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桂林旅游特产好吃吗 桂林旅游有什么好吃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桂林旅游特产好吃吗 桂林旅游有什么好吃的更新时间:2022-06-27 02:31:52

一.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雪梨

灌阳雪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灌阳雪梨为我国南方梨的优良品种,是广西灌阳县的名特优水果,其果大质优、外形美观、果皮薄、肉质细嫩、汁多风味浓、香甜可口、清脆化渣、果心小、可食率高,因其果肉雪白细嫩而得名。

灌阳雪梨三月上旬开花八月成熟。其果大质优,外形美观,果皮薄,肉质细嫩,汁多风味浓,香甜可口,清脆化渣,果心小,可食率高。经测定可溶性固形物达13.6%,无机盐,类有润肺心、化痰止咳和清热解毒等功效,深受人们的青眯,早在五、六十年代阳灌雪梨就畅销港澳及东南亚一带。八十年代经有关专家鉴定为全国最优质的砂梨之一,1991-1993年又经区水果办缓缓广西农大、农科院、农业厅、柑桔研究所的专家重新鉴定为广西最优质的砂梨品种。

灌阳雪梨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5万亩,年产量达1万吨以上。并且灌阳县通过技术改造,又选育出灌阳雪梨1号、2号、3号等优质良种,并且摸索出花芽嫁接矮化密植早结丰产栽培技术,计划到2005年发展到3万亩,年产3万吨以上。

灌阳雪梨的传说

灌阳雪梨是灌阳县传统果品之一,在灌阳民间已有三百多年栽培历史。传说是做知府的邑人夏加民从浙江宁波引进种植的,其名还是清朝乾隆皇帝给定的。雪梨因肉质雪白、外形美观、味美香甜而成为乾隆皇帝的贡品。据灌阳县志记载,传说是很久很久以前,灌阳长坪村的夏加民,在宁波当知府。他返回灌阳时,当地有一位好朋友,送给他两棵名叫杨孩子的树苗作为留念。夏加民回到家乡后,便叫人把树苗栽种在自己的花园里。这年深冬腊月,地冻天寒,有一棵树苗被冻死了,剩下的一棵树苗,夏加民不管寒天大雪,都亲自出门精心护理。春天来了,树苗慢慢地发出了翠绿的叶子来,夏加民高兴极了。有一天,夏加民从外面游玩回家,家里的两匹大白马突然死了,他叫人把死马埋在花园的那棵杨孩子树旁边。第二年春天,杨孩子树长得又高又茂盛,结出了果子。果子成熟后,他摘下一个尝了尝,可鲜甜啦。从此,夏加民便把这种果子作为珍品,每逢有贵客才摘下来招待。有一年,乾隆皇帝游江南来到广西,各地的官吏都把最好的贡品送给乾隆皇帝。夏加民想到自己曾在朝廷做过官吏,也特地选上了几个杨孩子果子送给乾隆皇帝,表示自己的心意。当乾隆看到这种果子时,心里感到很新奇。他走遍全国,却从未有看见过这种可爱的果子,便当即品尝,味道美极了,他问下官:“这果子是哪里来的”,下官答道:“是广西灌阳一名曾在朝廷当过官的夏加民送来的。”,乾隆皇帝又问:“这果子叫什么名字”,下官答道:“听说是叫杨孩子”。乾隆皇帝听了,皱起眉头说道:“杨孩子,这名字不好听,另给它起个名吧。”当下左右1纷纷交头接耳地商议起来,其中有一下官想了想,便连忙奏道:“皇上,这果子是从千里迢迢的广西灌阳送来的,表明那里的黎民百姓心向朝廷,黎和梨可以相通,就取名梨子吧。”乾隆听后,点点头,没有表示赞同与否,但仍然作沉思状。这时,另一个下官怯生生地走到皇帝跟前,奏道:“皇上,我见这果子肉嫩细滑白如雪,就叫雪梨吧。”乾隆皇帝听了大喜,“很好,这个名字很好,就叫灌阳雪梨吧。”从此以后,长坪一带的农民在屋前屋后和耕地都种上了许多雪梨树,天长日久,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至今,灌阳县的雪梨成了南方有名的水果,销往国内外。

1地域范围

地域范围包括灌阳县灌阳镇、黄关镇、新街乡、新圩乡、水车乡、文市镇、观音阁乡、洞井乡、西山乡等9个乡镇,其中主产地是灌阳镇、黄关镇、文市镇和新街乡。灌阳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东经110°43′16″-111°20′13″,北纬25°10′32″-25°45′37″,海拔180-2009米。接两省,连三县,东与湖南省道县,江永县交界,西与兴安县、灵川县毗邻,南与恭城县接壤,北与全州县相连,东有都庞岭,西有海洋山,呈柳叶形。南北长90公里,东西宽39公里,属喀斯特岩溶地貌,全县总面积1838平方公里(183799公顷)。

2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地形地貌:灌阳县地层最早起源于早寒武纪,以泥盆纪相沉积为主,燕山运动造就了都庞岭、海洋山,形成现在的灌阳地貌雏型和由花岗岩、砂页岩、砂岩、页岩、紫色砂(页)岩、石灰岩及洪积、第四纪红土等组成复杂的地质结构;以中山为主的山地丘陵河谷地貌。海拔最低点180米,最高点2009米,灌江由南向北纵贯全县。境内山清水秀,山峦叠嶂,地形地貌错综复杂,为喀期特岩溶地貌,大体分为“八山一耕地,半水半村庄”。

(2)土壤状况:雪梨产区的成土母质主要有:洪积物、冲积物、石灰岩、砂页岩、紫色岩。pH值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2-3%之间,土层深厚,活土层在50厘米以上,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土壤质地以壤土和粘壤土为主,少量沙壤土。幼龄果园每年种植绿肥3000公斤/亩左右,因此果园土壤多为壤土,团粒结构好,深厚肥沃、有良好的通透性和蓄水性,保水保肥能力强,非常适合雪梨生长。

(3)水文情况:全县水资源丰富,呈羽状分布,灌江是唯一的主干河流,注入湘江,属长江水系。灌江在本县长119公里,它有观音阁乡、洞井乡、西山乡、黄关镇的广阔森林植被形成的“绿色水库”涵育水分。集雨面积1769.2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6.3%,年均经流总量246600万立方米,年均流量73.2立方米/秒。亩耕地有水805立方米。县内一级干流和二级支流共23条。全县年均降水总量31亿立方米,径流深1207.8立方米。外县客水流入面积为160.79平方公里占8%。地下水水质优良,没有人为及工业污染,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源。

(4)气候情况:灌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冬短夏长,干湿季节明显。全年基本上无明显高温、严寒。年平均气温17.9℃,其中常年年平均最低温为-1.6℃,年平均极端高温39℃,极端低温-5.8℃,≥10℃的积温5384.5℃,年有效积温3031℃,无霜期平均286天。年平均降雨量1538.4毫米;年平均日照1416.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1%;年平均相对湿度78%,属湿润或半湿润地区。常年3月~6月相对湿度较高,一般在84%以上,10月相对湿度较低,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为76%。雪梨生长与光温同期,对产量、品质的形成极为有利。优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灌阳雪梨的生长。

(5)人文历史情况:灌阳县地处广西东北部,属农业、商贸、旅游区。莽莽森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风景名胜甚多,有乌龙披雪、龙岗拥秀、柏亭别意、王楼晚渡、灵岩秋月、三峰烟雨、紫竹扫台等旅游胜地,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灌阳雪梨是灌阳县传统果品之一,据载在灌阳民间已有三百多年栽培历史。关于灌阳雪梨最早记载,是在旧《灌阳县志》(康熙四十七年版)物产栏中,称“梨有雪梨清水梨青皮梨早禾梨数种以雪梨为最上”,可见在康熙年间,灌阳已有雪梨栽培。《灌阳县志》(道光二十四年版)兴地风俗类摘出,物产栏果之属有雪梨记载,称“梨熟也可食”,至光绪丁未年灌阳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民国时期《广西年监》(第二回)称“灌阳雪梨质清脆,可与天津雪梨比美”。虽然早有雪梨的历史记载,直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才第一次出现雪梨产量的数据,全县产雪梨1200石(72吨),为当时桂林府属11个县唯一的雪梨出产县。民国22年产雪梨574吨,产值达84100元。由于品质优良,灌阳雪梨在民国初就畅销香港、澳门及东南亚一带。《广西壮族自治区果树品种志》(1959年版)将其列为全区同类果树之首。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出版的《中国果树栽培学》第二卷、第二章介绍砂梨品种,称“广西灌阳雪梨是我国有名的砂梨系统的优良品种”。在由华南农业大学主编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果树栽培学各论》梨主要种类和品种一节中,介绍了灌阳雪梨,“原产广西灌阳,为广西优良品种,其中有小把子雪梨,大把子雪梨和假雪梨三个品种,原产地八月中旬成熟,可贮至次年二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有关专家鉴定为全国最优质的砂梨之一,堪称“梨中之王”。1988年至1992年,进行雪梨优良单株选育,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通过实施优果工程,大力推广拉枝促花、疏果套袋、频振式杀虫灯诱虫等一系列新技术后,雪梨的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由于雪梨的适应性强,丰产稳产,鲜果销售期长(每年的8月到10月),果品质量好,有独特的保健作用,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远销湖南、湖北、广东等大中城市及加拿大、港澳、东南亚一带。2005年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通过无公害水果产地认定,2006年通过无公害水果产品认证。到2007年止,栽培面积达2000公顷,年产量达3.51万吨,是灌阳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灌阳雪梨最先在红旗乡(现在的灌阳镇)长坪村种植,而后,逐步推广到附近的大仁村、秀凤村和文市镇的达溪村、新街乡的江口村。现以大仁村的米珠山屯、朱安冲屯种植最多,果质最佳。在灌阳镇大仁村朱安冲屯的凤凰山,长坪村的易家屯,还保留有成活的约为120多年树龄的老雪梨树。由此可见,灌阳县栽培雪梨的历史是比较悠久的。

二.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板栗

平乐县板栗是广西桂林的。平乐盛产板栗。费县板栗,以栗果均匀整齐、皮薄易剥、色泽鲜艳、味道甘甜、糯性强等特点,国内外颇负盛名,是广西桂林的名贵土。板栗既可糖炒,又可生食或蒸煮食用,还可制作精美的糕点及加工成多样食品。三十年代问世的栗羊羹,是以干栗粉、红小豆为主要原料,外加蔗糖糊精和琼脂配制而成的高级小食品。

板栗是用途广泛的药用植物。据《本草纲目》、《千金方》等古药籍记载:栗味甘,性温,通脾胃肾经。栗果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之效。宋代文学家苏辙在总结自己高寿的秘诀时,作诗道:“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李时珍读此诗后深为叹服:“此得食栗之诀也。”可见板栗是老年人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栗扶(内果皮)、壳斗(外果皮)、树叶、树皮、栗花、根皆可药用。叶片又可作柞蚕的调料。栗房含有大量单宁及鞣酸,可制烤胶。栗树木质坚硬、丝细直、结构粗、抗湿耐腐,是制作地板、枕木、矿柱、桥梁、车船、船舵、家俱等的优良木材。

三. 广西 桂林 秀峰区 桂林碗糕

碗糕、水糕又名“梆梆糕”,用漓江水浸泡粘米,磨成半液体状(粘米以全州和漓江两岸出产的粘稻米为好),加蔗糖后盛于浅黄色小粗碗中蒸制而成,以加水的多少而成为碗糕与水糕。碗糕稍干,吃时清甜松口;水糕较稀,吃时甜滑易咽。两者的爽口、清香,还得之于漓江之水和“吃”漓江水长成的桂林粘米。碗糕是以小碗为模具,装原料蒸制而成。颜色鹅黄,口感暄、松、绵、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适合老人、儿童食用。

分类:

碗糕按照味道可分为可分咸甜二类,但以咸口味较常见。

营养成分:

热量105.3(大卡) 蛋白质5.5 (克) 脂肪2.5 (克) 醣类15.2(克)

生产制作:

原料

适用1岁以上(3人份)材料:糯米粉半杯、淀粉1大匙、温水120毫升、滚水240毫升、盐少许。

馅料:肉沫45克、香菇2朵、油葱酥5克。

调味料:酱油膏1大匙。

做法:

做法一

1.将糯米粉及淀粉用温水调匀,再倒入滚水快速搅拌成稠糊状,然后分装至小碗中。

2.将香菇切成细沫,将所有馅料加入调味料略炒过,盛出备用。

3.在每碗米浆中,分别铺上少许馅料,再放入锅中蒸20~30分钟即可。

做法二

原料:面粉、白糖、鸡蛋、泡打粉、青红丝、瓜仁、葡萄干

1、将面粉过罗筛细待用。葡萄干用清水洗净。

2、将鸡蛋磕入碗内,加水搅均匀,再加白糖、泡打粉及筛过的面粉,用手徐徐搅拌至无疙瘩为止,即成碗糕糊。

3、小碗里面抹上净油,倒入半确定糕糊,上面摆上青红丝、瓜仁、葡萄干。

4、蒸锅上火,加水烧开,将碗上屉,旺火蒸15分钟便熟,出锅将糕从碗中倒出即可。

饮食文化:

传统的碗糕、水糕,除了流动的梆梆糕小贩外,桂林最正宗的有两家小餐馆:一家在花桥头(西),一家在花桥背(东)。每家店铺里有二十来副竹椅、竹桌,可容纳数十人同时进餐。每个店铺各置大瓦壶两个,大瓦缸一个,内装山楂茶免费供应。

两店传统做法是:碗糕、水糕现蒸现卖,设置柴火食堂式的大炉大锅,上放双层大蒸笼,十分钟可出笼碗糕、水糕百个左右。一般到普陀山、月牙山的游览者,多在此吃糕“过午”,吃后每人还带上十个八个,店小二特赠给一张荷叶包装,那糕香、米香、糖香与竹香、柴火香、荷叶香糅合在一起,进入口中,令人心醉,久久难忘。

四. 广西 桂林 平乐慈姑

慈姑秋种冬长,春节前后上市,广西各地均可种植,尤其以桂中地区的柳江县,桂东地区的八步区、平乐县,右江河谷的平果县、田东县、田阳县等地居多。通常情况下,慈姑在早稻收割后种植,实行慈姑与水稻轮作。近年来,广西又积极探索出慈姑套种栽培模式。

慈姑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消炎解毒、生津润肺、健胃止咳等作用,是人们喜爱的日常蔬菜品种之一,特别是桂东北城乡居民食用慈姑已成为一种习惯,是当地人们每年春节必备菜品。

五. 广西 桂林 全州 桂香梨

品种名称:桂香梨

选育单位:全州县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

品种来源:圆黄梨芽变

特征特性:树势中等,枝条开张,粗壮。叶片宽椭圆形,绿色有光泽,叶缘锯齿中等大,叶尖渐尖,叶平均长11.5㎝,宽6.1㎝,叶柄长5.8㎝。一年生枝黄褐色,皮孔大而密集。萌芽率高,成枝力中等。花芽易形成,花芽饱满而大,花白色,花粉多。果实扁圆形,纵径68.3㎝,横径83.7㎝,平均单果重294 克,最大果重675 克,花萼完全脱落,果面光滑平整,果点小而稀,果梗长3.9㎝, 梗洼深1.12㎝,果面光洁,果皮中等厚,果肉白色,石细胞少,有香气,果心小,可食率79%,可溶性固形物12.8%—14.5%,幼果期果实褐色,成熟后为金黄色(套袋果)或暗红色(不套袋果)。果实常温下可存放15天左右,低温可贮藏60天左右。

产量表现:2010年至2011年对2008年种在全州县庙头镇霞溪果场进行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215.2kg。2010年在龙水镇测产2年树平均株产13.7kg,2011年测产3年树平均株产达28.3kg。 2011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到全州县验收,平均单果重259克,平均株产26.1kg,亩产1224.8kg,可食率7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

栽培要点:1、选土质疏松肥沃、深厚,光照良好和排灌方便、风速小的地块种植。株行距3m×4m,种植坑长、宽各1m、深0.6—1m。每坑分层放入有机肥(畜栏类、杂草等)25—50㎏、钙镁磷肥1㎏、石灰0.5㎏。667㎡栽56株。2、采取三主枝开心形或疏散分层形树形。3、种植当年4—8月,每15天施水肥一次,可用沼液或腐熟稀粪水加0.5%—1%的尿素液。第二年3—8月每月追肥1—2次。6月份后注意适当施用磷、钾肥,可每株每次沟施三元复合肥0.15㎏。每年9—10月份,结合深翻改土,每株施腐熟粪肥30—40㎏、钙镁磷肥2㎏,进入挂果期后,每年施萌芽肥、壮果肥、采果肥和基肥四次肥。萌芽肥:在3月上旬萌芽前施入,每株开浅沟施复合肥0.5—0.8㎏;壮果肥:在5月下旬施,株施腐熟麸肥2—5㎏或复合肥1—3㎏;采果肥:以速效肥为主,株施复合肥0.5—1㎏;基肥:9—10份施,结合园地深翻改土,株施腐熟粪肥30—40㎏、钙镁磷肥2㎏。4、花蕾期喷一次0.2%的硼肥,初花期和谢花期各喷一次绿旺一号保果,坐稳果后对挂果量大的单株及时适量疏果,5月中旬幼果表面形成一层腊光时,及时套袋。5、重点防治梨锈病、轮纹病、黑斑病、黑星病、蚜虫、梨瘿纹、梨网蝽、吸果夜蛾等。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则,通过审定,可在全区种植。

六. 广西 桂林 叠彩区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桂林不仅山水甲天下,而且米粉也很有名,它圆细、爽滑、柔韧,具有独特的风味。其做工考究,先将上好大米磨成浆,装袋滤干,揣成粉团煮熟后压榨成圆根或片状即成。园的称米粉,片状的称切粉,通称米粉,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其吃法多样。最讲究卤水的制作,其工艺各家有异,大致以猪、牛骨、罗汉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浓郁。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风味也不同。

1、冒热米粉:把烫热的米粉滤干,再配以锅烧猪牛肉片,卤牛膀、牛肝等,加卤水、花生油、酥黄豆或辣椒、蒜蓉,搅拌入味。这种米粉吃起来拂拂作响,声色味俱全。

2、原汤米粉:把切好调味的猪牛杂,放入小铁锅中煮熟,倒进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葱花、味精、胡椒、麻油。这种米粉味道十分鲜美。

3、醋水米粉:这是一种无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经济爽口,妇女特别爱吃,夏天最受欢迎。

4、马肉米粉:以城中老店会仙楼的最为驰名,据说它开设于清代道光年间,原来设备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兴隆,店主限定每日的出售量,以致后来的食客,只好等明天清早了。现在则不同了,顾客日夜盈门。此外,桂林的街头巷尾都有米粉、米粉摊,游人逛了秀丽山水,再吃一碗桂林米粉,饱享眼嘴之福,实在是一大乐事。桂林米粉老店以又益轩粉店、石记米粉、味香馆最为有名。

乌鱼青蒜米粉:【材料】新鲜乌鱼1条,姜片,麻油,青蒜苗,米酒少许,盐少许,白胡椒粉少许,桂林粗米粉。【做法】热平底锅麻油,姜片爆香后,下鱼块煎赤下适量的水并加入米酒少许盐调味。水再滚起后转小火,将米粉加入同煮入味熟后,再下青蒜苗即可。

卤菜粉:把烫热的米粉滤干,再配以锅烧(炸酥的五花肉)、卤牛肉片、香肠、叉烧等,加卤水、花生油、酥黄豆,再根据个人喜好加入辣椒、蒜蓉、葱花、各类酸菜等,搅拌入味。这种米粉吃起来呼呼作响,声色味俱全。

汤粉:把切好调味的猪牛杂,放入小铁锅中煮熟,倒进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葱花、味精、胡椒、麻油。这种米粉味道十分鲜美。

七.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桐油

桐油,是化工和国防等工业用油的珍品。据《晚清和民国时期的统计资料摘编》记载,民国时期灌阳就成为广西桐油主产区之一,年产桐油约占桂林地区桐油总产的60%。解放后,灌阳被列为广西桐油基地县,1990年全县种有油桐5000多亩,年产桐油50多万公斤,出口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八. 广西 桂林 荔浦 荔浦马蹄

荔浦马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马蹄之乡——青山,桂林市荔浦县青山镇马蹄久负盛名,它以个头大、皮薄肉嫩,水分充足,清甜无渣,爽脆可口既做蔬菜也可做水果,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C,还有钙、磷、铁、质、胡萝卜素等元素;马蹄作用价值甚大,能清热润肺、生津消滞、舒肝明目、利气通化作用。岭南诸类佳果,各佳其味,但生熟可食,健疾不忌,马蹄是荸荠的俗称,是一种生长在水田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我们吃的是那呈扁圆形的地下茎。根据资料,马蹄入药,历史悠久,其中《随息居饮食谱》只用了26个字就概括了马蹄的保健作用,即:“荸荠甘寒。清热、消食、醒酒、疗膈、杀疳、化铜、辟蛊、除黄、泄胀、治痢、调崩”等。现代科学研究还发现,马蹄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粗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B1、B2、C等。还含有抗癌、降低血压的有效成分--荸荠英。

马蹄品种又以桂林荔浦马蹄最为著名。2009年荔浦县马蹄生产获国家马蹄标准化生产示范县。2005年,省级龙头企业广西绿园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绿枝园马蹄产品获得广西优质名牌产品称号。2010年荔浦马蹄获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以荔浦马蹄为主要原料可做成马蹄罐头、马蹄饮料、马蹄果脯、马蹄糖果、马蹄粉、马蹄糕等方便食品。

地域范围

荔浦马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东昌镇、新坪镇、杜莫镇、荔城镇、青山镇、修仁镇、大塘镇、花篢镇、双江镇、马岭镇、龙怀乡、茶城乡、蒲芦乡,辖10个镇3个乡141个村。东到思贡村、西到下龙村、北到龙坪村、南到榕垌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6′至110°41′,北纬24°18′至24°46′,马蹄种植面积5360公顷,年产量16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荔浦马蹄球茎扁圆形,顶芽钝而粗,脐稍凹,皮红褐色,表皮光滑,有圆环节4-6个,单球重20-40g,横径3.8-4.9㎝,球茎高2.5-3.0㎝,肉白色,质地细嫩,味甜多汁,鲜食渣少,较耐贮藏。 (2)内在品质指标:荔浦马蹄营养丰富,含有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糖、脂肪、粗纤维,以及维生素B、C和矿质元素、无机盐等。淀粉含量4.6-5.8g/10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7-11.7%。(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须符合《无公害食品水生蔬菜》(NY5238-2005)的安全指标要求。

九. 广西 桂林 平乐 桂林粽子

糯米食品, 品种很多, 以其所用配料不同而味道各异, 有豆子粽、板栗粽、莲蓉粽、裹蒸粽、三角粽等。制法一般用浸泡过的上好大糯和配料拌匀, 用洗净的竹叶包成扎好, 用火蒸煮1-2 小时, 取出滤干水份即可食用。配料一般有绿豆、红豆、花生、五花肉( 或腊肉)、板栗、莲蓉等。( 桂林)

十. 广西 桂林 阳朔 阳朔糍粑

阳朔糍粑制作工艺精细。把上好糯米蒸熟后,用力杵打,直到糯米饭全融,像棉团状,然后再取出糯浆做成圆团,放入蒸笼蒸熟而成。水糍粑多放内馅,如豆蓉、莲蓉、芝麻桂花糖等,质地细腻柔韧、

洁白晶美,

如趁出笼时热气腾腾,

再裹上点白糖或熟豆粉,更是色美味鲜,口感细滑沁甜。为阳朔名小吃之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