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珠海可以送人的特产 珠海有什么特产值得带回去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珠海可以送人的特产 珠海有什么特产值得带回去更新时间:2022-06-16 08:31:17

一. 广东省 珠海 香洲区 章红

最好是生食,还特别受日本人的欢迎( 珠海)

二. 广东省 珠海 金湾区 金湾三鑗鱼

关于三鑗鱼,其实在西江,珠江,北江等都有出现,但现在数量越来越少,它是每年水涨时从大海里面回游到江里的一种野生鱼类,三黎鱼学名鲥鱼,因西江三黎味道鲜美特别出名。故有“春边秋鲤夏三黎”的说法,但三黎鱼最难处理的是离水即死,市面上难得一见鲜活的三黎鱼,每年夏天,大量的三黎鱼便回游到江中集中产卵,所以很容易给围捕,多年捕杀,使三黎鱼越来越少,但是现在国内已有多个地方有养殖成功,这种鱼可是咸水淡水都能养活的。

三鑗鱼在广东珠海一带的做法多是用焖,如用凉瓜来焖,而焖好后,如果放置几个小时后再加热食用,味更加鲜美。

三. 广东省 珠海 香洲区 桥底炒辣蟹

桥底炒辣蟹是珠海的一道特色美食。它是把肉蟹宰杀后,清洗干净,然后在肉蟹上刷一层薄薄的生粉,以保住肉蟹的原汁原味;刷好后将肉蟹放在一边备用;在锅内下豆瓣酱、姜、葱、豆豉、紫天椒等,把这些配料放在一起煸炒,直到炒出香味;把蟹放进锅内,和配料放在一起煸炒,直到配料炒熟;用油炸蟹,直到蟹的外皮酥脆,然后将料酒、白糖放入,一起炒熟即可。

这个菜做出来颜色很好看,红红的辣椒绿绿的葱,会让人食欲大增。尤其是它的香味浓烈,经常会刺激得人没几分钟就把里边的调料先吃得一干二净。蟹肉入味很浓,口感很好,吃的时候最好配上红酒。这道菜在冬天吃可以驱寒暖胃。

四. 广东省 珠海 斗门区 斗门河虾

斗门河虾

河虾,学史日本沼虾,又称大头虾,青虾等。在斗门地区,河涌交织如网,鱼塘星罗棋布,盛产淡水河虾,年产量500吨以上,主要销往日本和港澳市场。斗门河虾一年四季都有出产,清明过后均是河虾上市旺季,河虾生活习性是在水底或草丛中攀缘爬行,食性较杂,如食活的、死的小鱼、小虾、昆虫、贝类、单细胞藻类或丝状藻类、高等植物的碎片,嫩叶等。其壳薄透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一种含有多种维生素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食法我以蒜蓉清蒸或“白制”,松脆嫩滑,清甜美味,是名特水产。

五. 广东省 珠海 斗门区 客家咸茶

客家咸茶从清乾隆(1744年)开始盛行,摒弃了传统擂茶中的荤食,保留素食部分,并不断地发展其特色,成为当地客家饮食风俗中最具特色的茶文化的一朵奇葩流传至今。其主要原料有:茶叶(成品茶或茶青)、花生、黄豆、芝麻、蔬菜(生菜、油唛菜、西洋菜、豆角)、细叶芹菜、葱。咸茶美味可口,老幼咸宜,且有止渴生津、提神醒脑之功效,曾有常饮咸茶可延年益寿之说。

2010年6月,客家咸茶被列入珠海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代,武陵山区土家族已有以生米、生姜、生茶叶擂捣冲泡成“三生汤”作医疗良方和保健饮食的风俗,俗称擂茶。随着客家人躲避战乱而南迁,擂茶风俗便传到闽粤赣台等地,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扬弃,改进、丰富、发展,而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在白蕉镇客家村几乎家家都会煮咸茶,不论男女老少,人人喜爱喝咸茶。

白蕉镇境内赖家、白石、小托、黄家、虾山、南澳以及斗门区内的客家村,共有村民25000人。白蕉镇客家咸茶从清乾隆(1744年)开始盛行,摒弃了传统擂茶中的荤食,保留素食部分,并不断地发展其特色,其主要原料有:茶叶(成品茶或茶青)、花生、黄豆、芝麻、蔬菜(生菜、油唛菜、西洋菜、豆角)、细叶芹菜、葱等。已经成为了当地客家饮食风俗中最具特色的茶文化的一朵奇葩流传至今。

2010年6月,客家咸茶被列入珠海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布区域及地理环境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处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南端,东与中山市隔江相望,西南为斗门区府驻地井岸镇,南与鹤州垦区接壤,西北部濒临莲洲镇。全镇总面积176平方公里,辖32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

全镇耕地面积10.5万亩,其中水物1.1万亩,鱼塘6.3万亩,作物3万亩,农业总产值13.5亿元。有外资和民营企业264家,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051元。白蕉濒临南海,是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22℃左右,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是个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客家咸茶这一民俗在白蕉镇辖区内客家人聚集地广为流传。

六. 广东省 珠海 金湾区 渔歌唱晚

渔歌唱晚是珠海十大名菜之一,该菜制作讲究,先把濑尿虾背上的硬壳剪掉,在中间开一刀,酿入酒店秘制的咸淡水虾胶,再上一层炸粉丝,待油烧开,放入已酿好的濑尿虾炸至金黄即可。上菜时配以一个用面类做好的网及一樽捕鱼翁雕塑,使该菜更具文化特色。

七. 广东省 珠海 金湾区 南屏脆肉鲩

这是用特殊方法养出来的鲩鱼,肉质脆而爽口,因产于南屏而得名。( 珠海)

八. 广东省 珠海 斗门区 珠海蔗子狸

珠海蔗子狸

蔗子狸,又称蔗鼠,它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性甘寒,滋阴血清虚热,补肝肾,是一种老少咸宜的食疗佳品,故有“一鼠顶三鸡”之誉。这类鼠是珠海地区的,与三水市的禾花雀齐名。蔗子狸多产于小林和斗门乾务、五山、平沙一带的蔗田区,专食甘蔗,大至2斤余,分为黑毛鼠和黄毛鼠。每当朔风乍起,塘蔗收获时节。蔗子狸长得特别肥硕。由于它长期食蔗塘,消化少,甘味重,加之长期处荫凉之地,饱食终日,肉质特别甘甜嫩滑,骨软如酥。因此,村人多捕之,将其腌晒鼠干作腊味,而当地酒家则用以炒、火局、焖、蒸、红烧、打边炉和煲汤等烹制成各种鼠菜。通常为“乌平炆蔗狸”,吃之甘香润滑,滋味无穷。

九. 广东省 珠海 斗门区 黄金凤鳝

黄金凤鳝是珠海的,在斗门县沿海江河皆有出产,尤以黄金附近河段产风善历史最长,数量最多,体肥肉嫩,畅销港澳、日本。炒食清脆香爽,焖食胶滑甘甜。

黄金凤鳝又名青鳝、鳗鲡、河鳝,是淡水中名贵鱼类之一。产于斗门井岸镇黄金村海湾,由于其水质环境没有污染,是风鳝生长的好地方,这里的凤鳝肥大、肉嫩,农历八月至十月份是凤鳝收成季节。

因它富含维生素A,加上肉味鲜美可口,被人誉为“水中人参”。凤鳝喜暗怕光,昼伏夜出,特别喜欢在风雨中游戏。它适应性很强,离水较长时间也不会死亡。现在人们已开始人工养殖鳗鲡,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凤鳝的烹饪,既可清蒸,又可红烧。清蒸时,先剖腹去内脏,再去头尾,用刀切2-4厘米长连接小段,放在盆内,加入佐料黄酒、姜、葱、油等。蒸煮后即可食用。其味既嫩又鲜且肥,十分可口。红烧时,则将切成小段的凤鳝,先下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后用另一锅子放入猪油、白糖、酱油等佐料炒成枣红色时,再将炸好的鱼段倒入,烧熟后放上笋片、香菇等配料,再用水淀粉勾芡,淋上熟油后即可装盆食用,其味油而不腻,鲜中带肥,香嫩可口。由于凤鳝营养价值高,味道又十分好,所以成为筵席上的上等佳肴。

十. 广东省 珠海 斗门区 黄金风鳝

    斗门县沿海江河皆有出产,尤以黄金附近河段产风鳝历史最长,数量最多,体肥肉嫩,畅销港澳、日本。炒食清脆香爽,焖食胶滑甘甜。( 珠海)

黄金风鳝是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黄金村的。风鳝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饵,其肉质肥而不腻,鲜美甘香,营养价值极高,素为席上佳肴。

斗门区井岸镇黄金渔村,地处珠江出海口的鸡啼门水道。这里,濒临南海,咸淡水流交汇,浮游生物非常丰富,而且河面宽阔,水质肥美,水产种类繁多,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渔场。

风鳝归属鱼纲鳗鲡科,有风它才会出没,因此而得名。风鳝多在咸淡水交界的水域中生活,以浮游生物为饵。每当春暖花开时,幼年期的风鳝多在淡水地带觅食;成年后喜好游向盐分较多的水域,并潜身海底;冬季刮北风时,体壮健硕的风鳝又返程择地繁殖。因此,鸡啼门水道上的黄金渔村水域当属风鳝最佳的栖息繁衍之地。

风鳝是名贵水产品,成年风鳝长约两尺余,体重多达两斤左右,其头部略呈圆尖,长有较大的黑色耳廓,鳝背深灰色,鳝肚银白色。因其肉质肥而不腻,鲜美甘香,营养价值极高,素为席上佳肴。其烹调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种,将风鳝切片伴以姜丝、芜荽、葱段,加适量油盐“打边炉”,吃之顿感鲜美极致;第三种,将风鳝切片,用荷叶垫底,放上杞籽、蒜蓉、豆豉、姜片及适量油盐糖清蒸,吃之爽脆鲜滑清甜可口。此外,还有煎 、烘烤等烹制方法,同样美味可口,令人垂涎。古籍《本草纲目》有云:风鳝能“杀虫去风”,“以五味煮羹,能补虚损”。长期以来,风鳝不仅驰誉大江南北,连欧美及日本消费者也将黄金风鳝视为极品。故此,风鳝作为水产珍品一直畅销港澳及海外市场。

黄金渔业村装捕风鳝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其装捕习俗极富传统地方特色。上世纪抗战“光复”(1945年)年间,渔民郭德、郭养、陈兴、陈胜好、黄长等6户人家先后从新会县双水、牛湾等地迁徙至斗门黄金冲一带,至今历经三代,捕鱼为生。装捕风鳝的传统生产习俗也随之形成、成熟并传承至今,对斗门地区的渔业生产和贸易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今,由于受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野生风鳝数量锐减,加上有心学习这门传统习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如果不注重环境保护和传承,这项传统习俗将会日渐式微,甚至失传。

2010年7月,装风鳝被列入斗门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