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蒙城土特产200字作文 家乡风味食品作文20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蒙城土特产200字作文 家乡风味食品作文200字更新时间:2022-06-20 20:29:35

一.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五洲牛肉干

五洲牛肉干

由蒙城县五洲食业有限公司出品,采用优质牛肉制作,工艺严谨,味道鲜美,包装精美。同时五洲牌高钙牛肉干是选用优质黄牛腿肉为原料,并添加人体易于吸收的乳酸钙,采用先进工艺和科学配方,精制而成的低脂肪、高蛋白风味食品。该产品肉质疏松、鲜美可口、回味香浓、风味各异,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是您旅游、休闲的最佳选择。其产品由全国著名笑星牛群为其形象代言人。

二.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小涧秋黄瓜

蒙城县小涧镇双锁山一带生产的黄瓜。长者可达60厘米以上,个虽大而脆可口,生长期较长,到秋后其它黄瓜已罢市时,小涧秋黄瓜开始上市,畅销沿江诸大城市,久享盛名。

三.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苏赵梨

苏赵梨产于亳州市龙杨镇西北角的苏赵庄。这儿地处亳州市的最南端,交通又不便,可谓穷乡僻壤。然而,因为出产苏赵梨,穷乡也跟着名产大名远扬了。 苏赵梨源于明末。当时,村人为避兵乱而“跑反”,返家时,从西北河套里带回一棵梨苗栽在村东水塘边儿,本不以为意。谁知这儿的水土独特,竟然育出了一代名品──苏赵梨。

苏赵梨的特点是酥脆可口,甜中带香,果肉纯白,味正多汁,食之无渣,落地即碎。
清道光年间,苏赵梨与砀山梨同为贡品。砀山人以苏赵梨与其砀山梨齐名而不服,公举三位有名之士,推三独轮车梨专程来亳州,要与苏赵梨一比高下。经众人反复品尝,竟然难分优劣。后来双方协商,以梨的酥脆定输赢。苏赵人取梨一只,平放凳上,食指往梨上轻轻一按,梨子立即两半。砀山人大吃一惊,取其梨试之,用上全力,梨子仅仅脱去一层皮。砀山人服气了,苏赵梨的名气也因此更高一等。

苏赵梨园如今已发展到一千多亩,园林结构可谓“三世同堂”。外围是一把粗的新载梨树,碧叶嫩枝,为青春少女;环村是五十年至百年的壮年梨树,枝叶繁苦茂,挂果累累;村中是那棵三百高龄的古老梨树,粗大的树干被风雨磨 得如铁似钢。

苏赵梨的名气越来越大,并多次荣获嘉奖。1957年华东五省市水果竞赛中获金质奖,1996年安徽省农业厅优质水果评比中获质量奖,并在“第八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牌。

四.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丁土楼的“笨”西瓜

丁土楼的“笨”西瓜

在双涧镇沿涡河的丁土楼一带,盛产一种大个西瓜,大的约有五十斤左右,人们叫它“笨”西瓜。

“笨”西瓜不仅个头大,而且是甜沙瓤,细分起来,还有如下不同品种:第一种是三异瓜,白皮、红瓤、黑籽;第二种是柳叶青皮瓜或核桃皮瓜,黄瓤、红籽;第三种为三白瓜,白皮、白瓤、白籽。

这种“笨”西瓜,最适宜沙质土壤和两合土种植,粘土稍次。瓜种为瓜农们自选、自存。点种时,把瓜籽头朝下尾朝上种下,出苗以后,匀苗定苗、培土断头,留鸡爪形的蔓,追肥,压秧、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是要施足底肥,以饼肥为主,沤透发酵,与土杂肥一起上到地里,长出的瓜甜美无比。

据考,西瓜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五代时,胡峤居契丹,始食西瓜,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多的药用功效。吴朝《日用本草》载;西瓜为葫芦科植物,瓜瓤甘、寒,入心、胃、膀胱经;清热解暑,止渴利尿;含瓜胺酸、呲唑丙酸、甜菜碱、维生素C及多种挥发性成份,具有降压作用。

五.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鲍沙滩萝卜

鲍沙滩的萝卜

距县城西北10公里处,有座山叫尖山。在山的西南脚下,有一个景色秀丽的村庄,村民多数姓鲍。村前是涡河,河边有几处沙滩地,故该庄取名鲍沙滩。村东近千亩田地,盛产萝卜,远近闻名,有人说是温柔的涡河水的恩赐;也有人说是清秀的尖山带来了钟灵之气;还有人说是河对岸千年白果树的荫泽,才使这块土地里生长出的萝卜品质特异,与众不同。

鲍沙滩的萝卜有两个品种:一是“大红袍”,二是“贼不偷”。“大红袍”高出地面30到40厘米;“贼不偷”则生长在地下。最大的2至3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上下,亩均产量4000公斤左右。皮红似火,瓤白如玉,外表光滑,无毛须,无疤痕,生吃脆嫩、爽口、无丝,耐贮藏。不但能充饥解渴,而且药用价值很高,有健胃、清热、顺气等功效。炒熟吃味道鲜美。

自唐朝贞观年间以来,过往的商船,把鲍沙滩的萝卜经涡河往上运到亳州、开封,往下运到怀远、蚌埠、南京、扬州和镇江等地销售,在这些地方,不论大小市场,鲍沙滩的萝卜不卖完,其他地方的萝卜就别想卖。也有一些0商,把外地萝卜放在下面,上面盖上鲍沙滩的萝卜,以假充真。

关于鲍沙滩的萝卜,这里还有一段传说故事呢!清朝末年,捻军起义,在鲍沙滩东北15公里的坛城,住有捻军首领,不断率众袭击蒙城的清军。为镇压捻军,僧格林沁奉西太后之命,前来剿捻。多次交战,各有损伤。有一次,清兵在偷袭坛城时,被捻军打败。僧格林沁率残兵败将直奔西南逃生,逃到鲍沙滩时,被涡河挡住,人困马乏,饥渴难忍。这时,清兵闯入大片萝卜地里,马吃叶,人食根。僧格林沁也顾不上王爷的身份了,从部下手中夺下一个鲍沙滩萝卜大吃起来。

刚一入口,就觉得和其他地方的萝卜不一样,清凉爽口,直润肺腑,饥渴顿消,精神倍增。遂又重整旗鼓,率部杀出重围,逃回蒙城。鲍沙滩萝卜的名声从此传开了。县衙门在每年收贮萝卜之前,把鲍沙滩的萝卜作为我县的一大上贡晋京。

六.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蒙城Sa汤

蒙城Sa汤

Sa汤是蒙城著名的风味小吃,其味道鲜美,令闻者垂涎。传说sa汤的来历与乾隆皇帝还有关系。

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微服游访江南路过蒙城,走得又饥又渴,傍晚,到一家客店投宿,店主是位老妈妈,还有她的独生女儿。老妈妈见来了几位贵客,虽然风尘满面,穿戴却十分整齐,观那主人身材魁伟,气宇轩昂,手摇一把撒金折扇,更显得风流潇洒。店家婆笑脸相迎,一面端茶,一面吩咐女儿杀了两只肥0鸡,用沙锅煨炖。时值初夏季节,乾隆和侍从坐在院中,一边饮茶,一边闲聊,等待用膳,谁知直等到日落月上柳梢,还不见店家送饭,乾隆饿得饥肠漉漉,命侍从前去催促,店家回答说:“鸡汤没煨好,请客官再稍候。”乾隆心中不耐烦,步出小店,看个究竟,只见店家婆正在门前月下磕麦仁。乾隆问道:“老妈妈,磕麦仁做什么呀?”店家婆答道:“俺这里没有稻米,都用麦仁烧稀饭吃。”乾隆双手捧起一捧白花花的麦仁走进厨房,对店家婆说:“把这麦仁放进鸡汤锅里好吃吗?”姑娘微笑道:“会好吃的。”说着掀起锅盖,乾隆把麦仁放了进去。乾隆回到院中又等了半个时辰,忽闻一阵扑鼻的香味从厨房飘来。姑娘盛了几碗鸡汤,放入麻油、胡椒等调料,用托盘端置桌上。乾隆品尝了一口,味道十分鲜美,用竹筷一捞,鸡肉已经脱骨,与麦仁混和在一起,吃起来胜过皇宫御宴!乾隆连吃三大碗,赞道:“美哉!好汤。”乾隆膳后问侍从道:“这鸡汤炖麦仁叫啥汤?”侍从心想:自古君无戏言,皇上说是啥汤就是“啥汤”。于是便顺口答道:“

啥汤。”乾隆又问“啥汤”的“啥”是哪个字?侍从本是为迎合皇上的心意,哪里考究过“啥汤”的“啥”是那个字呢,狡黠的侍从急中生智,想起皇上在月下久等鸡汤的情景,于是便编造了个生字:月光为伴,一边为“月”字,另一边皇上为天子,“天”字为上头,久等的“久”字放在下边,并取其谐音字“韭”代之,这样便造出一个“啥”谐音的“sa”字。乾隆看看也像个字样,但觉得眼生,记不清什么时候在康熙皇爷字典里似曾见过。于是命侍从取出文房四宝,提笔写“sa汤”二字,下边题了“乾隆御书”留给了店家。

店家婆不识字,把乾隆题字拿给当地一位有学问的人看,那人一看,大吃一惊,说是当今乾隆皇帝的亲笔题字。事后店家请木匠精心制作了一块招牌,将乾隆题字刻在上面。过往行人见此招牌,都来品尝乾隆皇帝品尝过的“sa”汤。从此,小店生意十分兴隆。其他店家见此,也模仿乾隆御书“sa汤”字样做出金字招牌,开起了sa汤店,并在汤内加鸡蛋,味道更加鲜美,久而久之,蒙城的sa汤便远近闻名。

七. 河北省 承德 围场 万字扣肉

这是一道宫廷菜,现在成了寿辰名菜,作法是将红烧猪肉切成3.3厘米见方小块,用小刀逐个将肉块由外及内,依方形绕圈向肉块中心呈“万”字型,不可使之分离,然后皮朝下,摆在蒸碗内,加高汤、佐料,上笼蒸2小时,取出扣盘,浇上高汤,肥头勾芡即成。-

八.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锅贴饺子

蒙城地方特色小吃_锅贴饺子属于传统精品主食,主要原料是白面,芝麻,香菜,口味颇香,工艺为煎。

九.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三义镇九龙贡面

三义镇:九龙贡面

九龙贡面手工挂面历史悠久,500年的生产历史,早在明朝宣德年间进入御膳房,后来清乾隆帝御封“上用龙须凤尾贡面”,此面传统,手工精制,条细如丝,粗如韭叶,神奇而中空,堪称一绝。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