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建有哪些特产和文化 福建的特产水果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建有哪些特产和文化 福建的特产水果是什么更新时间:2022-06-20 19:17:14

一. 河南省 三门峡市 渑池民俗文化 泡泡青菜

非物质文化遗产九莲灯为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渑池天池乡杨村和陶村,是渑池县唯一的花灯舞。每逢节日随社火队伍进行表演,表演人数为20人。花灯是自己制作的莲花灯、鱼灯、五星灯、一对马灯等。花灯用木料、竹篾、彩纸制作,灯内装有用牛油炼成的蜡,风吹不灭,可燃烧3个小时,表演者身穿戏剧服装,动作表演在原来简单的圆场步基础上,编入了云步、三和步、前进后退步,队形有莲花盘、龙摆尾、翻大弓、蛇脱皮、绞麻花、过灯等,用莲花灯组成的造型有灯山、灯坡、红五星字型等。曾参加河南省民间艺术汇演,获创作奖、演出奖。

二. 福建省 福州 鼓楼区民俗文化 中医诊法(福州萧氏外科)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福州萧氏外科)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萧氏外科是由福建省福州市名中医萧治安先生及其子孙经过数代人百余年不懈努力而形成的具有福建本土特色的中医外科。

福州萧氏外科擅长中医外科中各种疑难重症的治疗,尤其善于应用草药施治疮疡皮肤病,对于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治疗手段的荨麻疹、湿疹、胎瘀疮、银屑病、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皮肤瘙痒症、妊娠皮肤病、神经性皮炎、周围血管病、乳腺病等疑难杂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萧氏中医注重整体治疗手段,内治阳症重于调理气血,而内治阴症重于滋补肝肾,外治则遵循与内治相同的医理,以热治寒,以寒治热,有风散风,有湿除湿,并根据临床经验加减用量。此外,萧氏中医外科使用的丸、散、丹、膏都源自家族祖传单方,其自制而常用的相关药品有大成散、百草膏、凤凰散、玉红膏、金花散、清毒洗剂等。

萧氏中医外科的创始人萧治安出身于行医的家庭,21岁时从事行医。由于萧治安擅用汤药、精丸、散、丹、膏,对于各种疑难杂症均能从整体治疗着眼、内服外敷,均能奏效,因而其在福州中医外科中享有盛名。萧治安不仅医术高超,还兼具高尚的医德,为病人与同行所称道。中年后,萧治安投资支持创办福州中医学社。新中国成立后还与厦门、汕头的制药厂合作,进行中医外科方剂剂型改革。

萧治安子女中承医业者有6位,而孙、曾孙辈中承继医业的有二十多人,均为福州中医外科的骨干。如今,福州市中心街区鼓楼区东街还设有萧治安中医外科医院,萧氏子孙也以其传承有方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服务于广大患者,成为福州市中医外科的支柱。

萧治安 (1884~1964)萧治安(1884~1964年),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幼年随父种植、采集草药,制作各种药材,自修医学,探研祖传医疗验方。21岁在福州澳桥附近开诊,名闻一方。治安继续钻研《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生集》等历代医学著述及名家医案,虚心向名医和有一技之长者学习,擅长汤药,精于丸精丹膏,对于外科疑难病症从整体治疗着手,内服外敷,常奏奇效。治安为人爽直,自奉甚俭,常解囊帮助乡邻,对慈善事业更是好施乐为,曾捐...... 详细>>>

三. 河北省 保定 莲池区民俗文化 保定槐茂酱菜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槐茂酱菜制作技艺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保定槐茂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中路1431号,是保定市槐茂酱菜厂改制的规范性股份制公司,为河北省中档一型企业。“槐茂”商标多次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2006年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槐茂品牌作为老字号始于1671年(清康熙十年),当年由北京金鱼胡同迁来保定的赵氏夫妇,用几口大缸在西大街从事酱业,专营酱菜和面酱。因店旁有一株古槐而取名“槐茂”,借喻买卖象古槐一样枝叶茂盛,买卖兴隆。生产工艺独特,产品酱香浓郁,风味独特,所产面酱和春不老为保定三宝中的两宝,慈禧太后曾赐槐茂酱菜为太平菜。

槐茂产品采用独特的酿制工艺,酱香浓郁,风味独特,据有悠久的生产历史。槐茂面酱入口甜绵、味道鲜美、酱香浓郁,主要指还原糖标超出国家标准5-10%,为保定菜系的重要原料。槐茂酱菜酱香浓郁、脆嫩爽口,是保定市民逢年过节,串亲访友时的首选地方。

面酱制品有甜面酱、豆香酱等,产品包装精致,形式多样。酱菜制品有宫廷酱菜、什锦酱菜、酱果仁、酱地露、酱包瓜、酱紫萝、酱黄瓜、黄金丝、糖蒜、五香菜等五十余品种,产品包装多为高档的礼品盒套装,如:大红盒、小黑盒、三宝礼盒、脸谱礼盒、篓装酱菜等,是人们逢年过节,串亲访友时用的馈赠佳品。

槐茂产品是保定历史和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定菜系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至今仍是保定菜系制作菜品的重要原料。保定有“三宝两宝在槐茂”之说流传至今。

四. 云南省 保山 腾冲民俗文化 灰豆腐果

腾冲县是东南亚珠宝玉石的集散地和加工地。来凤山明朝蔺山墓0土的玉带钩和《徐霞客游记》对腾冲翡翠和玉石加工业的细致描述,均说明腾冲玉雕历史悠久。地方志中记载腾冲1949年前从事翡翠加工的作坊曾一度达到100多家,工匠超过3000人。清光绪《腾越乡土志》记载了清末腾冲玉石加工的盛况:“……制朝珠、手镯、簪珥、各玩器,琢磨之声达昼夜,彻通衢。居肆成事者数百人,散处村落者数千家。”

腾冲玉雕造型和表现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制作戒面、鸡心、胆坠、生肖、手镯、佛像、图章、龙凤牌、八仙、暗八仙、扳指、玉簪、耳片、花鸟鱼虫与走兽挂件、手玩件、摆件等几十种。传统工艺流程为冲砂、解玉(分为拉丝解玉和解盘解玉两个工序)、磨玉、打眼、“梭棱”、雕刻、抛光等工序。翡翠加工讲究碾磨过程,用传统工序制作,一个玉件从解、磨、细磨到抛光,每个程序都有不同的步骤,要不断更换各种型号的工具,以达到细腻的工艺要求。其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与明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玉雕工艺十分吻合:“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逐忽划断”,充分印证了腾冲的翡翠雕刻一直保留了传统工具和工艺过程。20世纪70~80年代,腾冲玉雕工艺有了改进和更新,采用了电动化机械和人工合成的金刚石粉末工具,提高了玉雕的产量和制作速度,但部分流程仍然采用传统工艺。

腾冲玉雕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锻炼和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加工和销售队伍,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独特技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体现了较高的历史、艺术和工艺价值,是“腾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腾冲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五. 海南省 澄迈 澄迈福橙

澄迈福橙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澄迈福橙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日前,澄迈福橙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和国家农业部质量检测中心评为“中国十大名橙”。这是继“中国国宴特供水果”后福橙获得的又一殊荣。

福橙是澄迈县2003年从广东引进并培育成功、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热带橙类作物。其特点是:果大、皮簿、汁多、硒含量高、风味甜酸、特别适口。近年来,澄迈县将福橙产业化发展作为富民强县的重点品牌来抓,采取政策扶持、科技推广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推进福橙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目前,全县福橙种植达2万多亩,挂果1万多亩。全县福橙总产值已达到5亿多元,部分农民纯收入的70%以上来自福橙。福橙已经成了当地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成了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在大力发展福橙产业的同时,澄迈县创新理念,大力打造品牌,以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2008年1月,福橙被国家有关部门正式选定为国宴果品,澄迈县也因此被授予“中国福橙之乡”。2008年2月,福橙被定为“中国国家女子举重队专用果品”,并成为陪伴该队出征2008年1的唯一果品;2008年4月,“澄迈福橙”商标获国家工商行政总局批准。今年11年,福橙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和国家农业部质量检测中心评为“中国十大名橙”。

澄迈县代县长陈笑波告诉记者,到2010年全县福橙种植规模将达到6.1万亩,挂果面积2万亩,总产量6万吨,预计2010年产值将达到7.2亿元。

海南澄迈县福山镇是在03年引进并试种成功的福橙品种,福橙较同类其他品种成熟较早,色红皮薄多汁,营养丰富等特点,颇受果农及市场的偏爱,是上市时间最长的果品。海南澄迈,于07年的11月,在北京召开的经验交流和推荐宣传表彰大会上,被授予“中国福橙之乡”称号。

澄迈的福橙又称为黄福橙,起源于中国,15世纪传入欧洲和美洲。澄迈是多年生长的灌木,它主要的优质是品质优,果皮清化,果肉大,营养丰富,是十分适合现代人对高品质的需求。一般时候两年零六个月就可以出厂,它的亩产可以达到上万元。此外福橙两年后产量可以达到万斤左右,每亩可以余利两万左右。澄迈福橙在这个过程中,是最我国的最好的品种。

“澄迈福橙”是澄迈县新引进的优良品种,2003年在该县福山镇试种成功,该品种具有果实大、色泽鲜红、皮薄汁多、化渣率高、维生素C含量丰富等特点,在同类品种中成熟最早,挂果时间较长,摘果时间从每年的10月延续到翌年的2月,是我国橙类上市时间最长的品种,最佳采摘时间正值春节期间,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经过多年的种植发展,至2008年底全县种植面积达1.6万亩,挂果面积达4000多亩,预计今年产量将达到250万斤。

“澄迈福橙”避开了同类产品的上市高峰期和填补市场销售的空白,因此市场的前景十分的广阔。为了加快澄迈农业的发展,全力打造澄迈福橙的新品牌,进一步扩大澄迈福橙的知名度,提高品牌的优势和竞争力。07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果品产业经验交流暨先进典型宣传推介表彰大会上,澄迈县被中国果品之乡暨果品产业先进典型评选组委会和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福橙之乡”,“澄迈福橙”获评“中国最具特色产品奖”。

地域范围

“澄迈福橙”的生产地域保护范围为澄迈县境内的金江镇、福山镇、老城镇、桥头镇、大丰镇、瑞溪镇、永发镇等7个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9′~110°12′,北纬19°37′~20°03′。东西轴长41.60公里,南北轴长41.91公里,总面积为775平方公里。澄迈福橙生产面积达4000公顷,年总产量1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实个大,单果重150-300g,果径60-85mm。表色金黄、肉质橙红、皮薄汁多、化渣率高、味清香甜,口感特别好。2、内在品质指标:澄迈福橙富含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铁、锌、钙、镁、硒等矿物质元素,属富硒农产品。橙果实可食率70%以上,可溶性固形物10%以上,固酸比大于等于20。3、质量安全要求:福橙鲜果要求严格按照《鲜福橙-DB469023/T7—2008》(海南省澄迈县地方标准)执行。

六. 四川省 宜宾市 高县 南福曲酒

南福曲酒产于四川省南福曲酒厂,该厂生产的南福牌系列产品以四川名酒“南福头曲及其姊妹酒博采五粮液、泸州老窖工艺之精华、精心勾兑、调味而成,以“浓香醇厚、绵甜净爽、诸味协调、余味悠长”而著称,荣获“名酒之乡”名酒称号、“首届巴蜀食品节金奖”、“四川名酒”、“中商部优质酒”;“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优质酒”称号,荣获的地区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信得过”、四川省“食品卫生信得过产品”,95年中国商标包装装潢金奖
( 宜宾)

七. 重庆市 涪陵 增福土鸡

增福土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增福土鸡”凭借其个小、肉嫩、味鲜等特点,成为众多主城居民青睐的绿色食品。

增福土鸡

重庆市涪陵区增福土鸡协会

11112017

土鸡(活动物)

八. 广东省 佛山 三水区 平洲福肉饼

平洲福肉饼是广东省著名的特色美食。

平洲福肉饼

特点:

平洲福肉饼——相信佛山很少人知道有这个。其实它出现的时间比盲公饼要早,一直是家庭和小作坊式制作,与中山的杏仁饼相似。

特色:

捏在手里,软绵绵的;放到嘴里,甜而不腻,柔韧而不粘牙;嚼之散发出淡淡的玫瑰花香,和着丝丝陈皮的特殊香气。形如棋子而稍大,表面扑上薄薄一层干粉,避免互相粘连。用包装纸包成筒状,印上几个朴拙的木版旧宋体红字“福肉饼”。这便是正宗的南海平洲福肉饼,原是珠三角名特饼食之一。

平洲福肉饼

做法:

正宗福肉饼的饼皮用生、熟糯米粉加水反复揉搓至出现韧性,碾成薄块包住馅料而成,口感软滑,柔韧;而现在市售的福肉饼,用面粉经发酵做饼皮,口感有如吃大福饼,与馅料风味格格不入,更无相得益彰之妙。正宗福肉饼的馅料最大特色是使用玫瑰糖,与冰肉、果仁、糖冬瓜、碎陈皮拌和,再加少许熟糯米粉作填充剂使馅料稠化,便于成型。开头说的淡淡的玫瑰花香,正是来自玫瑰糖。

捏在手里,软绵绵的;放到嘴里,甜而不腻,柔韧而不粘牙;嚼之散发出淡淡的玫瑰花香,和着丝丝陈皮的特殊香气。形如棋子而稍大,表面扑上薄薄一层干粉,避免互相粘连。用包装纸包成筒状,印上几个朴拙的木版旧宋体红字“福肉饼”。这便是正宗的南海平洲福肉饼,原是珠三角名特饼食之一。

论历史,一说比清嘉庆年间诞生的佛山盲公饼还长;另一说是在清同治年间面世。即使后一说属实,也有130年以上历史了。但其名气远不如佛山盲公饼、中山杏仁饼、西樵大饼以至广州河南成珠茶楼的鸡仔饼,正如网上信息所说:相信佛山很少人知道有这个了。何也?福肉饼出在平洲这个小乡镇,自然不及出在广州大城、南粤名镇佛山、石岐的知名。西樵大饼虽也出自乡镇,但一来它沾了旅游胜地的光,二来它是传统的“嫁女饼”,仅凭这个身份就能够家喻户晓了。而且,盲公饼必称合记,杏仁饼必称咀香园,它们都有老字号作为品牌,而福肉饼历来只是小作坊小茶楼的出品,无老字号可以依托,“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只好安于当“小家碧玉”,其绝迹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人拿日前在市上买到的福肉饼来反驳笔者的“绝迹”说,其实他买到的并非正宗福肉饼。是否正宗,一食便见分晓。正宗福肉饼的饼皮用生、熟糯米粉加水反复揉搓至出现韧性,碾成薄块包住馅料而成,口感软滑,柔韧;而现在市售的福肉饼,用面粉经发酵做饼皮,口感有如吃大福饼,与馅料风味格格不入,更无相得益彰之妙。正宗福肉饼的馅料最大特色是使用玫瑰糖,与冰肉、果仁、糖冬瓜、碎陈皮拌和,再加少许熟糯米粉作填充剂使馅料稠化,便于成型。开头说的淡淡的玫瑰花香,正是来自玫瑰糖。

这里需要提一下玫瑰糖的制作。采摘本地玫瑰的新鲜花瓣(洋玫瑰花色鲜艳,但香气不及土玫瑰),阴干,然后用大木桶,放入一层砂糖,再均匀撒上一薄层玫瑰花瓣,再放一层砂糖,一层花瓣,如是层层叠放;放毕,草席封口,压上重物,静放多日,待其自行酝酿。酝“熟”的玫瑰糖,是呈浅紫红色半透明的半流体,异香扑鼻。由于大量的土玫瑰花瓣难得,玫瑰糖已成稀有物品。福肉饼之所以失真,除了饼皮被面粉取代外,馅料无玫瑰糖可用也是原因之一。

至于馅料中加入陈皮,实在是福肉饼的“神来之笔”,不但化解了饼馅的甜腻感,还去除了饼中的粉味;与玫瑰糖的香气融合后给人一种清爽感,可谓得岭南食文化重视气、味互补的真谛。

九. 四川省 雅安市 宝兴县 锅圈馍馍和烘洋芋

锅圈馍馍和烘洋芋是硗碛人日常饮食的主、副食品。锅圈馍馍又称大罗面馍馍,以优质面粉为原料。锅圈馍馍状如牛舌且有一层焦黄色的锅巴,食之既有馒头松软可口的特点,又具煎饼酥脆清香的风味。硗碛出产的洋芋,由于沙粗、含水份少,适口性好,深受当地人青睐。锅圈馍馍用上等面粉加水调和发酵,添加适量碱面,揉活面团,做成半斤左右的“牛舌头”,沿铁锅上部放置,然后把洗净的洋芋放入锅内,撒上少许食盐,掺入适量清水,将锅盖封严,用猛火加温蒸煮,待蒸气透出馒头香味时,改用微火烘一些时间,待锅内水干,洋芋熟透,馍馍锅巴增厚呈焦黄色才出锅,装盘上桌。这一烹饪方法当地人称之“一锅熟”。

十. 河南省 周口市 沈丘县 留福水晶肘子

沈丘留福的水晶肘子其肘子:皮厚、筋多、胶质重、瘦肉多,带皮烹制,肥而不腻。该数年前就被沈丘县志记载,闻名当地数百里。沈丘留福水晶肘子肉瓷实、皮薄肉嫩,营养也特别丰富。辅料的选用也非常精细,产地固定。制作工艺是非常复杂的,买来的肘子要经过水泡、去毛、剔骨、焯胚、码锅、酱制、出锅、浇汁等数道工序,历时6个多小时。几十年来,凡到沈丘留福的客人都会品尝沈丘留福肘子的,而且赞不绝口。逢年过节人们争相购买水晶肘子,以便走亲串友、来客招待派上用场,去晚了就买不到。

推荐特产