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阳市开阳县特产是什么 开阳的三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阳市开阳县特产是什么 开阳的三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6-13 06:13:08

一. 河南省 洛阳市 汝阳 汝阳县水晶石

付店镇泰山庙一带蕴藏着一种水晶石,又称“泰山水晶”,是一种罕见的透明石英,一般藏于地层几米或几十米,难得寻觅。此水晶石质地坚硬,凉度很高,戴此眼镜,感觉凉爽,保护视力,非常珍贵,远近闻名。

二. 湖南省 邵阳市 邵阳县 邵阳茶油

邵阳茶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邵阳茶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邵阳县生产茶油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2008年茶油产量突破5000吨。业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实地考察后,经过专家论证,最终批准命名湖南省邵阳县为“中国茶油之都”。涌现出了“茶籽皇”、“宝庆桂芳”、“日日恋”、“蓉峰”等一批精制茶油知名品牌。

湖南省作为我国油茶中心产区,拥有4600多万亩山地适宜栽培油茶,现有油茶林面积达1778万亩,占全国油茶林总面积的1/3,茶油年产量10.4万吨,占了全国茶油总产量的近一半,油茶面积和茶油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邵阳县生产茶油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块古老而肥沃的红土地上,不但油茶生长条件得天独厚,油茶栽培和茶油食用文化源远流长,这里的人民也对油茶树情有独钟,几乎家家户户都栽植油茶树,他们说,这叫“一年栽种,百年受益”。素有湘南“天然油库”之美誉。

特别是2006年以来邵阳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立足农业办工业,围绕工业兴产业”的思路,坚持把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经过充分论证分析,提出了建设南方茶油主要生产基地的工作思路,把壮大油茶产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长抓不懈,“坚持科学发展、做大油茶产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围绕茶油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决定》、《邵阳县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等文件。3年来,新造优质高产油茶林5万亩,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10万亩,培育油茶生产基地129个,其中500亩以上的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13个,1000亩以上基地10个,2008年茶油产量突破5000吨。业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实地考察后,经过专家论证,最终批准命名湖南省邵阳县为“中国茶油之都”。

作为“中国茶油之都”,邵阳县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据统计,近年来全县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4000万元,并通过整合部门资金、吸纳社会资金、争取银信资金、激活企业资金等多元化投入拉动油茶产业发展。同时,该县还充分利用“中国茶油之都”的品牌优势和油茶资源优势,招商引进“长江粮油”、“瑞柏茶油”、“华强粮油”、“兴隆粮油”、“日恋油茶专业合作社”等一批茶油规模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另外,该县积极争创国家、省级农业(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冠名申报和认证工作,涌现出了“茶籽皇”、“宝庆桂芳”、“日日恋”、“蓉峰”等一批精制茶油知名品牌。

邵阳县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

11116368

茶油

邵阳茶油

邵阳茶油产地范围为湖南省邵阳县现辖行政区域。

三. 湖南省 岳阳市 岳阳县 “老山洞”野味

张谷英镇山林面积达16.3万亩,林中富产野兔、斑鸠、野鸡等飞禽,肉质鲜嫩,经柴火薰烧后更是香味浓郁,是难得的美味佳肴。

四. 湖南省 衡阳市 衡阳县 排楼汤圆

衡阳风味小吃。制法为:大米浸泡淘洗净,加清水磨浆,入中火锅中,加精盐、 五香粉适量、煮熟,稍冷却,用手反复揉光揉透,姜成竹筷粗的圆条,横切成约1厘米长的段,即或汤圆。复放入沸水锅,加人精盐 ,销煮,带汤舀入碗中,撒上葱花,白胡椒粉,即成。汤清白,丸柔软,味香辣。

五. 贵州省 贵阳 开阳县 荷叶糍粑

民国22年(1933年)贵阳北门桥(喷水池)一带有食品店叫“镜泉斋”,以上等糯料、白糖、凉糖、玫瑰芝麻、洗沙、花生米、核桃仁等原料制作。制作方法:先将糯米打成糍粑,分成小碗,再放入烙锅以猪油烙成薄片,加入糖心,再折成一半复烙,粑粑黄脆,糖心融化即可。后“镜泉斋”荷叶糍粑流传全市,被贵阳市认可为名小吃。( 贵阳)

六. 湖南省 衡阳市 衡阳县 衡阳唆螺

衡阳地方风味小吃。又名“喝螺”。制法为:选大小均匀之田螺或石螺置于清水盆中,滴茶油小许,使之吐出杂质污物。二、三天后,用冷水洗净,将瘦猪肉泥掺水拌匀,倒入盆中,使螺饱食,再钳去螺尾,加盐少许反复搓洗干净,置炒锅内旺火翻炒,待水分稍干,加茶油再炒,至香味四溢,螺口掩皮脱落,再加盐和绍酒复炒,起锅后,与生姜、辣椒、酱油。葱蒜、味精等佐料一道入骨清汤锅中盖煮。食时舀出,手持将螺口对住嘴,吸气唆(喝)取,螺肉即人,故名“唆(喝)螺”。本品汤鲜味美,清香脆嫩,清火开胃,爽口宜人。

七. 贵州省 贵阳 开阳县 苹果酥

原料:面粉250克,猪油200克,清水100克。

调料:苹果500克,白糖100克,白芝麻、花生油、生粉少许。

制作方法:烤。将2/3的面粉放案上、下猪油、清水和匀揉成水油面,1/3的面粉加猪油擦成干油酥。苹果削皮去心切成小丁,炒锅置火上,放花生油、白糖、苹果丁炒至稍熟,下生粉收汁起锅,撒入烤香的芝麻和匀成为馅心,再将水油面和干油酥分别下剂30个,水油面中包入干油酥用开小酥的方法开酥,包入馅心,捏成苹果坯,用牙刷弹少许食红水点喷在苹果坯的一面,再把剩余的面粉用菠菜汁揉成叶绿色的面团,做成苹果叶子和苹果蒂,装饰在上了色的苹果坯上,放入烤盘入炉用中火烤熟即成。

风味特色:形似苹果,果香味浓,酥层清晰。

技术要领:烤的炉温过高不起酥层;炉温过低容易漏馅,开成暗酥

八. 河南省 洛阳市 宜阳县 九都大蒜

“九都大蒜”主要产于宜阳三乡、韩城两地。其特点是:瓣大、皮白、味浓、产量高,易贮藏,抗病虫能力强,全县常年种植面积6000亩左右,年产量5000多吨。不仅在豫西驰名,而且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香港、澳门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宜阳种蒜历史悠久,公元前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大蒜已引入该地,到明朝,以宜阳大蒜已颇具盛名。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路过三乡水沟庙村时,就非常欣赏这里的大蒜,并亲自下地和农民一起种蒜。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宜阳县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进栽培技术,引起选用新的优良品种,使该地大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宜阳大蒜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年产量上升到2万~3万吨,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乡镇位于宜阳县城西45公里处,郑卢路东西贯穿全境,交通便利。有洛河、连昌河、杜阳河3条河流经三乡镇境内,土地肥沃。三乡镇的“九都大蒜”,因其个大、色白、辛辣、保鲜时间长而闻名豫西地区。位于三乡镇东部的南村是该镇大蒜种植面积最大的行政村,全村1800多口人,耕地面积2000亩。南村的大蒜种植历史可上溯到东汉时期。

20世纪90年代初,南村的大蒜外销量达到高峰,有数千吨的大蒜被出口到日本、欧洲等地。2003年7月,当时的三乡乡被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委员会命名为“无公害大蒜生产基地”。也是在那年,“九都大蒜”商标被正式注册,南村的大蒜种植和销售开始走向规范化和市场化。2007年,南村的大蒜开始包装销售,年销量达1万盒,包装后的大蒜价格比包装前的价格翻了一番。

如今,南村的大蒜全部进行了异地调种品种改良,推广了无公害种植技术,全部蒜地实施地膜覆盖,品质、产量有了更大提高。每逢大蒜收获季节,各地客商云集于此,南村大蒜远销河北、福建、新疆等地。

九. 湖南省 衡阳市 衡阳县 衡州墨

传统名墨。产于衡州(今衡阳)。《三长物斋》说“衡阳城内烟墨作坊,品亚于徽,然云、贵、川、广所行甚远,近人制墨不用松烟,而牛胶、桐油皆湖南所产,故衡商得专其利。”

十. 河南省 洛阳市 宜阳县 宜阳韭菜

宜阳韭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宜阳田土肥美、农耕文明,自古以来百姓就种食韭菜,并奉为上品。早在二千多年前,宜阳先民就首创了利用温室生产韭菜的技术,北宋时期开始生产韭黄。《诗经》中“献羔祭韭”的典故和《礼仪》中卿大夫祭祖必备“韭范”(即腌韭菜)的故事均出自宜阳县。唐女皇武则天曾钦点宜阳韭菜入御膳,赐“韭菜三宝”盛赞宜阳韭菜之膳食功效。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曾在宜阳县做官,任“福昌主薄”(宋朝时宜阳称福昌县)一年有余,深知宜阳韭菜滋味,才有“渐觉东风料峭寒,青篙黄韭试春盘”的佳句。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感官特征:宜阳韭菜品质分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三个等级,每等级按株长分为长(30cm以上)、中(20-30cm)、短(小于20cm)三个规格。一等品整齐度在80%以上,二等品整齐度70%以上,三等品整齐度60%以上。外观鲜嫩、无意味、无冻害、无病虫害、无机械伤、无腐烂。

内在品质指标:宜阳韭菜不仅菜质柔嫩味香辛,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每100克可食用部分含蛋白质2.0克以上,粗脂肪0.15克以上,粗纤维1.0克以上,还有大量的维生素,如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等,此外,韭菜含有挥发性的硫化丙烯,因此具有辛辣味,有促进食欲的作用。宜阳韭菜不仅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同时还有一定的药用效果,韭菜中的硫化物具有降血脂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和高血压。

地域范围

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距洛阳市以西2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5′~112°26′,北纬34°16′~34°42′,东西长67.8公里,南北宽47.5公里,总面积164560平方公里。境内交通发达。焦枝铁路洛宜支线直抵城郊,宜故、郑卢两公路分别沿洛河两岸纵贯东西,南阎公路横跨县境南北。宜阳韭菜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是宜阳县辖区内柳泉镇、韩城镇、三乡乡、莲庄乡、张坞乡、上官乡所属各村(共6个乡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