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哪里有卖西藏特产酥油茶 西藏酥油茶多少钱一斤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哪里有卖西藏特产酥油茶 西藏酥油茶多少钱一斤更新时间:2022-06-24 18:12:11

一.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油茶

灌阳的最有名的小吃之一。

灌阳的油茶也叫“炒米茶”,顾名思义“炒米茶”就是以炒米为主打食品。

打油茶所需要的配料有:茶叶、花生、葱花、酸辣椒、绿豆、米粉或面条。

制作方法

1、用高温把油烧热,把炒米炸好,这是主料,必不可少的。

2、把花生也炸好

3、葱花切成一小段一小段,以供放在油茶里用。

4、绿豆放在锅里炒一炒,把腥味去掉。

5、米粉或面条煮熟,用凉开水泡好,不让它结成块。

6、把茶锅——一种带有茶嘴的煮茶工具放在炉子上,然后将茶叶放在锅里,炒一炒,再放一些生姜以及炒好的绿豆放进锅里,用一个“7”字型的木锤把锅里的东西捣烂,然后放入猪油,放入水煮沸。再将炒米、葱花、花生、米粉或面条、酸辣椒等佐料放进盛茶水的小碗里,——一种特制的茶碗,比我们平时吃饭用的碗小一些,灌阳当地的人叫做瓯子,然后再把茶水筛进小茶碗里,注意,不能把茶锅里茶叶或其他配料弄到碗里去,因为下一锅还需要再用这些料子来煮的。

灌阳油茶的礼仪

如果是贵客来临,第一碗茶是要煮甜的,每个客人的喝茶的小碗里面还在放进两个煮熟的剥了壳的土鸡蛋,以表示主人对贵客的热情接待。如果是平时自己做油茶,这道茶一般是不做的。

在灌阳,如果哪家人请喝油茶,你千万不要客气,有人请你喝油茶,表面的推辞是要的,但是你不能坚决拒绝,否则,主人以为你嫌弃他呢!其实你也无法拒绝那香味扑鼻的油茶。

如果是贵客,连第一碗甜茶算在内是要喝够六小碗的。真正的油茶要喝够五碗,喝到第四碗油茶的时候,主人要给每个客人的茶碗里放肉——一种炖得很烂的五花肉,肥而不腻,客人在喝完这一碗茶后,就要向主人辞杯,意思是说吃饱了,不能再吃了,女主人会热情洋溢地招呼你再喝一碗,于是你要坚持喝完第五碗。喝完第五碗后,你再辞杯,女人便不再做下去了。好像这是大家约定俗成的礼节吧!

如果还没有吃够五碗油茶,你已经很饱了,不能再吃下去了,你可以跟主人说明自己不行,吃不下了。但是主人以为你是太过分的客气了,会劝你再喝下去的,这时候,你就把筷子横着架在茶碗上,以示自己不是因为客气,确实是不能再喝了,主人便不会强行要你再喝的了!

油茶里的酸辣椒是用来做配料调味的,也是放在碗配色好看的,不一定要吃掉,你如果不小心吃了,会把你辣得面红耳赤,而主人以为你喜欢吃还会再加给你的,你如果吃掉了,主人还会再加给你的,所以,这个酸辣椒放进茶碗里,你可以一直留着不吃,主人不会苦劝你吃的!

喝着灌阳的油茶,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那褐色的茶水,微黄的炒米,翠绿的葱花,红色的酸辣椒,三五粒作点辍用的花生,还有那香气袭人的味道,可谓色香味俱全。一边吃着油茶,一边聊着家长里短,或是奇闻异事,真的是赏心乐事,是人生一大快乐无比的休闲娱乐活动,是真正意义上的快活人生。

喝一杯灌阳的油茶,让你口角含芳,唇齿流香,满身舒畅!

二. 广西 柳州 三江侗族自治县 三江侗族油茶

三江县是广西柳州市最北面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境内的老百姓都有打油茶的习俗,特别以侗族、苗族为甚,如草苗一天至少要喝三餐油茶,早上起来先喝油茶再出工,中午收工回来先喝油茶再吃午饭,晚餐也先喝油茶再做饭。那么老百姓这种打油茶的习俗是从何而来的呢?这得从中国史上的两次禁茶事件说起:

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但是,在中国史上的金国却有两次禁茶事件,据顾炎武《日知录》所引据《金史》说,一次在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一次是金宣宗元光二年(公元1223年)。第一次因尚书省奏,“茶,饮食之余,非必用之物,比岁上下竞啜,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商旅多以丝绢易茶,岁费不下百万,是以有用之物易无用之物也”。原来是因为金地在北方,是以游牧民族为主体的国家,其国内不产茶叶,进口茶叶所费甚大,所以要禁;但章宗下令禁茶,只禁民间,“命七品以上官,其家方许食茶,仍不得卖及馈献,不应食者以(斤)两定罪赏。”。第二次省臣奏言虽仍称之为“非余食之急”,但说得比较明白,云:“茶本出于宋,……而边民又窥利越境私易”,这无异是以“有用之资”资宋。原来不是因为茶叶“无用”,而是因为资财“有用”,要保护国力,在宋金对峙、时战时和的状况下它尤感必要。这时,“许食”的级别也提高了,不再以七品为起点,而是须“五品以上官”;禁令也严了:“余人并禁之,犯者徒(刑)五年,告者赏宝钱一万贯”。为什么“无用之物”的茶,到了七品、五品以上官吏宅第就“许食”,就不再是“无用之物”了?可见“无用”云云只是托辞,我们姑且不去管他,但是农民“食茶”已成习惯岂能说禁就禁得了的?这样老百姓也只好想出其他的招法了。你官府不是禁茶吗?难道你还禁汤禁菜不成?于是就改变了“食茶”的方法,他们先放少许米在锅中用油炒焦,再投入茶叶稍炒一下,最后放水渚成茶汤,食时佐以各种菜肴或干脆用以泡饭而食。这样就巧妙地把“食茶”变为食菜食汤了,官府自是奈何不得。五代十国两宋时期,北方人民不堪金人统治纷纷南迁。随着金、元的大举南侵,北方的游牧民族也继续南迁,特别是元朝时期,汉族向边疆地区迁移;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到了明初,朱元璋驱赶少数民族,他们逐渐迁徒至湖南和与湖南交界的广西。(如今有些人还能在湖南通道县自己的宗族族谱上寻祖追宗。)而他们的“食茶”方法也逐渐演变成一种饮食方法与饮食文化传承下来。现在生活在三江县八江乡布代村的草苗可作佐证,从他们的服饰和他们饮茶文化上看,他们很可能是蒙古族的后裔。他们说侗话唱汉歌着蒙服,特别是女人着长衣服,扎腰带,很像蒙古的服装,女人和男人扎的头巾,都和现在的蒙古人类似。只不过现在是就地取材,用当地的蜡染布来制作服装罢了。他们的鼓楼顶,不像侗族用的是葫芦,而是奔马(马是游牧民族的图腾)。还有一些习俗更能体现草苗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渊源,就是在打油茶时,碗里都放一种或竹、或木质刀状的 “签”,这是由蒙古族的餐刀演化而来的。用他们自已的话说是“由于祖先为游牧民族,有着喝茶割肉的习惯” 故沿习至今。

众所周知,中国茶道经历了煮、煎、点、泡四种饮茶技艺的演变历程。“寒夜客来茶当洒”,正如我们汉人接待来客必须奉茶一样,由于上述少数民族饮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当客人进侗家、苗家时,他们不递开水不备茶,而是打油茶来招待客人,这与汉人的奉茶礼节有异曲同工之妙。

油茶:侗族历来有“打油茶”的习惯,凡到三江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自然“染上此好”,故侗家喜种植茶叶树,代代相传,喝油茶是侗寨民众的早餐主要饮食方式。

茶叶:三江盛产仙人山茶,品质很好。江、浙一带的茶叶商户经常坐地三江等待收购上等茶叶。优质茶叶产自八江、独峒、同乐。农民靠产茶致富,积极性高涨,“十五”期间茶叶生产将成支柱产业。

油果:用大糯制,用三江植物油茶油炸出的油果脆香。

油茶的制作方法

三江油茶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原料:茶叶(专用的油茶茶叶),油果,荫米,花生米

先把荫米用油炸成米花(最好用茶油),油炸花生米。然后就是煮茶水了。在锅里放少许茶油,烧热,放茶叶翻炒,烧半焦,放水煮沸,滤去茶叶,加上荫米,花生米,油果,葱花。喜欢吃咸的就加盐,甜的就加糖。这是最简单的。想要丰富点的就买点猪肝粉肠,烫点青菜。

打油茶源于侗族,柳州的苗、瑶和部份壮族也都有用油茶待客的习俗。三江的油茶是很有名的,制作有简易,也有精工,吃油茶历史久矣。侗家人喜欢吃油茶,每天除了三餐正餐之外,还要打一到三次油茶。解放前,一天分三次出工,早上,人们空腹去作两个来小时的工,回来先吃一碗油茶,休息一会,再吃早餐。早饭后,再出工三个来小时,午饭前也先吃一碗油茶,午饭后上鼓楼去闲聊,八、九点才吃晚餐。这种一日三次油茶,都是比较简便的、低档的。在油锅里放下老茶叶,烧半焦,冲水,煮熟呈黄色后,放盐便成油茶,放一小团饭或玉米或豆子之类在碗里,泡进茶水,就可食用了。

比较高档的油茶,制作就比较复杂了。先把阴米用热油炸成米花,然后油炸花生或黄豆,再炒猪肝、粉肠或瘦肉、香肠,再煮汤园或烫糍粑片,最后煮油茶。有的还加些生米、姜泥、蒜子,待茶煮沸,滤去茶叶,加上盐、葱花、茼蒿或菠菜等佐料,即成香喷可口的油茶了。过年时招待客人的油茶特别讲究,通常客人要吃四道油茶,这四道油茶又称:一空、二园、三方、四甜。一空,指第一道油茶有米花、油果、花生米和猪肝、瘦肉、粉肠;二园指的是第二道油茶在"一空"的基础上添加了水园;三方,是在"一空"的基础增加了切成方粒的侗粑;四甜,让客人喝糖水润喉、清嘴。过年时,不论到哪一家,一定要吃完这四道油茶,用本地人的说法是"油茶一吃吃到底,不吃到底不讲礼"。

吃油茶也有一套程式;第一回吃小半碗的油茶,只放些米花和花生;第二碗多加些佐料,还有五六碟酸菜、酸鱼、酸肉和牛肉巴之类供食用者送茶;第三、四碗主要是汤园或糍粑片,如来不及作汤园、糍粑,则用糯饭代替。第五碗多为甜品。这种高档正宗的油茶,一般都要吃够五小碗,主人才高兴,不然,主人以为自己打的油茶不好吃,客人才不领情。

三.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溪软枝油茶

岑溪软枝油茶是我国第一个油茶良种,因枝条柔软,多数成弧形下垂而得名。由岑溪市软枝油茶种子园利用植物无性繁殖技术并经不断筛选,培育出的岑软2号、3号两个高产无性系1991年获广西区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获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获广西林木评审委员会评为广西区林木良种,2008年审定为国家级林木良种。

目前全市营造软枝油茶林4万多亩,其中进入初产期油茶林面积5000亩,到2015年将全面进入产果期,其中5000亩进入丰产期,预计可产生茶果22500吨以上,可压榨茶油1000吨以上。

岑溪软枝油茶属常绿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适生范围广,耐干旱瘠薄,具一定耐寒性,以采果为主,具有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抗性强、油质好等优点。10月中下旬果实成熟,种仁含油51.37—53.6%,,酸价1.06—1.46,折光指数1.4672。压榨生产出的山茶油油质极优,黄色透明,味香,无苦涩味,可直接食用。茶油具有能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还有清热化湿、清胃润肠、治疗气腹痛等作用,被誉为“中国橄榄油”。

目前岑溪市招商引资建成的广西茶仔龙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生产压榨、精深加工山茶油的专业公司,年生产能力1500吨,其主产品寿之元有机山茶籽油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乃全国油臻品,是第十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指定食用油。

四.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阆中油茶

在阆中古城,无论春夏秋冬,上班、上学的人们都喜欢到古城的小餐馆喝上一碗热气腾腾、清香宜人的油茶馓子。油茶就像快餐,具有方便实惠的特点, 所以被阆中人形象地称作“阆中的麦当劳”。

因为油茶成为阆中的一道名特小吃,从而也成就了许多有名的油茶馆子,如朱记油茶、程记油茶、张记油茶等。位于阆中市下新街的一家油茶馆最有名。这家油茶馆的主人已经是经营油茶的第三代传人了,如今该店的陈设和用具仍然使用的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一块小木桌上摆满了调料和馓子,一边的鼎锅在柴火的0舐下,咕嘟咕嘟地煮个不停。

此店的主人是一位65岁的老人,名叫朱新宁,他身穿白色厨师服,正手脚麻利地舀油茶。一勺勺橙黄色的油茶盛在碗里,冬菜、葱花、捣碎的花生米、芝麻、辣椒油等佐料一一入碗, 一把馓子捏成小段放在油茶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馓子”就这样上桌了。

据了解, “油茶”和“馓子”本是回族群众出门经商、旅游的方便食品。过去回族群众出门最发愁的是吃饭难。在遥远的旅途中,吃饭极不方便。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回民群众便养成了吃油茶和馓子的习惯。

做馓子先用盐水和面,将面和好后,在上面抹一层薄薄的菜油,用湿毛巾搭上,让其自然发酵,夏天发十分钟,冬天发一小时左右。面发好后,将面盘成粗藕节般的大条,再发酵十分钟,又将其盘为小指头粗的小条,用干米粉扑面后,右手握起小条,左手捏小条一端作纺车状运行,将小条绕成更细的面圈,然后将面圈套在两根长筷子样的竹签上,再将面圈拉细绷直下锅油炸,炸至面圈变硬之前,翻转竹签将其扭成梳子状,待成金黄色时,即可起锅备用。馓子吃起来香脆,在嘴里常发出咯咯的声音。

在阆中,每逢节日,回汉女同胞们便各显身手,做出图形各异的多种馓子,点缀节日气氛。如今,在许多食堂和早点铺里,油茶馓子已成为常见的小吃。

五. 湖北省 襄阳市 枣阳 枣阳油茶

枣阳油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枣阳油茶是湖北襄阳市枣阳的。

枣阳油茶

枣阳市油茶产业协会

14059449

食用油

六. 广西 桂林 恭城瑶族自治县 桂北油茶

    环绕桂林四周的各县少数民族都盛行“打”油茶,据说桂北油茶曾被乾隆皇帝誉为“爽神汤”。

油茶不说煮而称“打”,是各地的统一称法,而各地的油茶却各有其不同的风味。油茶的统—制作方法是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盐加水煮沸,多数加生姜同煮,味浓而涩,涩中带辣。恭城一带还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涩,并因煮的时间恰到好处,使恭城油茶被举为各地油茶之冠,享誉桂北和广西各地。

喝油茶必须配以各种佐食的小吃,都是各种油炸和炒香的食品。苗、瑶、侗等少数民族地区佐食多半是炒黄豆、炒花生米、爆玉米、炸花生米,再则就是糯米饭团或糯米粉糍粑。恭城平乐一带县城佐食则较为考究,酥炸小吃往往在十数种以上,请客人喝油茶往往摆上一桌子的小吃,看起来就像请客吃饭。侗族以油茶敬客是一种礼节,主人双手捧茶敬客,并说些谦恭的话,善歌者还以歌代言,客人必须喝完两碗,才算给主人面子,也是取“好事成双”之意。两碗之后不想再喝,便将碗筷一并交给主人,如果只交碗不交筷,则表示还想继续喝,主人就高高兴兴地再斟满一碗油茶送到客人手里。瑶族则在第一、二碗送来时不送筷子,并将米花、炒豆之类的小吃加入碗里。喝完碗里的茶还留些小吃在碗底,以示有余不尽,直到喝第三碗才送上筷子,所以客人必须喝三碗以上,只喝一两碗,主人会不高兴的。

喝油茶不分季节,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客人到来则不分早晚,随时煮好奉客,而且更为丰盛。( 桂林)

居住在桂北地区的苗族、瑶族、侗族均有打油茶的传统风俗。桂北各少数民族制作油茶的方法大同小异,简单地说,就是在铁锅中烧上适量的花生油或茶油,放入茶叶炒过,然后加水,边煮边捣打,同时加入生姜、盐、糖,一锅香气四溢的油茶就打成了,瑶族人打油茶时,先将糯米蒸熟晾干,成了“阴米”,然后把茶油或花生油倒入锅中烧沸,接着阴米入油锅中炸成米花,同时也把花生、黄豆、糯米油果等炸好,再抓一把生贴米炒焦后拌以茶叶小炒片刻,立即加水并放生姜片至锅中,用专用的捣打工具(基本上是由木头制成)不停地捶打以使味道浸出,煮沸后用编织得密密的竹漏勺将茶叶过滤去渣,盛入粗瓷碗中,放入适量的油米花、炸花生、炸黄豆、油果子等,客人再根据自己的喜爱加上葱花、香菜(灌阳、平乐一带的油茶更加随心所欲,可以加入干鱼仔、虾子、米粉、排骨),调入盐巴、辣椒等,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油茶便在你的面前了。打油茶打油茶,油茶可以三五次地反复进行捶打,其中以第二次或第三次打出的油茶口味为最佳。“一杯苦、二杯涩、三杯四杯好油茶”。第一碗,浓浓地,涩涩地,一碗下去,苦里微甜,第二碗盛上来,茶色微淡,客人再喝,嘴里便开始有了回味,第三、四碗再上来,茶色清亮,再品,口中自然生津。油茶一来防寒去病,二来提神爽脑,三来是主人示好客之意。油茶也可以配上各种粑粑同吃,在有些地方(如灌阳、平乐)还可当正餐,该算是居家待客的上等饮品了罢!“一碗又一碗,姑娘情浓浓”,喝油茶会上瘾,可别醉倒在茶里了......有客自远方来,好客的恭城人总要打上一锅油茶,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之意。假如你有幸走进了到恭城瑶族人家,到热情的瑶族人家里喝油茶吧,与主人坐在锅边,细细品茶,慢慢聊天,田园诗意渐渐地曼声在这一碗香香的油茶中......

现在,桂林各少数民族兄弟的油茶已进入餐饮市场,成为人们品尝美食的又一选择,桂林人还“发明”了各种以油茶为主的“油茶火锅”,如油茶鱼、油茶鸡等等。

七. 湖南省 衡阳市 耒阳 耒阳油茶

耒阳油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耒阳油茶是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的。耒阳市油茶面积和年产油量均居全省之首,素有“湖南油海”之称。

耒阳油茶,源远流长。早在1800年前,耒阳人就开始栽培油茶树,其油素以品质纯正、营养丰富而香飘万里,闻名于世。1976年,湖南定耒阳为油茶商品基地县。1983年8月下旬,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派来两名1专程到中国耒阳考察油茶林。一年后,一项由联合国援助的、命名为WFP——中国26962工程的耒阳油茶林改造工程项目正式启动,获湖南省“更新改造”双优奖,名列全省第一。该工程的成功实施,大幅提高了耒阳茶籽油的产量、质量。通过多年的垦、改造和更新,耒阳市已有油茶林120万亩,常年产茶油400余万吨,其面积、产量均居全国首位。耒阳市先后2次被湖南省林业厅评为“全省油茶更新改造先进市”,1996年,被农业部、林业部、水利部授予“全国粮援项目油茶工程项目先进单位”,2000年该市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油茶之乡”。

八. 云南省 迪庆 香格里拉市 香格里拉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制作时简单方便:先用土茶倒入茶筒,加入酥油、盐和精制和香料,用搅捧上下反复搅打成水乳交融状,即可斟用。饮之,色香味美,回味无穷。在藏族的饮食结构中饮用酥油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藏族家庭里一天至少要饮三次茶,有的甚至多达十几次。酥油茶既能产生很大的热量,喝后可御寒,又能起生津止渴的作用。许多没有喝过酥油茶的人,第一次品尝会觉得异味难当,而咬咬牙喝过几次之后,便会真切地品味其流香满口,余味修长的妙处。

九. 广西 贺州 钟山县 钟山油茶

钟山油茶,是广西贺州的主要之一。“钟山油茶”顾名思义就是用油及绿茶做出来的一种特殊的饮料。它最初流行于钟山县的红花、两安两个少数民族乡镇。据说是那是地处高山地区,比较阴凉,而且饮用的都是山泉水,偏凉性。人们为了驱寒,就用山上自产的茶叶与姜,蒜头等做成油茶,用以驱寒。没想到这种油茶不仅让你喝了以后能让人全身暖和还让人精神百倍,所以逐渐流传。现在已成了钟山的一道特殊的饮料,更是人们的悠闲生活方式。

制作方法

1.油进茶锅烧热,放入备好的姜,边敲边炒,炒出姜味(别没有茶锅也可用煮菜的锅头,别把锅敲烂了!

2.放入备好的茶叶,也是边敲边炒,中间可加一点水,不要让它炒焦了,一会后加入蒜米,蒜头葱头(也可不要这些),一起炒制起茶胶。

3.最后加入高汤(白开水),盐,烧开后滤渣,油茶就做成了。喝时放些葱花,炒米,送食自己喜欢的零食。

4.再把锅烧热,放入油,把上次滤过的茶渣入锅,重新加入1~3步骤里的原料,再一次重新操作,如此循环,直到喝过瘾为止。

油茶的制法又很独特,铁锅烧热,加少量素油,待油熬透,推入姜、蒜头熬香,放入用清水略泡过的绿茶。所谓“打油茶”必须要打啦,用木棰反复敲打,方能使风味俱出,至打透,再加入汤水,加适量盐,俟烧滚,倒入小碗,加上葱花,香菜,放点炒花生米,香味四溢,茶色似咖啡,红绿点其间,着实诱人。根据朋友介绍,第一杯的油茶是不能喝的,因为第一杯较苦,第二杯还行,第三杯、四杯才是最好的油茶。

钟山县的瑶族人喝油茶的历史已经有600多年之久,由于瑶家油茶本身的确是一种绿色食品,它对人的身体健康有许多的帮助,尤其是它消食建胃、提神醒脑之功能极为明显。固此,喜欢喝瑶家油茶的人越来越多,其油茶文化的传播也就越来越广泛。

十. 西藏 那曲 色尼区 西藏酥油

在西藏,在每个藏胞家庭,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酥油。酥油是每个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以前,牧民提炼酥油的方法比较特殊。



先将奶计加热,然后倒入一种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尺、直径l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上面浮起一层湖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现在,许多地方逐渐使用奶油分离机提炼酥油。一般来说,一头母牛每天可产四五斤奶,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酥油有多种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在糌粑里调和着吃。逢年过节炸果子,也用酥油。  藏族群众平日喜欢喝酥油条。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或砖茶用水久熬成浓什,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甲洛”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藏族常用酥油茶待客,他们喝酥油茶,还有一套规矩。当客人被让坐到藏式方桌边时,主人便拿过一只木碗(或茶杯)放到客人面前。接着主人(或主妇)提起酥油茶壶(现在常用热水瓶代替),摇晃几下,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刚倒下的酥油荣,客人不马上喝,先和主人聊天。



等主人再次提过酥油茶壶站到客人跟前时,客人便可以端起碗来,先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呷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



就这样,边喝边添,不一日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要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满,你就摆着; 客人准备告辞时,可以连着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里要留点漂油花的茶底。这样才符合藏族的习惯和礼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