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南特产鱼尾变态辣 湖南所有的菜都是辣的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南特产鱼尾变态辣 湖南所有的菜都是辣的么更新时间:2022-08-17 04:35:43

一. 湖南省 益阳 安化 茯茶

茯茶--黑茶中的“黄金”

茯茶是湖南安化黑茶中的一种,内含金花,降脂降压降糖,被称为“黑金”,媲美于黄金。茯茶采用手工筑制,并有专门的“发花”工序。所谓“发花”中的花,就是指的金花。茯茶最早被称为“湖茶”,因采用原料主要来自湖南,因主要在伏天生产,又叫“伏茶,”后来因茯茶香气和功效似“土茯苓”,又得名“茯茶”。

茯茶已在历史上流传千年。约在1644年前后,安化黑茶远销西域,成就了“茯茶”的声名,也造就了一代“湖商”。茯茶“发花”是指将筑制好的茯茶砖片,放在有一定温湿度的环境中,让茯茶内生长繁殖一种黄色益生菌的过程。这种益生菌已被认定为“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安化黑茶茯茶中的这种金花,吸收茶叶中的有效成分,产生一系列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小分子化合物,“茯茶”的特殊口感和功效由此而生。

茯茶中金花功效的研究,近年来已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湖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通过临床证明,茯茶作为天然的降脂降糖降压饮料,对于现代城市富贵病的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代,中医学就有利用陈年茯茶熬汁,治疗糖尿病的记载。正是因为茯茶中的金花健康功效显著,被称为“黑金”,媲美于黄金。

二.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湖南兰花萝卜

兰花萝卜是湖南省著名的传统酱菜,已有60多年的生产历史。

原料配方:萝卜咸坯100千克香油4千克优质辣椒粉3千克酱油40千克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和预加工处理:原料选取收成较晚、鲜嫩、肉实、皮厚、水分充足的白萝卜,每个约重150~250克。将萝卜洗净后进行腌制。

2.腌制:100千克鲜萝卜用盐4千克,摆一层萝卜,撒一层盐,经4~5天后翻池。翻池后再按上述比例和方法腌制,经2~3天后封池(封池时其顶部应加2%的封顶盐)。

3.切制:其刀功有一定技巧。首先使刀与萝卜长向成垂直切下,切至3/4处停止。每二刀与第一刀相隔1.8~2厘米,直切至两端;然后翻转180度,切刀与萝卜长向成3~5°角垂直切下,切至3/4时停刀,刀间隔同上。

4.漂洗:切后的萝卜咸坯按100千克加清水110~120千克,浸泡1~2小时,使萝卜内的盐分溶出一部分后(至萝卜含盐为5~6%时合适),将萝卜叠压出一部分多余水分(每100千克鲜萝卜经腌制,压榨后剩余30~35千克)。

5.拌和:拌和时,按上述配方比例将萝卜咸坯拌和均匀后封坛包装,过3~4周即可食用。

产品特点:色泽金黄、红润,造型美观,如花似棱,味道香、甜、辣相间,脆嫩可口,并有开胃增食之功。

三. 山东省 潍坊 寒亭区 潍县辣皮

红绿调配的颜色,清冽爽口的味道,实实在在的食量,让食客赞不绝口。无论是家宴请朋友,还是到酒店招待亲戚,每每有大席小宴,潍县辣皮都是必有的经典菜品。

四.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天彭辣豆瓣

四川人习惯于将辣酱称为豆瓣,且有辣豆瓣、金钩豆瓣、香油豆瓣、佐餐豆瓣之分,四川省彭州市酿造厂是生产“天彭豆瓣”的老字号调味品专业厂,始建于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天彭牌”辣豆瓣呈红褐色、酱香浓郁,鲜辣可口,回味悠长。

五. 辽宁省 丹东 振安区 丹东甜辣黄瓜

丹东甜辣黄瓜是五十年代初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而创制的,选用带刺尚有花蒂的黄瓜,用盐腋成咸黄瓜坯,再将黄瓜切成1厘米宽,3至4厘米长的条片,用水浸泡,使其吸水膨胀,然后挤去水分,只留下淡淡的咸味,即装人缸内,加上各种调料,经过浸泡,使调料饱和地进入瓜的内部。出缸后再拌入熟芝麻,即为成品。甜辣鲜香、脆嫩适口,极受消费者欢迎。( 丹东)

六. 湖南省 益阳市 桃江 湖南特制无骨腊肉

菜系:湘菜

口味:咸鲜

价格:40-80元

特色:条形,无-气味,皮上无毛,皮和肥肉颜色金黄,精肉红亮,刀工整齐,无碎骨,有浓郁的风味。

原料:猪腿肉5000克,盐400克,花椒粉10克。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去骨的猪前后腿。

2.切条、制作过程:选出质好的猪前后腿、去掉骨头,然后把肉放在切肉板上,从后腿尾骨节砟切第一刀肉。前腿槽头肉不能做特级腊肉,只能做二级腊肉。从第二刀起每条肉坯长40厘米、宽3.3至4厘米。

3.腌制:切完肉坯后,用秤称好。按比例配好调料,调料要拌匀,再把肉放入调料内(每次放2.5至5千克)拌匀,直至每块肉坯沾上调料为止,然后一块块拿出放入缸或池内腌制。春夏季腌3至4天,秋冬季腌7天左右。

4.泡洗:出缸后把每块肉坯从膘头3.3厘米以下用小刀刺1小孔,穿上麻绳,再投入清水池内泡洗1至2小时后捞出。

5.烘焙:穿入竿(每竿穿12块,按烘烤柜大小决定),送入烘柜内烘焙36个小时出柜,即为成品。

七. 江苏省 徐州市 鼓楼区 两来风辣汤

“两来风”辣汤具有近百年历史,历经几代人努力,其制作工艺、品质、口感、汤色及营养价值日臻完善。“两来风”辣汤是由鳝鱼、猪圆骨、老母鸡外加十余味滋补中草药精心熬制而成。特点是选料精、投料足、酸辣美味、鲜香爽口。多次被评为徐州市和江苏省名小吃,2003年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八. 湖南省 怀化 靖州 靖州蜜饯

是怀化的传统,产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以南瓜、西瓜、冬瓜及一些中药为原料,用蜜糖腌制而成。品种和花色多种多样,成为人们非常欢迎的食品之一。

靖州蜜饯是用未成熟的柚子切片做原料,或用冬瓜、黄瓜、西红柿等切片雕刻成各种图案,多以吉祥图案如龙、凤、鸡、羊、鱼、虾等为题,再以糖腌后晒干。加工后的蜜饯光洁晶莹,玲珑剔透。

靖州的苗族侗族自治县,随着她的民族文化“苗族歌鼟”成功申报为国家第一批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名扬天下的同时,当地盛产一种纯手工制作的“果饯茶”渐渐为外人所知。这种用各种瓜果为原料,加以不同的造型制作而成的食品,靖州人称之为“蜜饯”。其中以青柚雕成的蜜饯更是此中一绝,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靖州蜜饯是将未成熟的柚子青果切成片,用柳叶刀雕出龙、凤、鱼、虾、花、鸟、虫、叶以及“喜鹊闹梅”、“孔雀开屏”、“燕子啄泥”、“二龙戏珠”、“嫦娥奔月”、“鱼儿戏水”等一些图案,放在水中漂洗,然后拌白糖或蜂蜜,晒干即成。吃起来脆生生、甜蜜蜜,香喷喷,不仅味美可口,而且有润肺生津的药用价值。雕花蜜饯除用柚子青果作原料外,还用冬瓜、黄瓜、菜瓜、西红柿、苦瓜、红豆、刀豆、瓜筒子、天茄子作原料,瓜类切成长方形、菱角形、四尖角及其他花样;苦瓜雕出水癞头1;豇豆扭成三耳结、扣子结;刀豆专织兰花;西红柿专做海棠花;天茄子专做玉簪;瓜筒子做成仙人柱。上述蜜饯,都是送礼佳品。

未食之前,人们就会被雕花蜜饯精巧有趣的图案所吸引,食欲倍增,食之则口味独特、气爽神清。其脆生生、甜蜜蜜、香喷喷的美味来自柚片和优质白糖。直接食用,咬在嘴里“咯嘣咯嘣”作响,也可用开水冲泡,特别受老人和小孩的喜欢;当地比较普遍的食用方法是将蜜饯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3至4分钟,有时再放入些蜜枣、花茶等。冲泡后的蜜饯晶莹剔透,甜美清香,茶水甘甜,是有益健康的绿色食品。

2009年,雕花蜜饯技艺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九. 湖南省 怀化 通道 峒王酒

峒王酒是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的。峒王酒是以优质糯米为原料,在侗族酿造苦酒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生产工艺而酿造,其营养丰富,含18种氨氨基酸和维生素以及枸杞多糖,是侗胞长期以来用作“润色” ,“补身”的佳酿。

通道饮酒史已有2500多年,侗家儿女历来知酒善饮,酒风浓郁,无酒不飞歌,无酒不成饮。特别是遇上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捧出自酿的苦酒,迎接远来宾客,大碗喝酒,群体踏歌起舞。据《魏书》记载,峒王酒源于东周战国时期楚王时代的“百越侗僚”,因其地理特质,侗人喜糯米,山泉酿酒,敬奉上古帝王,祈求平安,酒谓之嚳酒,俗称苦酒,峒王酒是专供侗族首领饮用的极品酒。

峒王酒之所以具有独一无二的品质,谓之为侗酒极品,既得益于侗乡山美水秀的独特自然环境,也得益传承了上千年的酿酒传统之工艺,再加上采民间秘方,集当今众酒家之所长,四者巧妙结合,浑然天成。

荣帕白,一种产自侗族本地的优质糯米,色泽晶莹剔透,生长于山高水冷,常年蓄水淤泥的肥田中它,既是侗乡人们的主食,也是酿造峒王酒的主要原料。通道多是高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山上取之不尽的泉水,用来浸泡和清洗糯米是再合适不过了,洗好的荣帕白糯米高粱均匀搅拌。熟而不糊、内无白心、透而不烂、成熟一致,这些都是蒸煮的要领,但真正的关键还在于曲,所谓“曲为酒之骨”,骨若不正,酒体焉能味正,反复试验,不断改正,峒王酒的酿制者终于找到了属于他们特质的酒曲,将蒸好的荣帕白糯米跟特制酒曲混和在一起,于是峒王酒的神奇生命之旅就开始了……

在整个制酒的过程当中,峒王酒酿制者们顺应天人合一,阴阳调合的道理,端午踩曲,重阳下沙,发酵时前缓、中挺、后缓落,整整一年的生产周期里,六次蒸煮,七次加曲、八次入池发酵,九次取酒,三年陈储后,才可终成一坛入口醇正、沉净馥郁,回味悠长的好酒。

生产峒王酒这种神奇之酿的湖南峒王酒业有限公司坐落在通道县城城郊。如今,峒王酒以它传统的酿造工艺和上乘的品质受到来自全世界品酒人士的好评,成为通道通往全国各地以及世界的一张名片,被湖南生评为最受大众欢迎的食品行业和特色农业品牌,并多次荣获国际博览会金奖。

十. 江苏省 徐州市 新沂市 姜家辫子辣汤

姜家辫子辣汤是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的特色美食。姜家辣汤以麻、辣、鲜、香为特色,其原料多达数十种。姜家辣汤口感轻,质地稠,入口爽滑,配料精致。

清光绪年间,姜洪俊扎着一条大辫子,每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叫卖辣汤。由于辣汤味道鲜美,被当地人称为“辫子辣汤”。因名声远播,于1885年被聘于宫廷御膳房,专职汤类。直到1900年前后,离京回乡。

1940年左右,辣汤手艺传承到第二代姜怀远的手中。因连年战事,他先后在徐州、邳州、南京、苏州等地靠卖辣汤为生。1980年前后,重返新沂,在今天建邺路附近的两间瓦房内再次经营其辣汤。姜家辣汤历经百年发展,2001年,姜家辣汤应邀参加在徐州市举办的彭城美食节。活动期间,创纪录地每天销售近3000碗,获“最受消费者欢迎奖”;2006年,在新沂接受台湾天森电视台“中华名小吃”专题摄制组采访;其间,又接待了《扬子晚报》、《徐州日报》、徐州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采访。如今新沂姜家辫子辣汤以麻、辣、鲜、香四大特色蜚声海内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