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充南部特产零食 南充市十大特产名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充南部特产零食 南充市十大特产名单更新时间:2022-06-06 22:55:42

一. 四川省 南充 嘉陵区 南充丝绸

南充丝绸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嘉陵江中游。古为蚕丛之地,周属巴国,秦属巴郡,唐置果州、蓬州、阆州,宋置顺庆府、保宁府,民国时期设行政督察区,1950年设川北行署和南充专署。今辖顺庆、高坪、嘉陵三区,以及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五县,代管阆中市。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人口749万。地形以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土壤自然肥力较好,具有发展蚕丝生产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具有蚕丝原料资源、加工能力、技术力量、名品四大传统优势,是全国四大蚕桑生产基地和十五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历史传承

南充丝绸起源于远古。我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晋,常璩著)记载了南充丝绸最早的历史。
《华阳国志》卷一《巴志》有这样的记载:“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帛:绸子;巴:巴国。意思是:大禹在会稽召集各方诸侯,包括巴国和蜀国在内的不少诸侯带去了玉石和丝绸。据《辞源》:“巴者,古国名,位于今重庆市及四川省东部一带地方”。现在的南充就属于当时的巴国,南充辖区内的阆中市就是曾经的巴国国都。
《南充市志》、《南充蚕丝志》对南充丝绸的发展做了更为详尽的叙述。周初,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桑、蚕、麻、纻已成为献周王朝的贡品。
秦汉时期,蚕丝行业发展为南充社会经济的一大支柱。从汉章帝时起,就实行了以布帛为租,是历代用丝绸为田赋的开始。 精美的明代南充丝绸

南北朝及隋朝时,南充各县实行均田制,每人另给20亩永业田作桑田,种桑50。蚕丝之月,女皆事蚕。这种桑田,实际是家庭桑园的雏形,对于稳定地发展蚕桑生产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南充丝绸发展历史上,唐宋的650多年间是鼎盛时期。杜甫“桑麻深雨露,燕雀伴生成”和贾岛“蚕月缫丝路,农时碌碡村”的名句,正反映了当时南充蚕丝景状。唐开元中,南充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绫绢产地。南充丝绸的产量和质量,均已称冠全国,有绸、绫、绵、绢、丝等10多种产品被定为朝廷常贡,人称“胜苏杭品质之优,享天宝物华之誉”,并由长安输往日本、名扬中外。

二. 四川省 南充 南部县 升钟酸菜

南部县升钟酸菜是升钟湖风景区旧时人们传统饮食习惯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人们贫困生活的缩影,“米缸缸,面缸缸,不如一个菜缸缸”,过去农村是家家必备,也算是“瓜菜半年粮”吧,现在即便是生活改善了,人们也还都喜欢吃酸菜,特别是老年人,几天不吃酸菜就感食欲不佳,因此集市上还有酸菜出售。

酸菜分活酸菜、干酸菜两种。活酸菜用料是有选择的,一般用家菜、萝卜菜、苦卖菜、白菜或嫩油菜苗、葫豆尖等作原料,以萝卜菜作活酸菜最佳,洗净后煮至八九成熟,捞置缸内压紧,盖覆一层老酸菜,密闭至第二天颜色变黄可食用,酸菜在缸里搁放时间长了,菜酸水吊流成滑丝。干酸菜即是将活酸菜取出晒干,一般以家菜、白菜作制干酸菜的原料,食用时热水侵泡后下锅。无论是干酸菜还是活酸菜,食用方法都很多,有酸菜稀饭、酸菜干饭、酸菜面条、酸菜汤、酸菜红苕、酸菜“搅团”(以玉米面搅成互状拌酸菜吃)等。

三. 四川省 南充市 川北灯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灯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灯戏用农民的道德标准演人间的美丑善恶,喜怒哀乐,大多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语言通俗易懂,诙谐风趣,极富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南充是它的发源地。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流行于阆中、苍溪、南部、盐亭、剑阁、昭化、江油、西充、仪陇、巴中、广安等地以及绵阳、遂宁、达州等市的部分地区。是川北地区历史最悠久、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群众基础最为深厚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明嘉靖年间(1522-1566)的《阆中县志》就记载:“五月十五瘟祖会,演灯戏十日,每夜焚香如雾,火光不息,其所为灯山者,亦如上元时。”(此书收藏于北大图书馆)清代演出非常活跃,乾隆四十七年(1782)的《苍溪县志》记载:“上元,放花灯,演灯戏,在郡邑城廓间筑台竞演,昼夜不分。”

建国后,川北灯戏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扶持下,60年代、80年代,南充专区多次组织人员对散落于民间的灯戏进行调查、收集,共挖掘了三百多个剧本和九十多支曲牌。参加全国或省级各类会演、大赛多次获文化部颁发各类奖项。

四.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纺纱织布

纺纱织布是阆中传统工业。民国时期,阆中已有多家棉织厂,土纺土织则遍布农村。纺纱使用竹木混制单绽手纺车。织布使用木架织机,有幅宽约40厘米和80厘米两种规格,一人一机,脚踩手拉,所织土布除内销外,还远销陕、甘、宁、青等省,人称保宁府布。建国后阆中棉纺织业迅猛发展。始建于1958年的四川省阆中棉纺织厂,自八十年代起经过三次大规模扩建和技术改造,形成年产棉纱3600吨、棉布1500多万米的生产能力。特别是该厂生产的高支别精梳麻纱和高支别精梳纯棉纱等产品,因其上乘的品质而风靡港澳和欧美市场,成为外商抢购的热门货。( 阆中)

五.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冷冻食品

改革开放20年来,阆中畜牧业有了巨大发展,猪、牛、羊、鸡、鸭、鹅、兔产量猛增,为了外销这些肉食产品,肉食冷冻企业便应运而生。阆中最大的肉食冷冻企业为四川光路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这家企业年产值已达1.5亿元, 产品通过国家商标注册,被外经贸部批准自营出口,产品除销往国内各大城市,还大量销往俄罗斯,并在俄罗斯设立了中国四川光路哈巴分公司。该企业被列为全国500 家大型民营企业第170位。( 阆中)

六. 四川省 南充市 西充 充国香桃

充国香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充国香桃,四川省西充县,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西充县位于四川盆地偏北部,属川北浅丘地带,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无霜期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对水果的生长十分有利。所产香桃以其香、甜、脆的独特口感,远销成都、重庆等地,在川东北水果市场有较高的美誉度。

充国香桃是四川省西充市古楼镇在农业产业发展中逐步培育出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水果,远销成都、重庆等地,在川东北水果市场有较高的美誉度,桃业经济成为兴镇富民的支柱产业。截止2008年底,已成片规模栽植充国香桃6000多亩,其中:母本园200亩,挂果壮树3000亩,幼树2400亩,新栽1000多亩,涉及15个村、2080户果农,同时引进业主高元斗、刘先强等实行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充国香桃。2008年,年产量愈100万公斤,收入上万元的果农达100多户,仅此一项果农人均增收2000元。

品质荣誉

南充市西充县“充国香桃”是1981年由南充市科协和南充市农科所联合为西充县引进的日本大九保,经过市、县农科人员二十多年的潜心研制和精心培育而成。“充国香桃”汁多味甜,香脆浓郁,果实圆形,果皮色彩白里透红,外观艳丽,肉质脆嫩、离核,平均单果重量230-280克,2008年2月28日正式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2009年,以古楼镇“充国香桃”母本园为核心的“充国香正式桃”2000亩基地获得有机转换认证、并获得“中华名果”殊荣。

地理标志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四川省西充县果技站申请对“充国香桃”农产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农业部决定于2012年8月3日准予登记。

地域范围

充国香桃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西充县古楼镇、太平镇、金泉乡、晋城镇、多扶镇、永清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05°36′4″~106°4′7″,北纬30°52′4″~ 31°15′4″,海拔高度290 ~ 617米,保护面积2000 公顷,产量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充国香桃果形大,近圆形,缝合线明显,近梗洼处深,两半部较对称。果顶微突,梗洼深。果面底色乳白色,阳面着片状红色。果肉乳白色,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果肉呈浅红至深红色,近核处浅红色。肉质细脆,纤维少,汁液中等,味甜,有香气。离核,核红色。 (2)内在品质特点:充国香桃可溶性固形物≥10%,可食率≥80%,水分≥80%。 (3)质量安全规定:符合《无公害食品 落叶核果类果品》NY5112-2005标准质量安全规定。

七. 四川省 南充市 仪陇 芭蕉木瓜

芭蕉木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芭蕉乡有种植木瓜的传统,近年来,他们大力发展木瓜产业。乡上一方面作好对木瓜销售市场前景的分析、预测,对专重大户建档立卡,重点扶持,请他们交流经验。另一方面抓好科技服务,每年出资2000元聘请县内外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和现场指导。同时抓好基地村、社的村道公路建设,先后出资2万余元支持庆祝等基地村修建村道公路。据统计,该乡年产鲜木瓜680吨,干木瓜270吨,木瓜产值达96万余元,人均增收100元。

芭蕉乡正着手做大做强该产业,把芭蕉乡建成川东北的“木瓜”之乡。

芭蕉木瓜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芭蕉木瓜生产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主,坡度适宜,土壤主要有紫色土、黄壤、冲积土(潮土)等,土层厚度深,排灌条件好,pH值6~7.5。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294d,年平均气温15.6℃,年平均降雨量1140.4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适宜中药材种植。

地域范围

芭蕉木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四川省仪陇县芭蕉乡的35个行政村,东、南毗临营山县,西界九龙乡,北与板桥乡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1′26″~106°44′47″,北纬31°18′14″~31°34′38″之间,介于海拔332~468m,保护面积2400公顷,年产量 2.5万吨。

八.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千佛竹根姜

千佛竹根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千佛竹根姜

阆中生姜种植已有180多年的悠久种植历史,据《保宁府志》记载,阆中千佛古镇自清代起就盛产生姜,每年秋天新姜收获后,都要用车拉船载到成都、重庆、巴中、汉中等地销售,目前主要集中在千佛、老观、方山等十几个老基地乡镇,面积上万亩。

阆中当地人民将千佛生姜作为招待客人和普遍食用的香辛调味品,有“菜中之祖”之称,可作蔬菜炒食,也用来腌成咸菜下饭。烹调蔬菜时,生姜可使菜味清香可口,烧炖鱼肉时能去腥膻,增鲜添香。如今,阆中还把生姜加工制成姜片、姜粉、姜油、糖姜、醋姜、糟姜、酱姜、盐姜、泡姜等,并把生姜作化工提取香精的原料,产品远销省内外各大商场酒店。

四川

阆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阆中市所辖千佛镇、金子乡、望垭镇、鹤峰乡、三庙乡、峰占乡、龙泉镇、西山乡、老观镇、方山乡、石滩镇共11个乡镇122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6′~106°24′,北纬31°38′~31°51′

九. 四川省 南充市 仪陇 仪陇黄酒

仪陇黄酒,是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的著名之一,该品具有香气浓郁,芬芳沁心,质地甘醇,味甜爽口,色棕红悦目,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特点,男女老幼皆宜,四季可饮,享有“液体蛋糕”、“酒坛奇葩”之美称。

南充仪陇黄酒,取料于-故里之香糯米或大糯米,汲金城龙泉的泉水,运用酿制黄酒之特技,对通过精加工之糯米,经筛选(除去稗粒、碎米和杂质)、淋饭、拌曲、前酵、加酒、后酵、压榨、粗滤、贮存、再精滤等,精心操作酿制而成。dni

仪陇黄酒是一种优质产品,其特点是酒精含量低(十五至十六度),葡萄糖含量较高(百分之二十四至二十六)。香气浓郁,芬芳沁心,味甘醇鲜美,色棕红悦目,营养丰富。它富含维生素和十七种氨基酸,其中有七种是属人体所必需,而自身又不能合成的氨基酸,成各种酿造酒类之首。尤其是助长人体发育的赖氨酸,每毫升含量比啤酒、葡酒高一倍至数倍。不论男女老幼适量常饮,既能舒筋活血,健身强心,又有延年益寿之功效,因而被人们誉为液体蛋糕,除作饮料外,还是烹饪菜肴的调味佐料或解腥剂,也是中药的炮制原料和药引子。dni

仪陇黄酒有糯米陈酒、封缸酒、杜仲糯米酒、天麻糯米酒、当归糯米酒、桔子糯米酒等甜型黄酒,年产量可达二千五百吨,曾先后荣获四川省二轻系统旅游纪念品奖、第二届全国优秀旅游品二等奖、首届中国黄酒节名优黄酒评比优质二等奖。dni

十. 四川省 南充市 南部县 金丝鲤鱼

金丝鲤鱼是南部县宝马河的独品,以鱼腹两侧各有一道金色线纹而得名。这种鱼比普通鲤鱼肥美,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道细小的金色线纹,从腮边直达尾部,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活蹦乱跳,逗人喜爱。鲜鱼经过烹调,肉质细嫩,入口有粘糯感,其味鲜美异常。

大王镇境内有离国道212线不足500米处的西南方和西北方向处,有海拔分别为525米和630米高的灵宝山、金子山两座,山势独特雄伟,周围沟深壁陡、地势险要、树木从生、百草丰茂、多有飞禽走兽栖居于此,宝马河围绕两山脚下流入西河,其可谓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之美地。

以金丝鲤鱼闻名的宝马河贯穿境内。水质独特,金丝鲤鱼独产其间,为宝马河独品。此鱼因鱼腹两侧各有一道金色纹线而得名。金丝鲤鱼比普通鲤鱼肥美,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道细小的金色线纹,从腮边直达尾部,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活蹦乱跳、逗人喜爱。

其鱼肉质细嫩,入口有粘糯感、鲜美异常。有趣的是:宝马河的金丝鲤鱼幼苗若移到别的江河,则失去“金丝纹线”长成普通鲤鱼,这正是宝马河的自然环境和特殊水质的奥妙所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