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怪物猎人p3水墨林特产蘑菇 怪物猎人p3三星特产蘑菇在哪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怪物猎人p3水墨林特产蘑菇 怪物猎人p3三星特产蘑菇在哪更新时间:2022-06-16 08:13:27

一. 广西 玉林 北流市 鸭塘鱼

鸭塘鱼

北流鸭塘鱼是广西地方五种名菜之一。鸭塘鱼指广西北流市北流镇凉水井村鸭儿塘所产的软骨鱼。该塘放养鲫、鲮、鲤、草等鱼,均为软骨,主要是由于该池塘附近有数股清泉注入塘内,常年不竭。泉水中含有多种有益于鱼类生长的微量元素。有部分元素对鱼骨有特殊的软化作用。该鱼有较长的养殖历史,清代曾作为贡品。

二. 甘肃省 甘南州 夏河县 夏河县蘑菇

佐盖多玛乡:盛产优质蘑菇及党参、冬虫夏草、雪莲等药材。

三. 甘肃省 金昌 永昌县 永昌蘑菇

城关镇:土有发菜。

新城子镇:以细毛羊著称。土有发菜、蘑菇。盛产羌活、大黄、秦艽等中药材。

新城子镇毛家庄村:土有蘑菇、发菜。

红山窑乡:土有发菜,盛产麻黄、大黄、五灵脂。

红山窑乡毛卜喇村:发菜、枸杞。

红山窑乡王信堡村:所产羔羊、细羊毛驰名。

东寨乡:以盛产胡麻著称。

南坝乡:土有蘑菇、发菜。

四. 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 漠河县 鸡肉炖蘑菇

鸡肉炖蘑菇是漠河具有地方特色的菜品之一,因漠河邻近山区,所以这里的蘑菇种类繁多,且原汁原味。通常用来炖鸡的夏天一般用鲜蘑,冬天干蘑菇居多。此菜的特点是营养丰富、口感咸鲜,漠河各大小餐馆都吃的到,30元左右一砂锅。

五.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苍南蘑菇

浙江省苍南县的农业十分发达,名闻海内外,当地农产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蘑菇产业,发展迅速,是浙江省蘑菇生产重点产区,苍南县地处浙闽交界,因其生产规模大、产量高、品质好,于1999年被农业部授予“中国蘑菇之乡”。现全县蘑菇种植面积3500万平方尺,生产鲜菇3万吨,产值达1.3亿元。现已形成蘑菇保鲜、盐渍蘑菇、真空软包装、蘑菇酱油等系列产品,产品畅销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地,盐渍蘑菇等产品还外销美国、韩国、日本、意大利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成为苍南县创汇产品。于1999年被农业部授予“中国蘑菇之乡”称号,2002年底蘑菇种植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尺,目前建有下魁、棋盘、兰山三大蘑菇生产示范基地,开发出砻糠复盖技术、二次发酵工艺,储运、保鲜,山草种植、板田种植等先进技术。年产量40000吨,年产值超亿元,目前建有下魁、棋盘、兰山三大蘑菇生产示范基地,成立了苍南清源蘑菇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发出龚糠覆盖技术、二次发酵工艺、储运、保鲜、山草种植、板田种植等先进技术。成立了蘑菇加工厂等农业龙头企业近10家,创建了蘑菇专业交易市场、天丰实业有限公司、昌盛果蔬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10多家,开发出“梅林”牌蘑菇罐头、蘑菇酱油、真空软包装鲜蘑菇片等系列产品,研制出“梅林牌”蘑菇罐头、蘑菇酱油、真空软包装蘑菇片等系列产品。远销美、德、日、韩、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是苍南先重要创汇农产品。

六. 新疆 喀什 麦盖提 巴楚蘑菇

巴楚蘑菇生长在巴楚特有的自然胡杨林山区 中,肉质厚实,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巴楚蘑菇都是野生的,年产量不多,一直供不应求 。用巴楚蘑菇炖肉、炖鱼,其味道鲜美无比。( 喀什)

七. 黑龙江省 伊春 南岔区 黄花菜蘑菇汤

黄花菜又名忘忧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钙、胡萝卜素、氨基酸等养分。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明目等功效,常与黑木耳、蘑菇等菜配搭同烹,也可与蛋、鸡、肉等做汤吃或炒食。但鲜黄花菜中含有一种“秋水仙碱”的物质,它本身虽无毒,但经过肠胃道的吸收,在体内氧化为“二秋水仙碱”,则具有较大的毒性。所以在食用时,每次不要多吃。另外,由于鲜黄花菜的有毒成份在高温60度时可减弱或消失,食用时,也可先将鲜黄花菜用开水焯过,再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以上,捞出用水洗净后再进行食用。伊春各大小饭店都吃得到,15元左右一碗。

八. 广西 玉林 博白 那林鱼

那林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那林鱼是指位于广西博白县所辖那林镇、江宁镇、顿谷镇、永安镇、水鸣镇、浪平镇、双凤镇等7个乡镇境内养殖,符合特定质量标准,具有独特品质,用“那林”地域名称命名的一种本地活体草鱼。

地处六万大山余脉深处的那林镇一带,山顶浓雾覆盖,河溪纵横,无公害无污染的山溪泉水丰富,长流不息,水质清新无污染,矿化度小于1克/升。利用六万大山余脉山泉水源众多,水流长年不断,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等优越自然条件,当地人在溪边、山沟或村边空地挖成小鱼(塘)池,引来长流的山泉水养草鱼,名曰“小窝养大鱼”。那林鱼长年生长在山泉水中,全程投喂草料,经3年至4年养殖,便达到4公斤以上,所以形成了肉质结实,鲜嫩、味香、清甜与众不同的特点。

在博白当地一直有句老话流传下来:“博白蕹菜鲜,那林鱼味绝!”。那林鱼历史悠久,有300多年养殖历史,从古至今,深受文人墨客,逐味品鲜之人的喜爱。白州之野产异鱼,此言不假,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唐、宋时期,博白绿含山和大荒山上之池皆有婢妾鱼。宋·乐史《绿珠传》有云:州境有博白江盘龙,洞房山、双角山、大荒山有池,池中鱼有婢妾鱼。绿珠生双角山下,美而艳。据传,绝代美女绿珠即七彩婢妾鱼精幻化而生。到清代,这种珍贵的鱼类不再见记载于任何史料,倒见清道光年间的《博白县志》(道光十二年重版)记载,上述大山之池中亦见菩萨鱼清游。故老相传,最大的那林鱼是清朝年间养了105年的一条草鱼王,重达41公斤,有着“水浸木”的传说。

传说在古时候,当年七仙女中的织女跟牛郎相爱出走后,剩下的六仙女闷闷不乐,故偷偷下凡散心,经过那林镇六塘胫,见此地风景优美,有六口清澈见底的水塘,因而一人一塘在水中戏耍。由于塘中没有生物,显得过于沉静,六仙女中的一人便出从天庭中取鱼放入此六塘中,以焕生机。有一天,六仙女在水塘中逗玩水中的鱼,旁边有一放牛青年路过,由于长期缺乏营养,加之受烈日爆晒晕倒在地,六仙女看到后,便将其扶到树下,从水中取出一条鱼用于煲汤给该放牛青年喝,该青年喝后便恢复了清醒,更是感觉得精力充沛,口中鲜味仍回味无穷。六仙女同情放牛青年生活贫穷、艰辛,便取水中之鱼给他带回家中繁殖。

放牛青年得此鱼后,回家利用那林自然生态环境,在溪水旁边挖窝养鱼,每天勤勤恳恳上山割草,摘瓜叶喂养鱼,精心喂养的鱼条条都膘肥体壮。由于干旱无收,乡亲们每天都挨饿,放牛青年抓鱼煮汤,分发给乡亲们喝,助乡亲们渡过了难关;乡亲们个个称赞,口口相传,此后那林家家户户都把此鱼当宝一样养殖开来。鱼愈养愈多,名声越来越大,从此那林便成了鱼米之乡,那林鱼也因此得名。

博白群众自古就有利用山泉水养鱼的习惯,那林鱼主要以草鱼为主,利用六万大山余脉山泉水源众多,水流长年不断,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的优越自然条件,人们在溪边、山沟等地方筑10-100平方米的小鱼塘,且利用当地特有的泉水自由落差,形成一种循环流水养殖,名曰“小窝养大鱼”。那林鱼长年生长在山泉水中以吃嫩草、菜叶等草料喂养,养殖3年至4年,便达到6公斤以上,所以形成了肉质结实,鲜嫩、味香、清甜与众不同的特点。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养殖与管理经验,并世代相传。

那林鱼在博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鱼类资源,而是作为一种物质文化,也承载着丰厚的文化沉淀,伴随着六万大山山泉溪水静静流淌,在博白的发展史上留下不可或缺的一笔。

那林鱼生活在长流山泉水中,山泉水水源充足,长流不息,非常有利于那林鱼的高品质、标准化养殖。那林镇一带冬暖夏凉,水温冬季在10度以下,夏季在25度左右,全年适合那林鱼生长,但由于仅投喂天然草料或农作物的茎叶,生长不是很快,养殖周期长,一般要喂三年以上,可长到4公斤以上,5年以上可达到6到10公斤。1981年,国家水产总局副局长肖锋闻讯亲自前往博白那林实地考察山窝大草鱼养殖,提出山区养鱼要学那林。中央电视台、广西日报、玉林日报等各级媒体也对那林鱼进行过大量报道。2010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博白大观》则对那林鱼的历史、地理方位、养殖方式、品质等等作了详细的记载。

如今,那林鱼早已畅销深圳、广州、东莞、南宁、上海等地,当地村民用氧气袋长途运输,越销越远,享誉全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那林镇、江宁镇、顿谷镇、永安镇、水鸣镇、浪平镇、双凤镇现辖行政区域

《博白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那林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称和保护范围的通知》博政发〔2016〕27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那林鱼》(草案)

九. 吉林省 辽源 龙山区 辽源蘑菇

辽源市蘑菇种类繁多。有榛蘑、松伞、粘蘑、柳秃子、杨树蘑、草蘑、白蘑、雷窝、猴腿、地茸(地皮)等种类。在春末夏初、秋季雨后为生长旺盛季节,群众到田间或上山采集,鲜、干蘑除自食外,多余部分出售。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