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州珠海机场有什么特产 广州珠海区特产有哪些可带走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州珠海机场有什么特产 广州珠海区特产有哪些可带走的更新时间:2022-06-19 12:38:26

一. 广东省 珠海 香洲区 叠石蚝油

由于珠江口西岸处于咸淡水交界地带,故珠海鲜蚝,个大肉肥,含有丰富蛋白质和矿物质,特别是叠石蚝油,畅销港澳,东南亚及檀香山等地。( 珠海)

叠石蚝油,最早产于珠海市银坑蚝场,改制后使用“唐家湾蚝油”品牌,珠海唐家湾商品有限公司生产。有“海底牛奶”的美誉之称,甘饴柔滑,色泽金黄带褐,味道清香鲜甜,是调味的佳料。

“叠石蚝油”,历为省港澳推崇的最佳海味。叠石,是珠海市银坑蚝场的标志,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唐家湾岸边。这里海产丰阜,出产的鲜蚝及蚝类制品早已驰名国内外,特别是传统产品——叠石蚝油,一直畅销港澳、南洋及檀香山一带,被称誉为“海底牛奶”。

唐家湾是一个鱼米之乡,尤其是在发展渔业生产和养蚝事业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它处在珠江出海口,潮流畅通,海水咸淡相宜,温度适中,水质肥沃,浮游生物易于繁衍,成为良好的养蚝场所。银坑养蚝已经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了。最早来这里打蚝、养蚝的是新会县的崖门人。当时他们泊船唐家湾汲泉,发现这里的海礁上密密麻麻地附着很多天生的蚝触,俯拾皆是,开壳取出的蚝肉肥硕爽脆,鲜嫩味美。他们觉得这是生财之道,于是合股投资,在叠石附近办了一个“合安蚝塘”,拿出六七千银两请人开山凿石,填海似的把一块块的大石投入海中,给牡蛎造“房子”,蚝田计有五六百亩。同时设一间四五丈宽的制蚝油加工场和发行所,门前斜贴着六七张写着“蚝仔多生”、“蚝肥得价”的朱红帖子,生意畅旺。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唐家、山场、吉大等沿海附近村庄的豪绅及台山、宝安、澳门等地的商贾也看中了这一带的海产资源,纷纷霸占海埠,先后开设了二十多个如振远塘、滋生塘、祥益塘、四和塘、永顺塘……翕然风从,蚝田遍布珠海整个东南海域,人们都视大海为活银行。故民间曾流传着一句俚语:“香山好世界,石头出肉卖”,就四反映珠海昔日的景况。

然而,养蚝最佳的地理位置应属叠石一带海湾。原因是唐家湾被后环的湾口挡住了珠江洪流的侵袭,海区水质稳定,而场地面向东北,更是形势天然。在每年的秋天,就有从太平洋来的鱼群顺着珠江大量游入这里水温适宜的海区繁殖,增加了水质肥度。所谓“有鱼蚝就肥,无鱼蚝就瘦”。鱼儿拉的粪便正是牡蛎的丰富营养,食之而肥,乡人称它为“黎根水”。老板多以上市的鱼货来衡量蚝的肥瘪,尤当观测到十几天连续有肥壮的三黎鱼(即鲥鱼)卖时,他就会立即标出一张红纸,招请保安和附近村庄的蚝工下海采蚝。平均一天能开150担蚝,白天打蚝,晚上煮蚝,翌早晒蚝,到中午12时分便将晾晒至半湿的鲜蚝包装出口。当时香港有“大信”等渔行天天派两条船轮换前来收购鲜蚝和蚝油,而加工的蚝油每酲为50斤装,都是用100斤的鲜蚝熬出4至5斤精少的蚝汤。由于加工质量好,煮制的蚝油胶质大,沉淀少,用筷子捞起流滴珠状,油身香滑,色泽金黄,味道鲜甜,吮之有如琼浆玉液。那些香港商人购得此货,即用瓶装,贴上“叠石蚝油”或“金山庄特级蚝油”的商标,以正货转销国外,很受外国食家的欢迎,销量颇大。有不少华侨归国省亲,都特地慕名前来,买上几瓶蚝油作筵席上的调味佳料,或馈送亲友作盛情礼物。

二. 广东省 珠海 斗门区 虎山乌鱼

虎山乌鱼

三. 广东省 珠海 香洲区 湾仔鲜花

湾仔镇有100多年的种花历史。现拥有花种280多个,其中有一批国内外名贵花种,大都出口澳门。由于控制了鲜花的生长期,一年四季均有鲜花源源上市。( 珠海)

四. 广东省 珠海 斗门区 软骨鲮鱼

软骨鲮鱼

五. 广东省 珠海 香洲区 万山对虾

又称"大明虾",为海产八珍之一,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水产货源。珠海市万山岛渔场养殖对虾已有较长的时间。对虾烹饪,大致有蒸煮、油炸,既可制作各式品种精美点心,也可以炮制各种名菜鲜肴。( 珠海)

六. 广东省 珠海 斗门区 御金球荔枝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珠海市果树科学技术推广站、珠海市斗门区水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从珠海市斗门镇南门村南边里鬼仔林的实生荔枝老树群体中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易成花、花量适中,生理落果少,裂果率低。果实于6月下旬成熟,果实中等大,圆球形,果皮鲜红、微带金黄色,小核率25%~80%;品质优,肉质嫩滑,风味浓郁;理化品质检测结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9%~20.3%,总糖含量15.7%~16.9%,可滴定酸含量0.06%~0.09%,维生素C含量35.3~37.3毫克/100克。

产量表现:嫁接苗种植第三年、第四年和第五年生树平均单株产量分别为3.7公斤、6.5公斤和9.6公斤,折合亩产量分别为111公斤、195公斤和288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⑴选择淮枝、黑叶作嫁接砧木,春季或秋季嫁接;⑵丘陵山坡地在种植前进行深翻改土,挖深、长和宽各80厘米种植坑,分层施入有机肥;⑶嫁接苗高50厘米时便可移植,株行距5×6米,每亩种植约22株;⑷秋梢结果母枝老熟后进行制水制肥,12月上中旬进行控梢促花;⑸果实发育期合理施肥,抑制夏梢的生长,5月上旬左右适当疏果;⑹果皮颜色鲜红及时采收;⑺枝梢生长和果实发育期注意防治霜疫霉病及蒂蛀虫等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御金球荔枝丰产稳产,果实于6月下旬成熟,果实中等大,圆球形,果皮鲜红、微带金黄色,小核率较高,品质优,肉质嫩滑,风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9%~20.3%,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我省荔枝产区种植。

七. 广东省 珠海 香洲区 白藤断情藕

生长于白藤湖内的纯天然无公害的、独特的滋补保健的农作物,以肥硕、多粉、松化无渣驰名,在港澳有盛誉,并以之匮赠亲朋,大凡酒席宴客,无不推出。其作法有“火腩焖莲藕”、“田鸡焖莲藕”。( 珠海)

白藤湖莲藕驰名海内外,是国内游客、港澳台同胞、外国华侨争相介绍的家乡土,并以之匮赠亲朋,酒席宴客,洒楼食肆无不推出白藤湖莲藕风味菜,称为“佳偶天成”。

八. 广东省 广州 天河区 广州肠粉

一种米制品,亦称卷粉。现小食店、茶楼、酒家、宾馆均有供应。广州“银记”肠粉最负盛名。该店坐落在文昌路,专营豉油皇牛肉肠粉,以薄韧香滑著称。是将米浆置于特制的多层蒸笼中或布上逐张蒸成薄皮,分别放上肉类、鱼片、虾仁等,蒸熟卷成长条,剪断上碟。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肠、猪肉肠、鱼片肠和虾米(仁)肠;不加馅的则称斋肠;米浆中加入糖的叫甜肠。

肠粉又叫布拉蒸肠粉,是一种米制品,亦称拉粉、卷粉、猪肠粉 ( 因肠粉形似猪肠 ) ,因为早市销量大,多数店家又供不应求,人们常常是排队候吃,因此又被戏称为“抢粉”。出品时以“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着称。 在广东,肠粉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街坊美食,它价廉、美味,老少咸宜,妇孺皆知,从五星级的高级酒店,到不起眼的食肆茶市,几乎都有供应。

关于肠粉的起源,目前似乎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有人说“最早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泮塘荷仙馆创制。”又有人说“肠粉起源于广州,早在清代末期,广州街头上就已经听到卖肠粉的叫卖声”。也有传说是乾隆皇帝游江南那会儿,受了吃客大臣纪晓岚的蛊惑,专门拐去粤西吃肠粉。当吃到这种“够爽、够嫩、够滑”的东西时,乾隆赞不绝口,并乘兴说:这米粉有点像猪肠子。肠粉在广东是最为普遍的早餐粉粉嫩嫩、晶莹剔透的感觉实在美不可言!看起来粉皮白如雪花、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吃起来鲜香满口、细腻爽滑、还有一点点韧劲让人一吃难忘,越吃越爱吃!

广州肠粉主要流派有两种:一种是布拉肠,另一种是抽屉式肠粉,由于使用的制作工具不同,所以导致做出的肠粉都不相同,布拉肠粉是以品尝馅料为主(肠粉浆大部分是使用粘米粉再添加澄面,粟粉和生粉),而抽屉式肠粉(肠粉浆是使用纯米浆做成)主要品尝肠粉粉质和酱汁调料!现在肠粉是广州茶楼、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备之品。潮汕地区的肠粉与广州地区的肠粉制作方式相同,但是由于配料不同,因而口味也有较大的地区差异。布拉肠粉是将米浆置于布上蒸成,又叫布拉蒸肠粉。广州经营布拉肠粉比较着名的店家有银记、大可以等。抽屉式肠粉主要是做早餐肠粉为主,其中粤西地区最出名的是“都城肠粉”,在肇庆,云浮一带久负盛名。在香港,肠粉亦是传统粥店中早餐常见的食品。通常早餐吃的肠粉是在表面加入虾米的斋肠;亦有炸两滑肠粉,是在肠粉内包上油条。以往经常由流动小贩在街角出售斋肠,近年已大部份转为铺位经营,一般会将肠粉切断,吃时再加入芝麻、甜酱及辣酱调味。注意,猪肠粉与肠粉并非同一类食物,但某些食客会将之混淆。猪肠粉虽然同是米浆制作,但是却与肠粉不同,味淡的猪肠粉并无馅料,是由米浆卷成卷状然后切粒,每粒的横切面有如树木的年轮般成不规则的圈状,配以不同风味的酱油而成。

九. 广东省 珠海 金湾区 金湾银鱼

金湾银鱼

银鱼是小型鱼类,海淡水均有产。鲱目、银鱼科、银鱼属。生活于淡水及沿岸近海上层水域,有从海洋溯河回游的习性。体细长,无鳞,半透明。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头扁平,眼大口大,吻长而尖,呈三角形,上下颌等长,骨软。熟品洁白如银,故有银鱼之称。以小型甲壳类为食料。

十. 广东省 珠海 香洲区 银坑蚝

银坑蚝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