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特产洛阳嵩县 河南嵩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特产洛阳嵩县 河南嵩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6-02 18:03:02

一. 河南省 洛阳 老城区 洛阳水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水席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水席,历史悠久,古今驰名。千年以来,久传不败。红白大事,宴请宾客,率先用之。所谓“水席”,有二层含义。一是以汤水见长,二是吃一道换一道,一道道上,象流水一般。故名“水席”。洛阳水席,来自民间,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酸辣味殊,清爽利口。唐代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旨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又从宫廷传回民间。遂形成特有的风味。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尔官场席。

洛阳水席,有24件组成,简称“三八席”。先上6个冷盘下酒,冷盘为4荤4素。继上16个热菜,热菜用不同型号的青花海碗盛放。16菜中有4个压桌菜。其它12个菜,每3个味道相近的为一组,每组各有一道大菜领头。叫“带子上朝”,吃一道上一道,如行云流水。洛阳水席,有三大特点:一是有荤有素,有冷有执;二是有汤有水,北方南方均为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规定,搭配合理、选料认真、火候恰当。洛阳水席,又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可据情而定,故深受城乡人民的普遍欢迎,长盛不衰。

水席起源

“水席”起源于洛阳,这与洛阳的地理气候有很大关系。洛阳四面环山,地处盆地,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寒冷,民间饮食多用汤类,喜欢酸辣以抵御干燥寒冷。这里的人们习惯使用当地出产的淀粉、莲菜、山药、萝卜、白菜等制作经济实惠、汤水丰盛的宴席,就连王公贵戚也习惯把主副食品放在一起烹制,久而久之逐步创造出了极富地方特色的洛阳水席,并逐渐形成“酸辣味殊,清爽利口”的风味。

关于水席由来的传说

相传是袁天罡早年夜观天象,知道武则天将来要当皇帝,但天机又不可泄露,就设计了这个大宴,预示武则天日后二十四年的酒肉光景。每道菜汤汤水水,即是暗指武则天水到渠成;干干稀稀,是喻指武则天二十四年的干系(稀)。“洛阳水席”的菜序是前八品(冷盘)、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共二十四道菜,这正应了武则天从永隆元年总揽朝政,到神龙元年病逝洛阳上阳宫的二十四年。

水席的特点

洛阳水席的特点:一是有荤有素,素菜荤做,选料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下的走兽,海中的游鱼,地里的菜蔬均可入席。可以根据设席者的经济状况,可简可繁,丰俭由人。二是有

汤有水,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的规定,搭配合理,选料认真、火候恰当。洛阳水席,又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可据情而定,故深受城乡人民的普遍欢迎,长盛不衰。

洛阳水席,历史悠久,古今驰名。千年以来,久传不败。红白大事,宴请宾客,率先用之。

洛阳水席,来自民间,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酸辣味殊,清爽利口。唐代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旨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又从宫廷传回民间。遂形成特有的风味。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称官场席。

水席的含义

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

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三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4大件热菜,每上一道跟上两道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热菜上桌必以汤水佐味,鸡鸭鱼肉、鲜货、菌类、时蔬无不入馔,丝、片、条、块、丁,煎炒烹炸烧,变化无穷。不过,现在民间的水席做法仍然有很多种,比如有的最后一道菜是八宝饭。

高中低档各不同

洛阳水席有高、中、低档之分。如今高档水席有海参席、鱼翅席、广肚席;中档水席有鸡席、鱼席、肉席;低档水席为大众席,以肉、粉条、蔬菜为主。由于洛阳水席风味独特,味道鲜美,咸甜酸辣,一菜一味;上至山珍海味,下至粉条、萝卜,都能做出一席菜,可适合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因此洛阳水席历经千年,经久不衰。

“西辣鱼片”、“油炒八宝饭”、“甜酒山渣涝”、“生氽丸子”等菜肴,增加了海鲜、甲鱼、蛇羹等原料,使水席在档次上有了很大提高。洛阳宾馆对水席进行大胆改良,在二十四道菜中挑选出“牡丹燕菜”、“连汤肉片”等代表菜,做出了十六道菜的改良水席。洛阳旋宫大厦推出牡丹水席宴,冷菜“国色天香”由六个冷盘组成,红、绿、黄、白的颜色,逼真的牡丹花造型,犹如朵朵牡丹在餐桌上盛开。热菜也以牡丹花造型,汤里面漂浮着各色“牡丹花”。如果正逢牡丹花开的季节,你还能亲口品尝到厨师用牡丹花烹制的水席。

今天的洛阳水席

今日的洛阳水席,全席二十四道菜,即八个冷盘、四个大件、四个压桌菜。其上菜程序是:席面上先摆四荤四素八凉菜,接着上四个大菜,每上一个大菜,带两个中菜,名曰“带子上朝”。第四个大菜上甜菜甜汤,后上主食,接着四个压桌菜,最后送上一道“送客汤”。二十四道连菜带汤,章法有序,毫不紊乱。真命天子假燕窝水席的另一特点是素菜荤做,以假代真。水席中有名的“洛阳燕菜”、“假海参”等,都是民间普通的萝卜、粉条,但经厨师妙手烹制后,便脱胎换骨,味美异常,如奇花绽放,让人叫绝。说起洛阳燕菜,它是洛阳水席的第一道大菜,为水席中的上肴。此菜制作精细,口味酸辣香郁,鲜嫩清爽。传说唐朝武则天时,洛阳东关下园长了一个重约近15000克的大萝卜,民众认为是丰年之兆,于是将它进贡给女皇,武则天一见大悦,即嘱御厨烹制。萝卜原只是一种平民食物,宫廷厨师并无做萝卜的经验,但慑于皇命,终于做出一道将萝卜切成细丝,再配以山珍海味的萝卜丝汤。武则天用后大为赞赏,并以其具有燕窝风味而赐名“假燕窝”。从此,这道民间的普通菜肴一夜间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皇亲大臣、庶民百姓竞相仿制的宴席大菜。由于它能适应多种原材料配置,所以既可用名贵的山珍海味,又能用一般的肉丝、鸡蛋等做配料。其味香郁,十分可口。随着历史变迁和历代名厨的辛勤研制,经过创新和发展,使“假燕窝”日臻完善。因它起始于洛阳,故称为“洛阳燕菜”。

洛阳水席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隋唐时期佛教兴盛,僧尼们为获取上流社会的支持,潜心研制精美的素食斋饭,款待颇有地位的施主。王公贵族食腻了鸡、鸭、鱼、山珍海味,乍吃素食,倍觉清爽利口,味道新鲜,于是这素食汤菜的制作方法被带入宫中,传播到上流社会,经过改进加工,登上了宫廷和官场的宴席。随后庶民百姓又把这素食荤做的汤菜搬到民间的筵席上。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称“官场”、“官场席”。

洛阳水席来之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在洛阳老城一带发展最盛,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朋友聚会、喝满月酒,都要吃水席。

“水席”有两层含义,一是道道菜离不开汤水;二是一道道上菜,吃一道换一道,如流水一般。洛阳水席全席共二十四道菜,除八个冷拼盘外,还有四大件、八中件、四个压桌菜。水席第一道菜,是用萝卜丝做成的,模拟燕窝风味的“燕菜”,最后一道菜是酸辣鸡蛋汤,中间少不了一道用多种肉、菜烩制而成的“全家福”和一道蜜汁八宝饭。燕菜预兆燕子带来春天和希望。“全家福”意在祝愿宾客阖家幸福、吉祥如意。八宝饭寄寓人们对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祈求。

洛阳水席的主要特点有四:一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有甜有咸,用各种菜肴组合而成;二是素菜荤做,粗粮细做,以假乱真。它的主要原料,离不开东关的萝卜、邙山的红薯,还有洛阳产的粉条。二十四道菜不追求珍稀怪异,用的都是洛阳的土。如水席必备的洛阳燕菜,主要原料是萝卜,它经过蒸晒、粉芡勾兑,变得洁白、纤细、柔滑,制作时配上肉丝、鸡蛋、香菜等,其味酸辣郁香,清爽可口,深受中外宾客好评;三是可繁可简、可高可低、可丰可俭。根据设席者的经济状况,高的可取山珍海味作原料,上千元一桌、数千元一桌也不稀罕,低的用一个猪头也可办一桌水席。在用料方面,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海里的游鱼、地里的蔬菜均可入席;四是有民族特色的清真水席,可满足少数民族的需要。

来洛的1总理、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张爱萍将军、李準等人都曾用过洛阳水席,并对其有很好的印象。

以洛阳水席以老城东华街的真不同饭店最为著名,该店厨师所做的洛阳水席,风味独特,深受客人好评。

二. 河南省 洛阳市 偃师 洛阳牡丹红

“洛阳牡丹红”以红茶为主料,牡丹花瓣为辅料,把牡丹花的甜香与红茶的甘醇有机融合。既具有牡丹花养生保健功能又有红茶暖胃养颜效果。其香气怡人,汤色透彻、金黄,滋味甘甜鲜爽,韵味悠长,叶底嫩软红亮。具有生津清热、调养气血、活血化瘀、顺畅经络、健胃润肠、养颜美容、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养生保健功效。经检测,洛阳牡丹红茶富含茶黄素、茶红素、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黄酮类物质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营养成份。

洛阳牡丹红

洛阳牡丹红茶协会

10636790

三. 河南省 洛阳市 孟津 平乐脯肉

平乐脯肉是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的特色美食。孟津平乐脯肉色泽鲜亮,口感松软筋道,那种香而不腻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平乐脯肉由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人郭积礼独创,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其特色为荤素结合、柔嫩爽口、不肥不腻。目前,这项技艺由郭积礼的后人——平乐镇美食林水席园经营者郭遂欣、郭磊父子传承。现在,在平乐镇及其周边地区,逢年过节或者婚丧嫁娶时所摆的宴席被称为“官桌”,脯肉则是官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已被列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 独创美味香“官桌”

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地处汉魏故城遗址,因东汉明帝为安置飞廉铜马筑平乐观而得名。

一说起孟津县平乐镇,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闻名全国的平乐正骨术、农民牡丹画。可是很多人还不知道,平乐镇还有一道有名的菜品——脯肉。

美食林水席园位于平乐镇政府西南侧,其经理郭遂欣是平乐脯肉的第五代传人,从郭遂欣的祖辈郭积礼算起,平乐脯肉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郭积礼1842年出生于平乐村,少时家境贫寒。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养家糊口,郭积礼经人介绍到王府帮厨。郭积礼聪明好学,为人谦和,学到不少厨艺。一次,有贵客前来,王爷令厨师做出既与惯常的山珍海味有所区别,又能突出地方特色的食物。经过一番冥思苦想之后,郭积礼做出了一道菜:用当地红薯粉、红薯粉条、笨猪肉和土鸡蛋为原料,将红薯粉条煮至六七成熟后剁碎,和肉馅、红薯粉、葱姜蒜以及独家秘制的调料一起搅拌,并加入鲜肉汤;将其铺成长方形块,放入油锅里炸至七成熟;上笼蒸一小时,出笼后将其切成长条状,盛入洛阳烧制的蓝花瓷碗中上桌。贵宾吃后赞不绝口,认为这道菜荤素结合,不肥不腻。由于这道菜在制作时雏形是铺出来的,故取其谐音称为“脯肉”。

脯肉香软适口,在民间也备受欢迎,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在古都飘香,成为平乐镇及其周边地区的人们非常喜爱的一道菜品,几乎家家都会做。在平乐镇及其周边地区,逢年过节或者婚丧嫁娶时所摆的宴席被称为“官桌”,脯肉是官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

2 精选食材肉飘香

近日,在美食林水席园后厨内,记者见到郭遂欣时,他正和厨师们忙着备菜。一个大炉子上放置的多层蒸笼内正蒸着脯肉。不一会儿,七八碗油亮的脯肉出笼了,郭遂欣将香菜末撒上,白绿相映,格外诱人。我夹起一块放入口中,感觉软嫩适口,不黏不腻,粉块的甜与肉块的香相互补味,恰到好处,真不失为一道佳肴。

天地好食材,人间真美味。为了保证经典美味百年如一,每年红薯收获的季节,郭遂欣都要买几万斤红薯,自己加工制作红薯淀粉、红薯粉条,虽然过程烦琐、成本高,但郭遂欣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脯肉的原料之一——笨猪肉如今难寻,郭遂欣就到市场上挑选散养猪,确保肉质松软香美;土鸡蛋则到附近村庄农户家中选购。“土鸡蛋蛋液黏度大,只有用土鸡蛋做脯肉原料,才能保证粉块与肉块黏合不散。”郭遂欣说,“其实脯肉的制作技艺是公开的,但食材选择标准很高,如果降低原料标准,脯肉的美味就会大打折扣。”

3 不遗余力为传承

由于平乐脯肉用料上乘,制作过程烦琐,加之各大菜系的冲击,平乐脯肉传承面临危机。

郭遂欣的祖父郭若为传承这道名吃,先后到洛阳城、西安学习,于1959年在平乐镇创立了四海春饭庄,后由于种种原因饭庄关门停业。1978年,郭遂欣投资5000元,四海春饭庄重新开业,靠着脯肉这道招牌菜和诚信经营,四海春饭庄运营良好。1996年,郭遂欣将饭庄更名为“美食林水席园”。

2002年,郭遂欣研制开发脯肉美食集装箱,开展美食下乡活动,受到周边群众的喜爱,订单络绎不绝。同时郭遂欣还敞开大门,招收学习脯肉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亲自传授。

郭遂欣表示:“只要能让脯肉制作技艺传承下去,谁想学我都愿意毫无保留地教!”

四. 河南省 洛阳市 嵩县 嵩县皂角刺

嵩县皂角刺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嵩县皂角刺

皂角刺,又称皂角针、皂刺、天丁、皂角针、皂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属较为稀有的中药品种。

嵩县皂角刺地域保护范围为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境内,涉及白河镇、车村镇丶旧县镇、大章镇丶德亭镇、城关镇、纸房镇、闫庄镇、田湖镇丶饭坡镇、九店乡、何村乡、大坪乡丶库区乡、黄庄乡、木植街乡16个乡镇,318个行政村。嵩县皂角刺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0′30″至112°22′30″,北纬33°33′00″至34°20′12″,适宜种植面积3400公顷,年产量1200吨。

五. 河南省 洛阳市 偃师 偃师银条

偃师银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偃师银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偃师银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偃师银条洁白光亮,质地致密,清脆爽口,具有解酒清神、消腻利口、增进食欲等功能。据现代科学测定:银条富含糖类、酚类、维生素C、粗蛋白、氨基酸、有机酸等物质,对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具有独特的疗效。

偃师银条有着深厚而广远的历史背景,其始于夏,兴于唐,盛于明清,名于今。真可谓“银条故事多,传说汇成河,上下几千年,盛世话更多”:

据说,当年商朝宰相伊尹辅佐商汤时,“庖厨”出身的伊尹,在“帝喾”庙南的寺庄发现了一种草茎,以生烹熟,以熟着味,居然烹成绝代美味菜肴,为帮助商汤战胜夏桀,伊尹拿出厨师的看家本领,三次潜入夏都(今偃师市二里头村),为当时的夏王桀制作美味佳肴,赢得夏桀信任。而后,他又讨得夏桀最宠爱的女人妹喜的欢心,通过妹喜让夏桀吃下银条。妹喜编出“要想不死身,白酒和银吞”,哄夏桀用银条下酒。夏桀“举箸不忍放下,愈饮愈觉酒香”,自此酒量猛增,荒于国事,不理朝政。这年正月初五,商汤与伊尹里应外合,终于一举推翻了夏朝的统治。

这凭一碟小菜,夺取一国江山,似乎有的玄乎。但透过这以小说大的传说,可窥见银条的味美爽口。不信你再看河洛一带这句关于美食的笑谈:“千叟宴上比来头,敢有银条夸海口,前朝多少宾客宴,它是压桌第一口。”这千叟宴说的是商汤灭夏后在亳(即今偃师)召集古稀老人千名,赏以国宴以采治国之策,宴中诸老在品尝过银条后都赞不绝口,于是便引出了上面的那几句话。

在帮助商汤灭夏后,为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伊尹便将银条的种植方法和烹制法子教给了大家。人们感念伊尹的恩德,便将这种植物命名为“尹条”。后来,西亳古城周围的老百姓种植此菜,换回白花花的银子,因此又称它为“银条”。

自伊尹将一根茎蔬菜烹为天下美肴后,银条菜便自成上乘,身价倍增,从而成为历朝帝王的垂青之物。《偃师县志》记载道:“银条作为历代宫廷贡品,寺庄一带银条最为上乘”。唐开元年间,从印度取经回来的高僧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将家乡偃师陈河的银条作为贡品献给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品尝后龙颜大悦“御弟与奇菜均为天下之奇,偃师真乃人杰地灵呀!”因此,“地灵”就成了银条的别名,太宗皇帝还御赐“偃师银条”做成的菜肴为“膳食一宝”。后来,唐代女皇和清朝乾隆皇帝登上偃师东南的缑山,品尝到银条,均留下歌咏银条的诗篇。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和刘少奇主席曾先后到偃师市东寺庄村视察农耕。品尝到银条后,周总理高兴的赞道:“银条真是好吃吆。”而刘少奇主席更是幽默地称道:“世上除了金条便是银条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偃师人开始尝试将银条做成罐头,远销海内外,使天下人四时尽尝银条之美味。做成的银条罐头等产品更是远销泰国、越南、蒙古、俄罗斯等8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客商欢迎。

2001年,出席上海APEC会议的各国元首在品尝过偃师银条后惊叹的称之为“世界奇菜”。2006年,偃师市“怡园春大酒店”将偃师银条与虾仁同烹,滑嫩适口,祛腻保健,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满汉全席》擂台赛上一举夺魁,偃师银条被评为中国烹饪的“金牌菜”。

偃师银条为根茎蔬菜,洁白光亮,质地致密,色白鲜嫩,清脆爽口。无论凉拌还是熟食皆美,同时它还具有解酒清神、消腻利口、增进食欲等功能。《本草纲目》记载,银条具有清肠洁胃、疏通经络、清心健脾、祛风解郁等功效。经科学研究发现,偃师银条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等,经常食用,对人体有保健功能。最近发现,银条中还含有丰富的水苏糖,该糖是一种优越的低聚糖,具有保养肠道的作用,营养价值很高。

大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僧自天兰取经归唐,拜谒太宗皇帝李世民。奉上从西域带回的一种无名珍贵菜种,李世民观罢龙颜大悦,赐于玄奘嘱其带回家乡种植,玄奘在偃师择地而种,唯洛水北岸寺庄堡方园四里内最佳,生长期一年。叶绿、花紫、果入土尺余,刨出后,洁白如玉、光亮似银、唐王赐名为“银条”而得名。自唐、宋、元、明、清一直为宫廷贡品。乾隆大帝举办千叟宴,众百官品尝后,赞誉为膳食一宝

制造商:河南省洛阳偃师市食品厂

电话:0379-771271513608656630

厂址:偃师市华夏新村A排4号邮编:471900(偃师)

偃师银条

地域范围

偃师银条盛产于伊洛河两岸,分布范围遍布偃师市辖区,尤以偃师市城关、山化和首阳山等镇的银条质量最好。适宜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6′15″-113°00′00″,北纬34°27′30″-34°50′00″,东西长约44公里,南北宽约34公里,总面积948.6平方公里。偃师银条产地面积2500公顷,涉及城关、首阳山、山化、岳滩、顾县、佃庄、翟镇等七个乡镇,年总产鲜银条5万余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 外在感官特征:偃师银条又名银苗菜、银根菜,为唇形科水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圆状、细长、致密,长度大约30多厘米,竹筷粗细,脆嫩多汁,肉质洁白,酷似白银,所以被叫做银条。2. 内在品质指标:2.1 据测定,偃师银条每百克含蛋白质50-70克,脂肪0.3-0.5克,碳水化合物20-30%,还有多种糖类、酚类、维生素C、粗蛋白、氨基酸、有机酸、矿物质等,对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具有独特的疗效。2.2 经中科院生命学黄晓春专家研究,银条中富含丰富的水苏糖,该糖是一种最优越的可以显著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的功能性低聚糖,所以对人体有保养肠道,健康养生的神奇作用。3. 安全要求:偃师市政府十分重视银条生产,2006年3月由偃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偃师市农业局共同编制了《偃师市主导农产品标准体系—偃师银条标准体系(蔬菜类)》,并申报成功为地方标准,编号为DB410381/T007-2006。

六. 河南省 洛阳 洛宁 洛宁竹篮

洛宁竹篮,历史上主要销往西北各省。建国后改进工艺,花色品种增多,以方型戴盖,园型木盘最多,走俏于本省及淮河以南诸省。

县内编竹篮者以城郊乡为最,尤以王协村为优,美观大方,结实耐用。全年县可产近百万个。

七. 河南省 洛阳市 汝阳 汝阳八股麻花

八股麻花是汝阳传统名产,已有100多年历史。初由上店西街张老三家先辈创制,后逐步在全县普及,并由家庭经营发展到专业化产销店。八股麻花以白面为原料,加食盐等调料油炸而成,形长条细,八股辫结,干食清香酥脆,开水冲食松软可口,长期存放不变质。当地人们常把它作为走亲访友、探视病人的礼品,也是产妇“坐月子”期间的常备食品。产品销往洛阳、临汝、嵩县、栾川、鲁山等地,深受人们欢迎。

八. 河南省 洛阳市 嵩县 嵩县核桃

嵩县核桃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的。嵩县核桃主要种植清香、香玲、9818、8518、辽核1号、辽核4号等品种。

嵩县位于河南省西部,洛阳南部,属秦岭余脉,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其中山区面积占91.8%,丘陵、河川区占8.2%。嵩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以伏牛山山脊为界,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区,北为暖温带气候区。嵩县土壤分为棕壤、褐土和潮土三大土类。嵩县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各种植物的生长和繁育,为核桃提供了优良的自然环境。

作为全国核桃基地示范县,嵩县的核桃基地总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结果面积4.5万亩,干果年产量达1200万公斤,种植规模和产量均居全省前列。

九. 河南省 洛阳 新安 新安烫面饺

新安烫面饺已有70多年的历史,在千里陇海线上闻名。新安烫面饺,用精白粉作皮,猪前胛后臀肉作主馅,配适量大葱、韭黄、白菜心、生姜、佐以白糖、料酒、小磨油、食盐、味精等。把面烫好,擀成薄皮,包成如新月型的面饺,上笼清蒸,十分钟即可
特点:皮薄如纸,色泽如玉,五味具全,鲜香不腻
( 洛阳)

十. 河南省 洛阳市 孟津 孟津西瓜

孟津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孟津西瓜以皮薄瓤沙含糖量高口感绵润而闻名。送庄村在蔬菜基地种植精品西瓜100多亩,采用有机肥施肥和深井水灌溉,养殖奶羊40多头,在西瓜生长过程中喷洒羊奶,既杀菌又增加营养成分。

孟津县送庄镇地处邙山岭上,土质好、水好,早在秦王李世民年代,村民种植的西瓜就因品质好被赐为贡品,每年向朝廷进贡,当做御品食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送庄村种植的无籽西瓜更是远近闻名。现在所产的袖珍西瓜以皮薄、沙瓤、含糖量高而远近闻名。为提高西瓜的营养成分,从西瓜坐果到采摘的一个多月里,还要为西瓜瓜秧多次喷洒优质羊奶,羊奶不仅能够提高西瓜品质,还具有杀菌作用,羊奶袖珍西瓜便是由此而得名。

孟津西瓜主要特点是皮薄质优、携带方便、色泽艳丽、成熟期较早。果皮颜色有黄色、绿色以及各种颜色的花皮,瓜瓤有鲜红、红色、粉色、鲜黄、橙黄、米黄等,果实形状分为圆形和椭圆形。孟津西瓜肉质细嫩多汁,一般单果重1.5kg左右,果皮厚度0.4cm,果实中心含糖12.5%,临近果皮部位含糖量9%。果实脆甜、口感极佳,清爽解渴,是一种最富有营养、最纯净、食用最安全的食品。瓜熟季节从省内外买瓜者络绎不绝。

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销往北京、上海、山东、山西和河北等地。因其生长过程中没有采用任何嫁接技术和喷施农药、化肥等,这种小西瓜与普通大西瓜相比,具有产量高、糖分大、瓜型适中等优点,小巧玲珑,皮薄质优,甜美爽口,外观艳丽,携带方便,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孟津西瓜主要分布在洛阳市孟津县区域会盟镇 平乐镇 送庄镇、白鹤镇 朝阳镇 城关镇 麻屯镇 横水镇 小浪底镇 常袋乡,总生产面积2500公顷。孟津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区,位居黄河中下游分界地段,东距省会郑州110公里,西距豫西名城三门峡90公里,南与古都洛阳毗邻,北临滔滔黄河,与济源市一桥相连,基本地形地貌概括为“三山六陵一分川”, 全县跨东经112°12′—112°49′,北纬34°43′—34°57′,东西长55.5公里,南北宽26.9公里,面积758.7平方公里。境内交通发达,百里黄河上有5座铁路、公路桥和山西、河北、焦作、济源等省市相通;陇海铁路纵贯全境,焦枝铁路在孟津设有3个车站;被称为欧亚大陆桥的连霍高速公路在我县开设有3个上下道口,太澳高速、洛阳西南绕城高速、310国道、207国道、洛常公路等交通干线在境内纵横交叉;国家二类航空口岸洛阳飞机场坐落在我县的麻屯镇。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既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又为生产经营提供了强大的运力支撑。孟津西瓜地域保护范围面积2500公顷,年产量8万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