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徽阜阳地方土特产 安徽阜阳土特产馓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徽阜阳地方土特产 安徽阜阳土特产馓子更新时间:2022-08-13 02:16:51

一. 安徽省 阜阳 颍上 四里湾竹编

四里湾竹编和半岗柳编,特别是半岗柳编,在继承先代技艺的传统中,选用优质杞柳,发挥聪明才智,又结合各地市场流行式样,创新开发的柳编日用品和柳编工艺品,造型优美,赏心悦目,“煮柳上漆”的新工艺更使产品别具一格,分外美观。

二. 安徽省 阜阳 太和 太和煎饼

煎饼,是中国传统食品之一,用调成糊状的杂面摊烙而成,多由粗粮制作,也有细面制作。烙成饼后水分少较干燥,形态似牛皮,可厚可薄,方便叠层,口感筋道,食后耐饥饿。一般圆形,疏松多孔。

三.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鸡丝烩面

鸡丝烩面

鸡丝烩面汤做法:

1、和面,面稍微软一点,最关键的一点,面里要放盐;每半个小时活一次,一共活个3、4次就行了,醒面至少3个小时以上,所以晚上准备吃,上午一定要和面,不然面没劲儿;

2、带骨鸡肉炖汤,汤里只放姜,连盐都不要放;

3、肉炖差不多烂以后将肉捞出,将骨头剔掉,肥肉剔掉继续放回锅里炖

4、准备香菜,葱花,豆腐皮丝,海带丝,有人喜欢吃青菜可以准备点菠菜

5、在开始做之前半个小时,将面全部写成两厘米宽的长条,两面抹油,再醒半个小时;

6、将长条的面甩开,越拉越长

7、下锅中煮熟,面块熟时,将海带,菠菜放入一起煮熟;

8、准备大碗,放入切好的肉,香菜,豆腐皮丝,葱花,盐,味精,辣椒(一定要自己炸得有很多辣椒油的才好吃),将煮熟的面盛入,再浇上炖肉的汤;一碗香喷喷的鸡丝

烩面就出锅了,请大家来尝一尝吧一碗香喷喷的烩面就完成了。

四. 安徽省 阜阳 颍州区 撒汤

撒(音)汤撒汤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小吃,起源于古颍州,即现在安徽省阜阳市。撒汤以其简单的做法和鲜美的口味被流传开来。主要是用羊或者鸡的骨头来熬制的汤,汤里稍微勾点芡汁,让汤浓一点。打一个鸡蛋在碗里搅匀,用滚开的汤汁一冲,冲成蛋花,鲜美的撒汤就做成,当然最好是放些荆芥和几滴麻油,味道更佳!

五. 安徽省 阜阳 太和 太和贡椿

太和贡椿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太和贡椿

太和贡椿芳香肥嫩,质脆味美,品种多样,有黑油椿、红油椿、春油椿等。太和椿芽尤以黑油椿品质最佳,谷雨前来摘,腌制后长年不腐,常食可抗肿瘤。早在唐朝,每年谷雨前后,驿者就驮着上等鲜椿芽马不停蹄赶往长安;明万历二年《太和县志》载;“每届春季,各地游人都到太和尝鲜(指椿芽)”;清道光年间,椿芽已远销到东南亚各国。太和贡椿多次被选送参加全国农产品展览,被清朝乾隆皇帝点为御用贡品,可见太和香椿的味道之鲜美。

六. 安徽省 阜阳 阜南 王家坝毛豆

王家坝毛豆是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镇的。阜南王家坝毛豆不用施化肥、农药、所产毛豆籽粒饮满,口感好,营养丰富,且安全可靠,经安徽省无公害认证中心检测,2002年11月份被认证为无公害毛豆。

王家坝镇地处淮河上中游结合部,蒙洼蓄洪库上游,全镇辖7个行政村,111个村民组,库内1.69万亩耕地,2.8万人。土壤质地较好,土质松,抗旱能力强,有机质丰富,通气排水量好,酸碱度适宜,适合毛豆生长。

王家坝镇无公害毛豆基地位于王家坝镇政府东部,包括崔集村、李郢村、朗湾村,紧靠淮堤北侧,沿淮堤东西走向平行分布。王家坝镇毛豆种植有多年历史,在镇党委政府和毛豆协会的引导和扶持下发展为全镇主导产业,并创立了“王家坝”品牌。种植面积近万亩,2002年11月,通过省级认证无公害毛豆面积2250亩。

王家坝毛豆种植一年种植两茬,白菜、萝卜—毛豆,油菜—毛豆。种植品种主要有辽宁8157,特豆292,早熟黑齐,辽鲜、干豆28等。每年3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点播期,平均生长期在85—100天,一般在6月下旬至9月上市。毛豆生产中仅用少量尿素、微肥或复合肥、有机肥,适用的农药全部是无污染、低残留,完全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本要求。

七. 安徽省 阜阳 颍州区 酸汤面叶

酸汤面叶

是颍州区的传统小吃,现在已经没有孩子对这种简单的面食能看上眼,但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碗酸汤面叶就是农村父母对孩子很厚很重的奖励。面叶由纯小麦面做成,作料是醋、葱花、味精与少许小磨香油。因为不是擀,而是用擀面杖的一头动作很快的煽动,当面叶煽好后,不是用刀切,而是离出来的,就是用刀尖部分划出来的,很宽很长,整个面叶连在一起,是一个整体。锅中的水烧开后,挑起擀好的面叶,完整的放入水中,水再滚起来时就好,立即用笊篱捞出,盛到事先调好的特制的汤中,一碗香气扑鼻、清香爽口、令人垂涎欲滴的酸汤面叶就做好。吃过后让人回味无穷、满口余香,长久不能忘怀。

八.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临泉贡柿

安徽著名。主产于临泉县。相传明代该柿制柿饼曾被人作为贡品献给皇帝品尝并获得嘉奖,因而声名远播,人皆称之为“贡柿”。柿树生长旺盛,耐风寒,抗病虫害,适应范围广。栽后4年挂果,12年进入盛果期,一般株产500公斤,可加工成柿饼175公斤。果实圆形,橙黄色,皮薄而略披白粉,果肉粘质状,味极甜。平均单果重155克,大的可达200余克。据测定,每百克果肉含可溶性糖14.7克,维生素C 22.72克。贡柿树毁于明末以后的战事,其中包括仅存的明代古贡柿树2棵。

九. 安徽省 阜阳 颍州区 水烙馍

烙馍(阜城人民读的是shuilaomo)又分为水烙馍和烙馍:水烙馍是水蒸的,烙馍是在无油的平底锅上半烘出来的,前者软嫩、水分大,后者更干燥有嚼劲。比卷馍的馍皮大,也没那么透亮,原料也是面粉,用擀面杖擀的薄薄的,上锅蒸熟或者哄熟,配菜是:醋溜绿豆芽、醋溜土豆丝儿、咸鸭蛋。

十. 安徽省 阜阳 太和 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区面食的一面旗帜。由于它起源于太和县,加之又是在铁板上摔打而成,故它的这个名字多少年都未曾改变过。太和县不大,但却以制作各种小吃而让人们熟知。

  太和羊肉板面
太和板面的由来,没有想去考证过。太和是小城,地处安徽的西北角,名不见经传。但是本地人颇多跑江湖者,东西南北国内国外跑一圈之后,往往感叹——住在大连多伦多,消费在上海香港,吃——还得在太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没山没水,有何可吃?就有太和人笑你,那你是没吃过!板面,羊肉板面! 太和板面一是面好,二是汤料好。太和县出产优质小麦,板面条取小麦精粉,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之后,制成直径半寸,长八寸的小面棒,再涂上香油,码在案子上,蒙上干净的湿毛巾。滋润好的面棒柔软缠绵,触摸如丝绸。 做板面时,厨师在案子上排好三根小面棒,左手捏三个头,右手捏三个头,猛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在案子上。接二连三,噼里啪啦,边摔,边拉,边闪,板面由此而得名。三根小面棒在厨师手里由短变长,由粗变细,折合三次,总长度达五丈有余,而且粗细均匀,提起似一道瀑布。 捞起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厨师捏上一些嫩绿的青菜放在上面,然后浇上沸好的枣红色的汤料。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汤料,使人食欲大增。 臊子的制作也十分讲究。用料有茴香、花椒、桂皮、面酱、食盐、红辣椒、羊油和羊肉等。制一锅臊子,各种用料按一定比例和顺序投放。制作时,先将羊油稀释烧沸,然后再下佐料。晒干的红辣椒用量较大,以突出臊子的辣味和色泽,羊肉也占较大的比例。把上等精羊肉切成方楞四正的小块块,待辣椒红颜色下来之后,再把羊肉丢进锅里。这时,必须掌握好火候,才能把羊肉烧得不老不嫩,恰到好处。 臊子做好后,舀到搪瓷盆里,凉后便凝结成固体,随吃随取,常年存放,不会变质 漫步太和,板面馆见缝插针般地散布在全城的每个角落,随处可见,食客还没进门就冲老板喊:”一大碗!!!多加点辣的”老板便会爽快的说:好嘞,里面坐!!!有时候还让老板加个鸡蛋,那鸡蛋是在板面汤里泡了很久的,蛋黄里面都有臊子的汁液了.在面还没上来之前筷子已经在手里了,听着老板在案板上啪啪的摔板面的声音再加上鼻子闻到板面汁飘来的香,已经是口齿生津了.吃板面是没什么讲究的,白白的宽宽的面(很劲道的)有绿的菠菜叶盖着,红的羊肉臊子汁液浇在上面,盛板面用的是姜黄色的搪瓷大号碗,就这大碗也透着太和人的豪爽!一大碗端上来,迅速的用筷子在面里搅拌几下,有人有耐心的会慢慢的搅,让胃再吊吊,吃的时候可都是虎狼模样了,有人中途用双手捧起来大碗喝板面汤,有人习惯先吃完碗里的面,菜叶也拣吃干净喽,再捧起碗将汤一饮而尽,餐巾纸是必不可少的,哪怕是最寒冷的冬天里,满头大汗不及时擦喽汗珠儿会坠入碗中的. 三五知己小酌,板面馆是绝好的去处。简单几个小菜,悠悠一壶老酒,随性几声笑谈,但可引出一片欢腾。家长里短的琐屑,亲朋邻里的纠葛,在热情火辣的板面汤里,化作淡然笑声。趁着那热乎乎的劲头,发几句牢骚,讲几句心愿,也许,不曾相识的陌生人,从板面馆出来后,就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太和人的豪爽与好客体现的淋漓尽致。 太和板面一吃上瘾,食者无不感叹:“太和板面,面中之王,食太和板面,天下无面”。矣,这话听着咋象广告呢!......哈哈!
编辑本段制做
羊肉板面的制作包括三道程序,味汤制作、面皮制作和板面制作。
味汤的制作:
味汤是板面制作成败的关键,也是羊肉板面风味体现的基础。 选上等羊油放入锅内,加入料2中的香料,细火慢熬约30分钟,等香料充分出味后,用漏勺捞出。锅内继续低油温加热,投入干红椒,使其炸出香味,待油色逐渐转黑时,再把已经切好的3厘米见方的羊肉块放进去,改用细火熬煮约30分钟,最后调入精盐、黄酒、味精、冰糖等即成味汤。味汤制好后,还要再往锅添里少量开水。
面坯的制作:
用上等的面粉和冷水调成面团,并用少许的盐和碱扎面两次,待用。玉米淀粉用布袋装好,把和好的面团切成约8厘米长、2厘米宽的长方形块,然后用玉米淀粉拍打,最后放在铁板上并用湿布覆盖,待用。
板面的制作:
逐一取制好的面皮,用面杖擀压成片,取10~12个面片放手上,在铁板上用力平摔,待其摔长以后丢入沸水锅内,待水重沸后,再放入已备好的小白菜。用漏勺去将已经煮熟的面和菜捞出,然后放入黄色铁瓷碗内,浇一份制好的味汤料即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