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平松溪的特产是什么 南平市松溪县的特色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平松溪的特产是什么 南平市松溪县的特色小吃更新时间:2022-07-12 12:23:32

一. 福建省 南平 松溪县 松溪绿茶

松溪绿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松溪县是闽北主要绿茶产区之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北部,闽江源头,是福建省12个生态农业示范县之一,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茶。

特定品质

松溪绿茶鲜叶持嫩性好,内含物丰富,特别是茶多酚、氨基酸和芳香物质含量高,酚氨比低。成品“松溪绿茶”外形秀美,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厚,香高味爽耐冲泡。近年来,松溪坚持把发展有地方特色的绿茶放在首位,抓绿色、有机等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申请注册“松溪绿茶”商标。利用松溪县选育的省级优良品种创制的九龙翠芽、松芽、松萝秋色等名优绿茶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名茶称号,已被市场广为接受,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创办松溪绿茶茶庄400多家,并远销日本和欧美等国家及地区。

文化典故

松溪县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朝以前就已产茶。1981年10月,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在松溪县召开全省茶叶工作现场会,并在大会报告中说,松溪茶园代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形象,赞誉松溪县为“茶叶状元县”,由此,“南有安溪,北有松溪”在福建广为流传。

二. 福建省 南平 松溪县 松溪薄饼

松溪薄饼是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的特色小吃。松溪薄饼又叫松溪春卷。由面皮和馅料卷制而成,香酥绵脆,别具风味。

松溪薄饼的制作原料:

面粉、绿豆芽、韭菜、瘦肉、竹笋、香菇、胡萝卜、豆腐干等。

松溪薄饼的制作方法:

面皮:将面搓揉醒发后手工摊于热鏊上,摊得不能太厚,等熟了之后揭起形成的薄片面饼就是薄饼的面皮。

馅料:将绿豆芽、韭菜洗净,瘦肉切成小块状,竹笋、香菇、胡萝卜、豆腐干分别洗净切丝。炒锅入油,先后放入竹笋、香菇、胡萝卜、豆腐干和绿豆芽煸炒数下后,放水并调入盐、糖稍滚后,勾芡,入味精盛出待凉。

将调好的馅料放在面皮中卷成筒状,即可食用。

亦有将卷筒放入油锅里用文火烹炸后食用,香酥绵脆,别具风味。

三. 福建省 南平 松溪县 松溪蒙丸

松溪蒙丸,相信很多人都不认识。松溪县有很多小吃比较出名,如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松溪小角。蒙丸是当地人比较喜欢吃的一种甜品。小猪试过之后简直欲罢不能啊。

具体做法:做法很简单。将山粉(蕨粉)、白砂糖、猪油搅拌后捏成龙眼大小的丸子,蒸熟后即可食用。

很简单吧,完全可以试着自己做做。蒙丸口感松软,清香甜腻。不过不要多吃哦,很容易发胖的哦。

四.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建瓯笋干

建瓯笋干是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的。建瓯笋干是以春笋为原料,通过去壳、蒸煮、压片、烘干、整形等工艺制取。片宽节短,是有名的闽笋干。笋干不仅辅佐名菜,而且有相当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由于笋的生长季节性相当强,生产期出土极快,当地百姓经过长期的摸索,逐步总结形成了一整套笋干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及时有效地将大量的鲜笋加工成大宗的笋干,装捆为“毛把”、“统把”,再集中运往外地销售。一般好的笋干,一斤可浸泡到十二斤。

建瓯制作笋干的历史相当悠久,有文字记载的确凿年代即达百余年。但究竟始于何时,已经难以稽考了。至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建瓯已能生产一种笋干精品,名叫“玉兰片”。它具有肉厚、片薄、鲜脆、清香、功精、色艳的特点,素称“笋中之王”,在外销上享有鼎鼎盛名。

建瓯的制笋作坊,遍布各乡村,又以南雅、迪口、吉阳、玉山、房道、小桥等地产量较为突出。其中,仅小桥百丈这一个小小山村,就有制作笋干的作坊一百十五家之多。由此可以窥见建瓯传统制笋业的繁华景象。

长期以来,建瓯百姓在制作笋干的实践中,还进一步形成了一整套制笋工艺规程,甚至上升为一种习俗。从总体上看,它大致包括:择吉进山、倾村出动、安营扎寨、循规制笋等。并且,还能根据不同的笋期和笋质,加工成不同类型的笋干,其具体操作规程和方法亦有分别。兹将建瓯主要的几种笋干制作工艺规程和方法简介如下:

1、白笋干。其工艺规程和方法有十条:“一挖”——清明至谷雨时,视竹林泥土厚薄,泥厚山笋出泥皮五寸至一尺,泥薄山笋出泥皮一尺至尺五,就要及时挖掘,如此则笋短肉厚;“二剥”——用柴刀向笋的弯背削开,刀尾向两边撬开笋壳,砍断笋尾,留下笋衣,剥掉笋壳;“三修”——用刀削去笋篼的笋钉,笋篼的笋钉,笋篼要切成龙番口,不留芦仔,要保持身清洁,不粘污泥;“四爃”——把笋装入笋楻锅,灌满清水,热水煮一、二小时,至楻锅内水滚泡,笋尾软绵为熟,即尖起锅;“五漂”——将熟笋摆入清水池内,放活水入池自然流冲,清除洗涤污水杂物,当天不断更换上榨;“六榨”——笋洗涤干净后,用笋针从屋至篼打通笋节,不让含水,再顺笋的伏势摆入榨盘,摆一层榨一层,大约要榨半个月左右;“七洗”——立夏边要再次把榨里的笋搬到清水池中,用自然流水冲洗涤荡,必须把一切污泥杂物洗净,这样所制的笋干将洁白鲜明;“八烤”——夏至边把榨盘里的笋干搬出,装入烤笋焙内,厚底薄面,基层横摆,中层竖摆,上层交错摆,用木炭热水烤干,勤翻勤换,依次取出干的;“九整”——剪齐篼尾,修整分拣,分别列出秀戎、秀尖、秀片、黄标、凤尾、间笋(现在叫正牌、副牌、甲尖、乙尖、退把)。“十捆”——分档级捆扎成把。

2、冬玉兰。其制作工艺和方法是在冬至到惊蛰时,洗泥缝里的黄鼻笋,挖起剥壳,满锅水煮熟,直纹切成三五分厚片,装入焙笼,用木炭文火依次烤干。据说是与香菇混合焙烤,从而融入了香菇的美味,又被称为“进贡笋”。

3、春玉兰。其制作工艺和方法是在春分到清明时,选刚出泥皮的笋,挖起剥壳,满锅水煮熟,直纹切成圣箬形,小榨轻压去掉污水,装入焙笼,用木炭文火依次烤干。

4、乌笋干。其制作工艺和方法是在清明边,笋出泥皮两尺内,挖起剥壳,满锅水煮熟,摆放棚架凉冷,剥去笋衣,用笋针从尾到篼打通笋节,全笋装上焙床架(摆法与白笋干同),用生柴烧明火烤干。

5、烟笋干。其制作工艺和方法是在立夏边笋出现泥皮不超过两尺高,即从泥皮挖出,但不挖入泥下深处,剥壳削钉,满锅水煮熟,切成两半,榨干,用生柴烧明火烤干。

历史上(公元1937年以前),白笋干的产量,全省有70%产在闽北;而闽北的70%又产在建瓯。当时建瓯每年通过福州、温州、潮州、天津、上海等口岸出口的白笋干在千吨以上,乌笋百吨左右。 到1992年,建瓯笋干的产量达5322吨,突破了5000吨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各乡镇还出口清水笋罐头约1710吨。

五. 福建省 南平 政和 政和白茶

政和白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政和白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陈橼专著《福建政和之茶叶》(1943年)述:“政和茶叶种类繁多,其最著者首推工夫与银针,前者远销俄美,后者远销德国;次为白毛猴及莲心专销安南(即越南)及汕头一带;再次为销售香港、广州之白牡丹,美国之小钟,每年总值以百万元计,实为政和经济之命脉”。

特定品质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对茶叶生产的扶持,政和县茶叶生产得到发展,茶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和县充分发挥区域、生态、绿色优势,茶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政和县传统主导产业。

文化典故

清朝是政和县茶叶发展的昌盛时期。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政邑知县蒋周南有《咏茶》诗一首,述事甚详:“丛丛佳茗被岩阿,细雨抽芽簇实柯;谁信芳根枯北苑?别饶灵草产东和。上春分焙工微拙,小市盈框贩去多;列肆武夷山下卖,楚材晋用怅如何。”(注:政和别号东和)。这首诗使我们了解到清初政和县产茶的盛况,连著名的北苑产区比之都要黯然失色。茶季到了,茶工雇佣一空,可能当时政和县山区无茶行、茶庄的设置,一框框的茶叶被茶贩运到武夷山市出售,名茶流失,使这位县太爷不禁生出无限感叹!迄至清咸丰年间(1851年)政和始有茶叶加工场所。

政和白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政和县《关于申请将政和白茶列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请示》(政人综[2006]49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政和县现辖行政区域。

六. 福建省 南平 延平区 南平烤烟

南平烤烟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南平烤烟是福建南平延平区的。

南平具有种植烟叶的悠久历史,清人陆耀《烟谱》记载:“烟草,处处有之……第一数闽产,而浦城最著。其种较真,产亦独盛。非人力独勤,乃良田地气使然也”,历史上浦城晒烟曾被列为朝廷贡品,有“贡丝”之称。南平地处福建省北部,具有中国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及“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优秀示范区”,被认为是我国烟叶产区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优质烟区之一。保护区域地处闽江源头,武夷山东侧以丹霞地貌为主的山间盆地、冲积区,森林覆盖率74.7%,位居全国前列,光温水资源丰富。南平烤烟品种以K326为主,实行烟稻轮作、高起垄、深早栽、多施有机肥等栽培措施。烤后烟叶成熟度好,颜色多桔黄、色泽饱满、结构疏松、油份足、弹性强;烟叶具有典型东南清香型特征,烟气绵柔清甜、透发性强,香气质好,香气量足,劲头适中,杂气少,余味舒适。还原糖、总糖含量较 高,钾含量较高。特征致香成分表现为棕榈酸、硬脂酸含量较高,总体表现为碱性致香物质含量相对较低,酸性、中性致香物质含量中等,次生物碱含量低。南平烟叶具有“清香、甜感、透发”的感官质量特色,这特色在各中烟卷烟产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所在地域:

福建

申请人:

南平市烟草学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南平烤烟”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南平市辖区内的延平区、邵武市、建阳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光泽县、顺昌县、浦城县、松溪县、政和县等十个县(市、区),共计121个乡镇,地理坐标:东经117°00′-119°17′,北纬26°15′-28°19′之间,适宜种植南平烤烟的耕地面积150000公顷,实际种植面积为2万公顷,年产量约4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南平烤烟烤后烟叶成熟度好,颜色多桔黄、色泽饱满、结构疏松、油份足、弹性强;烟叶具有典型东南清香型特征,烟气绵柔清甜、透发性强,香气质好,香气量足,劲头适中,杂气少,余味舒适。 2、内在品质指标:南平烤烟特征化学成分表现为还原糖、总糖含量较高,钾含量较高,具体指标为还原糖22-32%,总糖24-34%,钾≥2%。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南平烤烟产品质量应符合(GB 2635-1992)标准。

七.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建泽泻

建泽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泽泻:又名水泻、芒芋、泽芝等。以个大、质坚、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味甘,性寒。具利水、渗湿、泄热之功效,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汇泻,淋浊等症。主产于建瓯、建阳、浦城等市县。

福建省建瓯县是我国著名的“泽泻之乡”,久负盛名,当地是中药材泽泻的传统产地,所产的泽称为“建泽泻”。

福建所产的建泽泻质量名列全国各地泽泻之首,被称为“建泻”,远销海内外。建瓯泽泻,栽培得法,由于土质、气候适宜,加工精良,相传在清代干隆年间(1736—1795年),为历代贡品,建泽泻乃福建省地道药材,其商品以建瓯市吉阳所产之品质最佳,《本草纲目》中“建泽泻”被列为正品。以泽泻之乡誉满海外。建瓯的吉阳、城关一带,已有泽泻种植。清光绪年间是其建泽泻的鼎盛时期,清光绪年间,各地商埠的泽泻标价,年产泽泻达1500—2000吨,都要等建泻开价后才能标出其泽泻价格。这一名产,在1中几乎绝种,但到1982年又喜逢生机,产量远销杭州、上海、香港及东南亚各地。1985年全县泽泻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100多亩。

泽泻主要分为“建泽泻”和“川泽泻”,历史名医曾极力推荐建瓯泽泻,福建泽泻将其冠以产地名,称为“建泽泻”。

八.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水吉扁肉

水吉扁肉历史悠久,相传最早源于建阳市水吉镇。早在抗战前,在上海、福州等地就有水吉人经营的水吉扁肉店。解放前,建阳县城共有36家扁肉店。新中国成立后,还曾办过公私合营的扁肉店。1977年,建阳城区的国有跃进扁肉店开业,生意很是红火。改革开放后,随着猪肉市场的放开,越来越多个体户加入到这支经营队伍中来。至上世纪末,建阳城区与乡镇已随处可见水吉扁肉店的“芳踪”。

【制作方法】

无论是外形,还是制作过程,水吉扁肉都与北方的馄饨很相似,但是口感却是大不相同,这与水吉扁肉独特的制作方法不无关系。

水吉扁肉在肉馅选料上特别讲究,猪肉得是当天凌晨宰杀的活猪,选的必须是猪后脚膀子的精肉。将腿肉去除筋膜,顺着肉纤维横切成大块状。为了保持猪肉的纤维组织与肉中的水分,肉馅加工过程中沾不得一点铁器,放在木墩上用一种圆柱形的木棒捣烂。肉馅不用刀剁,而用木棒反复敲击,直至肉被锤打成肉泥,烂如绵,粘如糊。这道程序与燕皮的制作方法相仿,它也让水吉扁肉吃起来更有嚼劲。

制作扁肉皮一般采用上等的精白面,人工揉、压进行和面,而后切割成均等厚薄的方形小皮子待用。不少家庭图省事,也会买来现成的扁肉皮。当然,与正宗的水吉扁肉相比,口感会打点折扣。包馅前,通常要往盘里装的肉浆加适量小苏打水、盐、味精,用筷子搅拌成糊状。这也是水吉扁肉拥有独特口感的重要原因。

而后拿一根吃冰淇淋用的扁平小木片或竹片,往盘里刮下一些肉馅卷包。刮片上剩余的肉汁抹在扁肉皮的两端,翻折皮子时可以起到粘合的作用,将扁肉包成三角形状。据说那些业内口碑上佳的扁肉店,为了确保扁肉的鲜味,肉馅都是一次性用完,不回收或放到下盘再用,更不会隔夜再使用。

锅里的水煮沸后,将扁肉逐个丢入锅里,免得沾连到一块,而后加盖。在锅里的水第二次沸腾后加入冷水,待再度煮沸时,扁肉已经煮熟浮起。用小笊篱捞出,放进装有筒骨汤的碗里,撒上一把细碎的葱花,就可以食用了。

奶白色的肉汤香气四溢,浮在上面的水吉扁肉颗颗圆滚鼓胀,比起我们常吃的沙县扁肉,那块头可要“壮实”得多,透过晶亮剔透的皮子还能清晰看到微红的肉馅。一口咬下去,弹性十足、口感鲜嫩,尤其是细腻的肉馅滑脆爽口,余味无穷。

信息来源:建阳区人民政府

九.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水南芥菜

水南芥菜,产于建阳市潭城镇水南村,故名。芥菜,为普通蔬菜,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于冬春季节,叶子表面多皱纹,叶脉显著,到处可见种植。此菜可煮食或炒食,或凉晒腌制成酸菜或咸菜食用。水南芥菜,属当地农民传统种植的独特蔬菜品种,表面看与普通芥菜没什么不同,可质量上有较大差距,主要特点是细纤维、易煮、易熟、味鲜爽、口感好。建阳居民上街多买水南芥菜。大凡宴席最后,主人都会点一道“芥菜米汤”或“水煮芥菜”以去油腻。王耘先生诗云:“闽山建水物华天,冬笋春菇次第鲜。最爱潭城霜雪后,水南芥菜透心甜。”据老菜农讲,水南芥菜栽种年代久远,大家都知道好吃,其原因无人考证,一般人分析认为,主要是水南土壤成份与别处不同,以及菜地朝东北的独特地理位置所致。

信息来源:建阳区人民政府

十. 福建省 南平 松溪县 松溪小角

松溪小角是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的特色小吃。小角,原称“削桧”,顾名思义,就是将北宋大0臣秦桧碎尸万段,削成肉浆包来吃的意思。

“小角”原称“削桧”,顾名思义,是将宋朝大0臣秦桧碎尸万段,削成肉浆包来吃的寓意,和各地的“油炸桧”(油条)一样,是用来纪念名将岳飞。松溪人由于上桌之前要先将它切成小块,有棱有角,干脆就叫“小角”了。“小角”在松溪已有八九百年历史,是松溪独有的名食。

小角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小角的主要原料是肥膘肉、白糖和地瓜粉。最早用蕨粉、山药粉,以后改用地瓜粉,现在进一步改进用的是面粉。先将肉白剁成肉泥,然后将鸭蛋打成蛋液,烙成蛋皮。烙蛋皮比较讲究,蛋皮厚薄要均匀,不能焦,甚至比春卷皮还要薄,金黄色,晶莹剔透。而后在肉白洒上糖和面粉,揉成馅,要十分粘稠而且还要加点水。因为,如果不加水,白糖不会融化,吃时就会嚼到糖块,口感不好。蛋皮要切成两半,蛋皮裹得太多层了反而会散开来。制作好后再包成长条形,然后用工程灶蒸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吃了。

过去只有逢年过节或老百姓在自家办宴席,才能吃到小角。如今,吃小角已不再是难事。小角制作的工序也随着大家口味的变化而不断翻新、改进。切成薄片,沾上蛋液再煎,感觉口感更酥脆。

松溪县已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小角作为松溪县特有的名食,榜上有名,而且是唯一的一项舌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