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宁适合老人的特产 南宁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回家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宁适合老人的特产 南宁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回家的更新时间:2022-06-14 13:18:50

一.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二. 内蒙古 兴安盟 科尔沁右翼前旗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稍事休息,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整羊,改为切块烧烤了。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这些事。而侍从却天天向给他端一盘烤羊腿让他吃。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

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受到人们的注目和青睐。到鄂尔多斯草原观光游览,畅饮马奶酒,饱饱吃上几顿烤羊腿,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啊!

三. 广西 南宁 横县 横县永淳鱼生

永淳鱼生最讲究的是“鱼”一定要用永淳泉水鱼,因为永淳鱼是在天然地下涌泉水里养的,是用无公害绿色青饲料喂养,鱼生的刀工要一流,吃鱼生的配料也是十分独特,调味碟是花生油、生抽、古月粉做底,配料主要有蒜、生姜、葱、鱼腥草、紫苏叶、芫荽、柠檬叶、腌野山姜、辣椒、炒花生、洋葱丝、红萝卜丝等十多种。

“永淳”何处也?史料记载:唐代武德年间,置永定县,为淳州治下,西距南宁府130里,南至东粤灵山县130里,北至宾州140里。这个地方水网河塘纵横交错,随便哪个山间小溪、一泓潭水、井间田间,都有各类小鱼跳跃出没。永淳先民有出耕下地随身携网的习惯,寻个水面撒一网,便有鱼虾收获。回家后稍作处理,便可下酒,滋味鲜美,怡然自得——这就是“永淳鱼生”的历史由来。

永淳是个闻名百里的圩埠,水路上至南宁、蒲庙、伶俐,下至灵山沙圩,商贩网来穿梭,“永淳鱼生”之美名因此远播

四. 云南省 曲靖 陆良县 曲靖老人头

老人头:菌体肥大,肉质洁白细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钙、铁、磷等矿物质及维生素,对心脾暴痛有功效。

五. 广西 南宁 邕宁区 甜玉米

邕宁县甜玉米种植面积2万多亩,主要分布在蒲庙,长塘,五塘,良庆等乡镇,年产量近2万吨,品种均是超甜系列,目前主要作蔬菜食用。甜玉米可加工保鲜包装,甜玉米粥,制罐头等,由于其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因此,开发甜玉米加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邕宁)

六. 广西 南宁 横县 横县大番薯

大番薯:横县大番薯,又名大红薯。由于个大、脆嫩,可做水果食用,煮熟又可作为主食。龙头企业生产的红薯蜜片畅销区内外,特别适合作为礼品赠送客人。

七. 广西 南宁 横县 横县蘑菇

    横县是广西最大的蘑菇生产基地。全县现有蘑菇1500平方尺,年产蘑菇9000吨左右。 横县规划将每年扩种蘑菇300万平方尺,形成以云表为中心,辐射校椅、马岭、灵竹、石塘、马山等乡镇的蘑菇。 

八. 广西 南宁 横县 黑皮果蔗

黑皮果蔗,别名拔地拉,是广西70年代以来主要的栽培品种。

株高2~3米,茎粗大。紫黑色,茎径3~4厘米,节间较短,圆筒形,单茎重1?5~2?0公斤左右。其特点是皮薄、肉脆、节疏味密、水分足、糖量高。植株直立,生长旺盛,产量高,不易倒伏,不用木条作支柱,节省成本,蔗茎抗寒力强。在广西有些蔗叶全部被冻害枯白,蔗茎的品质仍不受影响,可以留在蔗地让其生长延长市场供应时间。在水肥足,管理好的旱地或水田栽培,品质相差不大。适应性广。该品种已成为畅销国内的传统产品,是近几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项目之一。

黑皮甘庶为广西横县之一,黑皮果蔗具有皮薄、汁饱、清甜、花香味,口感好的优点,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冬令水果之一,其含糖量十分丰富,约为18--20%。值得一提的是,果蔗的糖分是由蔗糖、果糖、葡萄糖三种成分构成的,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还含有多量的铁、钙、磷、锰、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铁的含量特别多,每公斤达9毫克,居水果之首,故果蔗素有“补血果”的美称。

除此之外,果蔗还富含18种氨基酸,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健胃之功效,其不仅可以生食,可榨汁加工成各类饮料,用途广泛,深受食客的喜爱。

主要产于莲塘、陶圩、百合、附城等地,年产10万吨左右,其肉脆多汁,清甜解渴,质优者,人站立手持果蔗轻放跌地,蔗可自然断成几截。

九.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十. 广西 南宁 兴宁区 菠萝

菠萝又名“凤梨”,为南宁主要果品。菠萝富含发热量高的糖类和人体不可缺少的钙、铁、磷、钾等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还含有一种跟胃液素相似的酵素,能分解蛋白质,帮助消化。1952年引进果眼浅的夏威夷和沙捞越品种,称为无钉菠萝。菠萝罐头是南宁出口的大宗商品之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