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新疆特产小知识 新疆土特产有哪些产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新疆特产小知识 新疆土特产有哪些产品更新时间:2022-07-30 04:35:40

一. 北京市 西城区 北京小窝头

窝窝头是用玉米面或杂合面作成的,外型是上小下大中间空,呈圆锥状,本来是过去北京穷苦人的主要食品。人们为了使它蒸起来容易熟,底下留有个孔(北京俗语叫窝窝儿),又因为它是和馒头一样的主食,所以北京人称这种食品为窝窝头。

所谓“窝头”是一种圆锥型,下面有一个洞的蒸制食品,原来都是用玉米面做的,因为没有发酵的玉米面非常不容易蒸熟,做成这种形状有利于迅速蒸熟,窝头以前是底层平民常用的食品。而西太后别出心裁,要“与民同乐”,可是是用当时非常昂贵的栗子磨面做的,个也小很多,成为一种点心,民国革命后才流入民间。传说这一宫廷小吃品种是慈禧太后当年吃过的小窝头。其实纯用栗子面是蒸不成窝头形儿的,因为其干裂、不合团儿。做小窝头用的是好的新玉米面,过细箩,再掺上好黄豆面,蒸的时候加桂花白糖,吃着又暄又甜。一斤面要蒸出一百个小窝头才够“小”。

窝头一词,在旧中国是北京人意为“贫穷”的代名词。过年北京人讲究吃饺子,但贫穷人家吃不起,只有吃窝头过年。过去有一副对联写道:“人过新年,二上八下;我辞旧岁,九外一中”。上联指包饺子,两个大拇指在上边,其它八个指头在下托着;下联则是捏窝头的动作,一个指头在窝头眼内。

北京的北海公园内仿膳饭庄有一种甜点心,名叫“小窝头”。它是用黄豆、玉米加工成精细面粉,再加入白糖和桂花蒸制而成的美点。其特点是上尖下圆,小巧玲珑,看上去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宝塔”;吃起来味道香甜,细腻滋润。因而,凡是光顾仿膳饭庄的人们,都以一尝脍炙人口的小窝头为快事。

小小窝头怎么成为北京仿膳名点的呢?这有一则与当年慈禧太后逃亡有关的传说。199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尽管义和团及北京军民奋力抵抗,但由于清朝政府的腐朽无能,北京还是被攻陷了。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和一批宫女、太监、卫兵乘夜黑人静,化装成逃难的百姓,坐上三辆破车混出了紫禁城,仓皇向西安逃去。出逃匆匆,来不及带上足够的食物,且兵荒马乱,慈禧太后一行人也不敢暴露身份,无法得到地方官吏的侍奉和保护,一路上风声鹤唳,饥饿难忍。当行至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时,荒无人烟,更难找到能吃的东西,而慈禧太后又非要吃东西不可,这可难坏了随身的太监。就在这时,有一个名叫贯世里的随从,身上还留有一个从民间要来的玉米面窝窝头,便掏出来进献给了慈禧太后。俗话说:“饱了喝蜜蜜不甜,饿了吃糠甜如蜜”,平时吃惯奇珍异馐的慈禧太后这时竟也将这粗劣不堪的窝窝头吃得津津有味,倍觉甘美。

不久,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北京,慈禧太后回到了北京。据说那个随从贯世里由于献食有功,还被封为“引路侯”。一次慈禧太后想起了那顿“又香又甜”的吃食,就命御膳房给做窝窝头吃。这可使御膳房的厨师们犯难了,窝窝头本是民间的一种普通食品,一般富户人家只食精米精面,对这种玉米面窝窝头并不问津,更何况深居宫禁的慈禧太后了。但厨师们又深知她的性情暴戾乖张,怎敢违抗旨意。于是,便依照大窝头的式样,加进一些黄豆粉和大量白糖,还有桂花,精心制成了小窝头,松软甜美,慈禧太后果然喜欢吃。从此,小窝头便成了慈禧太后食谱上的一味甜点。清朝灭亡以后,小窝头和其他清宫菜点一样,流传到了民间,成为北京著名的风味小吃。

二. 江苏省 盐城市 阜宁 东沟“小狗肉”

东沟“小狗肉”实际上并不是狗肉,而是兔肉,每一道工序都格外考究,甚至连起名也有渊源。首先,选料有讲究。制作的主料都是225至250公斤重的肥壮的新鲜野兔。邱洪江有“一看二拎”辨别兔子是否新鲜的绝活。看,就是看兔子眼睛是否发亮;拎,就是拎兔子肚皮。家兔肉质太松,口感较差,因而也拒绝使用。其次,配料有讲究。为了去除野兔肉的土腥味,东沟“小狗肉”选用的都是上等配料,达20多种之多,按一定比例熬制而成,年复一年使用,老囟使用越久越香。配料中绝不使用葱和生姜,保证了“小狗肉”的清淡鲜香。三是分割有讲究。野兔剥去毛皮后分割成块,每只野兔一律分割成36块,每块大小几乎一模一样。四是叫卖有讲究。东沟“小狗肉”在叫卖时有专用的行头。左手提着存放“小狗肉”的竹筒,右手敲打经营删削的竹竿,敲竹竿又称敲“驳子”,必须敲出节奏,敲出韵味,敲出“话”来,细心的人一听就可以听出,那声音活脱脱就是“吃——吃——吃吃看”。东沟“小狗肉”这个名字也有渊源,据邱洪江老人介绍,在20世纪30年代,涟水、淮安一带有许多猎手到东沟打猎,借住在小王庄(也就是今天的曙光村),这些人认为野兔跟风跑,说打野兔不吉利,便把打野兔改称为打“小狗”。东沟“小狗肉”由此得名。

三. 山东省 青岛 市南区 海鲜小豆腐

海鲜用的是海参、虾仁、鱿鱼和蛤蜊等小海鲜,再配上葱花豆腐炒成的各式各样的海鲜小豆腐,口味鲜香绝不油腻,吃的时候在就上葱油饼子就齐了。饭店开在各种古老的欧陆建筑中间,从饭店的各个窗口都看得见碧海蓝天,金色沙滩,谁不说青岛是个好地方呢?

四. 山东省 烟台 蓬莱 蓬莱小面

蓬莱小面系蓬莱传统名吃,历史悠久。面条为人工拉制,当地俗称“摔面”,条细而韧,卤为真鲷(俗称加吉鱼)熬汤兑制,加适量绿豆淀粉,配以酱油、木耳、香油、八角,花椒等佐料,每碗一两,具有独特的海鲜风味。民国时期,传人衣福堂制做的蓬莱小面闻名遐迩。(俗称“衣福堂小面”)。衣福堂祖籍栖霞,13岁学厨,自营过挑担拉面,与人合开过兼营小面的饭店,1945年自营“衣记”饭馆。他制做的小面用料和做工极其考究,故供应量不大,每晨仅售百碗,以其做工考究、味道鲜美远近闻名,常有外地客商因吃不上衣福堂小面而引为憾事。建国后,蓬莱大小饭店早餐多有经营,中高档宾馆亦以之待客,每晨销售量3万余碗。( 蓬莱)

五. 山西省 运城 夏县 山西小酥肉

晋式第二蒸,是山西小酥肉。酥肉是山西的传统名菜,用猪肋条肉切块,经过煮、炸、蒸等多道工序烹制而成。《名食掌故》记,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封其第三子朱高燧为赵王,府内侍女知赵王有喜食烤肉习惯,就选用上好猪肉先煮再蒸后炸,配大葱、面酱佐食,深得赞赏。因加入紫苏调料,称为“紫苏肉”。后传于民间,晋中一带唤作“香酥肉”,晋南民间宴席多称“小酥肉”,制法略有变化,将五花肉切小片,拌淀粉鸡蛋糊腌制,然后用油炸至金黄色,与炒好的木耳、玉兰片混合,放入蒸锅蒸制而成。

小酥肉在运城一带民间宴席多取羊肉制作。而晋城行菜则选用肥猪膘先煮再蒸后炸,称“紫酥刀背”,是上党地方传统菜肴,而其民间多选五花肉先炸再煮后蒸,称“胡卜肉”,是逢年过节、喜庆婚筵必上的菜肴。长治一带则改良创新有酥肉芥末粉皮汤,已为当地名吃。全晋会馆改良创新有王家小酥肉酸菜鱼唇菜,据传晋商灵石王家主人王谦曾参加康熙六十一年乾清宫“千叟宴”,受御赐龙头拐杖一把和鱼唇菜一道。王谦回乡后,命家人将鱼唇配以山西小酥肉、酸菜烹制,味道极美,成为王家家宴的头菜。东南亚王氏宗亲会客人在全晋会馆品尝此菜,赞不绝口,并留诗纪念“春风走马汾水边,丰年留客作清欢。几回梦里今非梦,王氏宗亲聚太原。”

六. 广东省 云浮 新兴县 小石螺

小石螺,又名山坑螺、穿笃(新兴土语,意为底部、尾部)螺。这种螺生命力极强,而且都没有尾部。据《卢溪通志》载:“小石螺,生于国恩寺后溪涧中,去壳用酒浸食,味甘,利小暑及热病。他产或有相似的,味之始知其别异。”

今天,以小石螺为原料做成的“白饭仔老鸡煲山坑螺”、“黄儿菜老姜煲穿笃螺”、“生炒穿笃螺”等美食,已成为新兴农家菜的上选菜式。食客们除了享受它的鲜美,更看重它祛黄湿、疏肝、消食的食疗功能。

相传,这种体态特异的小石螺,还与六祖惠能有一段渊源。相传六祖惠能年少时在龙山后山打柴,碰到一位少女在小溪旁敲打小石螺的螺笃,于是上前问道:“姑娘为何要敲打这些小石螺呢?”少女回答:“敲穿了螺笃,加姜、葱、油、盐、紫苏等炒熟了,吮吸一下,肉就全出来了,味道可鲜美啦。” 六祖惠能听后劝道:“万物皆有灵性。你忍一下口,全部放生吧,或许它们能生还呢!”少女听了顿生恻隐之心,于是把小石螺全部倒入溪中。说也奇怪,这些被敲掉了尾部的石螺竟然存活下来,繁育的后代也都没有了尾部,于是便有了今天这道人们饭桌上的佳肴——山坑螺。

七. 浙江省 杭州 临安 昌化小核桃

昌化山核桃产于杭州临安昌化地区,产量高,品质佳,香脆可口,营养价值很高,有补血、补气和化痰等功能,还能治腰疼。

八. 江西省 吉安 井冈山 兰花小竹笋

兰花小竹笋

    这也是用井冈山特有的原料小竹笋作原料的一道地方菜,出锅后摆成兰花形,其特点是常吃不腻,营养价值高。

九.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小煎包

莆田小煎包以其皮薄馅美、多滋多味而出名。馅料用瘦肉丁、虾仁米、香菇末、萝卜丝、葱花碎揉合而成,先用煎好的鸡蛋薄片包裹核桃一般大的馅心,再用经过发酵的面粉为皮,捏出菊花瓣形状的封口,然后放入平锅里炽热的花生油上煎约10分钟。出锅时,小煎包略呈焦黄色,冒着吱吱热气,飘出阵阵清香,使人食欲大增。

小煎包制作的历史较长。早在20世纪20年代,莆田城内游毓良开办的“双兴煎包店”十分有名。所制的煎包供不应求。如今,这种煎包店非常普遍,几乎各个闹市都有。

现在莆田的煎包,应该以求生的为最好!!十字街的那家,排队都要排好长!!

莆田的煎包都是双面煎的,火候把握得非常准确,有点脆,又有点韧,味道实在是太好了!!在老家的时候,常常就是2个煎包一碗豆浆做早餐!呵呵~~~~~~~~价格便宜,而且百吃不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