祖国西南边疆的丽江,居住着勤劳的 纳西族人民。纳西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多种食品,其中尤以丽江粑粑闻名滇西一带,素有“丽江粑粑鹤庆酒”之称。

关于丽江粑粑

丽江粑粑是 纳西族独具的风味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 徐霞客游记》中即有记载。其特点之一是色、香、味俱佳,其制作的主要原料是用丽江出产的精细麦面,加注从玉龙雪山流下来的清泉合成面团,在大理石石板上抹搽植物油,再擀成一块块薄片,抹上化油,撒上火腿末或白糖后卷成圆筒状,两头搭拢按扁,中间包入 芝麻、核桃仁等佐料,再以平底锅文火烤熟煎成金黄色,即可制成。丽江粑粑分为咸甜两类,可以根据各自口味任意选用。其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吃起来酥脆可口,有的加喝 酥油茶,更是其味无穷。在古城四方街,有许多专营丽江粑粑的铺子,多为成年女子经营,她们有着娴熟的技巧和精湛的手艺,生意红火,顾客盈门。

丽江粑粑的第二个特点是不易变质变味,做好后放置数天,不会发霉,无论带着出远门或将它作为礼物馈赠给远方的亲朋好友,你都不用担心,只要到时候把它拿出来随便地蒸或煎一下,它依然酥脆香甜。丽江粑粑过去曾经是马帮商队备用的 干粮,就因其放置多日不会变质变味,倍受旅人喜爱。

原料

好的 土豆薯块肥大而匀称,皮脆薄而干净,不带毛根和泥土;无干疤和糙皮,无病变;无虫咬和机械外伤;不萎蔫、不变软,无发酵酒精气味;薯块不发芽,不变绿。

食材

香米50克,其余不需要。

调料

蜂蜜2茶匙,白糖2茶匙。

做法:

(1) 芝麻炒黄 ,与白糖、20克 猪化油及 玫瑰糖拌匀备用(无玫瑰糖可加入适量食用香精)。

(2)将1克小苏打及适量清水调匀后加入面粉内合匀,在案板上揉成长条形,擀得又长又薄,然后用60克猪化油均匀涂在面皮上,用手卷成筒,切成10节。

(3)把切好的面卷压扁,包上制好的糖馅,擀成15厘米左右的圆形粑粑,共做10个。

(4)平底锅坐火上,烧至七成热,在粑粑面上涂猪化油,放锅里焙3-5分钟翻过,一面焙一面涂上猪化油翻过,15-20分钟左右即可装盘食用。

六. 云南省 昭通 大关县 花粑粑

花粑粑

大关民间传统手工食品,夏氏祖传工艺配料,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男女老幼皆爱的地方小吃。

昭通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之处,是古代入川入黔的必经之路,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地理位置如此重要,昭通自然成了三省人民往来频繁之地,昭通小吃历史悠久。

七. 云南省 普洱市 景东 三尖角粑粑

三尖角粑粑是普洱地区景东、镇沅、景谷、墨江、思茅一带流行的食品,是其特点是状如菱角,薄如蝉翼,口感柔和,糯而不腻。原料为优质糯米和大米,混合磨浆,再经过蒸、调等工序做出成品来包馅料。若吃咸味的,就用火腿、鲜肉、韭菜末等做成咸馅。要吃甜的,就用白糖、蜂蜜、核桃、花生、芝麻、鸡冠油做成甜馅。最后用三指挤捏成三角状,形如菱角,以芭蕉叶做垫,放在甑子内蒸熟后即可食用。

八. 云南省 大理 云龙县 喜洲破酥粑粑

酥脆、软香,可咸可甜,早点及正餐均可食用。

喜洲破酥粑粑的制法是将精面粉入盆,注入清水,加入发粉,合成面团。稍饧,在面板上揉透擀成片,撒上精盐(或白糖),抹一层熟猪油,回卷成一长条状,然后分成挤子,擀成圆饼。用平底平口锅刷上菜油置于栗炭火上,待油冒烟时 ,把圆饼放入锅底,上面盖上烧有栗炭火的平底锅盖,上下两面均有栗炭火烘烤,使饼受热均匀,烤至六成熟室,取下平底锅盖,将饼到翻一次,在盖上平底锅盖,烤至熟时即可食用。成品特色是色泽金黄,口感香、酥、松、甜(咸),油而不腻,冷热均宜,携带方便。...

九. 云南省 昆明 盘龙区 苞谷粑粑

云南俗称玉米为苞谷。苞谷粑粑是每年玉米成熟的季节用鲜嫩的玉米制作的一种风味小吃。制作简单,口味清新,尤以鲜甜而富含营养见佳
玉米的故乡在墨西哥和秘鲁,大约十六世纪传入我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就有了关于玉米的记载。玉米中的脂肪是一种良好药物、亚油酸含量高达60%,还含有卵磷脂、维生素A、E等。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并柔化动脉血管,是动脉硬化症、冠心病、高血压、脂肪肝的理想食品。国外资料报道,在非洲、意大利、西班牙、巴西等国癌症的发病率较低,是因为他们以玉米为主粮,世界长寿地区如高加索,也是以食玉米为主。( 昆明)

十.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赵老五粑粑

赵老五粑粑是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的。“赵老五”牌黄粑系列产品,口感清香,益气补人,风味独特,且食用方便,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黄粑,又名黄糕粑,是贵州非常有名的小吃。主要配料:优质糯米、大黄豆、纯冰糖,用玉米叶、粽子叶包裹(不含任何色素、保鲜剂)。其色泽晶滢黄润、味道清香柔软,食用方使,砌片后蒸煮、油炸、煎炒、微波加热变软后,开袋即食,是营养丰富的主副食品。

黄粑的原料极其简单,主要是粘米、糯米和黄豆。但是其制作相当繁杂,耗时也颇长。

因为蒸制好的黄粑色泽红亮且味甜,所以一直让人误以为黄粑中加入了大量的红糖以着色调味,其实不然,黄粑的黄润与香甜,完全就赖这漫长蒸煮。混合了黄豆浆汁的糯米饭,在密闭的木甑中经过长时间的蒸煮和发酵,分解出大量的糖分,而糯米饭的色泽也由白变黄,同时也越发的香糯,黄粑也由此而得名,而这也是黄粑的最大特点——本色本味,包味皆由几出。本色本味是食的境界,也是做人的境界,这么看来,黄粑也算颇富性情的一道美食。

经过漫长的20个小时,黄粑出锅了,香气透过湿热的竹叶蒸腾而出。趁热剥去竹叶,黄润晶莹的黄粑跃然眼前,糯香、甜香、竹香扑入口鼻又沁入心田,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