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连江哪里有特产 福建连江县特产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连江哪里有特产 福建连江县特产美食更新时间:2022-08-12 23:21:24

一. 福建省 福州 连江 龙沙时制

闽江一带流行一首述说山珍海味的民谣,头一句就是,“山里麂、鹿、獐;海里时制、马鲛、鲳。”说明了在滨海老百姓心目中,时制是上乘的美味佳鱼。时制的捕捞量有限,闽江口就只有龙沙村的土坞湾时制场有这种稀贵的鱼种。时制体侧扁,长椭园形,长约五六十公分左右;背青绿色,腹白色,鳞坚且阔,密著于体,不易脱离,产地分布我国和朝鲜、日本南部。每年农历三四月间,结群回游浅海岛屿边的水域产卵。龙沙村的土坞湾是时制世世代代最喜爱的地场,回游季节每天总有好几千只时制游到这里,龙沙人就在湾口一线时制场将网埋入泥土里,待潮水将涨平时,驾小船将网拉起来,围堵了通路。时制也随潮水涨,成群结队游进湾里追逐嬉戏,潮退时制被网卡住出不来了。七十年代后,由于海洋环境变化,龙沙时制场的鱼越来越少了。制的皮下脂肪极丰富,鱼鳞也饱含油脂,海滨人吃时制常不去鳞清蒸,吃时用筷子取掉鱼鳞,其味特美。吃时制还要讲究时间,俗谚云:“三月时制,四月白鲡,六月黄鲂鸡母仔。”这是告诉人们,三月的时制最美,因为立夏之前,时制还没有排卵、射精,眼睛白蒙蒙好像没有张开,体肥。过了立夏节气,母的排了卵,公的射了精之后,肉瘦如柴,俗称为柴制,没味道了。( 连江县)

二. 福建省 福州 连江 南竿镇连江大曲、连江老酒

南竿镇连江大曲、连江老酒

三. 福建省 福州 连江 连江缢蛏

连江缢蛏:通称“蛏子”由壳顶至腹缘近中央处,有一道倾斜的内陷沟,称内缢沟,故名。个大壳薄,肉质肥满,汤汁清甜醇美。闽东沿海人工养殖缢蛏已有400余年历史,《潮州府志》载:“闽粤以田种之,谓之蛏田”。有滋补、清热、除烦之功效,亦属妇女产后滋补良品。

四. 福建省 福州 连江 福州鱼面

鱼肉制作,耐煮,鲜 ,味美,,,,福州。产自宝岛台湾只有一水之隔的福州黄岐岛。

福州鱼面,是用纯鱼肉打制而成的鱼肉面条。

材料:鲜鳗鱼,太白粉

制作:先是刮取黄鱼、鳗鱼等色白质细的鱼肉。然后剔刺去皮,稍蘸番薯粉(太白粉)或散粉用棒敲打成薄片,接着烤熟后或切成菱形、方片,或切成挂面、细丝面等形式,晒干收存,用时入汤煮。

特色:松软香脆,则柔滑如面,味鲜爽口。烹食鱼面一般多以上汤再配以适当的调味料。泡熟之时 , 热气腾腾 , 鲜香扑鼻 , 食之爽滑无比 , 鲜味无穷 ,令人百食不厌 , 实属上乘佳品。

五.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六. 福建省 福州 连江 连江筱埕镇:石斑鱼

连江筱埕镇:石斑鱼

石斑鱼(Epinephelussp.)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口大,具辅上颌骨,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体被小栉鳞,有时常埋于皮下。背鳍和臀鳍棘发达。尾鳍圆形或凹形。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条纹和斑点,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我国四大名鱼之一,是高档筵席必备之佳肴。

七. 福建省 福州 连江 下屿肉燕

下屿肉燕,来自连江县坑园镇的下屿岛。它因下屿岛而闻名遐迩,下屿岛因它而锦上添花。

有人说,下屿肉燕,实质就是下屿岛人制作的馄饨。它与馄饨的差别只在于,肉燕是纯肉性的食品。近些年,下屿肉燕之所以名声大振,最主要是因其皮薄的特点。夸张的说法是,下屿肉燕的皮,简直是近于透明的薄膜。

如何才能将肉燕皮打成这般薄而透的模样?原来,下屿岛人始终坚持传统的手工制作法。首先,选好成品猪上等的鲜活瘦肉。这块肉必须是猪的后臀部分,还要当日宰杀的猪肉制作。然后,把这一大块瘦肉切割成片,在大型的木橱墩上用木头做成的圆形木槌不断敲打,直至将肉片捣碎为糊状。接着,用少量精纯的薯粉(地瓜粉)作调料将它调匀,再次进行锤打,直到薯粉与碎化的瘦肉结成一体。最后,将细腻的肉絮铺到专用的大块木板上,再用长而圆的木杖子反复擀压,直至将肉絮擀成如棉纸一般薄后,再把它切成长方形状块,这才算完成燕皮制作的第一道工序。

优质肉燕必须是皮和馅同一个时间内完成。因此,在擀皮的同时,馅就得由一个人同时制作。馅的制成与燕皮几乎同步进行。下屿肉燕的馅,同样要选取没有丁点肥肉的瘦肉,用厨刀切细,佐以上等的酱油和小珠状的葱粒,以及芹菜碎等,将它们调匀后,浸泡些许时间,即可与燕皮进行包装。

将包好的生肉燕放到大锅竹甑里急火蒸炊,大约经过15分钟的火候,即可熟透。这样,一粒粒透明、清香、可口的肉燕就算大功告成。趁着腾腾热气,即食肉燕那才是真正美味呢。(吴安钦)

信息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八. 福建省 福州 连江 定海湾丁香鱼

定海湾丁香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丁香鱼学名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是日本鳀的幼体鱼,体圆状而侧扁,身长2~3.5厘米。分布于我国东海,主要产地在福建、浙江两省的近海水域,以福建省连江县定海湾海域出产的丁香鱼品质为佳。定海湾处在闽江及敖江淡水与东海感潮的咸淡邻界区,淡水与咸水经过交汇平衡,水质清新,营养盐含量适中,定海湾丁香鱼以味道甜嫩、咸淡适中、肉质鲜美、纯度高无杂质、不易断碎、营养丰富的特点而广受推崇。据《连江县志》载:丁香鱼,分布黄岐半岛海域,定海湾尤多,旺发期“清明”至“立夏”,个小体肥,洁白如雪,鲜嫩可口。熟制干品口味特美,畅销国内外。《福建志·水产志》记载:丁香鱼干是本省名贵水产加工品之一。群众加工采用在波美6度的盐汤中烫煮、晒干的方法,以连江县定海村加工的丁香鱼质量上乘,产品鲜度好、咸淡适中、不易断碎、色泽白、无砂杂。 定海湾丁香鱼富含大量烯酸(PHA)和甘碳烯酸(EPA),其中EPA含量达到29.1mg/kg。据报道,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预防和治疗心血管循环系统的疾病有特殊疗效。而脂溶性的VA、VE对人体防癌、抗癌、延缓衰老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定海湾丁香鱼既可直接食用,又是其它海产品的调味品。佐餐时,用它做汤、拌凉菜或炒蛋等均宜,香味扑鼻,生津开胃。
定海湾丁香鱼优良的品质,使得连江人对其有着特殊的偏爱,形成独特的食用风俗:连江很多地方现在还过“夏节”,立夏这天,家家户户采用定海湾丁香鱼做佐料,并和磨好的米浆一起制成“锅边糊”当做过节的佳肴。平常也经常用米浆拌定海湾丁香鱼放在锅里做成“夏饼”,喷的,味美又富营养。此外,定海湾丁香鱼还作为地方的特色产品馈赠亲朋好友。
定海湾丁香鱼因久负盛名,远销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乌克兰、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国内重要城市设立了代理商经销处、销售网点。《海峡都市报》曾用“发现海西美”的专门版面介绍连江的定海湾丁香鱼。著名剪纸家吴文娟对定海湾丁香鱼也情有独钟、赞赏有加,在其作品《最后的飞狮岛》里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捕捞定海湾丁香鱼的场景。

定海湾丁香鱼产地范围为福建省连江县筱埕镇现辖行政区域及定海湾海域,北纬26°19′至26°28′,东经119°85′至119°71′。

九. 福建省 福州 连江 连江马鼻蜜橘

连江马鼻蜜橘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