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康九县有哪些特产 陕西省安康地方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康九县有哪些特产 陕西省安康地方特产更新时间:2022-06-12 02:32:39

一. 陕西省 安康 镇坪县 岁岁面

唐代以来,多于生日食汤饼,即所谓长命面。世代传袭,成为习俗。至今婚、丧、嫁、娶、寿,每以该面待客。成品薄而细长,筋韧光滑,汤多油大,酸辣醇香。

二. 陕西省 安康 旬阳县 旬阳拐枣

旬阳拐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旬阳拐枣是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的。旬阳拐枣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种植面积大,拐枣原料量大质优,近年来,成为外地客商的抢购农产品,远销南韩、日本等国,拐枣潜在研发价值巨大,市场销路看好。

拐枣学名枳 ,陕南秦巴山区一大,在旬阳主要有红拐枣、绿拐枣、胖娃娃和白拐枣(多为野生)等5种,以胖娃娃和白拐枣两个品种较佳,果大、味好、产量高、耐贮藏。

旬阳拐枣资源丰富,而且产量高、品质优,具有极高的医用价值,其果实、叶子、更梗、种子及根等均可入药,含有1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还富含铁、磷、钙、铜等微量元素和一些生物碱。其果梗可以作为酿酒、制糖的原料,可作香槟、汽酒、汽水等饮料,还可以加工罐头、密饯、果脯、果干等精美食品,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旬阳拐枣适应环境能力强,抗旱、耐寒、耐瘠薄土壤、喜阳光,多生长在海拔1000m以下的沟边、溪边、路旁或较潮湿的山坡丘陵。定植后一般3-5年开花结果,10年左右进入盛果期,一般株产果梗20-30公斤,20年左右每株可产150-200公斤,盛果期较长,一般在30-40年左右。

拐枣是旬阳一大,旬阳拐枣做为抗癌、解酒、护肝、降脂等保健品的主要加工原材料,近年来已发展到2万亩,大量出口韩国、日本、朝鲜等国,已创出特色品牌,在市场上具有很大冲劲。

拐枣在我国栽培利用的历史久远。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南山有枸”的诗句。据《辞源》解释:“枸即枳椇,南山谓之秦岭”。《陆疏》中说:“枸树山木,其状如栌,高大如白杨,枝柯不直,子着枝端,大如指,长数寸,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今官园种之,谓之木蜜”。古语云:“‘枳枸来巢’,言其味甘,故飞鸟慕而巢之”。另据《陕西通志》记述:“华州(即今华县)有万寿果,叶如楸,实稍细于箸头,两头横拐,一名拐枣,紫红色,九月成熟,盖枳棋也”。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都对拐枣有浓厚的兴趣。前苏联一位学者,对拐枣作过不少研究。他认为拐枣在地球上已有500~1000万年的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果树之一。

拐枣的“果实”,其貌不扬,它没有美丽的色泽,也无苗条的外形,而是棕灰色的,像弯弯曲曲的棒状物,有如筷子般粗细。没吃过它的人决不认为它竟可以吃,以至不屑一顾。可是,当你放在嘴里细嚼慢咽后,才觉得它味如枣,甜似蜜,醇香—甘美,真有点像葡萄干呢!令人吃了还想再吃。

地域范围

旬阳拐枣保护区域位于陕西东南旬阳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8′-109°48′,北纬32°29′-33°13′,东到蜀河镇兰滩村,南到铜钱关镇铜钱关村,西到桐木镇岔园村,北到仁河口镇王莽山村,涉及城关、构元、棕溪、关口、蜀河、仙河、双河、红军、小河、桐木、仁河口、赵湾、麻坪、甘溪、白柳、吕河、段家河、神河、金寨、石门、铜钱关等21镇305个行政村(居、社区),总保护面积13.1万亩,现有生产面积6万亩,年产量1.21万吨。

三. 陕西省 安康 旬阳县 旬阳荷包杏

旬阳荷包杏是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的。荷包杏是旬阳县独有的时令水果,每年五月底六月初成熟,个大味美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荷包杏是旬阳县秦巴山区一个古老地方品种,已经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并且只分布在很少的一片区域。至于荷包杏名字的由来,现在已经没人能说得清楚,或许是因为果实个头大,像古时候绣女的荷包所得名吧。分布于旬阳县金洞、吕河、棕溪、蜀河、仙河等地。以金洞乡烂滩沟较为集中。至今仍有百年以上结果正常的大荷数株。

旬阳荷包杏5月下旬成熟,平均单果重125g.最大单果重154g,可溶性固形物含 量13.5%,品质优良。果面底色淡黄,阳面少具红色。果皮薄,不易剥离。果肉淡黄色,汁液较少,肉质韧,稍粗,纤维中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 10%~13%,总糖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1.8%,味甜酸,香气浓,品质上。离核,甜仁。原产地5月底6月初成熟,果实生育期56天左右,属极早熟 杏,宜鲜食。耐贮藏,常温下可贮藏5~6天。

轻轻剥开,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尝上一口橙黄色的果肉,甜中带酸,酸中有甜,十分爽口。吃完杏子,杏核可别就这么扔了。因为荷包杏的杏仁可不像别的杏仁一样味道微苦,而是清甜味的。

四. 陕西省 安康 岚皋县 岚皋魔芋

岚皋魔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岚皋魔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岚皋县魔芋产业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历经三起两落,种植面积由当年不足2000亩发展到现在的8万亩,年产值2.2亿元,芋农人均纯收入1420元,实现了由零散粗放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转变,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经营体系,走上了产业持续循环发展的快车道。

2011年7月6日,第六届全国魔芋种植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岚皋召开,以“林下魔芋”著称的岚皋经验亮相会场,受到国内专家学者和全国魔芋种植基地县政府-的高度肯定。这种以“林下种植,健康栽培,循环发展”为基本内涵的发展路径,被业界誉为“岚皋模式”。此举表明岚皋魔芋已站在了全国行业发展的潮头,成为“一县一业”带动农民增收、推进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成功范例。

岚皋魔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陕西省岚皋县城关镇、佐龙镇、民主镇、花里镇、滔河镇、石门镇、大道镇、官元镇、孟石岭乡、溢河乡、蔺河乡、漳河乡、四季乡、晓道乡、堰门乡、铁炉乡、横溪乡共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五. 陕西省 安康 镇坪县 镇坪腊肉

镇坪腊肉

镇坪腊肉是美味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地方,采用无公害养殖基地出产的生猪,经定点屠宰后,用特制配方研制、熏炕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食品,有礼品包装、即食腊肉干等产品,远销各大中城市,深受人们喜爱!

六. 陕西省 安康 旬阳县 旬阳蚕丝被

蚕丝是自然界中集轻、柔、细为一体的天然纤维,素有"人体第二皮肤"的美誉,被业界称为"纤维皇后"。其主要成分为纯天然动物蛋白纤维,其构造和人类的皮肤是最相近的,有87%是一模一样的,内含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有防风、除湿、安神、滋养及平衡人体肌肤的功效。蚕丝滑爽、透气、轻柔、吸湿、不剌痒及抗静电等特点使其成为制作贴身衣物的上乘料子,而以蚕丝作为内质的蚕丝被更具有贴身保暖、蓬松轻柔、透气保健等得天独厚的品质和优点。古时候的达官贵人、皇亲国戚的被子,用的都是蚕丝被。所以,蚕丝被是盖起来最舒服的被子。

旬阳县桑博蚕丝品有限公司是在原旬阳县惠灵蚕丝制品厂的基础上成立的一家集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蚕丝产品开发企业。公司秉承“传承丝绸文化之经典,缔造健康生活之典范”的经营理念,开发生产的产品有“桑博”牌天然蚕丝被,蚕沙丝枕,蚕沙颈椎理疗枕,蚕丝睡衣,真丝T恤,真丝围巾,丝绒睡袍,丝绒保暖内衣,床上用品等系列产品,先进的生产工艺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蚕丝轻柔光滑,吸湿透气,冬暖夏凉,高贵典雅的优良品质。做工时尚精致,外观典雅大方,内在品质优良,个性纯朴自然,是您会议接待,馈赠亲友,居家享用的首选佳品。

地址:旬阳县商贸大街206号(河源酒店转盘处欧诗曼丝绸坊)

七. 陕西省 安康 紫阳县 陕青

陕西绿茶统称"陕青",栽培历史悠久。主要产于陕西南部的紫阳、安康、岚皋、平利、西乡的十多个县区,这里是全国的主要茶叶产区之一。陕青是将刚摘下来的鲜嫩茶叶,经过刹青、揉捻、焙制分筛等工序精制而成。因此,茶叶柔嫩,含芳香油多,具有条索匀整,色泽绿润,水色清澈,饮入口中鲜爽香醇,回味甘纯。以紫阳宦姑毛尖、白家河园炒青、平利三里亚炒青、岗皋龙安寨烘青和西乡子午仙毫,因采制精细,风味特异而富有名气,尤其是紫阳的富硒茶因具有多种医药功效而称为名优佳品。

八. 陕西省 安康 白河县 白河黄姜

白河黄姜是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的。黄姜是白河县农业五大特色产业之一,也是该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黄姜俗称“火藤根”,学名盾叶薯蓣,属多年生藤本植物,根状茎横生,外表棕褐色,肉质为黄色,黄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粗纤维、挥发油和激素类药用成份,可提取皂素、双烯、黄体酮等多种医药、化工用品,有“激素之母”和“药用黄金”之美誉,是一种市场需求较为稳定的中药材。

黄姜在白河县有着久远的野生历史,1998年,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将黄姜产业化种植作为白河经济发展战略之一。通过“行政推动、效益拉动、典型带动”等手段,使全县的黄姜种植面积于2003年达到14万亩,年产鲜姜10万吨。2003年黄姜产业平均为每个姜农提供纯收入300余元,提供税1500万元,已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打造白河黄姜品牌,把白河县树立为“中国黄姜之乡”,通过各方努力,2004年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并制定系列标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

九. 陕西省 安康 旬阳县 吕河蜜桔

吕河蜜桔果味微酸带甜,汁多化渣,具有开胃理气,止渴润肺的功效。

全镇共有蜜桔园1000多亩,主要分布在梨河村、险滩村、敖院村、江店村、双井村、冬青村等6个村。尤其是梨河的蜜桔味甜、个大,盛产期亩产可以达到2000—3000公斤,很受社会的青睐。

竭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到吕河来洽谈订购,共同投资,共谋发展,共同开发吕河的蜜桔产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