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沧州回族特产 沧州的特产介绍及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沧州回族特产 沧州的特产介绍及图片更新时间:2022-06-27 16:20:56

一. 青海省 海东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民和旱砂西瓜

民和旱砂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民和旱砂西瓜是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民和县隆治乡素有“西瓜之乡”之美称,其中李家村种植的露天旱沙西瓜最为出名,所产的西瓜具有含糖量高,瓤色鲜红,质地脆沙,口感好,清热解暑等特点,备受市场欢迎。民和旱砂西瓜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民和县隆治乡素有“西瓜之乡”之美称,其中李家村种植的露天旱沙西瓜最为出名。李家村种植西瓜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所产的西瓜具有含糖量高,瓤色鲜红,质地脆沙,口感好,清热解暑等特点,备受市场欢迎。近年来,李家村在民和县菜篮子办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下,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旱沙西瓜,使西瓜种植面积从原来的300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亩,亩产西瓜5000斤以上,最高亩产达1万斤。

民和县旱砂西瓜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是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的第七批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前,该县标准化旱砂西瓜示范区面积达5000余亩,亩均产量达2500公斤,带动科技示范户200户,培养标准化生产技术人员400名。三年累计实现总产量699.3万吨,实现年总产值3335万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3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菜篮子工程办公室申报的“民和旱砂西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民和县位于青海省最东部,属海东行署管辖区,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毗连。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隔大通河相望,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县毗邻。民和旱砂西瓜地域保护范围为民和县境内。主要主产区域遍及全县10个乡镇(川口、松树、核桃庄、隆治、官亭、中川、马场垣、总堡、巴州、甘沟),地理位置介于东径102°26′ — 103°04′,北纬35°45′ — 36°26′,东西宽32公里,南北长69公里,平均海拔2100— 2500米,幅员面积1890.82平方公里。

二. 甘肃省 天水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张川羊羔肉

张川羊羔肉主产于关山林区,肉嫩味纯,色泽鲜艳,尤以小尾寒羊为最。以羊肉为主要原料的手抓羊肉、清炖羊肉、羊肉泡馍是陇上美味。

三. 青海省 海北 门源回族自治县 门源蕨麻

门源蕨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门源蕨麻是青海海北门源回族自治县的。

门源蕨麻

门源县蕨麻营销协会

13732082

蕨麻(食用植物根)

四. 青海省 海北 门源回族自治县 门源青稞

门源青稞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门源青稞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门源青稞是青海海北门源回族自治县的。

青稞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地区辽阔,但从中国范围来说青稞的种植则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的青海、西藏两省区及甘肃、四川仅靠青藏高原的边远地区。青海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古属羌地,以牧为主,农业生产规模小而不发达。但海北两大古文明遗址—门源永安城遗址和浩门古城遗址出土的遗物中皆发现青稞籽粒,距今约4160-2980年,足见当时的先民已开始种植和食用青稞。近年来我省青稞栽培面积长期保持在80-100万亩,仅次于小麦、油菜,是青海六大作物之一。青稞也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我县是全省藏区青稞主产区之一,全县青稞面积保持在16万亩,青稞年均亩产250公斤,在全省青稞生产中占上水平,历史最高单产达到465公斤,因此尚有很大的增产潜力。这里的群众历来喜种青稞,重视青稞生产,积极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运用。

门源青稞

门源县青稞杂粮营销协会

地域范围

门源回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0°55′28″至102°41′26″,北纬37°03′11″至37°59′28″,海拔高度在2388——5254.5米间。东北与河西走廊中部的甘肃省天祝、肃南、山丹县接壤,南接本省大通、互助县,西与本州祁连、海晏县毗邻,历史上曾为“丝绸之路”的辅道,是青海省的“北大门”。县境东西长156.24公里,南北宽103.99公里,总面积6902.26平方公里,辖4镇8乡,省属单位有浩门农场、门源种马场。门源青稞在全县范围内种植,全县青稞播种面积常年在16万亩,约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97%左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门源青稞的外在感官特性 (1)种子特性: 门源青稞祼粒、椭圆形、颗粒饱满、均匀,千粒重高;是酿制“青稞酒”的主要原料,可加工成“糌粑”等各种特色食品。 (2)植株性状: 幼苗直立,叶色绿,叶耳白色叶姿平展。旗叶下第一片叶长29.6±2厘米,叶宽2.15±0.2厘米。株型半松散,株高102.7±2.4厘米,茎杆黄色,茎粗4.13±1.5毫米,弹性中等蜡粉少。茎5节,主茎基部第一节间长2.77±0.29厘米,第二节间长9.0±1.3厘米,穗下节间长31.4±1.8厘米。单株分蘖0.25个,分蘖成穗率40%,全田植株整齐。 (3)穗部性状:穗全抽出,闭颖授粉,穗脖弯垂。穗部半弯。穗形长方形。穗长6.0±0.4厘米,四棱,小穗着生密度疏,颖壳黄色,外颖脉黄色,护颖窄。长芒、有齿、黄色。 (4)抗逆性:耐寒、耐旱、耐湿、耐盐碱性中,较抗倒伏。 2、门源青稞的内在品质 检测结果表明:门源青稞含淀粉量≥60%,蛋白质≥10%,膳量纤维≥6%。脂肪含量≥1.5%。门源青稞营养丰富,品种较多,具有理想的种子外观要求及优良的贮存性,是生产青稞制品的理想原料。

五. 河北省 沧州 运河区 河北沧州冬菜

河北沧州冬菜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就已闻名中外了。它是用当地出产的优质大白菜,去叶和根,切成小方块,放上佐料,再经过自然发酵而制成。口味清香、脆生,微微带辣,是一种可供常年食用的小菜
( 沧州)

六. 云南省 昭通 威信县 回族油茶

滇东北一带,每当尊贵的客人光临回民家庭,好客的主人除递上浓酽的烤茶,还要端来热气腾腾的油茶为您解乏提神,这种油茶,北方称面茶,滇东北一带则叫油面。说它是茶,因为油茶最初是加少许茶叶的,现在则较灵活,有的加,有的不加。油茶是回民群众中最常见亦最受欢迎的一种普通饮汤,但在做法和味道上则有南北之分。即北方回民食咸油茶,南方回民喜喝甜油茶。

先说北方咸油茶。回民喝油茶,古已有之。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饮膳正要》,明朝养生家黄正一《食物绀珠》两书均对回民油茶作过介绍:“羊油又作油茶,以油煎滚,用面粉炒黄搅之,佐以椒盐葱桂之类,以凝冷成团。每摘少许,煎汤饮之,冬日最宜,体温而适口。”这与现在制油茶的方法大同小异。即先将适量羊油切碎熬化,把面粉炒成桔黄色后搅入熬化的羊油中,拌匀入碗待凝结成油坨以备食用。食用时,将“油坨”削成碎末倒入开水中,调以盐、醋、味精、芫荽、葱花、姜粉等,煮成汤状便成油茶。这“油坨”可短期保存,且便于携带,可随吃随削,冲水即喝,昔日船工、脚夫、窖工皆常备用。

七. 湖北省 仙桃 回族酥饼

回族酥饼始于清朝,系回民蒋益大杂货店首创。后来,以答翠香的酥饼最为驰名。

酥饼以熟面、精糖、芝麻、桂花为主料,用适量的清净温水兑进香油将面粉调和,再用精糖拌少许熟面作包心,手工操作,捏成小圆铜板形,表面抹上麻油后,用文火炕烙而成。

酥饼不仅是沔阳回汉人民食品中的珍品,也是旅居荆州、宜昌、武汉、上海等地回民的珍馐。他们每次回乡探亲访友,寻根祭祖,总要带一些回家去馈赠亲友。

回民酥饼声誉之高,还有一段传说。某年,乾隆奉母后,携百官再游江南,驻骅杭州行宫,览遍六桥风光,果觉湖山秀美,乐不思归。

一日,忽报海宁陈阁老遣子接驾,乾隆不无踌躇,母后欣然劝驾临幸。这陈阁老是谁?乃乾隆之生父也!当年在朝得子,被雍(正)亲王妃钮祜禄氏略施小计,命人抱入宫中,以同庚已女易之,故陈阁老之遣子接驾自无虚情,尤为钮祜禄氏首肯。

陈家列席接驾,摆开两百多桌。满桌山珍海味,无一稀物不备。可惜皇上食欲不振,使“为父的”左右为难。次日早膳,陈阁老突发奇想,进以民间点心——沔阳州红庙酥饼。未及言明此乃清真上品,乾隆闻香而喜,取之咬下半边,顿觉酥脆甘甜,落口即消,油而不腻,余味绵长,连吃八个,其味无穷,甚赞“斯乃民间美食,朕愿与民共享”! 回族酥饼,难得乾隆一尝。自此身价百倍,越发走俏江南,从红庙直发苏杭的货船,满载红庙酥饼,穿梭于大江之上,何其得意于当年哉!

八. 河北省 沧州 孟村回族自治县 孟村小米

孟村小米是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县的。孟村县所产小米的特点是米色金黄,有光泽,米粒饱满,蒸煮皆宜,米味香甜。

孟村县农民历来就有种植小米的传统,全县常年小米种植面积在5万亩左右,占粮田面积的20%。孟村县拥有小米企业180余家,年加工能力达27万吨。所生产加工的孟村小米以其细腻芳香的口感、丰富的营养而俏销全国10余个省市。

九. 青海省 海北 门源回族自治县 门源白牦牛

门源白牦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门源白牦牛

门源县寺沟白牦牛养殖协会

11021722

白牦牛(活的)

十. 河北省 沧州 献县 献县草编

工艺:选料严格,对玉米皮、蒲草、麦草、马莲草、三角草等需选其洁净、挺直、纯白、梗长者。编织全用手工操作,起头时络线应细,以使弯转紧密,如六直产品须保持平直,插针摆匀。圆形产品必求纹理清晰,编时加针须有规律;插针不得直插、平插及深插,须由上而下斜插,以使络线突起,清爽美观。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