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怎样介绍南充特产 南充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怎样介绍南充特产 南充十大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2-06-11 20:06:33

一.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阆中油茶

在阆中古城,无论春夏秋冬,上班、上学的人们都喜欢到古城的小餐馆喝上一碗热气腾腾、清香宜人的油茶馓子。油茶就像快餐,具有方便实惠的特点, 所以被阆中人形象地称作“阆中的麦当劳”。

因为油茶成为阆中的一道名特小吃,从而也成就了许多有名的油茶馆子,如朱记油茶、程记油茶、张记油茶等。位于阆中市下新街的一家油茶馆最有名。这家油茶馆的主人已经是经营油茶的第三代传人了,如今该店的陈设和用具仍然使用的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一块小木桌上摆满了调料和馓子,一边的鼎锅在柴火的0舐下,咕嘟咕嘟地煮个不停。

此店的主人是一位65岁的老人,名叫朱新宁,他身穿白色厨师服,正手脚麻利地舀油茶。一勺勺橙黄色的油茶盛在碗里,冬菜、葱花、捣碎的花生米、芝麻、辣椒油等佐料一一入碗, 一把馓子捏成小段放在油茶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馓子”就这样上桌了。

据了解, “油茶”和“馓子”本是回族群众出门经商、旅游的方便食品。过去回族群众出门最发愁的是吃饭难。在遥远的旅途中,吃饭极不方便。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回民群众便养成了吃油茶和馓子的习惯。

做馓子先用盐水和面,将面和好后,在上面抹一层薄薄的菜油,用湿毛巾搭上,让其自然发酵,夏天发十分钟,冬天发一小时左右。面发好后,将面盘成粗藕节般的大条,再发酵十分钟,又将其盘为小指头粗的小条,用干米粉扑面后,右手握起小条,左手捏小条一端作纺车状运行,将小条绕成更细的面圈,然后将面圈套在两根长筷子样的竹签上,再将面圈拉细绷直下锅油炸,炸至面圈变硬之前,翻转竹签将其扭成梳子状,待成金黄色时,即可起锅备用。馓子吃起来香脆,在嘴里常发出咯咯的声音。

在阆中,每逢节日,回汉女同胞们便各显身手,做出图形各异的多种馓子,点缀节日气氛。如今,在许多食堂和早点铺里,油茶馓子已成为常见的小吃。

二.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高老妈子面

牛肉凉面为回民所创制,所以大家叫这种面为“高老妈子面”,其子高登发继承母业,阆中的牛肉凉面便留传下来。民国时期,唐联三在郎家拐街开馆子卖这种牛肉凉面,大家就叫“唐凉面”。


其作法是,先将镁牛肉切成小块作成热馅汤;然后将细面条作成的凉面盛入碗内,加入调料,特别是干辣椒面,再烧上牛肉馅汤拌匀食之。其特点是凉面不凉,热馅不烫,麻辣清香之味悠久绵长。当时连英国传教士回国时,也带上这种牛肉凉面为旅途食品。抗日战争时期,美驻蓉空军常来阆中,他们慕名来买唐凉面,装入饭盒再飞回成都,据说馅子还未凉,他们吃了赞不绝口。

三.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牛肉水饺

牛肉水饺

回民马春山制作,因他乳名叫神童子,所以大家又称“神童子水饺”。作法是将酥牛肉、葱、姜和冬菜剁细,再用自擀的面皮包成小饺子。

他的饺子之所以特别好吃,是因为还加一种鲜美的馅子汤,那是将做馅子剩下的筋筋牛肉切小加调料煨熟,再用嫩笋、杂菌等作成馅子汤,煮好的水饺盛在碗里后,加上佐料再冒上这种馅子汤,这水饺便浓香满口。

四. 四川省 南充市 顺庆区 冬菜

冬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川省四大名腌菜之一。历史悠久,嘉庆年间即享有盛名。以箭杆菜嫩尖为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由于生产、加工均在冬季,故名“冬菜”。

产品为黑褐色,质脆嫩,光泽油润,咸淡适度,味美香浓,存之愈久品味愈高,陈年期为二年、三年、五年等档次。不仅色佳味美,香气横溢,而且营养十分丰富,经检测富含氨基酸、乳酸、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增强人体机能之功效。

五.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吴馓子

吴馓子是司马相如故里一道古老的传统美食,有着几代人的传奇。吴氏祖传名特小吃,秘方考究、做工精致,采用水糖、黑芝麻、核桃、花生、黄豆、香料等,以嘉陵第一桑梓“神龙泉”水揉合,生坯三寸六,成品三寸一,色泽红润、香甜酥脆、入口化渣、回味无穷。沿江两岸,口口相传,嘉陵江畔,美食一绝。

关于吴馓子的来历,据说唐朝画圣吴道子入蜀观嘉陵江时,曾在周子古镇用一副逼真的画缚住了一条危害百姓的恶龙。人们为纪念画圣吴道子,拯救相如故里百姓之恩德,研制出了一种食品,用糯米和面,加清油、鸡蛋扭捻成环状,仿画圣困恶龙之形,入锅炸至黄金色,酥脆味美,入口化渣,取名“吴馓子”,从此,吴馓子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小吃。

地址:蓬安县周子古镇新华街69号

电话:0817——8887918

六.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河舒豆腐

河舒豆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河舒豆腐产于相如故里蓬安县河舒镇,其余之地虽也有打着“河舒豆腐”牌子的豆腐可吃,但却始终没有当地的豆腐吃起来正宗,地道和巴适。

春赏漫山遍野烂漫桃花,夏观十里荷塘渔舟唱晚,秋游神奇俊秀燕山古寨,古风古韵的河舒小镇更因味道鲜美的豆腐而驰名巴蜀,一年四季近悦远来的游客纷至沓来,一到河舒,第一道靓丽的风景便是沿途巍然屹立路旁的巨幅广告牌了——“天府一绝,河舒豆腐”。

河舒豆腐历史悠久。据当地老人回忆,相传清顺治年间就有了名气。镇上的豆腐酒家更是众多,光有名气的就多达二三十多家,单听豆腐酒家的店名便是一道独特的视觉盛宴:“张大胡子豆腐城”,“张小胡子豆腐庄”,“张文革豆腐店”,“桂花村豆腐庄”“河舒豆腐山庄”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更有无名小店兼营豆腐买卖的,尽管如此,但依旧食客众多,生意兴盛。

去年桃花节,我和家人及亲友步入河舒的一个“桂花村豆腐庄”吃午饭,点菜时,年轻漂亮的服务小姐拿上了菜谱,我一看,真是令人大开眼界,菜谱上光是豆腐一样竟有80几个花样品种:什么烂肉豆腐、麻辣豆腐、鱼香豆腐、雪花豆腐、熊掌豆腐、啤酒豆腐、酸菜豆腐、青椒豆腐、桂花豆腐、糖醋鸡块豆腐,更为奇特的还有我们闻所未闻的口袋豆腐、怀胎豆腐、四喜豆腐、爬丝豆腐、一清二白豆腐,甚至还有凉拌豆腐、水煮豆腐等等。俗话说“当醋不醋,豆腐放醋”,那意思就是说如果烹制豆腐的时候是不可以放醋的,加了醋味道就会不好,但是河舒豆腐却偏偏敢于突破传统似的,居然还有风味独特的“糖醋豆腐”,让人闻之便觉奇特不已。

怀着好奇的心理,我们点了几个有特色的豆腐,尤其是那种“熊掌豆腐”,服务小姐一端上桌来,看上去竟没有一点热气,冷冰冰的样子,仿佛刚刚从冰窖里端出一般,更像一个蒸熟透了的狗熊熊掌一般,躺在雪白的鱼型盘里,金黄鲜嫩,蓬松酥软,让人不敢动箸食用。待到问明店主价钱之后,方知是豆腐制作而成,并非真正的熊掌,一盘只需8元钱。我们这才敢放心食用。我用筷子拈了一片,熊掌豆腐夹在半空中,嫩闪闪地,直抖,但又绵又软,根本不断、不裂。夹入口中一尝,啊,又热又烫,表面冷冰冰,里面热腾腾,居然是1两重天,真是奇特。

“口袋豆腐”更是巧妙,看似普通,并无特别之处,四四方方,像个大大的火柴盒,乍看上去,还以为是油煎的豆腐干呢。夹一块一看,四四方方的豆腐块从侧面往里居然全被掏空,放进嘴里,豆腐“口袋”里,居然全盛装着芳香美味的瘦肉圆子呢,又香又嫩,十分爽口。仔细看看,缝合瘦肉的“豆腐口袋”居然没有一丝缝隙。真是“鬼斧神工”。

不知不觉间,一大桌的“河舒豆腐”竟已被我们风卷残云,抢了个精光了!结帐买单之时,姓周的店主又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他家从1986年开始才开始经营的豆腐山庄,尤其是相如故里开发“嘉陵第一桑梓”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以来,每天络绎不绝的游客纷至沓来,他家每天仅仅磨制豆腐需要的黄豆就要400多斤左右,而且还有南充、重庆、成都等地的酒楼提前几天前来订货。自家经营的豆腐山庄每天至少都要卖出一两千块钱的豆腐才够。

姓周的店主还认真地告诉我们,河舒镇像他这样的几十家的豆腐庄,据说每年用于磨制豆腐的黄豆都已达到500吨之巨了,听着店主兴致勃勃地讲述,看着店主溢于言表的幸福和满足,我不仅感慨良久,那过去曾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的小商小铺,现在居然发展成为了当地的一道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生机盎然的富民产业链了。“改革开放逢盛世,国强民富万户欢”,望着这家豆腐店铺门柱上那鲜红的大对联,我不禁找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最深处的最真实而又真诚的答案……

河舒豆腐

四川省蓬安县河舒镇、相如镇、锦屏镇共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蓬安县人民政府关于河舒豆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函》,蓬安府函〔2013〕30号

四川省蓬安县地方标准:DB511323/T019-2009《河舒豆腐》

七. 四川省 南充市 南部县 卧龙鮓

卧龙鮓

南部县升钟镇一带有名的肥而不腻、一片肉就吃饱肚子的“卧龙鮓”。

“卧龙鮓”由来已久:将猪的五花肉切成大片,配以生姜、鸡蛋、白糖汁、料酒、葱、蒜等10余种调料,再加上大米粉和匀,放在蒸笼上蒸40余分钟就行了。“卧龙鮓”是当地群众红、白喜事的一道压轴菜,主人家大不大方、家底厚不厚实就看“卧龙鮓”的分量了。据当地人介绍,前些年,“卧龙鮓”大的每片有0.25公斤的,就像一块鞋底子,一大盘端出来,中间还插着一根筷子(用筷子插上以免掉出盘子),跑堂的将盘子端上桌子,将筷子一抽,客人们就可以敞开肚子吃了。

前些年由于生活紧张,去吃饭的人穿上过年、过节才舍得穿的衣服去吃席,心里惦记着家里的老人和儿女,于是“卧龙鮓”上桌时,就用芭蕉叶或荷叶包上一份,小心地揣在衣袋里,有时候一不小心,油水便弄了一身。但现在不一样了,人们的胃口明显“小”了,传统还是保留,“卧龙鮓”却逐渐“瘦身”。

八.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千佛竹根姜

千佛竹根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千佛竹根姜

阆中生姜种植已有180多年的悠久种植历史,据《保宁府志》记载,阆中千佛古镇自清代起就盛产生姜,每年秋天新姜收获后,都要用车拉船载到成都、重庆、巴中、汉中等地销售,目前主要集中在千佛、老观、方山等十几个老基地乡镇,面积上万亩。

阆中当地人民将千佛生姜作为招待客人和普遍食用的香辛调味品,有“菜中之祖”之称,可作蔬菜炒食,也用来腌成咸菜下饭。烹调蔬菜时,生姜可使菜味清香可口,烧炖鱼肉时能去腥膻,增鲜添香。如今,阆中还把生姜加工制成姜片、姜粉、姜油、糖姜、醋姜、糟姜、酱姜、盐姜、泡姜等,并把生姜作化工提取香精的原料,产品远销省内外各大商场酒店。

四川

阆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阆中市所辖千佛镇、金子乡、望垭镇、鹤峰乡、三庙乡、峰占乡、龙泉镇、西山乡、老观镇、方山乡、石滩镇共11个乡镇122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6′~106°24′,北纬31°38′~31°51′

九. 四川省 南充 高坪区 川北凉粉


川北晾粉自清末问世以来,以其独具红辣味醇、鲜香爽口的川味风格饮誉巴蜀,流传至今。

当时,原南充县江村坝农民谢天禄,在中渡口搭棚卖担担凉粉,他的凉粉制作精细,从磨粉搅制到调料、配味都有独到之处,行人品尝后无不称道,谢凉粉便有了名气。其后,农民陈洪顺悉心研究谢凉粉制作工艺,取其所长并加以改进,凉粉制作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他选用新鲜白豌豆用小磨磨细,十分讲究搅制火侯、所作凉粉质细柔嫩,筋力绵软,明而不透,细而不断,调料配味,更具匠心。不久,陈凉粉便名扬川北一带,“川北凉粉”也不胫而走。至今南充市和成渝等地的一些凉粉店都仍以“川北凉粉”为招牌,生意兴隆,火爆不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罗瑞卿生前回南充视察工作时,就曾特意品尝了川北凉粉。

川北凉粉之所以出名,不仅仅是凉粉制作独具特色,更主要的是拌料十分考究。主要拌料有辣椒、花椒、生姜、葱叶、冰糖等掺合制作的红油,以及有精选大蒜捣制的蒜泥,可谓色、香、味俱全,独具风味。

鼎鼎大名的川北凉粉创立于清朝末年,一个叫做谢天禄的小贩在南充渡口搭棚卖凉粉,因为他的凉粉味道特别,人们都爱吃,逐渐就成了名,成为了一道名菜。

川北凉粉用豌豆粉熬制而成,通体透明白亮,细腻柔嫩,软而不绵,用筷子挑着,还能抖几下不断。因为是四川小吃,所以它也具有浓烈的四川味,一般是用很多的红油浸泡着,白里透红,表面撒上葱花、蒜泥、姜汁,盐、酱油、少量红糖水。正宗的川北凉粉,是质体没有一丝杂质的白,滑嫩爽口,精致的佐料调制,那股辛香的味道还在嘴里久久徘徊,回味无穷。

清朝末年创立于南充。,其凉粉细嫩清爽,佐料香辣味浓,逐渐卖出了名气,谢家便世代相传专卖凉粉,后正式办起川北凉粉店。现已流传全省,成为著名小吃。

寻踪溯源,追根究底。川北凉粉,创于蜀汉,兴于明清,盛于五十年代。靠川乡礼仪之帮,经二十八代传人之手,牵丝挂牌,制粉调汤,传承至今,其间,已有近两千年历史。

相传早在蜀汉时期,安汉县(今南充市)嘉陵江中渡口码头,创始人谢天禄在南充渡口搭棚卖凉粉。在渔舟货船之间,沙丘卵石之上,有两个凉粉棚:大棚姓薜,人称薜凉粉;小棚姓谢,名叫谢凉粉。大棚经营冷吃旋子凉粉,小棚经营热食片子凉粉。两家凉粉`冷热有别`开头各异。一样的绵软细嫩,爽口宜人;一样的麻辣鲜香,其味无穷;薜家婆媳与谢家父子两情相悦,喜结良缘,夫妻和睦,绝技传家,两面三刀种凉粉,合流一处;谢凉粉更招换记,粉墨登场,亮相安汉。

据说巴西郡(今阆中)太守张飞,巡视安汉,对谢凉粉喜爱有加,备受封赏,成为蜀国刘备御前贡品,谢凉粉才挤身市井闹市,集能工巧匠,取西充山南椒辣,采南部江北豆夹,改制砣粉,再调红油,配上松脆酥香小锅魁,风味独特,鲜美异常。刹时间,老饕光顾,饞虫毕至,车水马龙,食客盈门。

风雨飘摇数百载,岁月磋砣几十代。谢凉粉几经周折,延续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恰逢朱德委员长回故乡,把谢凉粉带到北京,万民争食,名声大噪。谢凉粉时来运转,招牌换记,改为国营川北凉粉店,获得“中华名小吃”的美誉。

白塔晨钟,莲池 倒影,烟山霞蔚,曲水情波,滔滔嘉陵水,悠悠万古情。川北凉粉,潮起潮落,峰回路转,时遇良才,巴蜀志士,任其胜先生与李华女士,出手不凡,慧眼识珠,不惜重金,三下重庆买回这份历史悠久的餐饮文化遗产,成为川北凉粉法定继承人。至此,川北凉粉、漂泊渝州、重回故土、落叶落归根,再现南充。民谚云:川北凉粉嫩又香,一天三遍吃不伤。片子凉粉工艺与川北凉粉相同,食用时用刀切成片状,施以独家调料即可。因为刀工不同,凉粉和调料的混合程度不同,故片子凉粉与旋子凉粉(用专门的旋子刀分切的凉粉)相比,更突出凉粉独有的本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