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三年级下家乡的特产案例分析 三年级家乡特产调查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三年级下家乡的特产案例分析 三年级家乡特产调查更新时间:2022-07-13 12:14:24

一.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丁土楼的“笨”西瓜

丁土楼的“笨”西瓜

在双涧镇沿涡河的丁土楼一带,盛产一种大个西瓜,大的约有五十斤左右,人们叫它“笨”西瓜。

“笨”西瓜不仅个头大,而且是甜沙瓤,细分起来,还有如下不同品种:第一种是三异瓜,白皮、红瓤、黑籽;第二种是柳叶青皮瓜或核桃皮瓜,黄瓤、红籽;第三种为三白瓜,白皮、白瓤、白籽。

这种“笨”西瓜,最适宜沙质土壤和两合土种植,粘土稍次。瓜种为瓜农们自选、自存。点种时,把瓜籽头朝下尾朝上种下,出苗以后,匀苗定苗、培土断头,留鸡爪形的蔓,追肥,压秧、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是要施足底肥,以饼肥为主,沤透发酵,与土杂肥一起上到地里,长出的瓜甜美无比。

据考,西瓜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五代时,胡峤居契丹,始食西瓜,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多的药用功效。吴朝《日用本草》载;西瓜为葫芦科植物,瓜瓤甘、寒,入心、胃、膀胱经;清热解暑,止渴利尿;含瓜胺酸、呲唑丙酸、甜菜碱、维生素C及多种挥发性成份,具有降压作用。

二.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婺源的特色菜

婺源的主要特色菜有:糊豆腐----------- 特点:色香味齐全,常作为宴席上第一道下酒菜。粉蒸菜 ---------- 特点:味道不同于锅炒,香醇可口,为传统地方菜。粉蒸菜 ---------- 特点:肉嫩味美,滋阴补肾,营养丰富。粉蒸肉 ---------- 特点:肉香味醇,常吃不腻。粉蒸鱼----------- 特点:鱼肉起丝状,鲜嫩味美。清炖荷包鲤鱼----- 特点:红艳之色不变,鱼肉嫩而汤味鲜,壮阳补肾,营养丰富清炖甲鱼--------- 特点:香味诱人,肉汤鲜美,蛋白质丰富,滋阴养血
( 上饶)

三. 山东省 泰安 岱岳区 岱下银杏

银杏,又名白果树。泰安一带银杏最大者约有数百年乃至千年以上树龄。现最古老的是岱庙后门里的两颗银杏,根入磐石,高达30余米,极为雄伟壮观,它的果实还可以作为药物和食物,是珍贵的树种。

四. 安徽省 淮北 濉溪 三刀子

三刀子是一种普通的甜点,也称“蜜三刀”。每块三刀上方有三道刀痕,故取其名。它是用糖、油裹体的一种食品,个与个之间扯扯拉拉粘连着糖液,非常甜。三刀规规矩矩、方方正正,表面密密麻麻镶了一层白芝麻,蜜里透亮,大方坦然,内心实在。外面的酥皮是红彤彤的,咬开以后又糯又香,清甜清甜的。

五. 山西省 长治 城区 长治三和面

长治三和面

六. 浙江省 嘉兴 海宁 海宁三把刀

产品名称:海宁三把刀

产品产地:浙江

产品类别:工艺品

产品特性:刚柔兼备,锋利无比

产品历史:“海宁三把刀”起源于清同治四年(1835),由盐官“周顺兴铁店”创立

产品简介:以药刀、叶刀、厨刀驰名的“海宁三把刀”,尤为“手心牌”药刀最具特色,该刀刚柔兼备,锋利无比。用以切半夏,片薄如轻纱,透明照人;近年来各地药商求购药刀用以切割西洋参片,用斜切操作使小株切成大片,提高产品等级大受欢迎,最近福建一药商专程寻访“周顺兴”的“手心牌”药刀,一口气订购了100把,说是新加坡和台湾用户指定的产品。

据史料记载,其药刀创始人周富亭,幼时为“周顺兴铁店”女店主领养,他原本姓曹。周富亭13岁去诸暨学青刀炉手艺,四年艺成回店。周见当时市场上药刀奇缺,而且价高利厚,便去杭州湖墅药刀作坊观摩,偷学技艺。后经试样仿造,研究改进,终于制成了优质上品的药刀。因其刀口明钢系选用德国“手心牌”旧锉刀钢,因此取名“手心牌”。再加上锻铸时千锤百炼,淬火烧的用淮南块煤、磨刀取镇江丹徒著名的“孩溪荡砖”,使药刀质量过硬,很快打入市场,当时南京、北京乃至云南、贵州、新疆、黑龙江等地纷纷慕名而来;杭州胡庆余堂、北京同仁堂等著名药店,都把它指定为专用产品,生意日益兴隆起来。

“三把刀”中的叶刀,是海宁的传统产品。“周顺兴”在当地菜刀的基础上改进锻铸工艺,制成了既薄匀又锋利,价廉物美的叶刀,达到了切叶如发丝,喂幼蚕正合适,大受蚕农欢迎。但传说到了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闻说海宁有“叶刀”之名,认为与自己的名字“叶那拉氏”犯了讳忌,因此下禁令改成了“桑刀”的叫法。然而这“桑刀”与海宁民间用以稼接桑苗的“桑刀”名同,分不清爽,于是只好各在前面加一个动词,即成了“切桑刀”和“接桑刀”,但还是非常别扭。要晓得民俗这东西一旦形成自己不成文的法规之后,就很难用人们的主观意志去改变它的。因此等慈禧死了,“叶刀”和“桑刀”还是正了自己的本名。

传统的海宁厨刀,主要有两种型号。一是圆头阔刀,前段披精肉,锋利无比,刀至肉成薄片,后段斩骨无痕,削铁如泥,适用菜馆酒家;另一种是家庭用菜刀,刀口略呈弓形,中段微凸,在稍有凹陷的墩板上也能运用自如。据说这种厨刀最早传入京城的媒介是海宁陈家(陈元龙世家),因为盐官陈家大官满京城。他们回故乡把地方厨刀带入了皇宫的御缮房,御缮房厨师们用后感到与其他刀具优之无以伦比,后来成御缮房的专用刀具。关于“海宁三把刀”的传人,另有一种传说这“周顺兴”原是山东腾州打刀世家周铁山的两个儿子,即周顺和周兴兄弟俩。因在明代时周氏专为朝庭打铸兵器而受过皇恩,因此清兵入关后,首要捉拿周氏一家。为了避难,父子三逃来浙江龙泉,开设了华国剑行,以打宝剑出名。当时清政府闻知好事,就命周铁山为清政府打兵器,而周铁山是条硬汉,宁死不从,结果被清兵杀害。两个儿子连夜出逃,一路奔波,辗转来到了海宁,被北门外的一家的铁店收留。周顺、周兴根据当地销路,借鉴了“山东刀”和“龙泉剑”各长处融为一炉,创造了远近闻名的“海宁三把刀”。因此,“周顺兴铁铺”店号,为两兄弟之名而誉满江南,一直流传了如今┅┅

七.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慈利 三下锅

相传明嘉靖三十三年(1555),由于朝政-,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不断大肆袭扰,朝廷曾多次派大军抗倭,都惨败告终。尚书张经上奏朝廷,请征湘鄂西土兵平倭,明世宗准奏,派经略使胡宗宪督办。永定卫茅岗土司覃尧之与儿子覃承坤及桑植司向鹤峰、永顺司彭翼南、容美司(今湖北鹤峰)田世爵等奉旨率士兵出征。时值阴历年关,覃尧之深知一去难返,决定与亲人过最后一个年,于是下令:“蒸甑子饭,切砣子肉,斟大碗酒,提前一天过年再出征。”因时间紧,来不及作许多菜,就来个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炖,叫作“合菜”,吃了好上路。这道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士兵上前线后,很快打败倭寇,收复失地,世宗亲赐匾额,-“东南战功第—”。志书记下了这段历史:“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大犒将士,除夕,倭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

八. 重庆市 巫山 张氏三糕

前来旅游大、小峡的人们,步入巫山县城,就会听到“碗碗糕、甑蒸糕、糯米年糕”的叫卖声。这“三糕”原是巫山古城驰名的小吃。由于出自张姓的独家手艺,被誉为“张氏三糕”。

张氏三糕由来已久。据传,明洪武年间,张氏从湖北迁入四川巫山,家境贫寒,经营糕点为生。那时,每逢腊月二十四日,长江巫峡两岸百姓,有过小年的习俗。群众把这天,视为灶神上天,向玉帝回禀全家一年善恶。家家户户于前一天夜晚,以五谷、盐茶,饴糖视灶,意在敷住灶神之口。张氏敬神虔诚,是夜,便在灶台上贴一张神婆画像,点燃香烛,把亲手做的最好糕点贡在画像面前,默送灶神归天,欢度小年,并用饴糖敷在灶神嘴上。张氏的虔诚,感动了灶神,回天宫后向玉帝美言了一番。玉帝听后,十分高兴。认为张氏虽穷,但心性善良,便叫王母拿出一盘各种类型的长寿糕,命灶神带回去送给张氏经营。

除夕的深夜,张氏按照习俗,焚香燃炮,举行迎灶回家的仪式后,合家围着火炉守岁。他边饮酒,边想着过年的寒酸和来年的生计,不觉昏昏沉沉醉入梦乡。忽见灶神从天空飘进家来,手提一篮黄红色的长寿糕。

“张氏三糕”代代相传,现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随着年轮的增长,也名扬神州。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的爱国人士云集巫山,张氏三糕曾为他们喜爱的早点。当时,独家经营供不应求,便一分为三,各经营一种,更具特色。

九. 湖北省 十堰市 竹山 三鲜汤

三鲜汤

三鲜汤由羊肉饺子、豆制粉丝、五香牛肉片配以牛肉汤调和而成。其做法是,置一大锅,里面放人大块牛肉、牛骨头和五香佐料熬煮,叫“熬锅子”。待牛肉烂熟之后,在大锅中间加上一个无底瓦盆,把牛肉拦在盆外,把包好的羊肉饺子、粉丝、五香牛肉片依次放人盆中煮熟,佐以香莱,一次只煮一份。三鲜汤营养丰富,祛寒活血,是老年人的上好食品,此吃法在县城流行。

十. 山西省 运城 万荣 万荣三白瓜

万荣三白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万荣三白瓜产于山西省万荣县,分布在高村乡、南张乡、裴庄乡的28个行政村,2013年认证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地域保护范围东经110°28′16〞~110°39′44〞,北纬35°13′45〞~35°30′11〞,认证面积200公顷,年产量达6000吨。万荣三白瓜顾名思义,即“皮白、瓤白、籽白”是万荣县具有悠久历史的特色农产品。三白瓜果面平滑或具棱沟,表皮绿白、绿、翡翠色,间有细网纹或条带。果肉乳白、淡黄、深黄等色,肉质分紧肉和沙瓤。种子扁平、卵圆或长卵圆形,平滑或具裂纹。其营养价值高,富含对人体有利的元素,其18种氨基酸总量0.32g约/100g、磷0.027g约/100g、钾866mg约/Kg、钠9.33mg约/Kg、镁54.88mg约/Kg、钙71.7mg约/Kg、铁6.14mg约/Kg、锌0.52mg约/Kg、总糖6.08g约/100g。有良好的药用价值,能够清热解毒,消炎退烧,健脾保肝,养颜美容之功效。

西瓜原产于非洲,相传为五代时期由商人传入我国,历史悠久。它品系多种,其瓤或红或白,其皮其籽也呈多样,其中有一则皮、瓤、籽均为白色,独具特点,后来人们便渐渐依据它的这一特点称其为“三白瓜”了。

《本草纲目》记载:其瓜瓤甘、淡、寒、无毒,消烦止渴,解暑热,疗喉痹,宽中下气,利小水。皮:甘、凉、无毒,主治口、舌、唇内生疮。所以它既是人们消夏止渴的上乘佳品,又常常被人们用来作药引用。据史载,三白西瓜自唐五代以来就有栽培,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以皮如玉,瓤如脂,籽如珠而冠名“三白”。三白西瓜自七月上市,丹桂中秋,长幼相聚,品瓜赏月,其乐无比,岁寒虚燥,溴痹舌痛,以瓜汁佐以白糖、蜂蜜、清凉甘美,消烦润肠,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古医书载云:三白瓜瓤亦称“白虎汤”,除暑热,治血痢,解酒毒,治口疮;其皮曰“翠衣”,亦有生津解烦之奇效;其籽甘寒,清肺润肠,补中宜人,主治肠痛。据说当年太后长安之行,路途奔波,虚火上升,口燥便赤,一臣供三白瓜食之,顿觉目明无恙,大加赞赏,传旨为贡。

近年医案有载,三白西瓜对各型肝炎疗效独具,药物而无不及;并对因中热而引起的鼻衄、视力模糊以及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另外,三白瓜籽对糖尿病也有疗效。例:万荣县某印刷厂李某患有肝炎数年,吃药打针不少却一直得不到治愈。

去年秋,当她无意中听别人说南张乡一带的“三白瓜”能治肝炎时,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到当地买来“三白瓜”天天吃,冬后到医院一检查,病情竟然全愈。去年12月初,西安市的一位患者得了肝炎,也是听人说要用这“三白瓜”做药引,便千里迢迢坐专车来到这里,用200元买了一个近30斤重的上好“三白瓜”,一时被当地传为美谈。南张三白西瓜产于南依孤山,北邻黄河的万荣县南张乡,依山傍水,山川交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三白西瓜提供优异的生长环境,使其成为享誉晋陕豫的名瓜之一。

“三白瓜”个头大,水份多,瓤口硬,口感细,耐贮藏,它最长可贮藏到第二年清明时节。每年到阳历12月份时,其瓜外表不变,其瓤则会成为汤糊状,这时其味则更为淳浓,这便不能切而食之,而要在其顶部切一小口,用小勺舀着喝,如果再加些白糖,那会更甘凉沁脾,美不胜言,且一碗两碗,绝不会引发你的咳嗽来。当地的群众还将其糖渍酱腌,已成为百姓餐桌上独具风味的佳肴。三白西瓜在南张乡种植面积达五千余亩,今年又喜获空前丰收,年产量可达500万公斤以上,主要销往晋、陕、豫等周边市场;南张乡距万荣县城十余公里,万临线,206国道交错而过,交通便利,民风淳朴,我们热诚欢迎各地客商前来洽谈业务。

地域范围

万荣三白瓜产于山西省万荣县,东靠稷王山脉与闻喜、盐湖毗邻,南依孤峰与盐湖、临猗相接,西隔黄河与陕西韩城相望,北眺吕梁与河津、稷山接壤。万荣三白瓜产地位于东径110°28′16"至110°39′44",北纬35°13′45"至35°30′11"之间,土地总面积88平方公里,地域范围包括高村乡、南张乡、裴庄共28个行政村,保护面积4000公顷,年产量达65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万荣三白瓜果面平滑或具棱沟,表皮绿白、间有细网纹或条带。果肉乳白、肉质分紧肉和沙瓤。种子千粒重大籽类型100克--150克、中籽类型40克--60克、小籽类型20克--25克。子瓜类型150克--200克。2.内在品质指标:万荣三白瓜营养价值高,富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利的元素,其18种氨基酸总量0.29 g/100g —0.32g/100g、磷0.024g/100g —0.027g/100g、钾862mg/Kg— 866mg/Kg、钠9.30mg/Kg— 9.33mg/Kg、镁54.66mg /Kg —54.88mg约/Kg、钙71.3mg/Kg —71.7mg/Kg、铁6.11mg/Kg— 6.14mg约/Kg、锌0.49mg/Kg—0.52mg/Kg、总糖6.03g/100g—6.08g/100g。3.安全要求:万荣三白瓜的安全卫生指标符合《山西无公害西瓜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DB140110/T001--2007)的规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