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濮阳农特产 濮阳十大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濮阳农特产 濮阳十大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7-21 11:31:08

一. 河南省 濮阳市 台前县 台前小尾寒羊

濮阳台前是全国小尾寒羊繁育基地,每年向周边地区提供优质种羊3万多只。近年来,台前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小尾寒羊饲养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建立选育机构,加强品种选育,推广科学饲养。该县定期举办赛羊大会,逐渐把个体大、雄性强、质量优的优秀种公羊选下来,利用其品种不断优化,优良特性更加稳定,品种优势更加明显。

二. 河南省 濮阳市 濮阳县 濮阳花生

花生又名花生的种子(俗称:花生仁)、长寿果、长果、番豆、无花果、地果、唐人豆。

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同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高,可以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物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适宜制造各种营养食品。

现在又有一种彩色花生,又称多彩色花生,多色花生,五彩花生。

彩色花生是普通花生因果仁外皮颜色变异而产生多种颜色而来。彩色花生主要分为富硒黑花生、白玉花生、珍珠花生等几个品种,其中按果仁外皮颜色又能分为黑、紫黑、白、紫红、红白,彩粒等几个色系。五彩花生有黑色、雪白、白底红花纹、黑底黄花纹、黄底黑花纹等颜色。长出的秧蔓与普通花生没有区别,只是叶片稍大一些。按粒色可分为两粒黑,四粒黑,两粒彩,四粒彩,两粒花,两粒白等。

三. 河南省 濮阳市 台前县 台前大蒜

我国的大蒜产量很高,常年的种植面积为20.0-26.7万公顷,产量为400万吨,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4。大蒜以直接生食为最多,营养价值最高,生理功效明显。但是,大蒜在60-80的休眠期结束后,当自然环境适宜时,会迅速抽芽而消耗所贮存的营养物质,品质会急剧恶化而不能食用。因此,可将大蒜加工成各种产品。这方面可开发的产品很多,如脱水蒜片、蒜粒、蒜粉,基本上全部出口到世界各地;进一步加工成系列产品,如保健食品、化妆品、饲料添加剂等可达几十种产品。

大蒜自古就被当作天然杀菌剂,有“天然抗生素”之称。它没有任何副作用,是人体循环及神经系统的天然强健剂。数千年来,中国、埃及、印度等国将大蒜既作为食物也作为传统药物应用。在美国,大蒜素制剂己排在人参、银杏等保健药物中的首位,它的保健功能可谓妇孺皆知。

四. 河南省 濮阳市 台前县 粘面墩

粘面墩的特色:外焦里嫩,粘甜适口。

粘面墩的做法:1、将黍子面粉用清水和成面团,做成窝窝头上笼蒸熟,取出晾凉,蘸清水用手轧碎,和成软硬适度的面团。2、红枣淘净煮熟,捞出过罗除去皮,加入白糖调搅成枣泥。3、熟黍子面团放在案板上(先均匀地抹上一层水),摘成25克一个的面剂,按成圆皮,放入枣泥馅,捏成包子,随手按成扁圆形面墩。4、平底鏊用微火烧至四五成热,抹上油,将包好的粘面墩放上,煎至柿黄色即成。食时撒上玫瑰糖即可。

粘面墩的制作要领:油煎时不宜用旺火,以免焦煳。

五. 河南省 濮阳市 濮阳县 徐镇精米

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的濮阳县徐镇精米加工厂,以提升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为主线,狠抓内部管理和市场开拓,在短短4年间已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600多万元、年产值近5000万元的先特色企业。由于企业信誉好、产品质量高,河南省粮食厅、济南军区后勤部先后和这家精米加工厂签订了军粮供应合同。

濮阳沿黄地区大米品质优、口感佳,群众颇引以为自豪,只可惜“墙里开花墙内香”,多少年来濮阳大米并不被多少人所知。近几年来,濮阳大米崭露头角,在省内外市场上小名气。商标以“家家宜”大米打天下,濮阳大米市场覆盖率迅速扩大,目前,徐镇精米加工厂已在北京、天津、新疆、河北等10多个省市建立了40多个销售点。厂里引进“水晶3号”、“豫粳6号”等优质稻种赊销给稻农,并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回收稻谷。

六. 河南省 濮阳市 南乐县 南乐芝麻糖

芝麻糖以南乐西关产品称著,南乐县传统风味之一。芝麻糖以小麦培麦芽榨汁制作而成,状呈“8”形,芝麻掩体,味香甜而口酥。

七. 河南省 洛阳 洛宁 洛宁竹帘

最早出现在明代,品种包括门帘、窗帘等。花样有燕形、曲线形、直线形、满天星形等。编织者根据竹节情况,巧作安排,制成各种优美图案。其中尤以燕帘最为有名,它利用竹子碧绿与竹节淡黄的自然色彩,构成一幅幅清幽淡雅的竹燕图,引人入胜。

洛宁竹帘,始于明清,建国后畅销河南、河北、陕西、新疆等省,一九七四年开始外贸出口五百片,一九八四年增到七万片,一九八五年达十多万片。日商、美商、加拿大商人争相订购。天津竹帘总公司誉称洛宁竹帘为王牌,提出要全部包销。

全县从事竹帘制作者二千余人,多数技艺精湛。年产十五万片。品种有门帘、窗帘和楼房走廊地垫帘。规格视其用途而定,短则数尺,长则数丈。花样有燕形、曲线形、直线形、满天星形,编织者经过精心设计,用竹节巧作安排,制成各种优美图案。其中燕帘:利用竹子的碧绿(底色)与竹节淡黄的自然色彩,构成一幅幅“碧群燕图”,清幽高雅,引人入胜,已引起国内外商人的极大兴趣。一九八五年联合国专家组和日本商人,先后对洛宁竹林和竹帘编织重点村、户进行考察后,均给予极高评价,并一再恳求对其提供更多的竹帘商品。

八. 河南省 濮阳市 华龙区 濮阳裹凉皮

西北多有城市盛产凉皮,但大都是凉拌而食。把凉皮裹着吃的,是濮阳人;当然,宁夏的大武口卷凉皮也与濮阳人创意的裹凉皮异曲同工,濮阳裹凉皮也有了它乡的好姐妹

濮阳有着中华帝都.华夏龙都之美誉,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楚丘(今濮阳),楚丘一度成为卫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邑商旅不绝,相当繁华。思想的活跃,精神的解放,文化的发展,宫廷乐师于“桑间濮上”创造的乐曲“郑卫之音”,风靡华夏。

如今,濮阳人创意的裹凉皮,也许是得益于精神的解放的结果吧

在濮阳,一年四季都有人吃凉皮,但吃凉皮的最佳时间还是夏季。筋道的凉皮配上酸爽冰凉的汤汁、香甜的芝麻酱,就能驱赶夏季的燥热烦闷。相传有人因为不能吃凉,就买来凉皮自己在家卷着吃,后来被人看见了,纷纷询问,裹凉皮也就渐渐流行起来。

经过多年的加工,裹凉皮已经不是单单把凉皮卷起来了事。裹凉皮最重要的一种原料是碎花生,把花生炸熟,碾碎,加入盐等调味品搅拌均匀方可使用。合格的碎花生要脆,要碎,要香,要有味。做裹凉皮不仅有独特的配料,裹凉皮用的原料―――凉皮也经过了再三的改良,才能把各种材料包裹在内。

裹凉皮要的就是一个巧字,一个裹好的凉皮要面皮剔透,能隐约看见所裹之物;面皮还要完整,不能破开,不能漏洒汤汁;黄瓜丝、碎花生等物要涂抹均匀,味道调制得当,咬下去咸淡一致。这样的凉皮才好吃,也才算合格。

对于很多在外乡求学或工作的濮阳人来讲,回到家乡的时候,总是想去街上吃一个凉爽可口的裹凉皮。用他们的话说,“这才是正宗的凉皮”,“别的地方的都没这个味儿”。

裹凉皮不仅是濮阳人心心念念的一道美食,很多外地人来到濮阳,在吃过裹凉皮后也很难再忘记这个味道,“很香、很辣、很过瘾!”

裹凉皮成为濮阳的符号;一张小小的裹凉皮,让在外的游子提起家乡时多了一些谈资、几许回味、种种念想。家乡的味道就是裹凉皮的味道,对家乡的思念具体成了对裹凉皮的思念

裹凉皮的缘起于当地的第一兵器制造工厂,属于国营企业。上世纪90年代初,工厂因国家政策由青海省湟中县整体搬迁至濮阳市,除了搬来的机械设备,随同来的还有一批青海籍的工人。后来,一机厂破产,一些工人选择了回去,更多的是选择留在濮阳。留下的人将青海特有的酿皮当做维持生计的买卖,将做好的酿皮用车拉着沿街叫卖。据一机厂的老人讲,最多的时候,每天出去的车子有上百辆;

九. 河南省 洛阳 牡丹瓷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在诗中描述牡丹盛开时的盛况,古往今来,牡丹花的雍容华贵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咏颂。但是牡丹的花期短暂,牡丹盛开的美丽瞬间只能留在人们的印象中。

牡丹瓷来自古都洛阳,她把瓷器烧制、粉彩涂抹等技术结合在一起,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研制出形象逼真、花色自然、花叶薄如纸张、叶脉清晰可见的牡丹瓷,它的诞生为中原大地又增添了一束多彩艳丽的文化奇葩。牡丹瓷博中国雕塑艺术众家之优长,集中国陶瓷技艺诸派之精髓,是中国悠久的瓷文化与瓷工艺延续发展过程中的创意成果。牡丹瓷是继中国“五大官窑”之后出现的独具洛阳文化特色的新派陶瓷制作工艺,是中国古老的陶瓷文化与悠久的牡丹文化有机融合的新派美术瓷种。

牡丹瓷是采用中国豫西地区富含多种矿物元素的高岭土为制作材料,经过原料研磨-拌浆-滤泥-塑型-成型-晾干-素烧-施釉-釉烧等多道工艺制作流程,最终形成一件美轮美奂的牡丹瓷艺术作品。牡丹瓷博中国雕塑艺术众家之优长,聚中国陶瓷技艺诸派之精髓,形象逼真地再生再现了牡丹的形态、神韵、色彩和特殊寓意,既体现了牡丹的雍容华贵,又兼备了瓷器的典雅古朴,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与鉴赏收藏价值。牡丹瓷填补了我国工艺美术品和特色旅游纪念品的空白,延续了中国陶瓷工艺衍进发展的历史,开辟了牡丹文化创意产业新天地。

牡丹瓷的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目前烧制成功的有以自然状物为主要题材的花盘、壁挂、花瓶、瓷鼎、盆景、花篮、屏风、人物、动物、中国结、单株牡丹树、大型艺术雕塑、日用瓷、牡丹瓷饰品、牡丹绣等十五大系列,百余种规格、花色齐全。

2013年11月8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洛阳牡丹瓷创始人李学武创作的牡丹瓷作品《独占春日》,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金奖。2014年7月3日,国家主席1夫人1陪同出访韩国时,向韩方赠送名为“风姿秀色”的洛阳牡丹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