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京东路买土特产 南京路步行街特产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京东路买土特产 南京路步行街特产哪里买更新时间:2022-07-21 15:49:53

一. 江苏省 南京市 浦口区 熟驴肉

[熟驴肉]:一到晚间,石碛桥头,摆着一张长桌,桌上放着一个大砧板,旁边一盆烧熟的驴肉,散发着阵阵诱人的香味,这是北街后洪师傅(俗名洪宝子)亲手制作的五香驴肉,色味俱佳。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桥林人爱吃驴肉,确是一种享受。

二. 江苏省 南京市 江宁 横溪西瓜

江宁横溪土壤与气候非常适宜西瓜生长。同时,横溪西瓜不施用化肥,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管理,确保了西瓜的优良品质,口感极佳。

横溪瓜农大多坚持使用传统种植方式,只用有机肥、农家肥。该镇5万多亩西瓜种植面积中,一半左右是小型西甜瓜。

横溪街道位于江宁区西南部,距南京市区32公里,总人口3.1万。辖10个村民委员会和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镇耕地4万亩,林地2.31万亩(不包括国有山林),水域1.79万亩,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目前横溪西瓜种植品种发展至60多个,主栽品种为台湾小兰,普遍种植方形瓜、情侣瓜、三角形瓜、圆柱形瓜等新、奇、特造型瓜。横溪西瓜不施化肥,全用有机肥料,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管理,这是它品质好的重要原因。2000年,横溪西甜瓜示范区被认定为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01年认证为绿色食品A级;2005年“绿王大自然”牌西瓜发展成为南京市名牌农产品。2010年“绿王大自然”牌西瓜被认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

自2001年首届西瓜节举办以来,横溪西瓜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全街道有1.1万户3.6万人从事西瓜生产,西瓜种植面积已经由2002年的1.2万亩发展到今天6万多亩,总产量也由2.64万吨发展到18万吨,设施种植面积也由5249平方米发展到3.08万亩,品种从4个发展到60多个,销售产值由2112.6万元发展至4亿元,今年可达到人均增收2600元以上。

“大自然”牌已成为市知名的品牌。特别是“大自然”牌西甜瓜已形成区域特色,横溪西瓜甜、脆、皮薄、多汁、口感好、营养丰富,已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被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为“江苏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被省认定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三. 江苏省 南京市 鼓楼 糖粥藕

糖粥藕是昔日南京小吃中又一常见食品,每逢入夜,在炒米糖开水、炒元宵、丁当饺子、茶叶蛋等的叫卖声之后,便传来隈隈 “糖粥——藕!”的吆喝声。

食法:此粥系一般糯米煮成,既有稠米汤,又颗粒分明。粥中放红糖,再加大节藕段,食用时,将藕段切成薄片,拌入粥中,藕呈淡紫色,片为深褐色,米粒则呈淡绿色。这便是南京老幼皆好的糖粥藕。

它的价钱公道,温凉适中,清香飘溢,较有甜味,因此,无论春夏秋,作为睡前点心,长期为当地人所乐道。

南京人对饮食要求与上海人一样极注重“看相”,对糖粥藕当然也不例外。熬粥的锅是赭红的紫铜皮敲制的,粥藕拌以红糖熬出,满满一锅,又是令人大动食欲的“冻红”。你买上一碗,摊主把整段的藕从锅里捞出,放在盘子上,切下几块来。那勺、盘、刀皆是紫铜的,伴着红红的炉火,锅里锅外一色红,让人看得入眼,看得舒心。只看上一眼,心就热乎起来。

除糯米、藕外,糖粥藕还要配以莲子、红枣、桂花。糖粥藕香甜糯软,若用当年产的米、莲、枣和在寒露与立冬之间的“红锈藕”煨成那粥就更黏烂如泥、美味可口。民间有“男不离韭,女不离藕”之说。藕有“凉血养血,利尿通经”药用功效,妇女吃藕可医血崩、产后恶露不净等各类血症,尤其是生过孩子的妇女,吃糖粥藕既养生又防病治病。

老南京人说话做事爱图个吉利,对糖粥藕也赋予许多美好的诠释。常喝糖粥藕,象征居家的日子,红红火火;小孩吃藕,开窍早;大人吃藕,路路通;夫妻吃藕,成双对;新媳妇吃枣吃莲,早生子;粥中有桂花,还寓意命中富贵;藕断丝不断,与远离故土的亲人血脉相连,相恋相思。如此说来,这糖粥藕真是大吉大利、老幼皆宜的了。好在糖粥藕一年四季常有,也就能让南京人岁岁平安了。

如今,在南京走街穿巷的糖粥藕挑子已不再见,但城南柳叶街东头还有两个固定的摊点,紧挨在一起。一家用荸荠锅,一家用鼓形锅,造型逼真,古色古香。熬出的糖粥藕也各具特色。君若去南京老城南探古寻幽,拾遗索隐,路过那里不妨坐下品尝品尝。

四. 江苏省 南京 秦淮区 金陵折扇

金陵折扇有竹制折扇、绢宫扇、骨扇等,制作精细,轻巧美观,既是驱夏实用品,又是艺术欣赏品。尤以“金陵艺术大扇”,倍受欢迎。( 南京)

五. 江苏省 南京市 浦口区 酱莴苣

[酱莴苣]:来过桥林的人,都知道南街有个“娄锐记酱菜店”,酱园里酱着各种各样酱小菜,各有特色。在酱菜中,首屈一指是春天酱成的嫩莴苣,它是甜酱酱成的。这些莴苣酱成后,还保持原色,嫩、鲜、脆。人们用来下饭,也有人用来晶茗,津津有味,大可与扬州酱菜媲美。

六. 江苏省 南京市 鼓楼 凤尾虾

凤尾虾属金陵菜,在南京文献《白门食谱》中就有它的记载。其主料为河虾,并以鸡蛋清和豌豆做辅。不仅营养丰富,养血固精,而且能够延缓衰老,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功能。

那么凤尾虾到底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原料:

主料:河虾(750克) 。

辅料:鸡蛋清(40克) 豌豆(60克) 。

调料:盐(2克) 大葱(10克) 鸭油(80克) 黄酒(6克) 味精(1克) 淀粉(蚕豆)(15克)。

凤尾虾的做法

1.将大葱洗净切成0.3厘米的段,豌豆过水至翠绿色,取出。

2.新鲜大河虾,去头壳,留尾壳,洗净,沥水,用淀粉、蛋清和少许食盐将虾肉上浆。

3.将锅置旺火上烧热,舀入熟鸭油,烧至五成热.

4.投入凤尾虾划散,至尾壳见红、虾肉变白时即起锅,倒漏勺沥油。

5.将锅刷净后置旺火上,加鸭油10 克,放入葱段、豌豆翻炒几次。

6.舀入鸡清汤50克,加精盐少许、黄酒、味精,用水淀粉勾芡并用手勺轻轻搅动。

7.烧成乳白汁后,再将虾倒入,一边翻锅,一边淋入熟鸭油15克。

8.再颠几下锅,盛入盘内即成。

七. 江苏省 南京市 鼓楼 如意回卤干

如意回卤干:南京历史悠久,南京人也愿意把各种小吃和历史沾上边。就拿这普普通通的回卤干来说,还和明太祖朱元璋扯上了联系。传说朱元璋在金陵登基后, 吃腻了宫中的山珍海味,一日微服出宫,在街头看到一家小吃店炸油豆腐果,香味四溢,色泽金黄,不禁食欲大增。他取出一锭银子要店主将豆腐果加工一碗给他享用。店主见他是个有钱的绅士,立即将豆腐果放入鸡汤汤锅,配以少量的黄豆芽与调料同煮,煮至豆腐果软绵入味送上,朱元璋吃后连连称赞。从此油豆腐风靡一 时,流传至今。因南京人在烧制中时常加入豆芽,而其形很象古代玉器中的玉如意故被称为如意回卤干.

八. 江苏省 南京市 鼓楼 状元豆

状元豆/五香蛋:状元豆是南京夫子庙的特色小吃之一。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居住在城南金沙井旁小巷内的寒士秦大士,因家境贫寒,每天读书到深夜,其母就用黄豆加上红曲米、红枣煮好,用小碗把豆子装好,上面加一颗红枣给他吃,并勉励他好好读书,将来好中状元。后来,秦大士中了状元,此事传开,状元豆便出了名。。一些小贩就利用学子的这种心理,在父子庙贡院附近卖起了状元豆,衬口彩说“吃了状元豆,好中状元郎”。状元豆实际上就是五香豆,和五香蛋一样,五香豆入口喷香,咸甜软嫩,细细品尝,趣味横生,由于烹制入味,一般色泽呈紫檀色,入口富有弹性,香气浓郁,让人吃起来就停不住嘴喽

九. 江苏省 南京市 六合区 六合水芹

水芹产于六合区北部马集镇,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水源、土质,使其以“长、白、细、嫩、香、脆”的特点显著区别于其他地产水芹而享誉大江南北。水芹既可爆炒、凉拌,又可作其他菜肴的配料,据长期食用者反映,水芹具有明显的降血压、降血脂和护发的功效,是理想的保健型蔬菜。

水芹属于伞形科、水芹菜属。多年水生宿根草本植物。水芹别名水英、细本山芹菜、牛草、楚葵、刀芹、蜀芹、野芹菜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较高,每100g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8g、脂肪0.24 g、碳水化合物1.6g、粗纤维1.0g、钙160mg、磷61mg、铁8.5mg。

水芹还含有芸香苷、水芹素和檞皮素等。其嫩茎及叶柄质鲜嫩,清香爽口,可生拌或炒食。水芹味甘辛、性凉、入肺、胃经,有清热解毒、养精益气、清洁血液、降低血压、宣肺利湿等功效,还可治小便淋痛、大便出血、黄疸、风火牙痛、痄腮等病症。

另一方面,水芹也被江苏一带人民称作“路路通”,通常在春节期间被作为一道必不可少的佳肴端上餐桌,被寄予了人们美好的心愿和祝福。

十. 江苏省 南京市 江宁 香藕

作为南京特有的圩区水产蔬菜---花香藕,鲜嫩、甜、香、脆是它的招牌特色,在明朝时候甚至被制作贡品“捶藕”而进奉北京,因此它在南京的地产农产品历史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士茶亭因其获名。

“花香藕只有南京才有,这在全国都非常有名。”市农林局蔬菜处调研员朱宏建对花香藕等水生蔬菜研究多年,深受老南京喜爱的“水八鲜”,它们的“出身”与南京郊区特有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朱宏建认为,南京郊区如江东、沙洲、雨花台等地区乡河、塘水面非常多,玄武湖、莫愁湖水面达到数千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再加上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沙洲圩是古白鹭洲之所在,河网密布,水质清纯,因而这里出产的水八鲜非常鲜嫩可口。

以花香藕为代表的“水八鲜”在南京影响颇深,水西门外大街上的大士茶亭甚至也是因它们而获名。

何以冠名“花香”。

作为南京地产“水八鲜”之一,花香藕在南京的养殖历史十分漫长,可能很多市民不知道的是,早在东晋时花香藕就已在南京“扎根”,东晋郭璞《江赋》中有“鳞被菱藕荷”句,而到了梁朝时皇室已经将其作为珍品赏赐宠信。那么花香藕究竟为什么被冠以“花香”之名呢?

专家解释说,明朝时《江宁县志》载,“花有红白二种,白花者佳,花开时藕极嫩,谓之花下藕”,加上此藕种本身带有清香,吃在嘴中舌齿间留香,于是后世人根据《江宁县志》这段记载以讹传讹,这类藕种从此就被称为“花香藕”。

到了明朝时候,花香藕被制作成“捶藕”作为贡品,打此后南京的花香藕更是在不少文人墨客的笔中留下踪迹,《白门食谱》称誉:“做羹,更觉甜嫩,生熟食之,即可谓别有风味。”

寻访南京消失的土。

“小时候每年能吃上点花香藕,已经成为家里过节一份特有的情趣”,家住在江东路,今年51岁的王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谈起自己小时吃过的花香藕,王先生似乎仍历历在目,“每年只要到了中秋节,家里大人们就会买上花香藕、菱角找欢松献溃颐呛⒆涌删驼徘劳炖锶强墒俏颐呛⒆邮贝羁牡娜兆印!

王先生说,“后来渐渐地市场上这些东西少了,我们家里也就很少吃花香藕了。前段时间,突然很想吃,于是就为了买上几根花香藕,我可是找了几天跑了好几家农贸市场都没有买到,难道咱们南京这些土真的已经吃不着了吗?”电话那头王先生遗憾地表示。

除了花香藕,还有多少曾经存在您的记忆中、现在却渐渐从生活中远离的南京土?这些土是否牵起了您对往昔生活的一段回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