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潮汕民间特产敲板曲 潮汕正宗潮曲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潮汕民间特产敲板曲 潮汕正宗潮曲大全更新时间:2022-06-27 06:18:29

一. 湖南省 永州市 祁阳 民间鱼鲊肴

民间鱼鲊肴

鱼鲊,湖南祁阳的特色美食。祁阳鱼鲊与一般独特鱼肴不一样,因为祁阳鱼鲊必须生吃,在吃法上有些独特。

在祁阳,制作鱼鲊一般需选用3斤以上的活草鱼,宰杀时必须在草鱼尾部先剁一刀,再把草鱼放入水中,使其自行排净血水,方可使用,否则制作出来的鱼鲊有土腥味。祁阳民间制作鱼鲊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把鱼肉码入味,再放进坛子中腌制的黑米鱼鲊;另一种是现做现吃的豆粉生鱼鲊。下面,把这两种方法介绍给大家。

黑米鱼�

≡希翰萦�1条(约1500克。)黑米500克。姜米、蒜米、精盐、高度白酒、胡椒粉、辣椒粉、麻油各适量

制法:

1.在草鱼尾部剁一刀,放进清水池中养约半小时,待放净血以后,捞出宰杀治净,接着用干毛巾擦干鱼身上的水分,再将刀片成带骨的厚片;黑米入锅炒熟至出香,磨成黑米粉。

2.把鱼片纳入盆内,加入精盐、姜米、蒜米、高度白酒腌渍半天,再倒进漏勺中晾干水分,然后倒入另一盆中,加入胡椒粉、辣椒粉、黑米粉、麻油拌匀,放进干净的坛子里,盖好坛盖,加坛沿水,腌制约10天左右,即可随吃随取。

豆粉生鱼鲊

原料:草鱼1条(约2000克。)黄豆250克。白醋150克。姜米、蒜米、青红椒米、香菜段、胡椒粉、辣椒粉、麻油各适量

制法:

1.在草鱼尾部剁一刀,放清水池中养约半小时,待其放净血,再捞出宰杀治净,然后用毛巾擦干鱼身上的水分,片去鱼骨,取净肉片成片;黄豆入锅炒熟至出香,磨成黄豆粉。

2.把鱼片放进碗内,加入精盐抓拌至鱼片有粘手的感觉时,再倒进白醋浸渍1分钟,然后倒入漏勺稍沥干,换入另一净碗内,加入姜米、蒜米、青红椒米、香菜段、麻油、胡椒粉、辣椒粉等拌匀,随配两小碟黄豆粉蘸食即可。

二.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汕落汤钱

  “潮汕落汤钱”是在潮州传统小食“糯米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演变来的,它吸收传统小食的优良做法,而对传统小食一些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从而使这一小食更加完美,是一款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潮州小食。“潮汕落汤钱”在制法上继承了“糯米钱”的一些优点,比如糯米粉团煮熟后,放置盆中,用木棒反复擂搅,这样的好处是使熟粉团更加纯滑,更具韧性。但传统“糯米钱”是在粉团熟后,用手捏成小块,滚上糖粉白芝麻后即成,这样既不卫生,且煮熟糯米粉团直接食用,口感太粘,所以“潮汕落汤钱”改成熟糯米团入锅用葱油煎至两面微脆,再改刀切块装盘,便克服了传统“糯米钱”的不足之处。 

三. 广东省 汕头 濠江区 潮汕蚝烙

潮汕蚝烙

用料:
    鲜蚝仔250克,鸭蛋3个,葱头20克,雪粉75克,熟猪油150克,味精1克,鱼露5克,辣椒酱5克。

制法:
    (1)先将鲜蚝仔用清水漂洗干净,用雪粉水调匀,并将葱头切成细粒放入,同时加入味精、鱼露搅匀待用。
    (2)用旺火烧热平鼎有足够热度后,加入少许猪油,将蚝仔、粉水混和成浆状,用匙再调和后下鼎,再把鸭蛋去壳打散淋在上面,加入猪油煎,并配入辣椒酱调味,用铁勺在鼎里把蚝烙切断成块,再用勺翻转,四周加入猪油,继续煎烙,煎至上下两面酥脆,并有金黄色,盛入盘即成,并拌上芫荽叶。

特点:
    鲜美酥香,酥而不硬,脆而不软。

四. 西藏 拉萨 尼木县 民间木雕

民间木雕

当你步入藏家粉白色的楼房里,就会被一件件雕花镂卉、富丽堂皇的藏式家具深深地吸引住。那些式样布局合理,图案千姿百态,色彩鲜艳明快的藏桌藏柜,以及雕花的门楼窗梁,都洋溢着幸福、吉祥、热烈的气氛。藏式木雕家具是藏族特有的民间传统工艺之一。藏式木雕家具和楼窗梁柱雕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人物、花卉、虫鱼、鸟兽图案、花纹等等,无所不包。其中《红莲怒放》、《龙凤呈祥》、《白鹤寒松》、《菩提翠叶》、《莲台金座》、《舒云卷彩》、《吉祥图案》等等,则是西藏民间木雕艺人表现的传统主题。

西藏民间木雕艺术,风格健康、朴实,它的表现手法简炼,重在以神传形,既有浓厚的装饰趣味,又颇具艺术魅力。比如镂空雕刻的《菩提翠叶》,构图简洁,一片片青翠的椭圆形菩提叶连在一起,枝叶镂空,横茎竖连,有鸟栖在菩提叶间,正欲亮翅引颈高歌;繁茂滴翠的菩提叶间,朝阳露出半个笑脸;菩提叶雕镂形成圆形的树冠,给人以神圣的感觉;菩提叶间的旭日云霞造型优美,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刚柔得当,不仅体现了菩提叶的自然美,还让人感受到画外之象。再比如《莲台金座》中绽蕾的一朵劲莲横空出世,莲瓣上只有一佛座,但用刀的神秘充分表现出环绕劲莲和宝座的无即空间。《舒云卷彩》中两朵卷飞的云朵舞蹈着腾跃着定格在一方缕空的云木是。其余别无一物,却让人感到一碧蓝空有云起伏,云头环绕无垠空间,无景处都成妙境,又发挥了藏桌藏柜装饰透光通气的功能,可谓一举多得。

西藏民间木雕家具及门窗雕花的着色,多数人家都喜欢用对比色和原色来渲染。因为金碧辉煌、红火富丽的色调最适宜表达藏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当然,大同也有小异,比如《红莲怒放》,却以绿色为基调,弥漫着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表现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龙凤呈祥》,则用金黄色为基调,画面热烈、明快,显示出欣欣向上的情调。在这里,“色彩即思想”的观点得到充分的验证。

西藏建筑装饰木雕把喻意与坚固的和谐统一结合得相当紧密。许多佳作虽经千百年风沙雨雪的浸蚀,仍雄姿不减。在法器模具木雕(多玛班丹)上,主题划一,但形式手法各异刻工们在不足盈尺的面积中将实用、想象、趣味三者完美结合,令人吧服。至于西藏民间经书封板的木雕更是精美绝伦。

五. 宁夏 固原 隆德县 隆德民间彩塑

民间彩塑堪称隆德民间工艺美术的一绝,尤以隆德温堡乡杨坡村“雕塑世家”——杨栖鹤家族为代表。

杨氏家族雕塑艺术集泥塑、绘画、木刻、章雕、烫花于一体,在继承传统特色工艺的基础上,吸纳了浓郁的现代生活气息。产品题材广泛,既有表现田园风情、山水野趣的,又有表现人文景观、神话传说的,还有《农村社火队》、《毛主席过六盘》等现代题材的大型泥塑;既有花瓶、笔筒、烟具、印章等实用品,也有人物、飞禽走兽、佛像屏风、山水风光等观赏品。刀法奇特、匠心独运,集实用、观赏、收藏价值于一身,其作品多次代表宁夏参加全国博览会和民间文化艺术展览交流活动,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杨氏泥塑第四代传人杨栖鹤的木雕作品《香炉》,在1989年 “全国首届工艺美术佳品及名艺人作品展”上被评为“全国十佳精萃”后,又在“ 95万博杯”全国“艺术之乡艺术精品”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成为两次获全国性大奖的艺术珍品。2007年3月,在国内外泥塑大师齐集的“全国首届泥塑艺术节”上,杨栖鹤祖孙4人一举夺得专业组银、铜两项大奖。家族和杨栖鹤个人的业绩也被《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家庭年鉴》和文化部科研课题《六盘山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等多部刊物收录。

六. 陕西省 安康 石泉县 石泉民间酒

石泉民间酒是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的。石泉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就有家家户户烤制粮食酒和果酒的习俗,以传统工艺酿制的粮食酒,入口醇香,后味绵长,沁人心脾,在陕南享有盛誉。

酒在石泉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石泉农村自古就有家家户户烤制粮食酒和果酒的习俗,品种有苞谷酒、拐枣酒、米酒、黄酒、甜酒、杨桃酒、高梁酒、杆杆酒、柿子酒、马桑泡酒等。以传统工艺酿制的粮食酒,入口醇香,后味绵长,沁人心脾,在陕南享有盛誉。因此,演绎而出的饮酒礼仪、劝酒游戏都十分的丰富有趣。就划拳来说,民间有“高升拳”、“俩好拳”、“螃蟹拳”、“擂对拳”、“姑娘拳”、“老汉拳”“哑巴拳”等等;民间流行的劝酒歌有以民间小调、花鼓唱段的“十杯酒”、“八杯酒”、“五杯酒”等;还有以猜谜为由头的酒令,如“口字不透风、十字在当中,十字推上去,啥字赢一盅”(谜底是“古”字)。猜对了对方喝酒,猜错了只好赢一盅了。这些游戏格调高雅,又富知识性、趣味性,人们在饮酒中交流情感,活跃气氛,放松身心。石泉的传统饮酒,不仅是人们饮食的组成部分,更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

七.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潮汕贡菜

潮汕贡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潮汕有许多带“贡”字的食品:“贡菜”、“贡腐”、“贡菜脯”、“贡豆干”等,有的人将这个字理解为“进贡”的“贡”,这是错的……

在省城广州的大小食肆,正式上菜前常有一小碟“贡菜”供食客“磨牙”。此“贡菜”切成细长条,看起来绿绿的,吃起来脆脆的。有人说这种“贡菜”是特指某一种植物,有人说与“进贡”皇帝的“贡”有关。二说皆谬,其实“贡”字不过是“酵”字的音转。潮汕方言中有“香到‘贡’倒人”、“臭到‘贡’倒人”的俗语。

加工腌制食品需要发酵,潮人叫“起醅”。发酵是让原料中的微生物快速生长,促其霉化和分解,使色、香、味更诱人,如造酱、造酒和腌青菜等。我国运用微生物发酵制造食品的历史悠久,古语有一个“菹”字,指的就是经过腌制发酵的蔬菜。我国其它地方现在都把“菹”称为酱菜,唯潮人称为贡菜、贡腐、贡菜脯、贡豆干等。

其它地方是将菜骨菜梗或有块头的蔬菜晒干之后放进盐水里或酱油里浸泡,过些日子捞出来就可以吃,如北京和江浙一带的小萝卜干便是。贡菜和酱菜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阴醅”和“阳醅”。

阴醅是将要腌制的食物密封于容器中,让它在“黑暗”中发酵成熟。阳醅则是先将食物密封,等到它“起醅”了,再放到阳光下曝晒,“吸日月之精华”(这是许多“贡”类食品常用的广告词),在阳光下让其自然分解和成熟。时间短则十天半月,如贡菜、菜脯;长则一年半载,如鱼露、贡腐。用阳醅,“吸日月之精华”腌制食品的好处是不言自明的,其特点就香味浓烈,色泽淡黄明亮,有一股淡淡的酒香,诱人垂涎。

“贡”虽不是潮人的独创,但潮人却把一个“贡”字发挥到极致,创造出许多潮汕独有的“贡”类食品,菜脯、贡菜大家都熟悉,本文且不谈,这里只说“鱼露”。腌制鱼露的原料是巴浪、姑鱼和迪仔——鱼露厂师傅简称“巴姑迪”。原料进厂之后,先要将其储存在可容上百担的大鱼窖里;过了些日子,把它分到可容十几担的小鱼穴里;再过些日子,又把它分到大鱼缸里。

晒场占了鱼露厂的大半。许多鱼露厂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上班先看天,天气好,就把盖子揭开,让原料曝晒。工人手执一把小桨,时不时往缸里搅拌,把下面的鱼翻上来见阳光。到了晚上,又把盖子盖上。如此反复半年。

在光合作用下,鱼慢慢分解,鱼肉化成鱼汁,鱼骨则下沉缸底。经过熬煮过滤便成了鱼露,成了潮人独创的调味佳品。真难想象吃蚝烙不蘸上等鱼露,能吃出什么感觉!有人说吃鱼露不卫生,其实货真价实的鱼露是最卫生的,因为鱼露的颜色不能用化学色料,是工人用白糖熬制而成的天然“酱色”。

潮人能把一个“贡”字发挥到极致,是因为潮汕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韩国泡菜和四川泡菜也很好吃,但吃起来就有一种阴丝丝的感觉,因为韩国泡菜和四川泡菜是不见阳光的,是“阴醅”腌制而成的,没有“吸日月之精华”。韩国的情况,咱不清楚,盆地里的四川和山城重庆比较缺乏“阳醅”的天气条件,所以川人特别渴望太阳,爱唱“太阳出来啰喂……”临海的潮汕地区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同时得到太阳神和大海的特别眷顾,一年四季阳光普照、海风吹拂。聪明的潮人,当然要充分利用这种天时和地利了……

“贡”字号食品,是潮人“贡献”给世人的作品之一。

八. 广东省 广州 黄埔区 南湾民间烤鱼

  相传光绪年间李鸿章赴粤巡视,途中突患急病,重金请遍全广州的名医疗诊却未能查出病因。不想最后是南湾村的麦信坚的几帖秘方就把大臣治愈了。李鸿章对这一救命恩人万分感激。回京后,获悉慈禧太后也患了一种怪病,连忙将麦大夫请进京,仅仅一月时间慈禧的怪病也被治好。慈禧高兴之余要重金酬谢,麦信坚婉言谢绝了。当时正值初泰麦公祠建成,麦信坚仅请求慈禧奖赏一块牌匾,并请求由李鸿章题下“初泰麦公祠”几个字。据说,麦信坚当年用于医治慈禧太后的药方里,就有一味用南湾村出产的烤鱼所制成的药引,所以,南湾民间烤鱼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还有食疗的功效呢!

九.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民族民间乐器

石林被誉为歌舞之乡,撒尼人皆能歌善舞,所用的乐器也也独具特色。主要有大三弦、小三弦、二胡、三胡、长竹笛、短竹笛、闷笛、月琴、葫芦丝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